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黄隽第一章
引言1、概念存款货币银行--在金融中介体系中,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存款、贷款、结算2、背景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个人的资金有了更多的选择,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企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更多地依赖证券市场电子支付工具使支付系统经营权由银行独享开始分散金融自由化和互联网使银行的特殊地位受到挑战,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1860-1997年美国存款金融机构的份额从89.2降到46.9%,金融市场从0到1/3.3、商业银行制度将被取代:一个国际争论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吸收各类投资者的零星资金,打破了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具有银行存款特点(1)开放式,可签发支票(2)较高的安全性(3)获取收益的方式相近(4)利息高于银行(5)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降低成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等短期有价证券。*波士顿大学博迪认为“银行系统在逐步消失,在竞争作用下,它被一些满足家庭需要的专业机构所取代,比如说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种类的共同基金”。*比尔盖茨把银行比喻为恐龙,认为它们将被运用高科技提供低成本的、类似的金融服务企业所替代。4、商业银行“衰退”的影响*削弱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能力*增加了央行在危机中必须控制的风险的规模和复杂性*危害到主要依靠银行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刺激商业银行的合并并减少获取传统业务服务的机会*资产和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失,会形成一个更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5、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美国、英国的金融系统与法国、德国和日本截然不同—银行的分散与集中*上市公司的股权(含直接和间接被家庭持有的)在美、英家庭资产组合中的重要性远比其他国家要大;公司治理方面,美、英有活跃的公司控制权结构,而法国、德国和日本则没有敌意接管的可能性被认为是约束管理者的手段,并获得资本利得*银行的监管与敌意接管具有相同的外部监督作用—透明和压力*市场主导占上风:竞争性、效率高、信息畅通、交易成本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竞争保险(监管)效率稳定性公共信息私有信息存在“搭便车”行为不存在“搭便车”行为
(私人有很强的激励去搜集信息)企业外部控制企业自治6、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比较*获利性业务:
(1)初级市场---证券承销业务,比如为企业做IPO.
(2)次级市场买卖撮合---包括自营和经纪业务.
(3)自有资金操作交易---包括投机,套利等.
(4)公司重组---包括扩大/缩小规模,所有权与控制等.
(5)其他获利性业务---包括咨询,投资管理,商人银行,风险基金,顾问业务等.
*支援性业务:包括市场研究,清算服务,信息资讯服务等.7、对商业银行的再认识(1)新经济的适应性:银行看过去、市场看未来(2)银行存在理由: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3)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所面对的客户不同决定了他们资产的差异(4)技术化、专业化--参与成本(5)相互渗透和融合(6)次贷危机后的视角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发展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一、类型1、发展沿革(1)1929年前—放任自流:金属本位、无法实施对货币的调节(2)1929年到1933年大危机:美国《格拉斯蒂高尔银行法》出台(3)1934年--70年代:严格监管、安全优先;宏观调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4)20世纪70年代—90年代: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2、职能分工型:分门别类、各有专司3、全能型:产品无法分割利:降低银行风险;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增加收益来源弊:系统风险增加;不利于提高经营和监管效率;不利于平等竞争银行为了维持与客户的关系,认购和经销低质量的股票,或为认购证券的客户提供过量的贷款支持。4、各国情况*对银行直接投资的限制*对银行投资参股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限制(1)防止流动性风险;(2)限制对所属公司过度投资;(3)避免储蓄向投资的过度转化*金融控股公司制二、组织1、内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大银行均为股份制*大股份制银行一般均为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大;质量好-绩优股、龙头股*股东分布在全球(同时在几国上市),机构投资与私人投资各占一半,股权分散,最大股东持股一般不超过10%.*机构投资者中,银行相互持股明显。*私人投资者中,员工持股占一半。2、外部:(1)独家银行制(单元银行制度):美国(2)总分行制:行政区划(3)代理行制(4)银行控股公司制(美国模式)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有些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通过这种安排解决银行业发展中的两个问题:*规避跨洲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限制*通过设立子公司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发生了4大变化:1、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放松管制:银行业法律法规的变化:《TheRiegle-NealInterstateBankingandBranchingEfficiencyActof1994》:允许银行跨州设立分行,成为实业控股公司的子公司《Gramm-leach-BlilegFinancialModemizationAct》1999,允许混业经营2、银行业的合并和重组浪潮:竞争与集中1996年,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后的核心资本达到278亿美元,总资产超过7030亿美元;美国的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合并为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其资产总额达到70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美元。2000年,日本接连宣布组成四家超级金融控股集团,其中,由兴业、第一劝业、富士联合组成的瑞穗集团以12594.98亿美元的总资产傲视全球。
*银行混业并购成为新特点:*银行并购方式多种多样:股权式并购,即由并购方增发本银行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银行的股票3、技术进步:电子银行—排队问题截至2008年末,中国电子银行交易额达到320.9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30.6%,个人网银客户14814.63万户,比2007年增长52.81%,企业客户414.36万户,比2007年增长117.25%。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网络业务交易量普遍超过总业务的20%。*网络银行能够大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据有关方面测算,以单笔业务的成本计算,营业点为1.07美元,电话银行为0.54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只需0.1美元。*网络银行能够大大提高银行服务质量:由于银行实现网络化必然会形成和提升金融的自动化,并将促进虚拟化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银行业务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账面资本金的增加:《巴塞尔协议》金融创新融资证券化:银团贷款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负债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1、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不付息2、储蓄存款3、存款的作用:基础/规模4、影响存款的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利率水平:市场化;银行服务水平;贷款便利;资产规模与信誉5、核心存款核心存款从当地市场筹集,比购买的资金利息成本低,比“热钱”或国内货币市场或国际货币市场的资金更具有稳定性。社区银行的核心存款比重较大银行要大。
