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_第1页
诗歌鉴赏专题_第2页
诗歌鉴赏专题_第3页
诗歌鉴赏专题_第4页
诗歌鉴赏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鉴赏专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14.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的气候特点。(1分)15.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4分)16.分析第三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在诗中的作用。(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②海楼:海市蜃楼。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3分)16.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1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3分)一、二句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1①B・三、四句表达诗人因战乱不能重返故土,漂泊憔悴,只好老于绵江边的无限悲凉。C.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的喜悦及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全诗诗意豪迈昂扬。16・诗句“思家步月清宵立”与杜甫的《月夜》中的哪句诗在内容上相似?请写出该诗句并简要说说它们的相似点。(4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8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③渐相亲。[注]①边烽,指边境的烽火。②秦,指令陕西南部一带。③山村人家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14.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诗。(1分)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B・颔联营造的境界幽深险僻,体现了贾岛诗歌的风格。C・颈联转写夜景,烽火点燃起来,表明这一地区不平安。D•尾联写出了看到山村人家的桑柘树和袅袅炊烟的感受。16・结合相关词句分析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①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②。府:幕府,古代将车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任参谋一职。②一枝安: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句。14.首联“”二字,是一诗之眼。(1分)15.对这首唐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秋幕府井梧寒”,环境的“清”、“寒”,烘托了心境的悲凉。B・颔联听觉(“声”)与视觉(“色”)相结合,写清秋的寂寞萧条。C・风尘漫漫、关塞荒凉,自己却行路困难,只好已忍伶俜十年事”。D.前四句虽偏于叙景,而景中有情;后四句虽重在言情,而情触景生。16・尾句化用了《庄子》“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2①②六、阅读下而的诗词,完成14-16题。(8分)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妲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①词人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思归之情。(1分)“词”又称。15.(3分)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诉说了对远行在外的亲人当年不当别而别,如今当归而末归的思念盼归之情。B.前三句把分别的时间、地点与气候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家中的妻儿。C・下片抒发了本想对酒邀月以慰寂寥,不意反惹惆怅的情绪。D・最后一句,用双栖燕反衬单栖人,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构思新巧别致。16・(4分)有人说,词的上片借用了《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但推陈出新,更见精巧。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七)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6题。(8分)水调歌头赋三门津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璺汕可洌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①人鬼:三门漳黄河河面有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②一峰:指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14.“水调歌头”是____名。(1分)15.对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上阕写景由近及远,一步步推现了画面主体,层次井然。“瞰”字赋予黄河以人格化,并且回应首句。C・以黄河之,怒”衬托砥柱山之“闲”,动静成趣。D・下阕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的气概。16・清代叶燮《原诗》中称此作品“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试就此赏析上阕。(4分)3(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红叶唐吴融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14・红叶即枫叶。到秋冬时节,枫叶因而变红,所以叫红叶。(1分)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烘”一词,渲染出晚照下枫叶火红一片的景致。B・颔联由静转动,描写枫叶随风飘零、随浪泛流的轻盈之态。C・颈联是写夜景,用“鸟藏”、“蛩伴”比拟枫林的万种风情。D・尾联格调昂扬,抒发作者身处衰飒寒秋却积极乐观的心境。16・末句“看着清风彩剪成”,化用了贺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请结合全诗意境,对这句的表达效果加以评析。(4分)(九)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登太白楼王世贞(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济水流。①潺:水缓缓流动貌。14・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1分)15・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①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5-17题(8分)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5、词中“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和。(2分)416、对这首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17、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题。