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49年以来北京郊区农民村上的历史演变
“人们生活在和平之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富裕社会的成败。但近几年“农民上楼”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农民不满,导致了部分地区不稳定,因此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求“农民上楼”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就显得越发紧迫和必要。我们结合《北京农村年鉴(2001-2012)》、《北京志—农村经济综合卷》等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北京郊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上楼”,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并对今后转变农民居住方式提出了建议。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住房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京郊农民住房和农村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住房条件初步改善,农民缓慢上楼阶段;二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新村建设探索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到“十一五”前镇化推进阶段;四是“十一五”以来的城乡一体化推进阶段。本文重点梳理研究了前三个阶段的农民上楼。(一)建2层楼5座楼,建2堂楼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文革结束前,农民改善住房条件以危房改造为主,少部分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导致部分村庄搬迁,但农民上楼比较少。在这期间,郊区少数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开始建设两层小楼,典型的如平谷县的许家务村。1973年,北京市平谷县王辛庄公社许家务村全村农民,自己动手盖二层楼房。1975年开春,第一栋楼房完工,首批13家村民住进了新楼房。共拆掉民房400间,集体建大屋顶2层楼房8栋。此时,北京市开展试点村庄建设部分新房,平谷县在中罗庄、小屯搞试点,岳各庄建设二层楼2栋,平顶楼1栋,共108套,每套60m2。房山区周口村,建3排平顶2层楼。延庆县石河营村,21户农民自筹资金建21栋二层楼。这个时期主要是农民自发上楼为主,数量比较少。(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阶段的农民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改革开放和乡镇企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郊区农村出现了建房热潮。1.风景机构村建楼结构从1982年起,昌平县踩河新村村民计划用3年多的时间,将分散居住在8个自然村,集中在5个住宅小区内,建成了416座二层小楼,345户农民喜迁新居。政府因势利导,1982年,北京市政府选择昌平县踩河新村、马连店村为新村规划建设试点,并确定昌平县马连店、平谷县岳各庄、通县玉甫上营、顺义县马头庄等12个村庄为首批规划试点村庄。到1984年有37个村先后开展了新村建设,掀起建楼高潮。通县台湖镇玉甫上营村新建二层小楼40多栋,面积60~100m2不等,村里还新建了配套齐全的幼儿园、小学。1985年,又出现了通县果园、范庄,房山县南韩继、肖庄、小高舍、西南召、梨村、紫草坞,昌平县王庄、松园、西沙屯等一批建楼新村。据1985年末统计,郊区新村新建二层楼房2991栋29.6万m2,有2991户农民住进了崭新的二层楼房。在此期间,一些偏远山区如房山县栓马庄,门头沟区桑峪、担礼、洪水峪、灰峪等山村也自发开始了新农村楼房建设。2.农民等多层住宅建造到1984年,昌平县的马池口村建起了32栋太阳能二层暖楼。1986年,国家科委、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确定昌平县马池口为“科技星火计划”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到1995年,全村300多户住进了二层、三层和多层楼房。1986-1989年末,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建起了二层、三层、五层等不同类型的农民住宅楼300多栋。这一时期的典型是“星火计划”示范点的通县大稿村,该村20世纪80年代后期完成旧村改造,到1989年建起了9栋6层住宅楼,实现农民集中上楼,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村庄城镇化的三部曲。经过马池口、踩河、马连店、留民营、建设街实践后,太阳能楼房又在大兴县义和庄、平谷县岳各庄等大面积推广,仅据昌平、大兴、平谷三县统计,建太阳能楼房面积达12.18万m2。其后,在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区县城周围,农民为节约耕地,建起一批多层住宅楼。新农村建设探索阶段,农民集体上楼不断增多,其原动力在农村内部,体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工业化进程即乡镇集体企业有所发展后,农村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试图突破做出了积极尝试。(三)村社区建设的形态特征20世纪90年代到“十一五”前,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更多城镇化建设的特征。该时期农民上楼主要是小康村建设、旧村改造和乡镇小区建设等三种形式的农民上楼。1.小康村建筑结构及建设时期1991年,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确定通县曈里村为小康村建设试点村,到1993年这个村的698户村民全部住进了小康楼房,人均居住面积27m2。新社区节约了土地,改善了村容容貌,配套了基础设施,突出了民族特色,成为郊区农民主动就地城市化的一种形式。通县在曈里村的带动下,截至1995年底,通县有36个村庄建设住宅楼287栋,有21400户搬进了小康楼房。此外,各区县确定一些小康试点村,包括房山县窦店村、新街村、南韩继村、韩村河村,昌平县真顺村、水屯村,顺义县河北村,门头沟区桑峪村,怀柔县南关村,延庆县莲花池村,密云县庄屯村等14个村。20世纪90年代前期,郊区小康村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呈现出以村为单位整体改造的特点,形成平房、两层楼房和多层住宅楼三种模式。到1995年,据远郊区县统计,农民建二层楼1961栋34.9万m2,人均53m2;建多层住宅楼452栋,面积211.8万m2,人均33.4m2。