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呼吸养生_第1页
高原呼吸养生_第2页
高原呼吸养生_第3页
高原呼吸养生_第4页
高原呼吸养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原呼吸养生第一节动物呼吸的进化高原环境缺氧对人体的损害最大,而缺氧与呼吸密切相关。本章节探讨呼吸的进化,目的就是要通过比较,了解人类呼吸在呼吸进化中的地位,了解人类呼吸的优劣,为我们仿生呼吸和我们寻求最好的呼吸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一、动物的分类我们生活的地球,由于有生命的存在,一切变得丰富多彩。看,白花盛开,万木峥嵘,动物嬉戏其间,蓝蓝的天空中,百鸟飞翔,好一派生机。总体上,生物分动物、植物、微生物。地球上的动物约有160万种。按动物的形态结构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无脊柱,按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肠腔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椎动物有脊柱,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脊索动物中的海鞘、文昌鱼等,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点,归为中间类型。二、动物的呼吸与进化当我们跑步时,会大口地吸,当我们将口鼻同时堵住,就会感到窒息,时间稍长将死亡。可见,呼吸是动物必不可少的,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什么叫呼吸呢?呼吸就是动物将氧气吸进体内,供它新陈代谢之用,而把新陈代谢的尾产物一一碳酸气CO2)排出体外。呼吸是一切动物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它离开水就会死亡。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人也不能在水中生存。可见,不同的动物呼吸方式是不一样的。总体上,动物的呼吸方式有以下4种:①皮膜呼吸,如水蛭、蚯蚓等。②鳃呼吸,如大多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③气管呼吸,如昆虫。④肺呼吸,如某些蛛形纲动物、蜗牛及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动物。皮膜呼吸对单细胞或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极低等动物,可以满足需要。但对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其它动物,需要更高级的呼吸方式。在动物的呼吸进化中,最重要的质的突破是出现了呼吸色素和呼吸器官及与其相适应的循环系统。呼吸色素加强了体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并使呼吸过程和体液循环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呼吸器官的出现使呼吸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鳃是一种特别适应水中呼吸的器官。到了鱼类,鳃就进一步完善。一般鱼的咽喉两侧各有四个鳃,每个鳃又分成两排鳃片,每排鳃片由无数鳃丝组成,鳃丝两侧又生出许多小型的鳃小片。鱼呼吸时,各鳃片、鳃丝和鳃小片完全打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增大,这样做能大大增加与水中溶解氧结合的机会。鱼张嘴时,把水吸入,此时鳃裂闭上;当鱼将嘴闭上时,鳃裂张开,让水流出去。溶解在水中的氧通过鳃上的微血管运送到体内,同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那么,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呢?因为鱼一旦离开水,它的鳃片等各部分结构便会重叠在一起,只有鳃的外表与空气接触,接触面积大大减少,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鱼就会死亡。两栖动物也是人们熟知的一类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动物离开水到陆地是从两栖动物类群开始的。这个转变是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们用以呼吸的器官必然有相应的改变。在变为成体之前,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它们没有肺,只是通过羽状鳃呼吸。鳃中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能从水中吸取氧气。两栖动物成年后以肺呼吸为主。两栖动物还能通过嘴里湿润的衬层呼吸,空气通过皮肤进入口内,皮肤里面排列着许多血管,故口腔也是皮膜呼吸的重要部位。两栖类动物分头、躯干、四肢,其心脏已进化为两心房一心室,血液运输功能有所改善。到了爬行动物,肺比两栖动物的肺复杂。肺经气管、声门、鼻孔和外界相通。肺的前部毛细血管丰富,是血液和肺交换气体的部位。鸟类的呼吸器官远比爬行类进化得完善。它有肺两叶,位于胸腹腔的背面,由结缔组织和毛细气管组成,已发展成了实心的海绵体,肺本身容积不大,肺基本上是由复杂的气管构成的。气管先分成两支初级支气管,分别与左右侧的肺相通,进而和最大的气囊一一腹气囊相通。气囊在鸟的呼吸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呼吸主要靠气囊体积的变化,气囊体积的变化是由胸骨对脊柱的背腹运动和肋骨的侧向运动,改变体腔容积引起。鸟气囊是膜性结构,不仅与肺相通,而且延伸到内脏、四肢和颅骨中。气囊不是血液气体交换的部位,由于气囊的作用,使鸟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都有新鲜空气通过肺部。当胸廓扩大,吸气时,所有气囊都扩张,由于前气囊组的作用,使肺内的气体获得更新;当胸廓缩小进行呼气时,所有气囊都缩小,由于后气囊组的作用使肺内的气体也获得更新。这样,鸟呼吸一次,其效果相当于哺乳类呼吸两次,所以鸟的通气有双重呼吸之称,这使进入呼吸器官的空气中的氧得到充分利用;使血内存留的二氧化碳能充分地排放。这称为双重呼吸,为鸟类所特有。哺乳动物的肺非常发达而完善。肺是一对含有丰富弹性组织的气囊。