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4页
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第一轮复习政治生活第三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特征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实质与核心要求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树立创新意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普遍性实质状态趋势根本动力扬弃辩证否定矛盾具有普遍性对立统一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主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它全面、联系、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证法,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臆想出来的。(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晢学的每个原理之中,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考点】1、唯物辩证法

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联系的普遍性②联系的客观性③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系统优化方法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发展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全面认识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P54基本观点根本观点分歧的三个方面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辨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辩证法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辨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3.辩证法是正确的,形而上学是错误的。辨析: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是正确的;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是错误的。但辩证法可能与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也可能与唯物主义结合。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辩证法是正确的、形而上学是错误的。易错易混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普遍性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①事物之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P54-56注意:1、联系既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我们所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2、从内容上讲,联系包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3、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①普遍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②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P54-56联系是可变的①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因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客观条件、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联系产生的过程

),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产生的结果

)。具有客观性。(1)联系具有客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性。(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的新的具体联系之间不矛盾。①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②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③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以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3)违背联系客观性的两种错误观点①夸大主观能动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或认为人可以随意创造联系,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②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不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P54-56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联系的观点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这些对该事物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条件。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所以,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只有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我们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唯物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论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辩证法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特别提示:

事物处于联系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情况关系联系的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1)普遍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3)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明确三个不等于厘清几点认知:(1)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3)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判断: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提示]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提示]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判断: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提示]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类不能随意创造[提示]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1.(2012海南卷7)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①人们可以在初级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2.(2016海南卷20)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兔灾”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C3.(2017·北京高考)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4.(2016·浙江高考)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5.(2017·江苏高考)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C6.(2017·全国卷Ⅰ)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部分区别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全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P57-58注意:深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从横向(空间)角度看,事物的整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这是静态分析;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任何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整体,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局部,这是动态理解。整体部分联系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正确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论角度原理方法论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部分的重要性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正确把握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关系的三种情形注:整体的功能取决于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1)整体大于部分,但不能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对此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注意:(1)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之和(4)部分功能的变化不一定会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整体统率着部分,决定着部分;在特殊情况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5)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不是总能决定整体功能的变化,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或“在特殊情况下”。判断: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判断: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判断: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提示]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提示]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提示]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7.(2013·江苏高考)“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B8.(2016·海南高考19)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唯物辩证法根据是(

)①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②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9.(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优化方法实践方面认识方面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有序性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正确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方法P58-59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的。但两对关系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完全等同起来,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更强调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性原则。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判断: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判断:办事情要着眼于局部利益。判断: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提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整体。[提示]系统优化方法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因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提示]着眼于全局有利于获得真理性认识,但要获得真理性认识,除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外,还要将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10.(2013海南21)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11.(2018·河南八市测评)2017年9月5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相似的发展任务,深化务实合作,发挥互补优势,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南南合作,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培育联动发展链条,实现联合自强。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了全新的功能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③部分决定整体,重视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④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把各要素联系起来,优化组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12.(2018·河南考前预测)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城市规划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这要求我们(

)①搞好关键部分,发挥其对整体发展的决定作用②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统筹好各个部分和要素③搞好局部,使局部在整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坚持系统优化的观点,注重城市规划的整体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13.(2018·茂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