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语文组2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因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以“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题,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旨在引领学生体会古人丰富的情感、思想、人生,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其中《归园田居·其一》是我国古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人用平淡舒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在学习这首词时,不仅要在诵读中体会这首诗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而且要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但对于本词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技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炼字析词等方式提升对诗歌审美鉴赏能力,并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作为补充教学。三、教学目标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基于教材和学情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抓住“动静结合”“白描”等艺术手法,体会“归”之艺术表达。3.联系创作背景,知人论世,品析诗人形象,领略陶渊明厌恶官场、追求精神自由独立的高洁情操。以上教学目标具体地凸显出语文核心素养在本课的落脚点,为了真正实现一课一得,我将教学集中在一两个核心点上。其中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品析意象,以及体会本词艺术表达的精妙。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四、教法学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法上,我将采用朗读指导法、情境创设法、圈点批注法。在学法上,为了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过程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教的完整,不如学得充分。”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坚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到读写中,以读促悟、以读促写。(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好的课堂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展开:同学们,说起陶渊明,你会想到什么?噢,我听到有同学说——《桃花源记》,这是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在那里,诗人描绘了一个“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十分令人向往,但那很可能只是诗人一种美好愿景,也许根本不存在。不过,没关系,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里,陶渊明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真实存在、自由闲适的田园之景,它是诗人田园世界的桃花源,让我们走进课文《归园田居·其一》一起去感受。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拉近学生和教材的距离,又可以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整体预读,感知“田园”预读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所以这一部分,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第二步:请同学们听名家诵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朗读节奏、重音,以及情感的起伏变化。第三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词作的意象,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预设学生初读后,可以体会到一个选择远离黑暗官场,回归自然的诗人形象。第四步:提出具体的问题,全面理解陶渊明“归”之内容。问题是:诗歌围绕“归”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预设学生能找出关于“归”的四个内容,即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如,并能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关于“归”的内容和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为下一个环节即对重难点的深入研读做了铺垫。(三)深入研读,走进“田园”深入研读是解决课文重难点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部分,我会在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画】并请学生思考:下面两幅图让你想到《归园田居》的哪个诗句?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任务二:请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分析诗人的“回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选择?学生利用六分钟时间,根据自学提示和课前所查阅的资料,完成学习任务。五分钟后,我会请小组进行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并适时易追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任务一:预设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会想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此处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地呈现出了一幅炊烟袅袅、山环绿水绕、榆树、柳树、桃树、李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村庄画面。学生还会找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此处,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会适时出示三幅美术图画,分别是白描画、工笔画、写意画,请学生观察有何不同,进而明确: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让学生体会“白描”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图景的表达效果。再如,任务二:进一步提问学生,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所查资料、多媒体补充的资料,结合诗歌内容理解,并通过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围绕“归”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对学生适时进行一系列的追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更能把握诗歌的主题。经过学习探究,明确:诗人通过白描、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炊烟袅袅、恬静自然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四)心悟口诵,升华情感课标主张个性化阅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诗歌的特点,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运用。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大屏幕上补充的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系列组诗,感受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并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着对诗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的感悟,化身为诗人陶渊明,心悟口诵、声临其境,再次朗诵诗歌,感受诗人的喜悦与自由。(五)作业布置,回味”田园“课文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会请同学们进行整本书阅读,更深刻地了解田园诗人陶渊明。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五柳先生传》,了解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