哺乳动物肺的结构单位是肺泡。肺泡是呈半球状的囊泡,其大小不等,数量甚多,总面积巨大。每个肺泡很小,其直径只有75〜300微米,人肺泡的总数约3亿,这样估计总表面积为50〜100平方米,为人体表面积的25〜50倍。这为气体的交换提供了广阔的面积和空间。肺泡壁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中大多数为扁平上皮细胞(I型细胞),通透性很强;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上布满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交换气体的部位。哺乳动物有完善的辅助呼吸系统。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鼻、咽、喉可以对空气净化、预热、湿润。呼吸道虽然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但呼吸道粘膜和平滑肌具有保护和调节呼吸道阻力等作用。哺乳动物还具有功能强大的呼吸调节系统。呼吸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当发热、运动等时,氧需要量增加,呼吸的频率与幅度将会随着增加,故又是一种受调节的活动。延髓的呼吸中枢是产生呼吸基本节律的部位产生呼吸节律的神经元位于延髓,分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哺乳动物还有与呼吸系统相适应的循环系统。呼吸过程包括:①通过呼吸运动,呼吸器官从外环境中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②通过呼吸膜、呼吸器官和血液进行氧和二氧化碳交换。③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将氧送到各器官、组织,各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运到呼吸器官。④细胞外液和细胞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哺乳动物心脏为两腔两室,循环分体循环与肺循环,经肺循环,使血液获得丰富的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经过体循环,将氧带到躯体细胞。这样,使循环系统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功能非常有效。第二节人类的呼吸特点人类的进化史中最大的突破之一是直立行走,它使我们的呼吸与普通哺乳动物发生区别。由于直立,使呼吸时胸廓前后、左右和上下更能自如扩增舒缩,更能改变胸廓和肺的容积,引起呼吸运动。但是,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由于重力作用,从肺尖部到肺底部,肺泡通气量和肺毛细血管流量都在增加,但以肺毛细血管流量增加更显著,使通气血流比值不协调,如肺尖部,通气/血流比为3.3,而肺底部通气/血流比却为0.63,这种不均匀分布的情况,相对于其他四肢动物而言,人体的直立行走使氧的利用效率明显下降。根据呼吸运动中呼吸肌活动情形和胸腹部起伏变化的程度,呼吸型可分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人类可以通过主动改变呼吸的形式来增加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氧的利用效率提高。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02),排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0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一、肺通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运动的肌为呼吸肌。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为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是呼气肌,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壁肌。吸气运动:只有在吸气肌收缩时,才会发生吸气运动,所以吸气总是主动过程。呼气运动:平静呼气时,呼气运动不是由呼气肌收缩所引起,而是因膈股长肋间外肌舒张,肺依靠本身的回缩力量而回位,并牵引胸廓缩小,恢复其吸气开始前的位置,产生呼气。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称为平静(平和)呼吸。机体活动时,或吸入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或氧含量减少时,呼吸将加深、加快,成为深呼吸或用力呼吸,这时不仅有更多的吸气肌参与收缩,收缩加强,而且呼气肌也主动参与收缩。在缺氧或二氧化碳增多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时,不仅呼吸大大加深,而且出现鼻翼扇动等,同时主观上有不舒服的困压感。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在呼吸暂停、声带开放、呼吸道畅通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吸气之初,肺容积增大,肺内压暂时下降,大于大气压,空气在此压差推动下进入肺泡,随着肺内气体逐渐增加,肺内压也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已升高到和大气压相等,气流也就停止。反之,在呼气之初,肺容积减小,肺内压暂时升高并超过大气压,肺内气体便流出肺,使肺内气体逐渐减少,肺内压逐渐下降,至呼气末,肺内压又降到和大气压相等。在呼吸过程中正是由于肺内压的周期性交替升降,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这一压力差成为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一旦呼吸停止,便可根据这一原理,用人为的方法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这便是人工呼吸。呼吸功在呼吸过程中,呼吸肌为克服弹性阻力和右面弹性阻力而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为呼吸功。平静呼吸时,呼吸耗能仅占全身耗能的3%。