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是房山县韩村河村。该村从1993年开始新村建设,经过规划和建设,截至1995年建成住宅区11栋别墅式小楼,21栋多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8.5万m2,人均住房面积68m2,全村791户、2700多口人住进了别墅式或者公寓式楼房,全村统一供水、供电、供暖。到2000年底,投入资金5.8亿元,建成了11个住宅小区,581栋小别墅,共有8种建筑风格,完成了传统农村就地城镇化。2.农民住房条件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在小康村建设的带动下,郊区一些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先后主动进入旧村改造的行列。如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花乡草桥村,延庆县张二营乡龙聚山庄(原小鲁庄),通县梨园镇的西总屯村、张家湾镇的皇木厂村,大兴县黄村镇的狼垡二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截至2000年底,郊区楼房面积为492万m2,农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到2001年底,楼房面积增加到510万m2。2002年,楼房面积增加到618万m2。进入21世纪的前几年,农民上楼速度减缓。3.住宅小区概况20世纪90年代,郊区乡镇也开始有了住宅小区,盖起了楼房。1991-1995年,11个远郊区县的乡镇中共有住宅小区116个,其中二层楼68栋,多层楼450栋,建筑面积2365514m2。《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北京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在乡镇楼房居住的人口中,虽然主要以城镇居民为主,但也有部分农民进入乡镇上楼居住。(四)海上主要楼的类型“十一五”时期以来,郊区农民上楼速度逐步加快,可以分成农民自发上楼、商业开发上楼和政府主导上楼三种类型,本节重点分析2008年以前政府主导上楼的类型。1.旧村改造措施随着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远郊区县在具备条件的村实时推进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改变旧村改造的无序状态势在必行。2005年,北京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启动由政府主导的旧村改造工作,选择了包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樱桃沟、房山区城关镇八十亩地村、通州区永乐店东张各庄村、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大兴区青云店镇东店村、昌平区马池口镇奤夿屯村、平谷区镇罗营镇玻璃台村、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怀柔区北房镇驸马庄,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延庆县八达岭镇营城子村、延庆县延庆镇西白庙村和西屯村(联村改造)等13个村进行旧村改造试点工作,并出台了《北京市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指导意见》。2011年,除2个村因特殊原因未启动外,其余11个村全部进行了改造建设,并有官地、玻璃台等6个村的村民陆续搬迁上楼或入住新居,2011年底累计搬迁上楼2072户。同年,北京启动了制定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意见。2.绿化改造地区自然情况北京绿化隔离地区最早出现在1958年的城市规划中,迄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由城市中心地区和环绕周围的清河、北苑、望京、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西苑等十个边缘集团组成。截至2010年初,绿化隔离地区的26个乡镇177个行政村的161个村启动了新村建设,有42个村已经完成旧村拆除、农民上楼,实现绿化规划。一些村如朝阳区高碑店村、海淀区北坞村、白家楼等村创造性地通过自拆自建的方式实现了旧村改造。2010年初,北京市确定了50个重点村的拆除任务,到现在拆除基本完成,部分村庄回迁上楼。3.奥运村地区的转居期1986年北京市成功申办第11届亚运会后,随着奥运建设和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奥运村前身—洼里乡的城市化进程空前加快,土地全部征为国有,农民开始转居。2004年,“洼里乡”更名为“奥运村地区”,低矮破旧的平房院落改建成为宽敞明亮的楼房,5000余住户因此搬迁。该地区后来改为奥运村街道办事处,部分农民陆续回迁上楼。据统计,2005-2007年,在筹备奥运会进行环境整治建设的这三年中,整治城中村171个,拆迁安置人口7万人。还有其他一些大型程建设中,部分农民被占地上楼。二、北京郊区农民的经验(一)韩村河内部的中小企业农民希望村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这是农民内心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部分村庄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资金帮助,并在规划中提供便利,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做到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动力的合一,居住方式的改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北京郊区20世纪的农户转变居住方式、农民上楼基本遵循了这样的思路。房山区韩村河新村建设就是成功的典型,该村发展小城镇有几个前提,一是经济有基础。韩村河村经过近20年的建设,建筑队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建材、市政水利、园林古建等多元化为一体的特级资质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二是农民的就业方式发生了转变。围绕建筑主业发展,村里建立了建材总厂、构件总厂等村办企业,后来又组建了旅游公司和花木公司,形成了围绕建筑业发展工业项目和观光农业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三是村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里进行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由集体统一给大家建房,完善了市政设施以及污水、雨水、暖气、闭路电视、电话、电缆等设施,还建成了电信支局、邮政所、影剧院、浴池等多项配套公共设施。