第二节商业银行借入资金和其他负债一、借入资金1、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2、同业拆借3、金融资产回购4、发行金融债券:次级债*管理负债(购买的资金)在国际国内市场筹集的、对利率敏感的不稳定资金因为市场竞争强,所以融资成本较高,容易出现波动西方国家中小银行多以核心资本为资产融资,而大银行多以管理负债二、其他负债第三节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分析与管理一、负债成本1、利息成本:(1)以不变利率计息(2)以可变利率计息市场条件下,供求关系决定资金价格2、营业成本:管理费用-服务成本(无息时)3、资金成本:包括利息在内的花费在吸收负债上的一切开支。存款资金成本率=存款资金成本/存款资金总额4、可用资金成本:可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是总的资金来源扣除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储备金后的余额。即扣除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在联行或往来行的存款以及现金项目之后的资金。可用资金率=可用资金/总资金来源二、成本分析方法财务方法--比较年度利息成本率=利息总额/负债总额其他成本率=其他成本总额/负债总额边际成本=(新增利息+新增其他开支)/新增资金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第一节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
一、作用:*损失的缓冲*对潜在的存款者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来承担风险的意愿;*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合宜形式二、资本的构成
(一)《巴塞尔协议》(1988)主要思想:*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监管必须充分;国际间的银行业竞争应使银行资本金达到相似的水平;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脱监管。(二)《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1)资本的分类(2)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3)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4)各国监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三)资本的构成(A)核心资本1、股本:(1)普通股;(2)优先股: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通常只支付优先股固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非积累优先股带来的好处还在于银行没有法律义务支付累计未分配的那部分优先股息.在这点上等同于普通股.但优先股股息不能从税前盈利中扣除,这使得用优先股筹资比可从税前盈利中扣除利息的债务成本高.2、公开储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B)附属资本1、未公开储备:只包括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帐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2、重估储备:充分反映价格波动和强制销售3、普通准备金: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亏损而设立的.4、长期附属债务:次级债--资本债务与信用债券的合称.(三)扣除部分1、商誉—无形资产2、从总资本中扣除对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避免交叉持股导致的重复计算.三、《巴塞尔协议》的具体规定1、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资产)*100%≥8%[(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产*风险权重)]*100%≥8%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总资本的50%。2、全部风险资产=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风险权数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信用换算系数*表内相应风险权重
关于银行最佳资本量的理论银行的最佳资本量应当是在成本尽可能低的情况下,使盈利达到最高的经营目标所要求的资本量.银行资本的充足与否依赖于其风险敞口大小,风险大则要求资本就多。图:大中小银行图五、《巴塞尔协议》作用1、统一了银行监管标准2、规范银行管理模式:资产负债管理转向风险管理3、扩展了银行监管范围:表外业务4、监管思想的转变:监管的视角从银行体外转向到银行体内。第二节《新巴塞尔协议》的变化一、出台背景(1)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遇到新的挑战.(2)技术可行性:学术界和银行本身在风险的计量和定价方面有大量的成果。(3)危机的警示,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在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情况下,以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为主的市场风险频频发生:二、新协议内容(1)最低资本要求: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2)监管当局的监管: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加快制度化建设。(3)市场纪律:公众公司要全面信息披露。第三节银行资本来源渠道一、银行资本的内部融资1、限制性条件: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其数量受到银行本身的限制;(1)政府对银行适度资本金规模的限制;(2)银行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规模;(3)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2、银行内源资本支持资产增长模型.由银行内源资本所支持的银行资产年增长率称为持续增长率.戴维.贝勒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银行资产的持续增长率为:SG1=(TA1-TAo)/TAo=△TA/TAoSG为银行资产增长率;TA为银行总资产;△TA为银行资产增加额又SG1=△TA/TAo=△EC/ECo△EC为银行股本增加额银行资产持续增长与银行资产收益率(ROA),银行红利分配比例(DR)和资本比率(EC1/TA1)之间的数量关系。当其中的三个变量确定后,其余的一个变量就可由公式获得它们确切的值。当银行资产收益率(ROA),银行红利分配比例(DR)和资本比率(EC1/TA1)一定时,资本比例为:EC1/TA1=[ROA(1-DR)/SG1]+ROA(1-DR)二、银行资本的外部融资1、发行资本性工具-中长期债券优点:债券持有者在银行发生倒闭时,其求偿权排在各类存款之后,且《巴塞尔协议》规定必须超过5年以上.2、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大小非减少普通股的股息分配数额3、发行普通股初始-增发;不利:交易费用高;控制权-股权稀释;收益/每股减少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第一节现金资产