剧烈运动时,呼吸耗能可升高25倍,但由于全身总耗能也增大15-20倍,所以呼吸耗能仍只占总耗能的3%-4%。(二)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1、基本肺容积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为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一般以500ml计算。运动时,潮气量将增大。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为补吸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200ml。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为补呼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900-1200ml。余气量或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为余气量。正常成人约为1000-1500ml。2、肺容量肺容量是基本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深吸气量。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为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为功能余气量,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约为2500ml。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身材大小、性别、年龄、呼吸肌强弱等有关。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3500ml,女性为2500ml。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测定肺活量时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即通气功能的好坏。二、呼吸气体的交换肺通气使肺泡不断更新,保持了肺泡气PO2、PCO2的相对稳定,这是气体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在这两处换气的原理一样,这里只谈肺换气。(一)气体扩散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的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二)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混合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血液PO2是40mmHg,比肺泡气的104mmHg低,肺泡气中O2便由于分压的差向血液扩散,血液的PO2便逐渐上升,最后接近肺泡气的PO2。CO2则向相反的方向扩散,从血液到肺泡,因为混合静脉血的PCO2是46mmHg,肺泡的PCO2是40mmHg。O2和CO2的扩散都极为迅速,仅需约0.3s即可达到平衡。通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s,所以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交换过程。可见,通常情况下肺换气时间绰绰有余。第三节呼吸方式与养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随着人呼吸功能的减退,全身中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易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供血不足等多种疾病。因为呼吸的本质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而且是最大最基本的物质交换。人停止呼吸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禁止饮食却可存活6天左右。由此可知,呼吸对生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饮食对生命的影响。人呼吸功能减弱意味着氧吸入的减少,而血液中氧含量下降会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缺氧,继而引起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造成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引发多种疾病。高原环境缺氧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调节,缓解部分缺氧状况一、呼吸的种类先来了解一下呼吸形式的种类。呼吸形式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呼吸可以是无意识进行的,就像平时我们的呼吸是不经意的,没有有意控制。呼吸也可以是有意识进行的,我们做呼吸训练时就要有意控制呼吸,以达到呼吸训练的目的。比如,可以采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训练,也可以采用深而慢的胸腹联合呼吸训练,这两种呼吸训练有利于肺充分张开,打开更多的肺泡,吸入更多的氧,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血液里面,从而增加血氧含量,达到部分改善缺氧的作用,也可以预防肺不张、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老年人经常采用这种呼吸训练,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更有益于肺部保健。从呼吸运动的进行过程可知,呼吸运动主要依靠两部分呼吸肌的舒缩来完成,分别表现为胸腹两个部位的活动。一是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表现以胸部活动为主;一是膈肌舒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表现以腹部活动为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隆起部下降,上腹部脏器如肝、脾等随之下降,于是前腹壁向外突出;呼气时则相反,前腹壁向内复位。