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之悲剧性比较 论文_第1页
《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之悲剧性比较 论文_第2页
《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之悲剧性比较 论文_第3页
《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之悲剧性比较 论文_第4页
《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之悲剧性比较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之悲剧性比较摘要:《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我国古代讲述婚姻爱情悲剧的诗歌,本文将从人物性格、传统传宗接代思想和男权思想三个角度探讨二者悲剧性的相同之处,以便深刻体会其悲剧的深层内涵。同时,在主题与结局的不同上进一步剖析其悲剧性力量。通过对两篇诗歌悲剧性的探讨,深入理解其所揭示的典型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关键词:《卫风·氓》,《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传宗接代思想,男权思想观念,主题,结局,悲剧力量引言:《氓》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我国古代的叙述性诗歌,讲述了不同时期的古代婚姻爱情的悲剧故事。《氓》是《诗经》中最为完整的一篇叙事诗,它以一位弃妇的身份,讲述了其与丈夫相识与允婚、相思与成婚、相爱与新婚、遭弃与离婚,以至于忆苦自伤、情断义绝的故事。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诗”,是汉乐府叙事诗歌的代表,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因遭到家长破坏而最终双双殉情的悲情故事。二者所讲述的悲剧都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是在任何时候人类进入婚姻社会后都不能避免的社会现象,即便是如今,社会上仍然在不断地上演。两者都是叙述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婚恋悲剧的特性使得其具有相同点。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其主题与结局上的差别使其表达出的悲剧力量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二者的悲剧性,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悲剧意义。一、《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悲剧的相同点《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都是讲述了从恩爱有加的两人到最终分离的悲剧婚姻故事,是自古至今不曾消逝过的典型悲剧,其悲剧内涵有着相似之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探讨。1.人物的性格悲剧无论是《卫风·氓》,还是《孔雀东南飞》,其最终的悲剧造成的原因都和主人公的性格有关。《卫风·氓》中的女子对爱情过于痴情,这种痴情也是导致婚姻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是一种过度的痴情,把爱情奉作是至高无上的,这正是女主人公天真单纯,热情奔放的性格所致,为她后面的婚姻悲剧埋下了隐患。同时,女主人公的性格十分固执。在古代礼制之下,不遵循礼仪的婚姻对女子来说要承受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婚姻发生了变故,被男子抛弃,那么她将背负着沉痛的代价,不仅不会得到家人的理解,也会得不到社会的同情与怜悯,甚至还要承受着他人的侮辱和谩骂,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其婚姻是很少得到祝福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正如诗中所说,女主人公却违背了婚姻礼仪,和男子私定终身,这是不理智的。恰恰也说明了她性格固执的一面。除了这两个性格原因外,其对男子的迁就也是她婚姻悲剧的祸根。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女子都在迁就男方。从一开始在婚期上“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退让,到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都导致了氓的得寸进尺,肆无忌惮。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而只是一味的迁就对方,这种地位的不对等的关系使得婚姻最终是不会长久的。《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是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焦仲卿的母亲作为家中支柱,显得强势霸道。以自己多年来对家庭的辛苦付出来约束儿子,让其无条件的服从自己所有的想法。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焦仲卿变得优柔寡断,对母亲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的忤逆。焦仲卿诚实厚道,对爱情坚贞不渝,却性格懦弱。他不像刘兰芝一样有着强烈的个性,面对母亲的专横跋扈,内心不满却不敢反抗,只能怪怪的让自己深爱的妻子被遣送回娘家;对妻子的处境同情,但也仅仅是同情,无法做到保护好她。