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分类的新思考_第1页
高等教育分类的新思考_第2页
高等教育分类的新思考_第3页
高等教育分类的新思考_第4页
高等教育分类的新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分类的新思考

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全国高等教育的毛教育率达到17%。大众化在提高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的同时,使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具有了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特点;需要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因此产生了学校设置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定位。高等教育在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上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对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进行分类指导和评价,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在关注有关大学的分类问题。正如我国的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说:“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什么是一个难题?因为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后多种多样的高等院校,如何分类才能既有利于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合理结构,又有利于各级各类高校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在适合自己学校的定位中找准发展方向,能够快速发展。为什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任何一所高校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发展方向的确定依赖于学校的准确定位,但定位的前提是科学的分类。所以说分类与定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一、各大高等院校的分类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分类方法。现将大家基本认同或使用的一些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又有两种分法。一种按学科设置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如:××科技大学)、单科性(如:××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另一种按学科设置的类别进行分类,分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药类、农林类、师范类,再加上高职高专类。我国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教育主管部门所设置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或学术指导机构的划分仍主要依据此分类方法。(二)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专业型。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制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中,确定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按学校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积超过全国大学科研总得分的61.8%(优选法的0.618)为止,各个被加到的大学是研究型大学。除去已被确定为研究型的大学,对其余院校再次使用以上方法,确定出研究教学型大学,并以此类推确定出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三)按隶属关系或投资渠道进行分类按隶属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部委属、省(直辖市)属,现在又增加了地区级的院校。由于前几年部委属院校的调整,除教育部所属的35所院校外,其余的下放到地方管理,又产生出市管(省级)院校的类别名称。按主要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国立、公立、私立、民办。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独立二级学院管理办法》的出台,使我国产生出一种新型投资的大学模式,即股份制的大学,在这类大学中,既有国家投资,又有企业投资、私人投资,各方均有股份,与以前那种投资赞助只留名义的机制不再相同。(四)按发展目标和水平进行分类按发展目标和水平进行分类,有“世界一流”、“国内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一般等大学的分类方法。实际上国外并不存在被普遍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严格定义和衡量标准,而较具科学性的观点是:“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对人类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高水平大学。以此类推,“国内一流”大学的概念应该是: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得到全国普遍公认的高水平大学。(五)按建校的时间进行分类按建校的时间进行分类,有“老校”、“新建院校”的提法,“新建院校”即是文革后建立或升格的院校,这些提法已成为约定俗成,在报纸文章上都可以见到。(六)按颁发文凭的系列进行分类按颁发文凭的系列进行分类,分为普通高等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可以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文凭的称为普通高等院校,只能颁发成人教育文凭的称为成人教育院校。上述分类方法不是孤立的,往往是相互联系使用的。如:“985工程”的大学就是有可能争“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是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此同时,各种分类方法往往也不是被单一采用的,而经常是被联合使用的,如:“部委属重点大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制“中国大学评价”时,综合采用了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分类方法,提出高等院校类型的划分应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先按“类”后按“型”对大学进行划分。“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分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药类、农林类、师范类等,“型”反映大学的科研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专业型等。二、大的分类方法国外高等教育或高等学校的分类中,影响最大的分类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各国普遍认同并采用的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分类法》的分类;另一个是美国卡内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一)各学科的教育分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中,高等教育包括第五级和第六级教育,第五级为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第六级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见图一)。在《国际教育分类法》的第五级教育中,分类法并没有对所包含的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按层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而是将其分为5A或5B两个类型。5B学习年限较短,一般为2~3年,5B为实用型、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于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类型,但并不限于专科的层次。5A学习年限较长,一般为四年以上,5A又被进一步细化,分为5A1和5A2两种类型,5A1是按学科分设专业,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的教育;5A2是按大的技术领域(或行业、产业)分设专业,适应高科技要求的专门教育。