(二)农民赋权,形成集体经济组织“三化”融合发展机制传统农村向现代化社区转型,必须始终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过程来看,首先是观念转变和建设规划需要农民参与,旧村改造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充分发挥农民在旧村改造中的作用。海淀区北坞村在50个重点村的改造中,注重尊重民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19次修改完善腾退方案。其次是经济方式的转型需要赋权给农民,由农民决定更加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类型和途径。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2005年被定为北京市旧村改造试点,2006年成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委会征求农民意见后,抓住有利契机,通过集中建房,置换村民宅基地,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为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实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蔡家洼村探索施行“资产量化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蔡家洼股份经济合作社,确权量股,实行全员量化分配股权。再次是社区管理创新需要农民参与。农村通过集中上楼,改变传统社区管理方式,需要理顺经济组织与社区管理组织和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又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这都需要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三)产业支撑原则的提出农民住房不只是单独的物理居住空间,还有储存农机具、粮食储藏、产业经营等功能,如何把握住房功能的转变,让农民住得舒服,还兼具其他功能,需要在转变居住方式时考虑周全。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试点上楼的需要,北京市政府办公室举办新型住宅设计比赛,并通过设计竞赛、评比,选出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村镇研究所设计的方案。20世纪90年代在小康村建设中,建设部设计院针对为房山区新街村的生产生活实际,设计了三室联排、二室联排、六层三种类型的小康住宅类型。而在旧村改造中,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农户上楼建设规划注重了条件改善和住宿功能、旅游功能的统一与开发,经过精心规划,2005年,改造后的官地村成为人文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农村和综合旅游休闲区,增加了农民收入。无论是旧村改造还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民满意的村庄都要有共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了产业支撑原则,也就是通过旧村改造培育和发展二、三产业,提升产业的档次和发展水平,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例如原址改造的官地、樱桃沟、玻璃台村等村,通过改造,旅游接待面积增加,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充分就业,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6年与2005相比,官地人均收入增加近1700元,达到17500元;樱桃沟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达到13000元;玻璃台人均收入增加1700元,达到6000元。三、居住于东北部预计在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北京市现有的近270万农民当中,上百万农民将集中上楼居住,将变成城里人。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城市化,让农民享受城市文明,我们建议如下:(一)强化宅基地集约利用,推进建设用地按规划进行建设北京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规划到宅基地实用等都要尊重农民意愿。首先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制定符合科学和农民生活实际、城镇化阶段的规划设计,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农村利用建设用地按规划进行建设。二是细化使用标准,强化对现有宅基地的集约利用。解决未来城乡住房问题,只能在宅基地集约利用上做文章。从发展条件看,未来北京市的近郊区农村要建高层楼房,多数平原的新型农村社区要建多层楼房,即使在丘陵和山区也要建设三层左右的楼房,通过让农民上楼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解决农村居住与发展的双重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挑战与机遇: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课件
- 《痔疮并发症的防治》课件
- 《建筑施工安全》课件
- 网络法律故事阅读活动投稿流程指导课件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俄语写作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昌科技职业学院《信息理论与编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3Dmax进阶动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专业第二外语法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GB/T 17390-2010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
- GB/T 10822-2003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班主任工作坊活动方案
- 国开电大 管理概论 形考任务一(画组织结构图)
-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
- 仓储装卸服务合同
- 式双钩五点安全带培训课件
- 名片设计 课件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