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认知发展目录第1节注意发展第3节儿童思维的发展第2节记忆发展第4节社会认知发展第1节注意发展一、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一)胎儿和婴儿期胎儿对声音有定向反射,而生物性定向反射是和注意联系在一起的。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有选择性地注意某件物品并能保持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对有声音、活动的刺激物比对没有声音的、静止的刺激物注视的时间更长。(二)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对刺激的注意力是随着活动的不断进行而增加的。(三)学龄期6、7岁后,儿童对与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相关的特征会予以更多的注意。二、注意发展的趋势(一)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二)选择性注意的偏好变化(三)与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相联系第2节记忆发展一、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婴儿能够记住感知—运动信息,表现出一种有限的记忆。婴儿直到头一年的下半年才能表现出外显记忆。婴儿期后儿童的记忆有显著提高。学前儿童的长时记忆有时会显得飘忽不定没有规律,不过,若给予适当的线索和提示,年幼儿童能够记住大量信息。二、儿童记忆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记忆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二)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1.幼儿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记忆的精确性和正确性与成人相比,儿童记忆的精确性和正确性较差。儿童容易把现象和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三、记忆策略的运用年幼儿童逐字记忆信息,小学儿童则开始更多地使用要点记忆,儿童记忆增长的原因包括记忆广度的变化和策略的使用。复述、记笔记、在重要词句下划线、在日历上记下各种预约、利用语言中介来帮助识记等,都涉及记忆策略的运用。如果儿童在信息编码时能对其加以组织,会有助于记忆。个体运用精细加工有利于记忆。构建心理表象是增进记忆的另一策略。四、元记忆的发展(一)元认知知识关于人的范畴,指的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作为记忆的主体方面的认识。关于任务的范畴,涉及儿童对记忆任务难易的认识。关于策略的范畴,学前儿童只有初步认识,他们对组织策略在回忆中的价值所知甚少。(二)自我监测和自我调节自我监测,主要是指将记忆的进展与所要记忆的目标相比较,了解自己记忆的状况。自我调节则包括计划、调整自己的记忆行为。第3节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感知运动阶段的分阶段阶段1,大致0—1个月。阶段2,大致1—4个月。阶段3,大致4—8个月。阶段4,大致8—12个月。阶段5,大致12—18个月。阶段6,大致18—24个月。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婴儿客体概念的发展客体或客体永久性概念,最初由皮亚杰提出,是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二)前运算阶段(2—6岁)1.自我中心主义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的思维和言语常常是自我中心的,儿童并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具有不同的视角,或具有某种不同的观点。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二)前运算阶段(2—6岁)2.未获得守恒概念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亚杰设计的守恒问题包括数量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重量守恒等。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皮亚杰将运算界定为某种用于转换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构,是一种可逆转的观念上的操作。因此,该阶段的首要智慧成就是具有可逆性操作的心理运算能力。其次,具体运算思维的儿童能够去中心化。其三,儿童对事物的判断与推理,从依赖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1.守恒2.序列化和传递推理3.类包含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1.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2.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3.命题内与命题间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二、从信息加工观看儿童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思维过程就像计算机工作一样,加工来自环境或已经存储在系统内的信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工信息。因此,可以从信息的获得、储存、加工和提取等几个环节来分析和解释儿童的思维能力。信息加工研究的主要目标类似于皮亚杰理论:既试图描述思维的性质,分析人类心智如何表征和操作信息;也试图确认思维过程如何随年龄和经验而变化。西格勒认为,思维发展可以刻画为一系列逐渐强大的解决问题规则或策略的习得。三、儿童早期思维的发展特点(一)表征表征或心理表征是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表征一方面反映事物、代表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二)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三、儿童早期思维的发展特点(三)分类分类是指根据某些特征将物体组织起来,使人们在整体上对组织起来的物体作出共同的反应而不是对个体作出反应。幼儿分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习性分类或随机分类、知觉分类、功能性分类或主题分类、基于概念的分类。三、儿童早期思维的发展特点(四)数概念儿童要掌握数的概念,就必须理解:(1)数的实际意义;(2)数的顺序;(3)数的组成。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口头数数阶段、给物数数阶段、按数取物阶段、数概念的掌握阶段。1.计数原则2.数值推理原则三、儿童早期思维的发展特点(五)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第4节社会认知发展一、婴儿的社会评价研究者断言,婴儿基于他人的社会行为对其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婴儿针对事件的社会性作出具体的反应,而不只是表面的知觉。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识所谓错误信念,就是指对现实的错误地表征。错误信念测试的是儿童能否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理解他人所持有的错误的想法,最常见的是意外地点任务。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皮亚杰认为婴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婴儿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就具有分享和互助的行为。如研究发现2个月的婴儿开始通过观察他人和预期他人的行为来发展共享经验的意识,9—12个月婴儿基本具备了对自我、他人和物体三者之间共同注意的能力。幼儿期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大约从2岁起,儿童开始使用一些描述内部知觉或情绪状态的词语,如“想要”、“看见”、“尝”等。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三)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家庭。影响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规模、家庭假装游戏、家庭言语交流、父母教养态度和家庭背景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儿童撒谎要会撒谎,儿童首先需要明白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然后要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并根据他人的想法,给出与现实情境不符的回答,才有可能做到撒谎。为了减小自己的损失(避免惩罚)或使利益最大化(可以玩到玩具),儿童就会选择撒谎。随着儿童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还学会运用“善意的谎言”来避免伤害别人的感情。儿童时代的撒谎行为绝不代表孩子长大后会成为骗子。四、儿童对社会关系的理解与社会关系有关的认知包括对社会关系(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性质、结构、规则、状态或质量等的认知。对处于儿童期的个体,活动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