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特征_第1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特征_第2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特征_第3页
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特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特征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采资机构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中之一是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无论一家是否从事特定业务,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其子公司的股份,并参与股份投资和利息活动。另一种被称为经营有限公司的是一家不仅从事股份控制和实际经营的有限公司。在西方国家,母公司一般都是经营性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经营性控股公司,即母公司经营某类金融业务,通过控股兼营其他金融业务及工业、服务业等活动的控股公司。按照国际惯例,金融集团公司的母公司都应是控股公司。控股公司往往通过股权的杠杆控制作用,经营管理着庞大的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其金融业务范围可以涉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租赁、证券和保险等;其非金融业务可以涵盖工业、商业等数个产业。进入90年代以来,在全球的兼并重组浪潮中产生了一些超大型“航空母舰”式的金融集团,如美国的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产生的花旗集团;德国第一和第二大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集团与德累斯顿银行集团已就银行业务的合并达成一致。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的金融集团的组织形式淡化了金融业各类不同业务之间的界限,也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渗透、融合趋向深化。一、对金融子公司的限制各国出现金融控股公司的原因不尽相同,比如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是为了回避法律上对单一银行进行跨州经营的限制。德国的银行具有全能银行的传统,金融控股公司往往由全能银行充当,它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活动,发展壮大为金融集团,并通过控股的金融机构从事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融控股公司往往以财阀形式存在,财阀的主要特征是银行资本与工商业资本的结合,而且是以银行为顶端形成的金字塔型的控股公司。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深化与竞争压力的增大,金融控股公司这种适应发展和竞争要求的金融组织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整个美国的银行体系濒于崩溃,为了重塑民众对金融业的信心,美国监管当局制定了严格分业经营的金融法案,同时加大了对银行兼并活动的限制。这一阶段限制金融控股公司从事特定的金融和非金融业务,如保险和不动产业务,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在此期间较为缓慢。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颁布了《禁止垄断法》,该法案第九条规定禁止设立控股公司。在这种法律环境下,日本的金融控股公司只在一些特例条件下才可能生存,其发展进入低潮。70年代,美国颁布《1970年银行控股公司修正法案》,为银行控股公司提供了许多优惠和便利,以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迅速。进入80年代,金融创新的巨大浪潮在西方国家普遍兴起,金融业的变革对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美国监管当局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程序进行了精简,以方便控股公司的组织和运作。日本在战后为了给大型金融企业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虽然禁止成立纯粹控股公司,但对事业型控股公司没有明确限制。在此法律空隙中,日本的事业型控股公司发展很快,并为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进行了实体上的准备。9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以金融子公司方式进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先例,1997年正式修改《禁止垄断法》,金融控股公司正式合法化。德国由于金融体制的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一直没有受到来自法律上的过多限制,在90年代,德国通过一些法案的制订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自由化改革”,对一些大型金融集团放松管制,以利于它们参与国际竞争。以上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是与金融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相适应的。进入90年代,金融控股公司在金融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现有银行控股公司近7000家,其资产规模约占全美商业银行资产的90%。二、金融子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模式及经营优势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与传统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程度和所采取的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因其金融业发达,金融控股公司多采取“金融服务控股公司”或“多元化控股公司”的模式(如图1所示)。日本金融业的多元化经营经验较少,其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往往比较简单(如图2所示)。德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与日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金融控股公司几乎都由全能银行担当。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在分业管理体制下,银行业务范围被严格地限制,但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在各个分业领域设立子公司,就可以实现金融业务多元化。2.金融控股公司能够为不同客户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对于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来说,最理想的消费方式是从一个金融机构享受到多种服务。但在分业体制下,消费者在银行绝对无法享受到证券、保险业所提供的服务。而金融控股公司则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个营业网点,开展多种金融服务业务。日本早在1997年个人投资者就开始采用“证券综合账户”,即通过一个银行户头可以接受证券、保险、外汇交易等多种金融服务,这就为在2001年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相互准入奠定了基础。3.金融控股公司依靠其网络模式,设计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降低竞争成本、提高经营收益。由于银行网点多,客户稳定,所以金融控股公司下属子公司的诸如保险等金融产品就可以通过零售银行子公司进行销售,据估算,其成本仅为保险公司同等业务成本的1/3。以美国为例,银行控股公司不仅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更注重质量、实力和规模的联合效益。1999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美国4家银行集团进入前10名,冠亚军均为其占据。同时,美国大银行集团入围1000家的数量也从1998年的154家跃升至1999年的182家,银行控股公司的规模和效益十分显著。4.金融控股公司这种“金融百货公司”式的经营形式产生于金融创新并与金融创新的发展相适应,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并通过集团化、国际化和电子化日益发展壮大。英、美等国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在国际范围内大举兼并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为了增强资产活力,很多银行通过控股公司将传统的贷款业务进行重新安排,使之成为可买卖证券,实现贷款的证券化。此外,各家控股公司的子公司积极开拓金融新产品,使表外业务迅速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中,银行业与保险业的联姻非常普遍,保险公司利用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可以达到保险经销优势。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位一体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公司在欧美国家已非常普遍。三、监管模式的困境,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能,对非金融机构的监管会出现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有一元化监管和多元化监管。大多数国家采取多元化监管模式,比如美国,由美联储监管银行控股公司,由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监管证券子公司。成立于1997年的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是实行一元化监管模式的典型,该监管机构对在英国境内所有从事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公司进行统一监管。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金融业务几乎涵盖所有金融领域,加之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以金融控股公司为龙头的大型金融集团公司的监管工作显然面临不少困难。首先,由于法律和技术上的原因,一家监管部门内部之间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交流障碍,人为地造成监管空隙。其次,由于多元化监管模式中缺乏担当统一协调任务的专门协调机构,各监管部门难以对超出自身监管权限的情况负责,这种表现在发生危机时尤为明显。第三,金融控股公司下属的非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会对整个金融集团公司产生影响,如何量化这类影响和对其进行有限度的监控,也是金融监管面临的难题。为了改善多元化和一元化监管模式中的缺陷,加强监管部门内部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早在1996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业组织委员会和国际保险联合监管会就成立了金融集团公司的联合论坛,负责草拟“金融集团公司监管原则”。1999年,“金融集团公司监管原则”以正式文件下发会员国,并作为指导性意见要求会员国遵照执行。“金融集团公司监管原则”中对监管部门内部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基本框架,并制订了十大核心原则,要求监管部门从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对超出单个监管部门职责的问题,该原则明确了协调机构的具体含义、所负责任以及可利用的手段。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关联性,该原则对不同被监管者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运用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对非监管的非金融机构需关注的情况也进行了技术处理。我国的金融业比之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金融改革也在摸索阶段,规范化的严格分业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应该说,分业经营是金融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而混业经营则是金融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我国金融的分业制度在目前阶段应该坚决坚持和执行。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客观上受国际大环境和竞争的影响,我国已经出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比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经营着信托业务,同时又通过全资或控股形式经营着银行、证券等金融业务和工业、房地产业等非金融业务。中国光大集团的模式与中信公司相类似。这两大集团公司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其发展也吸收了发达国家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经验,它们的实践为我国分业体制向高级化阶段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它们的未来如何发展客观上要求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