一、构成*库存现金*托收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放同业既没有风险也非盈利资产二、现金资产与流动性需求1、流动性需求包括:(1)存款客户的提现(2)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2、流动性供给包括:(1)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现金,准现金,政府短期债券,商业票据,资金回购以及到期期限与流动性需求资产(2)从金融市场上”购买”的流动性:再贴现等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为资金头寸。扣除了法定准备金以后的所有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存放同业存款,称为可用头寸。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称为基础头寸。基础头寸是银行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随时动用。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称为可贷头寸,它是银行盈利性资产的基础。可贷头寸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银行流动性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流动性供给增加的因素:客户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务所得收入客户偿还贷款银行资产出售货币市场借款发行新股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因素:客户提取存款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要求偿还非存款借款提供和销售服务中产生的营业费用和税收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当流动性供给超过流动性需求时,存在流动性盈余,此时银行有正的流动性缺口;当流动性供给小于流动性需求时,存在流动性赤字,此时银行有负的流动性缺口,需要及时进行资金调剂,补充流动性。3、流动性指标现金指标=(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总资产核心存款指总存款减去10万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小额存款余额,它在短期内被提取的可能性较小,对利率变动不敏感。4、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原则(1)进取型原则: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不是依靠收缩资产规模和出售资产,而是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银行信誉与实力,影响到主动负债的价格和成功与否。(2)保守型原则: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管理者依靠收缩资产规模和出售资产。需要加大第二准备的比例。依靠内部资金调整来补足流动性,安全且风险较小。但银行付出的成本高,因为第二准备金的保留,必须是以其他利息较高的资产规模收缩为代价。小银行实力和信誉不行,多采取这种方法。(3)成本最低原则:流动性缺口的满足应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银行根据对未来流动性需求以及市场资金状况利率走势的预测之下,设计多种筹资方案。第二节贷款1、贷款种类信用、担保、抵押2、原则6C:品质-能力-现金-抵押-环境-控制
3、借款企业的信用分析
财务分析:盈利-营运-偿还能力
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影响还款能力第二还款来源--------信用支持:担保和抵押非财务因素------行业风险、经营风险4、质量评价正常-关注-次级(明显问题)-可疑(无法足额偿还本息)-损失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是次级-可疑-损失的总称5、贷款政策(1)关系人贷款:与企业共成长(2)灰色区域(3)集中问题(4)定价6、呆帐准备金从银行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拨备覆盖率是衡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贷款损失余额,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7、资产管理公司第三节证券投资一、目的:(1)获取收益(2)分散风险(3)增加流动性二、投资种类:1、政府债券:(1)中央政府债券;(2)政府机构债券:除中央政府外,其他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发行的债券:国家开发银行等;(3)地方政府债券2、公司债券3、股票4、商业票据:由一些信誉卓越的大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5、银行承兑票据.6、创新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第六章
商业银行管理与效率比较分析
美国银行(百万美元)(2006年年报)
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总额占比总额占比摩根大通银行1824639%2885261%美洲银行2687555%2172345%花旗银行2389658%1698042%
第一节利润来源及结构变化非利息收入构成特点:托管收入:指商业银行托管活动带来的收入(基金托管费等);存款帐户服务收入:指商业银行对于存款帐户收取的服务费用;交易帐户盈亏:指商业银行通过现金工具和表外衍生合约交易的盈亏,合约包括利率、汇率、资产证券和指数、商品和其他暴露;附加非利息收入托管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浮动在5%左右;存款帐户服务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浮动在7%左右;交易帐户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浮动在3%左右;虽然这三项业务收入绝对值在增加,但是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并无大的变化。附加非利息收入不但绝对值在增加,而且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1992年的17.8%持续增长到2005年的27.4%,使得同期非利息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33.0%增加到42.8%。附加非利息收入分为:投资银行收入,包括投行顾问、经纪、担保费或佣金风险投资收入,包括风险投资活动的净盈亏和服务收费资产服务收入,指对他人持有的不动产按揭、信用卡和其它金融资产的服务收入证券化资产交易净收入,包括以证券化交易形式销售资产的净盈亏和费用收入保险业务收入,包括保险担保的费用、佣金或服务费收入,子公司从事保险或再保险业务的保险费收入,各类保险及养老金产品的销售或推荐的费用、佣金或服务费收入资产销售盈亏,包括贷款(租赁)、自有不动产销售、其他资产销售或处置盈亏其他收入,包含了无需分类报告的非利息收入,如支票、汇票及本票费,保管箱与自动柜员机使用费,自有物业出租收入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中型商业银资产规模在1亿到10亿美元之间,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图2表示从1992年到2005年期间,小型银行的数量从8292家减少到3459家。小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从32亿美元减少到17亿美元,占比从4.9%减少到0.85%。中型银行的数量从2791家增加到3593家。中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从80亿美元增加到124亿美元,占比从12.2%减少到6.2%。大型银行的数量从380家增加到475家。大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从544亿美元增加到1872亿美元,占比从82.9%增加到93.0%。思考: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首先是非利息收入能否减少商业银行收入的波动性。分析显示非利息收入波动性大的原因在于交易帐户盈亏的波动性极大,而托管收入有助于减少收入的波动性。此外,与支付相关的非利息收入也有助于减少收入的波动性。而与支付相关的非利息收入与存款帐户有高度的关联性。非利息收入对ROE(股本收益率)的影响。尽管近20年来美国商业银非利息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数据显示期间股本收益率并无明显增加。股本收益率与净利差之间的相关性并未削弱,近年来无论行业还是个体银行非利息增长率与净利息收入增长率间的相关性趋强。2、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非利息收入减少了对资本的需要:由于信托服务、共同基金销售、现金管理需要很少或不需要监管资本,结果是收费活动允许商业银行比贷款使用更大程度的财务杠杆。非利息收入占比高的银行单位风险的利润低。非利息收入中交易帐户盈亏对风险回报的负面作用最大。资本市场产品信息成本和转换成本较低,容易波动。银行来自存贷款利差的收入相对比较稳定,无论借款人还是贷款人脱离原有的信贷关系,都会存在较高的信息成本和转换成本。相反,来自非利息收入收入,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产品,由于信息是公共产品,存在着“搭便车”行为,转换方便且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在《巴塞尔协议》中信贷类资产的风险权重普遍比交易类和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权重高,这使银行有动力去扩大非利息收入以减少对资本的需要,但银行的实际风险增加了(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之一)。
