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量化分级研究_第1页
中医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量化分级研究_第2页
中医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量化分级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动物模型证候属性的量化分级研究

近年来,西医对多个领域进行了定量研究,如神经科的通用评分标准偏差,戈斯卡综合征评分(gcs)、美国国家卫生中心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ihss)、哈mintonchain人口焦虑量表(hasds)、哈明点的自帕斯量表(sds)、自帕斯卡焦虑量表(sa)。评估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的一般简单采样结果(美国国立卫生协会(nyha)、美国国家卫生协会(美国)、,以及康乃馨协会(nyha)和康乃馨协会(abu植物区本)的功能程度和李尔默斯特劳斯协会(mese)的功能程度和卡尔拔斯指数的功能程度。这些量表和分类基准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其实用性和科学性已被证实,同时,它为中医临床综合征的研究和动物模型的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和想法。中医证候诊断从数理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中普遍包涵了量级概念。如《黄帝内经》药效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脉分浮、沉、大、小、滑、涩、弦、濡,维以微、甚、悬绝3个量级;“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之分。《伤寒论》中汗有微汗、汗出、大汗等之分;寒有微寒、恶寒、大寒之别;证有风寒表实证重、轻、微之分,法宜发汗峻剂、小发、微发其汗,方取麻黄、桂枝麻黄各半、桂枝二麻黄一汤,从量化分级的角度标识了病证之轻重和治方之缓急。中医学者也曾试图通过研制舌诊仪、脉诊仪、腹诊仪、计算机舌象自动识别系统、脉手模型、问诊数学模型等仪器和系统、模型,对诊法信息进行定量的描述。但四诊信息繁杂,诊法研究日趋多元化,与临床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四诊信息的客观化。徐迪华等深化《素问》脉学理论和张仲景《伤寒论》模拟定量(级)方法,将常用四诊信息定为轻、中、重3个量级,每级赋以必要的含义,并拟定了望、闻、问、切四诊模拟定量(级)的参考标准,为实现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代医学的心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心功能分级标准等在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同时相关学者也相继借鉴西医量化分级与量表的建立方法,引入数理模型、人工智能、多元统计分析、复杂系统分析,开展了中医量化诊断的研究,以期实现证候客观诊断标准的建立。如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的建立、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的编制、全病域中医辨证量表的建立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20世纪,以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模型为代表的证的本质研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延用西医方法造模和检测手段研究寻找特异性和灵敏性指标的思路,结果证实中医的证是现代医学的多系统和多指标的综合反应,而试图用其评价模型成立和指导临床进行微观辨证,不可能行得通。修宗昌等提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制论,把人类病证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而成。这里突出了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及中医自己的“病理生理学”的指导作用,突破了模仿西医造模和评价的思路,体现了中医循症辨证在动物模型身上的体现,即模型表现具不具有中医证的表形。2005年,田金洲等提出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生物表征”理论及应遵循的“因、脉、证、治”的建模思路。指出中医证候模型是利用动物的某些生物体表特征来模拟人体证候特征的一类生物表征模型。至此,明确提出了以动物外在表征为着眼点建立和评价证候模型,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临床思路。并沿用此思路进行了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扈新刚等依据动物模型表征理论,初步构建气虚血瘀大鼠表征体系,探索了大鼠表征研究方法。基于生物表征理论,建立慢性应激肝郁气营养模型评价量表1.如何观察动物身上出现的外在表征,如何将动物身上的生物学信息与人四诊信息进行转换,一直为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的瓶颈。