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唯唯诺诺的软弱性格,导致最后其与妻子一起殉情的悲剧结果。2.传统传宗接代思想的悲剧在周礼体制下,妇女受到的约束很多,《大戴礼·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勤劳贤惠,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都可看出她是一位合格的妻子。而婚后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的差错,所以她自信说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其被抛弃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没有孩子。从全诗来看,女主人公小时候就与氓青梅竹马,“言笑晏晏”,之后恋爱的缠绵到婚后的勤劳持家,直至被抛弃,她从没有提出一丝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更没有表达出任何离开孩子的痛苦,这都让人不得不猜测其与丈夫无子。在诗歌的最后,决绝的喊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与男子断绝关系,太过洒脱,更不符合一位母亲的形象。而若是无子,这一切就都说的通了。在那个时代,可以说女子结婚的首要任务便是传宗接代,若是没有孩子,便是由女子来承担相关责任的,而且这也是当时合理抛弃妻子的一种理由。《孔雀东南飞》产生于汉末动荡年代,处于封建社会。在封建思想下,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父母之言,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子孙后代在父母眼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而因为无子导致婚姻破裂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即使是现在社会,也是如此。家长因为子女没有后代,而对其婚姻不满意,进而逼迫子女走上离婚的道路。诗歌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两人结婚多年,刘兰芝一直贤惠能干,没有犯任何错,却被焦母嫌弃,惨遭逼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人没有孩子。两人虽然恩爱,但却因此被迫分离。爱情不能等同于婚姻,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婚姻的决定性因素。刘兰芝无疑是一位好妻子,且两人的婚姻门当户对,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她和焦母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因为迟迟没有孩子,在焦母心中,传宗接代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孩子的媳妇是没有价值意义的。所以她才会一直逼迫其离开,为儿子重新找一个妻子。3.男权思想观念的悲剧《氓》与《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爱情悲剧的背后,是男权思想下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其本质上是过去以经济支配权为基础的男性在婚姻里的支配权所造成的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在中国古代,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而社会中这种男尊女卑的意识更是深入人心。也因此,古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十分卑微的。《氓》中男权思想的体现十分明显。恋爱时,女子因“子无良媒”而延迟婚期,氓便生怒离开,而女子又不得不做出退让;结婚后,女主人公更是勤劳贤惠,勤俭持家,不怕苦累,而最终还是因为年长色衰直接被男子厌倦抛弃。这种男权思想下,女子是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地位的。氓的这种行为更是当时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男子在婚姻里不能够始终如一,对妻子更是随意抛弃。男权思想下的这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正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孔雀东南飞》中男权思想体现的更为明显。古代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要求是非常高的,女子作为媳妇在家里要对长辈言听计从,对待丈夫更要“夫为妻纲”。诗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而对于二人的死亡不免有些疑虑:焦仲卿真的是因为对爱情的执着自杀的吗?刘兰芝又真的是殉情吗?当仔细阅读思考时,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双方殉情,里面更有着男权思想的影响。两人确实是真心相爱,但死亡却不仅仅是因为爱而不得。焦仲卿得知刘兰芝再嫁的消息时,立刻赶回来与其相见,见面后并没有真心询问缘由,而是愤怒地对其进行嘲讽,这是一种自尊心受损的愤怒:作为一个男性,先是被母亲逼迫,又被刘兰芝背弃盟约,他觉得自己的尊严被践踏,本质上就是男权思想中男权被践踏了,但是他又不能改变什么,便就想到了死亡。而刘兰芝的死亡更是被焦仲卿的男权思想害死的,从全文来看,刘兰芝一开始并没有赴死的打算的,她的改嫁是对兄长安排的无法抵抗。真正促使她选择死亡的是焦仲卿回来见她时的那番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里面,先是讥讽,再是指责她为了富贵而背弃誓言,甚至暗示对方自己会因此而死去。