次贷危机后的银行业思考为什么昔日如此稳健、辉煌的美国商业银行业一夜之间从“神坛走向地狱”?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是发生了哪些变化?次贷危机到底在什么部位击垮了商业银行?过去利润以及资本金的积累为什么在危机面前变得无缚鸡之力?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非利息收入)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属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在混业经营中准确为商业银行定位,尽量规避高杠杆和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各国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监管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金融领域完全避免杠杆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的实体,贷款过程中的乘数作用普遍存在,杠杆问题不可能回避,关键是如何使风险可控。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一个革命性的创新,它解决了银行房地产等信贷期限长和流动性差等两大难题。资产证券化本身没有问题,这次次贷危机的问题主要出在银行过于放松信贷条件。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原则1、资本市场业务占据了银行资产的重要份额(1999-2008年美国10大银行证券类资产占总资产的平均比重)2、去杠杆化挤破了银行的财务泡沫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就利用杠杆撬动经济的增长,其中家庭消费成为了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2年以后,在低利率、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攀升的环境下,美国普通家庭纷纷利用财务杠杆购买资产,利用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支持消费,但这种消费实质是建立在负债的基础上。许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更是利用高杠杆获取丰厚利润。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大量印钞,以贸易赤字的形式负债消费。杠杆率是指资产与资本金的比例,即用借来的钱形成资产,增加盈利能力和购买力,以较小的资本控制着庞大的资产规模,一般来说银行信贷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总财务杠杆=总资产/股东权益,它是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在泡沫高涨时,对冲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对冲基金的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它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从银行贷出高达数十倍的资金。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得在一笔交易后扣除贷款利息,净利润远远大于仅使用资本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在高收益的诱惑下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财务杠杆的经营模式。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约为10~12倍,投资银行则达20~25倍,对冲基金则更高。去杠杆化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银行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即减少资产来主动收缩其资产负债表。这种方式的连锁反应较为强烈,当债台高筑的人和企业陷入金融困境的时候,通常都会出售资产然后用所得资金来偿还债务。借款者越希望尽快还债时,他们反而越还不起债。因为如果金融机构都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势必引起风险资产价格的迅速下滑,市场流动性降低,并且造成银行尚未出售的风险资产的市值进一步下降。如此一来可能演变成恶性循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导致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而去杠杆化本身又进一步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第二,银行吸收和扩大股权资本,即增加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规模。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稳妥,即通过增资扩股来提升股本规模。截至2008年5月,全球范围内60多家银行和经纪公司的资产减值已经达到约3810亿美元,其中引资部分占2660亿美元。如果没有来自政府的公共资金和新兴市场的注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次贷危机,实际就是一场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灭的故事,雷曼的破产直接打破了持续多年的高杠杆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膨胀幻觉。美国去杠杆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股票、债券、房地产三大主要资产价格的整体下跌。由高杠杆到去杠杆的过程,会将流动性的紧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3、公允价值使银行的业绩被资本市场所左右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没有将金融机构的风险披露出来,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此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开始研究并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的价值。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通常被更直接的表述为以市场为计量,金融机构必须都用公允价值评估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下降则必须在财报中进行及时披露。第157号准则将金融产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市值确定;第二是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参考相似的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来确定;第三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来确定。