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开展新型的教育传播方式网络教育传播是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充分发挥网络上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资源,向学生和学生提供网络教育环境,完成教育职能,实现传播效果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从传播学的立场研究网络教育,就必然要涉及到环境、对象、方式等传播要素,而以辩证的观点来解读这些要素,就必须既立足整体又着眼局部,既把握结果又重视过程。一、继承教育的真实性在传播学中,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网络教育是依托于真实环境而存在的一种虚拟的教育方式,它既继承了传统教育的真实性,又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既拓展了传统教育的虚拟性,又实现了传统教育的多样性,从而使教学规模得以扩大、教学层次得以提升、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一)人类文化活动范围的拓展从心理层面来看,网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虚拟的多维信息空间而不是那种实体意义上的组织形态。在这个空间里,虚拟是一种无法将对象转化为物质的现实物的特殊形态,它代表着一系列存储在硬盘中的符号化的图像和信息,因此,虚拟性就必然成为网络教育传播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具有物理时空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它打破了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把人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提高到真实条件下无法达到的高度,使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范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从这种意义上讲,虚拟为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虚拟代表着一种能够帮助人们的内心得到补偿性满足的替代物。从技术层面来看,相对于网络在游戏等领域注重角色扮演的虚拟上来看,在教育传播领域,网络的虚拟性更体现在情境的塑造上。例如: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来模拟“家教”的行为,实现学习者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建造一个虚拟的可视化的手术环境供年轻医生实习,从而大大降低非熟练人员手术的风险性;运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自然的、物理的或社会的系统结构和动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与观测的环境;利用全景环视技术,建立网上虚拟博物馆,满足公众不出家门便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欣赏艺术的需求等。(二)网络发展的源动力源于本我秘密区域网络教育传播的真实性归根结底源于网络传播的真实性,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传播的真实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1.网络中出现的现象与状态,都应被视为整个社会生活的真实映照或是人们在某些社会潜在力量束缚下的一种充分地自我暴露和真实地思想表达。正如“约哈里窗口”(如图2)呈现的那样,互联网的隐蔽性,使得人格结构和人性冲动中最原始隐蔽的部分——本我(秘密区域和未知区域)得到了释放。同时,网络发展的源动力也正是依赖于这个真实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大系统。因此,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传播不仅具有真实性,而且这种真实性或许比现实环境更加具体和自由。2.从狭义上看,网络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理层面,指遍布于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二是内容层面,指承载于物理层面上的信息内容。在这两者之间,一种被称为“技术观”存在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网络传播也具有真实性的特点。3.为了使网络能真正理性地运转起来,还必须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管理支持”的社会机制,这种社会机制既维护了物理层面上的互联网的稳定运行,又保障了内容层面上的互联网的及时更新。所以,从管理层面来看,网络传播的真实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总的来说,网络环境的真实性和虚拟性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既虚拟又实在的“拟态环境”。虚拟不等于虚假,它既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又不可能摆脱现实环境对它的制约。虚拟环境依托于真实环境,同时,虚拟环境又拓展了真实环境的时空观。二、传播信息的特点要求有广容性、针对性和集成性对于网络教育来说,网络的开放性必然导致传播信息的广容性,同时,教育内容的特定性与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又要求传播信息必须具有集成性的特点。(一)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广容性是指网络传播的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对信息的来源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由于网络中各种信息资源的物理分布和逻辑分布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组织形式上均呈现分散分布的状况,因此,相比传统的传播环境,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一方面,地球上两个实际距离很远的人却可以在网络的环境中“面对面”地交流,达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信息的迅速更新不会使原有的信息消失,从“以前”到“现在”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很好地储存起来。(二)教育传播的集成化由于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引发的信息技术变革使得我们越来越快地迈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浩瀚繁冗的网络资源使学习者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走入迷途和掉入陷阱。因此,当学习者处在“需要的是一杯水,面对的却是一片汪洋”的网络空间里时,他们感受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迷惘与浮躁,好在网络传播环境同时也体现出了高度的集成化优势。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育传播采用的是一维式的线性叙事方式,因此,教学只能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依次进行,无法快速地在相关主题之间进行切换。而网络教育传播采用的是超文本、超链接的发散性的信息处理方式,用户既可以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地发布,也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和收看相关的内容,这就突破了信息组织线性的限制。“事实上,它能够在信息线性显示的基础上,提供非线性的指引,这种指引将各信息片段(如某文章的段落与段落)、信息块(如某两篇文章),甚至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文字信息和声音信息)之间的关系体现无疑”。另一方面,清晰的导航系统和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有效地清扫信息垃圾,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从而更加便利师生的学习与研究,提高他们使用信息的效率,也给网络传播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三、主体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过程表现为主体教育过程的必在传统的教育传播过程中,对于师生的主客体关系通常会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育过程表现为作为主体的教师单向地向作为客体的学生施加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育过程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在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我们更倾向性地认为,师生之间互为主客体关系,在不同的交往模式和任务驱动下,师生会交替扮演主客体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第三方—教师主体性的客体化由于在网络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必须经由第三方——网络这个客体来体现,教师将教学资源(课件、视音频素材等)以超文本、多媒体的方式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这时网络就成了传播过程中一个潜在的知识载体,间接地向学生提供知识、表达思想等。也就是说,教师成了一个隐性的主体,而网络则充当了显性的主体或表面意义上的传播者角色。(二)消除网络学习过程中被教育者的主体性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信息在一个网络结构中,通过静态网页、E-mail、BBS、Blog、聊天室等途径,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遍布在全球中。因此,在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数据、咨询名师等,从而主动建构起对于知识的表征。