而这无疑给了刘兰芝巨大的打击,进而走向了死亡。这种男权思想在无形中将两人推入死亡的境地,造成了双方婚姻的悲剧。二、《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悲剧的不同《氓》与《孔雀东南飞》都是古代婚姻的悲剧,且都是自古以来婚姻中恒久不变的现象,至今仍令人深思。但二者在结局、主题上有所不同,进而传达出的着殇情有着很大的不同。1.主题不同两者都在讲述古代婚姻爱情的悲剧,却又有所不同。《氓》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少女被男子追求,结成夫妇,虽然她不怕苦累,勤俭持家,但仍旧是被男子抛弃。以现实的笔触写出了中国古代妇女不幸的命运。《孔雀东南飞》的女主无故被婆婆遣归,本与丈夫恩爱,却无奈分离,最终走向了死亡。其现实主义的力度比《氓》更加深入,对现实的思考与揭露也更加深刻,将矛头指向直接对准了封建礼教。《氓》的悲剧更偏向于主人公个人的悲剧性,两人最终分离的原因是夫妻双方感情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由于男方的变心造成的。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对男方的不忠进行了控诉,并大胆向这段已经变质的情感说不,洒脱而不矫揉做作,清醒而不沉沦堕落。虽然婚姻发生变故,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况,但并没有因此失去自我,反而促使了自我的独立。《孔雀东南飞》产生于汉末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而儒家的教化思想因此开始松动,没有以前那么森严,对女性的要求相对降低,而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意识已经开始了觉醒。从全诗来看,刘兰芝回家之后,媒人不断地来提亲,而且提亲的对象身份地位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了刘兰芝的优秀美好,也显示了在当时女性离婚后是可以再嫁的,是被社会所容许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兰芝与焦仲卿对于婚姻自由的追求显得更为可贵。两人最后双双殉情而死,这种用自我生命的毁灭所传达出的,既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抗争,同时也是向世人敲响了警钟。2.结局不同《氓》与《孔雀东南飞》一个是被男子无情抛弃,一个是两人殉情化作鸳鸯双飞,结局不同其悲剧性也有所差别。《氓》是女主人公对氓的控诉之诗,由于自己年长色衰,被其嫌弃,男主人公有了二心,最后的结局是自己被无情的抛弃。而在女子归家之时,又遭到兄长的嘲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打击,所以只能“躬自悼矣”。在西周时期,社会礼法对女子约束较强。人们普遍认为妇人应当从一而终,与丈夫白头偕老。而倘若被休弃,女子不仅得不到家人的谅解,也不会得到社会大众的同情。诗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如此,可能会从此孤苦一生,其结局充满悲情!与《氓》相比,《孔雀东南飞》的结局相对来说,其悲剧性被消解了一些。全诗从一开始刘兰芝被遣送到两个人海誓山盟,再到最后的殉情,可以说是直接通过故事情节把悲剧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在最后的结局,两人殉情死亡,却又都化作鸳鸯,将本来十分悲伤的故事用这种神话传说做了一个喜剧式的结尾。诚然,这种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但同时也把前面情节展现出的悲剧性大大消解了。三、结论《卫风·氓》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悲剧的叙事诗歌,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却传达出了共同的悲剧力量,给人带来深刻的震撼。它们的悲剧性有着相同之处,都继承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要比《氓》更为进步,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更加深入。《孔雀东南飞》中的封建礼教直接把一对恩爱夫妻逼迫致死,有其社会必然性,更具有社会典型性;相比之下,《氓》中表现的悲剧个人性较强。二者在结局与主题上的不同也表达出了不同的殇情,使人们在阅读之时感受到不同的悲剧力量。而这种悲剧力量不仅仅是传达给读者悲伤之情,更是在警示后来人要好好的经营爱情与婚姻;同时也使人思考其婚姻悲剧产生的社会思想根源,从思想上做出改变,从而让人们更好的拥有爱情和婚姻。参考文献[1]文幸福: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从《诗经》两首弃妇诗《谷风》《氓》析论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现代省思[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8):697-719.[2]袁津琥:试析《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真实原因[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2):117-120.[3]张舒慧;段莹:独特的精神财富——试论《氓》在《诗经》婚变诗中的不同之处[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3):95-97.[4]李锦华;周建强:《孔雀东南飞》悲剧意蕴多元探究的意义价值[J].名作欣赏,2019(7):7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