概括的说就是: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叫胸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叫腹式呼吸。(一)胸式呼吸吸气时胸廓吸气肌收缩,肋骨向前、向上移动,使胸廓前后径增大,胸腔内负压逐渐增大,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驱动下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空气进入肺部后肺内压力逐渐升高,当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时,空气停止进入肺部,吸气过程结束;吸气结束后转为呼气,这时胸廓吸气肌开始舒张,肋骨向后、向下移动,使胸廓前后径缩小,胸腔内压力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在胸内压的驱动下被排出体外。胸廓吸气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以胸廓的起伏,所以这种形式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弹性减退,呼吸功能差,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秋冬季节,偶感风寒易发生肺炎。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人的中下肺叶,这与胸式呼吸长期造成的中下肺叶废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也不利于吸入更多的氧气。如果单纯采用胸式呼吸,更不适合改善高原缺氧。(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收缩而膈下移,胸腔内负压逐渐增大,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驱动下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空气进入肺部后肺内压力逐渐升高,当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时,空气停止进入肺部,吸气过程结束,吸气的同时腹腔内的器官因受压迫而使腹壁突出;吸气结束后转为呼气,这时膈肌开始舒张而膈上移,胸腔内压力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在胸内压的驱动下被排出体外,同时腹腔内的器官和腹壁恢复原位。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伴以腹壁的起伏,所以这种形式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三)胸腹联合呼吸以上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时,即是胸腹联合呼吸。二、呼吸与氧气运行机制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呼吸是比较好的呼吸方式,所以了解其氧气运行机制很有必要。(一)氧气如何进入人体内从呼吸运动的进程可知,呼吸运动主要依靠两部分呼吸肌的舒缩来完成,分别表现为胸腹两个部位的活动。一是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肋肌和胸肌运动,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表现以胸部活动为主;一是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表现以腹部活动为主。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隆起部下降,上腹部脏器如肝、脾等随之下降,于是前腹壁向外突出;呼气时则相反,前腹壁向内复位。以肋肌和胸肌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叫胸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叫腹式呼吸。正常成人的呼吸运动为混合型,即有胸式呼吸也有腹式呼吸。通过呼吸运动,新鲜空气进入肺泡,在肺泡内与肺循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的组织,由体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间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氧最后进入组织细胞。可见,细胞自空气获得氧,必须经过两次气体交换和一次血液运输。氧是怎样从肺泡进到血液中去的呢?首先,决定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和机能状态。就肺来说,肺泡是囊状结构,数量极大,每个肺泡,一方面开口于肺泡管和呼吸性支气管;另一方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包绕,血管内皮直接贴近于肺泡上皮,二者组成呼吸膜,容许氧气通过,这就为气体交换提供了内在根据。其次,氧和其他气体一样,能够不停地运动,从压力高的一方往压力低的一方移动,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扩散。(二)如何让更多的氧气进入人体内要想使更多的氧气进入体内,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要让尽量多的氧气进入肺内,二是要让尽量多的氧气从肺内进入血液里面去。从医学上讲,第一个问题是呼吸中的通气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呼吸中的换气问题。如何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内?通气的方式决定空气进入肺内的多少和进入肺内起到作用的空气多少(有效通气量)。我们通常以每分钟通气量来衡量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以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每分钟12-18次,潮气量500ml,则每分钟通气量6-9L。