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大全_第1页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大全_第2页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大全_第3页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大全_第4页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大全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4、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区处北温带。

二、国土辽阔

1、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230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临的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1)我国的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必须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本第10页)

5、广东省轮廓像象鼻;云南省轮廓像孔雀;山东省轮廓像一只骆驼,位于黄河入海口。

6、有两个简称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

7、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目前,我国年增长人口1200万左右

3、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6、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东多西少

五、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8%)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壮族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23人)

4、5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彝族

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6、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7、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8、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9、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六、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3.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

1)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5.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23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6.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前已述及,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⒈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导致热带变大。极线(66°34′)就会扩大,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寒带范围增大。既然极地范围的增大,那么极昼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⒉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不同经度的地方时是不一样的。

而区时是以每15°经度间隔划分为一个时区,以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为本时区的区时,比如北京与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时是不一样的,北京的时间要比天津的晚。但为了方便两地都会统一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即我们所说的北京时间。

⒊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⒋算出中央经线的作用很多,就拿时间来说,算出中央经线就可以推算出所在时区。

总结:“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使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为时区的划分使每个时区之间只相差一小时,所以时区差就等于时差了。

初三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