按照美国证券监管规定,银行所持有的这种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及其他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都得根据市场价值来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次贷危机发生后,由于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造成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而债券价格的公允价值下降,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而资产账面值的大幅缩水,又间接地拉低了资本充足率,使金融机构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上的次贷资产,进而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对于银行来说,很容易陷入交易价格下跌--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资本金折损--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加大拨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没有及时注资来补充资本金,这些银行很快就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相当部分是按市值来计量,损益表上的利润并不完全是实现了的利润,也不可能是股东可以分得的利润,只是账面利润,这个利润将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变化。2002-2006年,美国超低利率,股市、房市的价格持续亢奋,泡沫在不断地被吹大,会计原则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泡沫化的银行的业绩在账面上亮丽地表现出来。银行的业绩与资本市场的火爆和低迷紧密相连,导致银行业绩的不稳定和脆弱性。公允价值向投资者提供了比历史成本更加透明、及时和高效的信息。但是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如果说在上一轮储蓄和货款危机中,会计处理被指责为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那么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面对狂泻的股价,银行的会计处理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在危机的深谷中遭受抛售和打压的价格是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其实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的心理,助推了又一轮恐慌性抛售持有次债产品的银行股票的风潮。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极具破坏力。对交易类金融工具来说,资本市场变化无常,市场某一特定时间的市值,并不是持有它的企业在未来出售它时能取得的价格,这些信息经常会失真。而且,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金融产品的价格常常会被操纵。如果以被操纵的成交价或闭市价作为确定该金融产品的账面价值,会严重误导投资者和企业的决策。在成熟的市场,随着交易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投资短期化趋势明显。这种投机性的行为与价值型投资对金融工具的风险定价,使交易价格与金融工具根据内在价值合理变现的金额可能存在较大的人为差异。公允价值准则很大程度上使得会计变为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趋势簿记,而远非价值簿记。公允价值准则使银行工作的重心过于关注资本市场这个外界力量,因为资产的市值决定了银行的生死命运,这本身就是过度金融化的恶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传统业务、人力资本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和作用。3、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专注于非利息收入未必有更好的股本收益率与风险回报及成长性。要想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管理得当的银行趋向于将集中注意力在与定位相适应的重点非利息收入,以平衡收益性、风险性与成长性。尽管大型商业银行在贷款及服务与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上有规模经济性(关于规模经济的讨论)。小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银行服务与代理产品销售获取非利息收入,大型银行则凭借深度介入货币与资本市场主导了新兴业务的非利息收入。这些产品本质上的日用品化,以及销售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了较低的单位利差收入。因而,控制非常低的单位运营成本,来获取大量非利息收入就至关重要。中国银行业的利息收入、利差与非利息收入
贷款利率比较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美国9
7
5
4
4
6
8
8
5
中国6
6
5
5
6
6
6
7
5
巴西57
58
63
67
55
55
51
44
47
印度12
12
12
11
11
11
11
13
13
俄罗斯24
18
16
13
11
11
10
10
12
第二节银行的规模与战略规模差异贷款结构差异资产负债表和存款结构差异利差差异非利息收入差异组织形式差异共同基金销售差异交易渠道差异信用风险差异广告支出差异大小银行的十大差异
---以美国为例规模差异大银行规模(平均资产规模在600亿美元)=100个大社区银行=300个中等社区银行=1200个小社区银行贷款结构差异信用卡贷款小额工商贷款(小于100万美元)大银行倾向于交易贷款,约23%的大银行的资产在一年中出售,而社区银行则少于1%;证券化收费收入占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大约6%,而社区银行则非常少;社区银行倾向关系贷款。大银行存款和核心存款比重低,社区银行存款和核心存款比重高,这体现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存款结构差异利差差异尽管利率在各种投资项目上是不同的,但是高利差与高附加值、个性化银行战略是一致的,而低利差与低成本、高交易量的银行战略一致。社区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总资本比大银行高。商业银行培训课程非利息收入(包括存款账户的服务费收入)商业银行培训课程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获取非利息收入的影响(表2):托管业务与银行规模正相关,规模越大的银行,托管业务收入越多,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着托管业务市场。存款帐户服务收入对三类银行都是重要的收入来源,银行规模越小越依赖于存款帐户服务收入。交易帐户盈亏取决于银行的规模,大型商业银行完全垄断了规模极其巨大的各类现金工具与表外衍生合约交易市场。规模越大的银行在投资银行与资产证券化业务上的优势越明显。商业银行培训课程组织形式差异美国大银行大多是MBHC(MultibankHoldingCompany)的子公司,而社区银行的比例远远低于大银行;MBHC的结构可以有零售银行、信用卡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保险业务,但是管理是分开的。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共同基金(公募)销售差异80%以上的大银行销售共同基金给他们的客户;基金销售体现的是银行与客户个性化投资咨询的密切接触关系,许多项目是大容量、低价的financialoutlet.商业银行培训课程交易渠道差异大银行采用网上银行的比例明显高于社区银行,网上银行可以办理支付、转账、投资和申请贷款等业务,可以减少交通和等待成本,是一种标准化非面对面的关系。但关系贷款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网上银行无法替代门市。社区银行单位资产的物理网点高于大银行,对于相同的产出,社区银行雇佣的员工更多,尽管每个网点的员工并不多。商业银行培训课程信用风险差异不良贷款、资本充足率的比较:这些差异主要是承销方式和技术、冒险的偏好程度、避险工具的使用等;一般说来大银行的风险较大,高额的非利息收入会加大银行收入的波动性,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大银行采用衍生合约对冲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广告支出差异大银行是品牌营销,社区银行是口碑传播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商业银行培训课程造成大小银行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放松管制使银行通过兼并进行地理上的扩张新的信息和技术使大银行在创新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具有规模效应商业银行培训课程
