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作业_第1页
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作业_第2页
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作业_第3页
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作业_第4页
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基础过关1.[2018湖北宜昌]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氯化钾 B.硝酸钾C.磷矿粉 D.硫酸铵2.[2019原创]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易溶于水B.可用于洗涤油污C.受热易分解D.俗称纯碱3.[2017辽宁大连改编]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B.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C.纯碱溶液用于除水垢D.食盐用作调味品4.[2018江苏无锡模拟]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5.[2018湖南邵阳模拟]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下列各步骤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A.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B.过滤:直接将粗盐水倒入漏斗中C.蒸发:等蒸发皿中的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热D.计算产率:将精盐直接转移到天平的托盘上称量6.[2018山东临沂]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4Al+3O22Al2O3B.Ca(OH)2+Na2CO3CaCO3↓+2NaOHC.H2CO3H2O+CO2↑D.H2+CuOCu+H2O7.[2018天津质检](8分)某同学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1)步骤一:各取少量上述四种化肥分别放入试管中,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可用检验这种气体。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别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因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

该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A.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钠溶液C.酚酞溶液 D.稀盐酸区分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8.[2018广东](6分)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若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盐是氯化亚铁,则在已显示的变化中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有(填序号)。

(3)若盐是硝酸铜,由⑦来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是(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9.[2018广西贵港](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海水“制碱”的知识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华实验:先取2mLNa2CO3溶液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红实验:先取2mL稀盐酸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Na2CO3溶液,马上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两人实验所用的Na2CO3溶液、稀盐酸均相同,却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①HCl和Na2CO3反应时其实是分步进行的,即:Na2CO3+HClNaCl+NaHCO3(先),NaHCO3+HClNaCl+H2O+CO2↑(后);②Na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会变浑浊;③Ca(HCO3)2溶于水。请回答:(1)NaHCO3俗称;

(2)NaHCO3在医疗上是治疗的药剂之一。

【提出问题】小华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Cl;②NaCl、NaHCO3;③NaCl、Na2CO3;④NaCl、Na2CO3、NaHCO3。【提出质疑】小红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适量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猜想④成立【交流与反思】(1)大家一致认为上面实验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红认为,小华实验后的溶液应该继续慢慢滴入稀盐酸,若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成立。

【归纳与总结】小华实验与小红实验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与有关。

10.[2018吉林](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实验与探究】内容现象实验解析结论实验一①

化学方程式是K2CO3+H2SO4K2SO4+H2O+CO2↑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④或有沉淀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实验二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实验三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⑤。

【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⑥。

能力提升1.[2018广东广州]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2.[2018山西]某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成分是含有N、P、K、Ca等元素的无机盐,该配方适用于苦瓜、黄瓜、生菜的种植。可作营养液成分的是()A.P2O5 B.KOHC.NH4Cl D.CaCO33.[2018广西南宁]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4.[2018山东青岛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① ②③ ④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B.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5.[2018天津](5分)(1)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上图中①是池(填“蒸发”或“冷却”)。

(2)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某同学将该粗盐样品进行提纯。①在样品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进行,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②向所得的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NaCl溶液;

③蒸发溶液,得到较多氯化钠固体时停止加热,该同学注意到不能立即把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3)另一同学用所得的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①称量和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6.[2018湖南长沙](7分)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的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碳酸氢铵化肥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猜想】①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氮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为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图1图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分解产物中有,没有

②按图2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解产物中有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7.[2018合肥瑶海区三模](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参与学习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问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Ⅰ)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Ⅱ)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点时电导率为零,离子浓度也几乎为零,此时混合液体静置后呈色。

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B.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逐渐增多(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实际参加反应的是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Na+B.溶液红色只会变浅,但不会褪去②N点时,溶液中含量较大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至少写两种)。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填“增大”或“减小”)。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示例:AgNO3+NaClAgCl↓+NaNO3离子方程式:Ag++Cl-AgCl↓仿写:BaCl2+Na2SO4BaSO4↓+2NaCl离子方程式:。

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是。

8.[2018合肥45中一模](7分)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如下图)。【实验现象】甲同学的实验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乙同学的实验溶液中无气泡冒出。(1)写出甲同学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问题】乙同学的实验溶液中为什么没有气泡冒出?【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以生成碳酸氢钠。【实验一】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缓慢注入少量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荡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续表)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②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产生较多气泡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实验①中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上升的原因是。