(8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4.从诗的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1分)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足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16・阅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4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请你谈谈苏轼赞扬林逋《梅花》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赞扬的理由是:批评的理由是:(十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②,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①此处开始作者展开想象。②“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词人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14.“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典出于《》,表达了词人(2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喻高洁的品行。B.“谪仙”指李白,此句表达作者对李白的怀念和崇敬之情。C・“长啸亦何为?”意为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叹息D・“明月逐人归”有回到现实之意,写得很有情趣。5①16.这首词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请从此角度加以鉴赏。(3分)(十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4一16题。(8分)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责,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平几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14.简述两位诗人作诗时的心情。(2分)15.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诗题看,“近试”是临近考试之意;“张水部”是称张籍的官职:“酬”为答谢。B.“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指新娘早晨拜见公婆。“一曲菱歌敌万金”是喻指朱庆馀一定会金榜题名。D.两首诗就近设喻、言此意彼;形象含蓄、耐人寻味。16・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共同采用了哪种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4分)6诗歌鉴赏专题(答案)(一)(8分)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冷暖交替)(1分)15.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先从视觉角度写“游子春衫”、“桃花飞尽”,再从味觉角度写“野梅酸”,预示春去夏来,天气转暖;接着从听觉与触觉的角度,以蛙声停歇与东风之寒写出气候忽然转冷。(4分)16.本来春去夏来,天气转暖,自然也蛙鸣悠扬,到第三句诗意陡然一转,诗人生疑,不知为何蛙声一夜之间全部停歇,末句解开谜底,原来是天气转冷。这样写使诗歌结构上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峰回路转、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别开生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从承上启下的角度讲也可以。共3分,第三句诗意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二)14-16题(8分)14.李杜(1分)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3分)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两人风格各擅胜场。(4分)17.(1)幸:侥幸。(2)恒:经常,常常。(3)稍:稍微。(4)号:大声哭喊。(共4分)18.A(2分)19.(1)我善于惩治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抗拒我)。(3分)(2)(越巫)马上旋舞吹号,边吹边跑。(3分)20.层层转进(步步加深)(2分)21.招摇撞骗(自欺欺人),必将害人害己(自食其果)。(意思相近即可)(3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一16题。(8分)14•七律(1分)15.D(3分)16•与《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上相似。均写月夜,因思念亲人而无法入眠,于是起身来到月下,夜晚天寒露重,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深。(4分)(四)(1分)(五言)律诗。15・(3分)C(烽火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16(.4分)例如: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欢欣喜悦(。由“恐”到“亲”即从惶恐到欢欣喜悦2分,简析2分)(五)(8分)14・(1分)独宿(3分)C(是因战乱而导致“路难行”,而非自己行路困难)16・(4分)《庄子》原意是说人原本并不需要太多物质的东西。(1分)杜甫借用来说明为生活所迫而任职,求暂时安居。(1分)“强移”二字,表明并不情愿。(1分)而一夜徘徊、辗转,心中并不安宁,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1分)(六)诗词鉴赏(8分)14.(1分)长短句(曲子词、诗余)15.(3分)B(4分)略(要求:①开放性试题,可认同也可不认同,关键是要有态度;②要自圆其说;③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法;④提供参考点,仅作参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句“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又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也“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此词的上片,“飞雪似杨花”中“飞雪”为本体,“杨花”为喻体;“杨花似雪”则“杨花”为本体,“雪”为喻体。“飞雪”“杨花”往复循环,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到极暖,征人离家之长久,同时构成洁白迷蒙的意境,象征纷乱的情思。既具有比喻的形象性,又具有回环辞格所产生的往复循环、回味无穷的特点。)(七)(8分)14.(1分)词牌15.(3分)A16.(4分)评分标准:景象2分,胸臆1分,情景关系1分。参考答案:上阕写黄河险峻壮观的气势,借以侧面烘托作者抒情主体中流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悠闲,表现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八、(8分)14.(1分)霜染15.(3分)C16(.4分)末句比喻新巧,那如剪刀的清风裁制出片片红叶,为这“衰飒”的秋日画上彩妆,给人以活力的感受,启示人们不用抱憾今日的萧索,明天会更好。(九)(8分)14.李白(1分)15.D(3分)16.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