小结关于大银行大中型企业一般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成长历史和信用记录,拥有一定规模的可抵押资产,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易于传递的“硬”信息。大银行通过信贷评分模型对企业易于观察、透明的“硬”信息进行评估。大量的流动性较差的、未来有固定现金流的贷款和应收款等资产被证券化,信用评分和证券化的程序化操作将消费贷款产品转变为一个商品化的交易业务。美国的大银行和较大的金融机构将产品商品化、规范化和批量化,以较低的单位成本提供无差异的服务,他们基本主导了住房抵押、信用卡和网上经纪服务等业务。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关于小银行技术进步和混业经营的变化使小银行所承受到的冲击远远超过大银行。由于小银行本身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很难在金融产品创新和电子化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也不可能在资本市场等新兴业务方面大有作为。经过20多年的震荡和变革,美国大部分社区银行最终确立和坚持了为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为社区客户提供大银行所无法提供的“关系”型的“贴身”服务。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小银行一般是区域性的,便于和附近的小企业建立长期的关系。新建企业或小企业一般缺乏完备的信用记录和高质量的担保抵押品,社区银行主要依靠人际关系,根据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通过与借款人及其周围知情人长期的亲身互动才能搜集到)做出贷款决策,利用“专属”信息满足当地居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于大银行来说,收集这些信息存在着组织机构上的不经济。社区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和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定制的贷款合同、个性化的私人银行等)。社区银行通过他们贴心的“高附加值”战略与大银行形成差异化经营和竞争。商业银行培训课程2002年以后,美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经济金融化趋势。大银行大规模涉足资本市场,杠杆率(资产/资本)远远高于小银行,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定价权。在流动性过剩、利率超低和房价暴涨的情况下,资产的泡沫化越来越严重,大银行利用资金和创新产品的优势在市场上疯狂追逐利润,财富效应明显,收益屡创新高,市场竞争程度低于小银行,而小银行基本上在传统业务上坚守,业务的单位成本高于大银行。商业银行培训课程2、大银行的优势市场竞争。以美国为例,大银行所受到的竞争压力比小银行要小。提高银行的收入,小银行的三项投入中的每一项投入均要明显高于大银行。小银行贷款业务(为0.207)对收入的影响超过大银行(为0.186),而大银行表外业务(为0.230)对收入的影响超过小银行(为0.176)。(银行的数量、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市场势力。大的好处要比小的好处多,大的难处要比小的难处少。巨额资产和资本是实力的体现,会给市场更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感。相比小银行,业务可进可退。在产品创新和采用新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市场影响比小银行大,容易得到市场的关注和政府的隐性保护。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单位成本低,特别是通过兼并扩大规模以后,节约成本的优势。商业银行培训课程3、大银行的问题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频频向大银行发难。1月14日,奥巴马宣布,为补偿对金融、汽车业实施救援所受损失,美国政府打算在10年内对资产在500亿美元以上的华尔街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征收900亿美元的金融危机责任费。1月21日,奥巴马又建议限制美国最大银行的规模和高风险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将被禁止拥有、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或向其提供顾问服务。商业银行培训课程银行越大受到政府“太大而不能倒闭”的隐性保护越多,道德风险会刺激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银行的规模与涉足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和结构性产品的程度呈正向关系,因此大银行的风险较大。大银行快速地进行地理或产品的扩张,产品和组织机构都变得越来越复杂,会降低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关于银行规模的思考1、收购和兼并浪潮使大银行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金融自由化的宏观环境下,美国政府采取鼓励并推动银行并购的政策,为银行并购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从微观角度来看,并购不仅可以增强实力,使银行规模、客户信任度、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势力发生积极的变化,而且不同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的互补也有助于银行业务向综合化发展。因此,许多银行通过扩大规模、扩张经营版图和丰富业务范围,来加强其竞争地位。1984年美国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数量由15084家下降到2008年的8305家。在兼并和重组过程中,消失的主要是社区银行。伴随着大银行吞并小银行以及大银行之间的合并,银行的规模迅速膨胀,特大型银行的资产记录不断地被刷新。美国银行的规模扩张速度之快超出分析家的预期。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无论对政府还是在市场上,大银行对经济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大为增强,谈判权和话语权越来越大。2、大银行开始大规模涉足资本市场业务,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举足轻重银行越大,其业务多样化和涉及资本市场的程度就越深。高风险的股票、期货、期权等复杂衍生金融工具等结构性产品在银行非利息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存款保险机构对加入存款保险的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几乎完全垄断了风险较高各类现金工具与表外衍生合约交易市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制使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被资本市场左右。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公允价值通常被更直接的表述为以市场价格来计量,金融机构必须用公允价值评估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公允价值准则使银行过于关注资本市场这个外界力量,涉足资本市场较多的商业银行基本上被资本市场绑架,其资产的市值左右了银行的命运。3、在贷款方面,大银行和小银行均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小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社区内的企业和居民,他们的利率敏感性较低,能够获得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小银行的运作基本上都在本地,主要服务于所在社区,较少涉足高风险的资本市场的产品。小银行本身就是小企业,能够切身地理解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而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较长。贷款可以分为关系贷款(relationalloans)和交易贷款(transactionalloans)。关系贷款是指对那些没有什么信用记录和缺乏担保抵押的新企业、私人企业或小企业的贷款。关系贷款是指银行花费成本潜心与客户建立密切关系,银行能够根据收集的专属信息通过贷款获得收益,银行着眼的不是企业眼前项目的回报上,而看重的是企业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利润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决策通常只能依赖关于企业主的个人品质和经营能力等难以传递的“软”信息。“软”信息包括从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活动、深入交往以及互动中取得的信息。