劳动和运动时,每分钟通气量增大。并不是所有进入肺内的空气都起作用,每次呼吸都有部分空气在气管、支气管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其中的氧气也无法进入血液中,成为无效气体,每次呼吸约有150ml,这个空间就称为无效腔。只有继续往深处呼吸,才能使更多的氧气进入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内的气体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其中的氧气可以进入血液中,为人体提供氧气,这部分气体是有效气体。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因此,为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以有效通气量为准。有效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如潮气量是500ml,无效腔气量是15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左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有效通气有不同的影响。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有效通气量却发生明显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所以,就气体交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深而慢的呼吸是非常有利的。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及有效通气量呼吸频率(次/min)潮气量(ml)肺通气量(ml/min)有效通气量(ml/min)16(平静呼吸)500800056008(深慢呼吸)10008000680032(浅快呼吸)25080003200从上表可以看出,同样是每分钟吸入8000ml空气,平静呼吸时有效通气量是5600ml,深慢呼吸时有效通气量是6800ml,而浅快呼吸时有效通气量仅是3200ml。所以,浅快呼吸获得的有效通气量最少,深慢呼吸获得的有效通气量最多,采用深而慢的呼吸最有利于肺获得更多的氧气。如何让肺内的氧气更多的进入血液?只有更多的氧气从肺内进入血液,才能起到改善缺氧的作用。肺内的氧气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弥散方式进入到血液里,进入血液里的氧气再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氧气弥散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肺泡内氧分压;2、参与氧气弥散的肺泡总面积;3、用于氧气弥散的时间;4、肺内气体与血流量之间的比例协调,最合适的比例是通气量(V)/血流量(Q)^0.8;5、血管内皮与肺泡上皮二者组成的呼吸膜的厚度。深而慢的呼吸最有利于肺获得更多的氧气,可以提高肺泡内的氧分压,增加氧气的弥散量。深而慢的呼吸可以使肺最大限度打开,使更多的肺泡开放参与氧气弥散,增加弥散面积,增加氧气弥散量。深而慢的呼吸可以使得氧气弥散的时间延长,增加氧气弥散量。深而慢的呼吸可以使通气量(V)/血流量(。)最接近0.8,有利于氧气的弥散。深而慢的呼吸可以减小气道阻力,减少呼吸时消耗的呼吸功,减少了氧气的消耗。所以,采用深而慢的胸腹联合呼吸,可以让更多的氧气进入体内,起到改善缺氧的作用。人在高原,环境的缺氧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起到部分改善缺氧的作用,这对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原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三、腹式和胸腹联合呼吸的有益作用腹式和胸腹联合呼吸除了可以直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还有其它功效,也有利于改善缺氧。腹式呼吸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肺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使肺组织得到健康的锻炼,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可以使呼吸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大,死腔通气比率减少,气体分布均匀,有效通气量增加,通气/血流比例改善,从而减轻患者慢性缺氧状况。腹式呼吸会增加腹压,使腹腔血液流畅分布,使大肠的功能增加,并加强体内毒素的排除。使得自律神经中的交感神经活动慢慢被压抑,同时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逐渐加弓鱼,所以有放松身心的良好作用,对于恐慌发作与焦虑有很好的预防功效。腹式呼吸时胸腔容积扩大还能使心脏得到充分舒张,有利于心肌的供血与供氧。由于膈肌和腹壁肌肉的运动及腹腔内压力的变化,使腹腔内脏器得到自然按摩,胃肠道蠕动力增加,加速了胃的排空功能和小肠的吸收功能。腹式呼吸还可以消除疲劳、治疗免疫力失调、腰酸背痛。对于便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压力性头痛等身心症状的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坚持腹式呼吸,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4厘米,是老年性肺气肿及其他肺通气障碍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腹肌又是排便的动力肌,所以有规律的腹式呼吸锻炼还有利于防止习惯性便秘。有些人易出现疝气,就是因为他们的腹肌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变得十分薄弱,肠内脏器就容易突出到皮下。腹式呼吸可有效锻炼腹部肌肉,减少疝气的发生。腹式呼吸可增强勃起功能。人类的许多生理功能都将涉及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支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