(3)实验②中Ⅰ的现象是;实验①②中步骤Ⅱ:注射器2必须缓慢地从瓶中抽取气体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两次反应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

注意:若答对【实验二】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实验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pH传感器对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pH为12)、碳酸氢钠溶液(pH为8.2)与稀盐酸反应时,pH的变化与盐酸体积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做了如下所示的对比图:图中各线段实验现象如下表:溶液线段实验现象Na2CO3溶液AB无气泡BC有少量气泡CD有大量气泡DE几乎无气泡NaHCO3溶液MN立即有大量气泡NE几乎无气泡(4)在AB段,溶液中的溶质有。

(5)分析图表,体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第一步:Na2CO3+HClNaCl+NaHCO3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基础过关1.B【解析】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化肥叫做复合肥,硝酸钾中同时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B正确。2.C【解析】碳酸钠易溶于水,A正确;碳酸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洗涤油污,B正确;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C错误;碳酸钠俗称纯碱,D正确。3.C【解析】碳酸钙与胃液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能起到补钙的作用;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焙制的糕点松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不反应,不能用来除水垢;食盐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4.A【解析】硫酸铵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A错误。5.A【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里要放入滤纸,B错误;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里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C错误;计算产率时应用玻璃棒把精盐转移到纸上称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错误。6.B【解析】A中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中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中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D中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7.(1)磷矿粉(2)碳酸氢铵澄清石灰水(3)氯化铵碱AK2SO4+Ba(NO3)2BaSO4↓+2KNO38.(1)2KOH+H2SO4K2SO4+2H2O(2)④⑥(3)CuSO4+Ba(NO3)2BaSO4↓+Cu(NO3)2[或2AgNO3+CuCl22AgCl↓+Cu(NO3)2等](4)金属氧化物+酸(或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非金属氧化物)【解析】(1)①为酸碱中和反应,若由此反应生成硫酸钾,则此处应为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的反应。(2)图中④⑥为置换反应,如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3)⑦为盐与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可溶,产物之一为沉淀,若由此反应生成硝酸铜,则另一种生成物为沉淀。如硫酸铜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9.(1)小苏打(2)胃酸过多症【提出质疑】③【交流与反思】(1)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2)④【归纳与总结】加入试剂的顺序10.①产生气泡②酚酞③SO42-④水⑤HNO3、Ba(NO3)2⑥Ca(OH)2+Na2CO3CaCO【解析】⑤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后上层清液a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稀硫酸中的某一种。根据题干信息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先产生气泡,然后产生白色沉淀,可知碳酸钾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故清液a中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钡。能力提升1.B【解析】氯化钾(KCl)中只含有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磷酸氢二铵[(NH4)2HPO4]中含有磷和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2.C【解析】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不是无机盐,不是该营养液的成分,A错误;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不可作营养液成分,B错误;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无机盐,可作营养液成分,C正确;碳酸钙难溶于水,不可作营养液成分,D错误。3.A【解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除去,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除去,先除镁离子或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将钙离子、钡离子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因此碳酸钠溶液要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这样碳酸钠能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完全反应后,进行过滤,最后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因此添加顺序必须满足②在③之后,④在最后,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④、①③②④或③①②④。4.A【解析】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且氢气的质量会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加,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再改变,A正确;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氯化银沉淀,从硝酸银溶液滴加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B错误;向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溶液显酸性,pH<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的pH慢慢增大,一直到pH>7,C错误;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于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块状碳酸钙放出的二氧化碳质量,但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D错误。5.(1)蒸发(2)①过滤②Na2CO3③蒸发皿(3)③①②④【解析】(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应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氯化钠结晶析出,故题图中①是蒸发池。(2)①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可采用过滤的方法;②要除去MgCl2、CaCl2和Na2SO4杂质,实质是除去Mg2+、Ca2+和SO42-,向所得的澄清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6.(3)①(4)氨气和水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气体,如果试纸变蓝,则为氨气密封、阴凉、防潮【解析】【查阅资料】碳酸氢铵属于氮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故不能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因此猜想①错误。【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