小银行一般是区域性的,便于和附近的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的关系,小银行在处理“软”信息和扩展关系贷款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美国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在创造和管理独特的客户关系,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和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定制的贷款合同、个性化的私人银行等)。尽管这种服务模式的成本较高,但是只要管理得当,小银行是能够通过收取较高的费用去挣得满意的回报率。对于大银行来说,收集这些信息存在着组织机构上的不经济。交易贷款属于银行正常的或者说是常规的贷款,大企业一般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具有一定的成长历史和信用记录,拥有一定规模的可抵押资产,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易于传递的“硬”信息。交易贷款通过信贷评分模型对企业易于观察、透明的信息进行评估。大银行的运作规模使得他们能更有效地采用新技术:第一,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第二、将零售业务提升到低成本和“金融商品”的层面。大银行和较大的金融机构已经基本主导了住房抵押、信用卡和网上经纪服务等业务,他们采用硬信息和自动化处理模式,以较低的单位成本上提供程序化服务。将产品商品化、规范化和批量化,提供无差异的贷款和服务(例如标准化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网上经纪折扣服务等),高交易量、严格控制成本和不断创新是大银行赢得股东满意的回报的关键步骤。研究发现(林毅夫等,2008),银行业存在基于规模的专业化分工,即大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大企业的交易贷款,而小银行则是小企业的关系贷款。首先从风险分散的角度看,资产规模较大的大银行有能力向资金需求规模大的大型企业提供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而资产规模较小的小银行难以提供大额贷款。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原因,大银行更适于监督大企业,而小银行则在监督小企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小企业贷款(排除信用评分的小企业贷款)不可能像住宅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那样商品化。社区银行通过他们贴心的“高附加值”战略与大银行形成差异化经营。大银行的问题彰显1985年以美国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救助事件为标志,“太大而不能倒闭”被正式化,成为政府救助问题银行的一种有效方法。随后这一模式被世界各国政府普遍接纳并付诸实施。“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定式,使大银行受到外界的过度保护,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诱发投资者行为的异变而产生道德风险,客观上会激励银行涉足高风险的业务,使银行的稳定受到威胁。“太大而不能倒闭”的政策实质是给银行的补贴,刺激银行铤而走险,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错误由别人来承担后果,大银行在业务经营中会失去谨慎经营的动力而转而承担过度风险,忽视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传统金融资产收益率逐渐走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断繁荣,商业银行在收益与风险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容易放松风险管理的标准。而且规模和风险存在相互刺激的关系,银行的规模越大,愿意承担的风险越大;同样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多,其增加规模的激励就越大。其内在机理是,银行的风险越大,就越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救助,因此银行更愿意扩大规模来要挟政府,以增加政府救助的概率。结果是美国的大银行集体“挟持和绑架”了美国政府。美国大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董事会结构和薪酬制度安排鼓励金融家更富冒险精神,更偏好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成功了,不但可以带来很高的收益,而且可以带来个人成功荣誉;金融创新失败了,金融家还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工作。从理论上来讲,银行规模本身并不直接决定银行的风险大小,关键是看银行的资金运用,也就是资产结构的安排。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波动性比利息收入大很多,较多地依赖非利息收入会加剧银行的风险。DeYoung(2001)对美国商业银行1988-199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银行业务由传统的贷款业务向收费为基础的非利息收入转移,银行收入波动、总的杠杆率和盈利的杠杆率全部上升了,银行的风险溢价提高了。Stiroh(2006)认为银行收入多样化带来的利润增加又被收入波动的风险所抵消。Lepetit(2008)对欧洲银行业1996-2002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业务呈现出比贷款更高的破产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加广泛维度思考的视角。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混业经营或金融控股的模式不一定能通过丰富利润来源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交叉销售机会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协同效应,相反,某一部分业务出现问题,由于其高杠杆效应可能绑架其它健康的业务,导致整个银行的崩溃。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中小银行倒闭总数多达140家,倒闭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信贷的违约风险。尽管美国倒闭的中小银行数量较多,但这些银行规模有限,其结果多半是倒闭的银行被大银行收购,再加上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相对有限,一般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4、结论第一、控制银行的规模。诚然大型企业需要大银行的服务,但是银行并不是越大服务得越好。银行越大,在社会经济中的联系就越广,影响也越大。特大型银行如果破产,将在金融系统内引发多米诺骨牌和传染病效应,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政府和纳税人不愿意、也不可能永远被那些因规模太大而不能破产的银行挟持为人质。大银行的规模经济效果,抵不上其破产的潜在巨大损害。第二、限制商业银行的高风险业务。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属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的客户要求不同,其所能承受的风险也不同。个人储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来源,储蓄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安全,而不是高收益。从监管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要求是稳健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此就其客户的特点来说,商业银行需要改变泡沫时期的盈利模式,不应该远离或抛开为储户服务的使命,必须进行风险控制。因此,需要对风险较大的自营业务(例如高风险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复杂的衍生性的结构性产品等)进行限制。第三、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由于大银行的实力和融资能力较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对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会比小银行要低一些。对于大银行来说负债管理通常是一种常态。次贷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大银行不仅需要拥有更多的资本金,对资本充足率进行动态管理,而且还应该对其以资产作抵押进行高倍率借贷设置更高的门槛,限制银行的杠杆比例。