同时,学习者在接收、查找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所获取的资料或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发布到网上或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也就是说,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人,而是主动寻求和使用信息的人,即便是作为获取知识的客体,学生依然可以依托网络这个载体来充分体现主体性.可见,在网络教育传播中,教师通过网络媒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媒介将信息反馈给教师。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网络媒介既客体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又主体化了学生的客体性,师生的主客体关系逐渐变迁,传受者角色趋向融合,师生不仅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交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可以成为受传者,“智慧可以存在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如图3所示。四、同步性与分步性网络教育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传播模式,其教学过程通常可分为同步讲授与异步交互两个类型,因此,网络教育传播也就同时具有了同步性与异步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收信息的选择。(一)远程课堂相关内容同步讲授式教学又称在线教学,是指师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实施的教学,是传统授课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配有摄像机、话筒、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的网络教室中授课,通过摄像机和网络系统将教师讲课的情景传送到远程网络教室中,远程网络教室通过视音频接收器及网络系统将接收到的视音频信号发送到网络教室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传播环境是交互式的,教师可以适时地适应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通过实时交互式教学系统方便地对整个教学环节加以有效地调节与控制,同时,学生也可利用交互系统向教师申请发言或回答问题等。(二)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纳入到web服务器当中,把课程内容和使用环境除了网络在线的同步讲授外,利用Internet的BBS、E-mail、Moodle等服务、技术、系统和平台可以实现在不同时间上的异步教学(或称离线教学)。这种方式通常是“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特定格式的文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习者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将教师课堂授课的情况实际拍摄下来,经过适当剪辑后,制作成流式媒体的课件,供学习者点播”。“异步交互式传播使得媒体对于教育传播活动的控制权降低,学习者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在最适当的时机选择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五、通信内容与固定性和开放性的结合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就是要审视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及特点。(一)学生网络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网络教育传播内容特指教师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呈现的按照一定教学计划编制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测评系统等。网络教育传播内容的固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的组织上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在一定期间内,网络教育的内容不应有太大的变化和波动,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依据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在内容的设计上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因为不管是通过同步讲授式教学还是异步交互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育传播模式中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网络教育传播的互动性都有所欠缺,所以,在设计网络教育内容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师生分离的这个实际,在设计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掌握学习者各种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信息,增大内容编排的逻辑性,加强内容过渡的连续性。(二)“去中心化”的网络服务机构网络教育传播内容的开放性主要依托于网络的开放性,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其所编辑的《理解信息的未来———互联网及其他》中所指出的,网络的“开放性”是指它“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各种类型的提供者,可以给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可以经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机构,而且,这种连接是没有障碍的”,网络既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种类和行业的限制,因此,呈现出了开放和多元的态势。在网络教育传播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不仅保证了网络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前沿性,而且也保证了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当然,我们在享受网络开放性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同时体现出的弊端,由于“把关人”的缺失或把关不力,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学习者在选择接收网络信息时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力和警惕心。在教育传播活动中,一般会把教师看成是教学信息的编码者,把学生看成是教学信息的译码者,那么,网络教育传播内容的开放性既体现在教师的编码上,又体现在学生的译码上,一方面,网络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不仅扩展了教师收集信息的渠道,而且使得教师加工和处理教学信息的方法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通过遍布全球的网络终端,学生接受信息不再只是单纯的被动者,而成为主动的建构者。六、网络传播的传播效果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从时间上看,传播效果可分为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短期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并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预期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长期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传者或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从层次上看,传播效果可分为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显性传播效果是指从受众情绪、态度、行为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观察到的效果;隐性传播效果是指无法直接体验到、不易被觉察到的受传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获得以及社会文化的普及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担保合同欺诈风险预防措施合同版B版
- 2024年区域经销商协议模板精简版版B版
- 2024年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具体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商场商品展示标准化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化工原料采购协议范本版
- 2024城市零星景观改造项目施工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年子女抚养权调整合同版
- 2024年工程施工协作意向性框架合同书版
- 2024年度会场租赁协议标准格式
- 2024年度企业劳动协议标准文本
- 室内分布设计(室分)设计零基础培训
-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五篇)
- 急性酒精中毒急救护理
- 分数的意义一等奖说课稿
- 多部位骨折临床路径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罗斯蒙特3051型智能压力变送器检修规程
- 中考语文专题07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生版)-202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36计
- 中西翻译简史第5章知识分享
- 湘西土家药苗药奇效秘方集锦
- GB/T 6171-20161型六角螺母细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