如果说,5A1是培养学术性、研究性人才的教育,将其称为研究型教育的话,那么,5A2是培养高科技专门人才的教育,应该称为应用型的教育。归纳上述第五级的教育,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类型的教育。再进入高等教育的上一个阶段,即第五级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其主体部分就是5A1型教育向上的延续,“专指可获得高级研究文凭(博士学位)的”、“旨在进行高级研究和有创新意义研究”的教育,其研究型的特征更为明显。(二)学位授院校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将全美高等教育机构分为6类(或层次),分别为:(1)博士学位授予院校;(2)硕士学位授予院校;(3)学士学位授予院校;(4)副学士学位授予院校;(5)专门机构(指层次不太分明,集中于某一领域的教育机构,如宗教学院、军事学院等);(6)族群学院及大学(指专为美国原住民提供高等教育及社区服务的机构)(见表一)。三、对“教学型大学”的认识不足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分类方法,不仅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校的分类与国际接轨,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它们主要是:(1)“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分类问题。在近二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数量多、地方特色明显、应用性强,培养的又都是应用性人才,仅把这类大学划分为“教学型大学”还不能突出其办学的特点。这类大学应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些应用型的大学应被如何分类和定位?这不仅关系到这类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校结构层次的优化。(2)办学类型结构的调整问题。我国很多高校同时举办几种类型的教育。前几年,不少研究型大学举办高职教育,升格的一些高职院校转向普通本科教育。对这类现象,教育部陆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方面要求重点院校的高职学院独立出去,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均设置重点建设院校,准备设三个100所重点建设院校,即:100所“211工程”院校;100所高职示范学校;100所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各种类型的院校有不同的申报评价标准,不同类型的院校之间不能越位。教育部的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各种类型高校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构建趋于合理、完整。(一)按教育类型划分院校的分类《国际教育分类法》关于高等教育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进行的分类,它将高等教育第五级的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类型。按此分类方法,主要实施5A1型教育的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主要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主要实施5A2型教育的是应用型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实施5B型教育的应该是实用型、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法》的分类,我们得到了一个按教育类型划分院校的分类方法,即: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实用型技术院校。在这个分类方法中,我国“新建地方大学”找到了“应用型大学”这个恰当的分类位置,这也与教育部三个100所重点院校的建设计划相符。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建设与发展,对我国高校类型的划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二)“世界一流”高校的分类美国卡内基教育分类法主要是按照培养人才的层次、授予学位的高低进行的分类。借鉴卡内基教育分类法,主要按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授予学位的高低对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1)进入国家“985工程”的,被誉为争“世界一流”的35所大学;(2)进入国家“211工程”的,被誉为是“国内一流”的97所大学(包括前一类的35所大学);(3)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240所高校(包括前两类的97所大学);(4)最高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210所高校;(5)最高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195所普通本科院校;(6)908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这种分类方法较多地反映了学校的层次。我国的“应用型大学”主要集中在上述第(5)和第(4)类的院校中。四、“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为什么特别强调对“应用型大学”定位的探讨呢?因研究型大学办学历史较长,在精英教育时期对其办学定位及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研究的比较多,所以这类院校的定位相对比较成熟。而“应用型大学”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兴起和发展的“新型大学”,与定位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很不够,所以要特别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法》,我们解决了“应用型大学”的分类问题,为了便于分类与定位的操作,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法》对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教育类型的划分依据,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应用型大学”的分类标准如下:(1)能承担一些应用性的研究任务,但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院校和部分“教学研究型”院校;(2)大多数为地方本科高等院校;(3)大多数为“新建”(文革后建立或升格)的院校;(4)主要按行业和产业需求设置专业,而不是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可以对“应用型大学”进行较为方便的类别划分和定位。目前,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将学校定位的内涵分解为: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等五个方面。“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应该是:(1)目标定位——为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办成区域的多科性(或综合性、单科性)、应用型大学(学校发展目标);(2)类型定位——办成应用型、专业型教育的院校;(3)层次定位——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兼培养高职生,培养少量工程型、技术型的研究生;(4)学科专业定位——大力发展面对区域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新兴第三产业的学科专业;(5)服务面向定位——为区域现代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提供服务。上述内涵是应用型大学定位的共性描述,具体到每所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定位的个性描述,确定自己学校的特有定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学校的定位,首先要做好影响定位的因素分析。影响定位的因素主要有:(1)学校条件,包括校园校舍、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实验室及设备、资金来源、历史积淀和合作依托关系;(2)市场需求,包括人才市场和生源市场的双重需求,市场需求涉及人才的类型、科类、层次、规格、数量、素质、修养和特长等,既关系到市场的近期需求,又涉及需求的变化趋势;(3)政策因素,包括国家、省市、地方有关教育的、经济的、行业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鼓励或限制的各种因素;(4)所处位置,自己学校在全国,特别是在本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既关系到比自己层次高的学校,也关系到比自己层次低一些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