商业银行培训课程4、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行动—结果分析现状、认清自我;环境条件如何,做出全面准确的自我诊断之后再提出合适的目标。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如何将一棵幼苗培养成参天大树的做梦过程。中国银行业的跑马占地、业务的同质化(战略讨论)商业银行培训课程5、SWOT分析法S:优势(Strengths):自身所拥有的明显的内部特征,例如稳固的客户基础和良好的信誉、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某种产品优势(基金托管资格)等W:劣势(Weaknesses):消极因素,例如严重冗员、领导不团结等O:机会(opportunities):有利于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例如第一批产品准入带来的先机T:威胁(threats):竞争者的涌入、大客户争夺与流失商业银行培训课程优势-S1、2列出优势弱点-W1、2列出弱点机会-O1、2列出机会SO战略1、2发挥优势、利用机会WO战略1、2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威胁-T1、2列出威胁ST战略1、2利用优势、回避威胁WT战略1、2减少弱点、回避威胁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SWOT矩阵,要做以下工作:将外部机会因素填入机会因素格将外部威胁因素填入威胁因素格将内部优势因素填入优势因素格将内部弱点因素填入弱点因素格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将外部机会与内部优势相匹配,结果填入SO战略格将外部威胁与内部优势相匹配,结果填入ST战略格将外部机会与内部弱点相匹配,结果填入WO战略格将外部威胁与内部弱点相匹配,结果填入WT战略格商业银行培训课程银行就有以下4种战略选择:优势-机会战略(SO):这个区域往往能给银行带来高成长和高收益,是银行努力的目标。优势-威胁战略(ST):利用银行的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的战略。两个渠道(1)利用优势消除威胁,利用法律制止危害;(2)寻求交换和合作。兼并使威胁变机会。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弱点-机会(WO):外部机会与内部弱点的匹配战略。(1)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弱点;(2)克服内部弱点以利用外部机会。组建合资公司等。弱点-威胁(WT):减少内部弱点同时回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战略。采取合并或被接管。商业银行培训课程确定合适战略目标的原则:从贤不从众领导在制定战略时,既需要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宽阔胸怀,更需要有审时度势、力排众议、果断决策的魄力。务实的操作方案战略的动态调整商业银行培训课程
第三节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营模式中国银行业由传统的融资中介向注重价值创造的现代金融服务供应商转变总分行制三类部门系统业务部门不多,但很大,如美联银行总计7万多人,资本市场部门1.3万人,零售业务部门有2.4万人。一个业务部门就是一个业务线。商业银行培训课程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以及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都采取以业务体系为重心建立组织框架:发挥专业特张,节省人力成本,事业部制商业银行培训课程(1)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西方商业银行普遍推行“大总行、小分行”的组织框架。采取总行—地区性管理中心—分行的管理模式,地区性的管理中心是总行管理职能的延伸,承担一部分审批和审计工作,同时还推出直接银行服务,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直接给客户提供业务服务,对分支行的依赖进一步减少,银行的成本更低、服务质量更好。商业银行培训课程(2)“母-子”行管理模式总行是经营决策中心、信用资产审批中心、产品创新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支行的职能退化为营销中心。“小支行”的要求使得总行成为全辖的存、贷款和中间业务发展的营销中心、信贷经营中心和财务核算中心,分行的任务就是合规经营,谋求绩效最大化。商业银行培训课程我国大型银行组织体系扁平化改革分为机构扁平化和功能扁平化。机构扁平化指减少单位系统的层级,也包括减少内设机构的层级。减少系统层级,或者是缩减二级分行,或者是撤销支行,或者是撤并网点功能扁平化是指通过集中的方式,缩短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商业银行培训课程
把下级银行的一些管理职能和业务上收到上级银行,比如像资金、信贷、财务、人力资源的审批权以及后台业务处理,从支行上收到二级分行集中管理和操作,在大城市集中到一级分行。功能扁平化的另一种形式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把某些决策权下放,以增强下级机构经营活力。系统扁平化需要功能扁平化配套,两者相辅相成。第七章
资产负债管理第一节资产管理方法1、资金集中法(ThePoolofFundApproach)2、资产配置法(TheAsset-AllocationApproach)3、线性规划法(TheLinearProgrammingApproach)(1)建立目标函数(2)建立约束条件(3)求解第二节负债管理一、负债管理理论及背景二、负债管理的原则1、把同业拆借和发行大额定期存单作为最重要来源2、谨慎管理资金来源的规模和期限3、由这些资金来源发放的贷款一定要用浮动利率4、银行应对自己的信誉保持高度信心5、配置资产时一定要同负债联系起来,决不要独立做出决策.
第三节利率风险管理由于利率自由化,利率风险管理成为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1、衡量方法资金缺口管理:银行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利率敏感性的资产与负债的对比关系,规避利率风险资金缺口和利率敏感比率:
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根据最新市场利率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
资金缺口(GAP)=利率敏感资产(RSA)-利率敏感负债(RSL)
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当市场利率变动时,资金缺口的数值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绝对值越大,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也越大。利率敏感比率(SR)=利率敏感资产(RSA)/利率敏感负债(RSL)>1:资金缺口为正值;<1:资金缺口为负值;=1:资金缺口为零2、资金缺口管理(1)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比率利率变动利率收入表动变动幅度利息支出变动净利息收入变动正值>1上升增加>增加增加正值>1下降减少>减少减少负值<1上升增加<增加减少负值<1下降减少<减少增加零值=1上升增加=增加不变零值=1下降减少=减少不变(2)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史之乱课件背景
- 癌症的早期识别与防治课件
- 2024年度物联网安全托管服务合同
- 《十六味抗颤止痉胶囊治疗血瘀风动型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
- 2024年度网络游戏运营许可合同标的分析
- 2024年度盐碱化土地改良承包协议
- 04年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与服务合同
- 《公平正义的关系》课件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音乐作品版权许可使用2篇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标的:某品牌全年广告宣传)
- 《汽车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达人运营计划书
- 35kV线路工程技术标书
- 师德师风防性侵知识讲座
- 幼儿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汽车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 遗失及损毁责任约定
- 臂丛神经MR成像课件
- 青春期女生的自尊自爱课件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白话本(整理压缩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