为探讨实验动物四诊信息的客观化,方肇勤等观测了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证不同阶段荷瘤小鼠后爪颜色和形态的变化随病程的进展发生相应的改变,初步证明了实验动物有证可辨。并通过对小鼠四诊信息非创伤性的采集,初步构建了小鼠四诊检测工作站,包括行为学旷场实验检测、爪和尾显微放大拍摄等各项信息采集单元。屈会化等通过资料系统检索,初步确定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证候特征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行为、大便状况、毛发等宏观表征和行为学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观察和测定方法以及操作规范。2.但如何在采集的大量信息中,采用有效的信息提取方法,如何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归属其证候类型?笔者经检索收集了6篇对动物模型表征进行半定量评分的文章。其中尹军祥等经过分析比较拟定了血瘀证证候模型的舌象变化分级标准和量表,把舌色(腹面色或底色)、舌下脉络颜色及显色长短作为评价血瘀证的客观化表征;李净等根据多年观察,同时把眼球颜色、尾尖至根部有无瘀点、瘀斑纳入血瘀证评价指标,自拟血瘀证评分量表。将舌色、舌下脉络、眼球颜色、尾尖至根部有无瘀点瘀斑生物学表征作为血瘀证证候评价内容,获得了国内学者的一致认同;并自拟了包括精神状况、毛发、大便性状3个方面的气虚证辨证量表;袁国强等对李净等编制的气虚证模型量表改进,制定了包括精神状况、皮肤及毛发、耳尾色泽、粪便性状4项内容的半定量量表。3.同时相关学者还借鉴临床量表的建立方法,构建动物证候模型的评价量表。如乔明琦等通过对猕猴各种表情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分析,建立《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评价,为情志病证猕猴模型的情志评价提供客观衡量工具。方肇勤等在《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中分别介绍了大鼠、小鼠各种诊法的信息与采集方法,和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评价方法,并对常见证候模型气虚、血虚、阴虚、阳热、痰瘀邪盛及糖尿病胃热程度建立了计量化辨证方法并进行了评价,为证候动物模型量化评价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笔者所在课题组,基于生物表征理论,形成了建立慢性应激肝郁脾虚动物模型评价量表的思路。根据“应激从中医脏象理论分析,当责之于肝”的观点和“怒伤肝,久则郁”的理论,采用束缚方法(连续21d)制备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初次束缚时,大鼠表现束缚过程中反抗强烈,嘶叫,双目圆睁,毛须竖立,粪球增多,呼吸加快,拼命撕咬束缚架,挣脱现象严重,待解除束缚,大鼠窜叫不安或直立与人对视呈防御姿势;束缚7d,大鼠动作灵敏、毛发凌乱、警惕性强,束缚时反抗、嘶叫、挣脱束缚次数等逐渐减少,解除束缚时,未见窜跳及对峙。束缚制动,限制大鼠活动,使大鼠所欲不遂,激发郁怒情绪,出现与中医肝郁气滞相类表现。束缚14d,大鼠毛发散乱直立、活动明显减少,束缚过程中反抗减弱,甚至未见挣扎及嘶叫,解除束缚后,大多蛰伏于角落,大便可见干湿不调,摄食量减少。肝郁日久,渐及脾土,出现肝郁向肝郁脾虚阶段转化的相类表现。束缚21d时,大鼠表现神态倦怠、烦躁、毛发不洁、干涩而黄,目眦不净,耳廓色淡,吱吱细叫,扎堆或蛰伏在角落、多数弓背静卧少动,大便干湿不调(脾虚稀便,气郁干便),活动量、摄食量明显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肝郁脾虚表现明显。结合前期研究,运用荷兰Noldus公司EthoVision3.0软件分析系统对束缚模型大鼠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Y迷宫实验的自主活动、学习与记忆、焦虑情绪等行为进行了评价。模型束缚大鼠行为学变化和宏观表征随病程的进展均发生相应的改变,说明了在证候模型形成过程中,大鼠的外在表征有证可辨。建立慢性应激肝郁脾虚动物模型评价量表的思路:通过文献检索和参考国内肝郁脾虚证候相关资料的诊断标准,建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表征数据库”,同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目的和前期研究成果、模型复制特点,经过筛选,从外观表征(除外粪便情况,61个条目)、应激反应(12个条目)、粪便情况(5个条目)结合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体温测量(13个条目)4个维度包含91个条目的条目池,形成观察指标《筛选表》;运用《筛选表》对大鼠进行观察,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条目筛选,形成了上述4个维度的包括26个条目的《观察表》;目前,正采用《观察表》,对模型进行观察。观察完成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通过信度、效度等检验,以最终形成量表。以期量表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