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1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论文)题目:简单网络的潮流分析与计算学生姓名:学号:0605130140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班级:电06—1班指导教师: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简单网络潮流分析与计算摘要潮流计算是电力网络设计及运行中最基本的计算,对电力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及各种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得到电网各节点的电压,并求得网络的潮流及网络中各元件的电力损耗,进而求得电能损耗。
冈此,网络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分析该网络的电压水平高低、功率分布和电力损耗的合理性及经济性等,从而对该网络的设计及运行作出评价……………………………………………………………………………………………………………………。关键词:潮流计算网络潮流计算法手动算法MATLAB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SimpleInternetTrendAnalysisandCalculationAbstractTrendcalculationisthemostbasiccalculationwithinelectricnetworks’designandtheiroperations.Inordertoestimatethevoltageofeachpointinsidetheelectricnetwork,thepowerconsumptionofeachcomponentofthenetwork,andthetotalelectricityusage.Wecanusetrendanalysistocalculateallofthedesignsoftheelectricnetworkaswellasthewaystheelectricnetworkrun. Therefore,throughtrendanalysisofthenetwork,wewillbeabletoestimatetheleveloftheelectricvoltage,powerdistribution,andpowerconsumption.Basedontheseestimations,wecanthenevaluatethenetwork’sreasonablenessandefficiency.……………………………………………………………………………………………………………………。Keywords:trendanalysis,networktrendscalculationbyhandMATLAB目录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引言11.1概述…………………11.1.1潮流计算概述……………1-21.1.2应用软件MATLAB的介绍…………..…2-31.2问题定义………….4-41.2.1潮流计算目的………..…4-51.2.2常用潮流计算方法概述………………...5-1.3论文结构………….6-6第二章潮流计算的结构分析………………7-72.1潮流计算基本内容………….……8-82.1.1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8-92.1.2简单电力网络潮流计算内容…………9-102.2网络潮流计算法…………….…10-102.2.1牛顿—拉夫逊算法…………….…….10-122.2.2P—Q分解法………….….…………2.2.3手动计算法…………..……….…13-15.第三章总结………….…16.-163.1结束语……………………….…16-16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引言概述1.1.1潮流计算概述潮流计算是进行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性能,包括系统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网络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的分布等,解决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无功功率和电压控制等问题。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础。潮流计算的结果可以给出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功率的分布。在不同系统运行方式下进行大量潮流计算,可以研究并从中选择确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的运行方式。潮流计算还给出电力网的功率损耗,便于进行网据分析,并进一步制定降低网损的措施。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网事故预想,确定事故影响的程度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潮流计算也用于输电线路工频过电压研究和调相、调压分析,为确定输电线路并联补偿容量、变压器可调分接头设置等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以及线路绝缘水平提供部分依据。谐波分析主要通过谐波潮流计算,研究在特定谐波源作用下,电力网内各节点谐波电压和电路谐波电流的分布,确定谐波源的影响从而制定消除谐波的措施潮流计算包括:电力系统各元件(发电机、电力线路、变压器、负荷、电抗器等)参数的计算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等值电路的计算,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电压损耗的计算,电力线路和变压器功率损耗的计算,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电能损耗的计算,电力系统无功平衡及其优化方案计算潮流计算目的:(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年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1.1.2
应用软件MATLAB的介绍1.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Laboratory)之意。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MATLAB包括两个部分:核心部分(主包)和各种可选的工具箱。《MATLAB数据处理与应用》对MATLAB的核心部分进行了介绍,从各个方面介绍了MATLAB主包的强大功能,分为数值计算功能,包括矩阵和向量的处理和运算、多项式、衡流矩阵、数据分析和统计等;2.MATLAB的语言特点1)。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库函数极其丰富。MATLAB程序书写形式自由,利用起丰富的库函数避开繁杂的子程序编程任务,压缩了一切不必要的编程工作。由于库函数都由本领域的专家编写,用户不必担心函数的可靠性。可以说,用MATLAB进行科技开发是站在专家的肩膀上。具有FORTRAN和C等高级语言知识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如果用FORTRAN或C语言去编写程序,尤其当涉及矩阵运算和画图时,编程会很麻烦。例如,如果用户想求解一个线性代数方程,就得编写一个程序块读入数据,然后再使用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的算法(例如追赶法)编写一个程序块来求解方程,最后再输出计算结果。在求解过程中,最麻烦的要算第二部分。解线性方程的麻烦在于要对矩阵的元素作循环,选择稳定的算法以及代码的调试动不容易。即使有部分源代码,用户也会感到麻烦,且不能保证运算的稳定性。解线性方程的程序用FORTRAN和C这样的高级语言编写,至少需要四百多行,调试这种几百行的计算程序可以说很困难。以下用MATLAB编写以上两个小程序的具体过程。MATLAB求解下列方程,并求解矩阵A的特征值。Ax=b,其中:A=32
13
45
67
23
79
85
12
43
23
54
65
98
34
71
35b=
1
2
3
4解为:x=A\b;设A的特征值组成的向量e,e=eig(A)。可见,MATLAB的程序极其简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MATLAB甚至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比如上面的解方程,MATLAB会根据矩阵的特性选择方程的求解方法,所以用户根本不用怀疑MATLAB的准确性。2)运算符丰富。由于MATLAB是用C语言编写的,MATLAB提供了和C语言几乎一样多的运算符,灵活使用MATLAB的运算符将使程序变得极为简短。3)MATLAB既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如for循环,while循环,break语句和if语句),又有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然而与形式语言的分析相比,应用计算机进行自然语言的结构分析却远非一件容易的工作。……………………。问题定义1.2.1潮流计算目的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年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1.2.2常用的潮流计算方法概述牛顿-拉夫逊法及快速分解法。快速分解法有两个主要特点:(1)降阶在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中利用了有功功率主要与节点电压相位有关,无功功率主要与节点电压幅值有关的特点,实现P-Q分解,使系数矩阵由原来的2N×2N阶降为N×N阶,N为系统的节点数(不包括缓冲节点)。(2)因子表固定化利用了线路两端电压相位差不大的假定,使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元素变为常数,并且就是节点导纳的虚部。由于以上两个特点,使快速分解法每一次迭代的计算量比牛顿法大大减少。快速分解法只具有一次收敛性,因此要求的迭代次数比牛顿法多,但总体上快速分解法的计算速度仍比牛顿法快。快速分解法只适用于高压网的潮流计算,对中、低压网,因线路电阻与电抗的比值大,线路两端电压相位差不大的假定已不成立,用快速分解法计算,会出现不收敛问题目前,传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如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等,均以高压电网为对象;而配电网络的电压等级较低,其线路特性和负荷特性都与高压电网有很大区别,因此很难直接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算法,长期以来供电部门计算配电网潮流分布大多数采用手算方法。1.2.3潮流计算的基本要求潮流计算随计算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如长距离输电、区域性网络、城市配电网络等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但仍有其共同的基本要求。首先是不同类型的网络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网络各节点的电压水平均应符合有关规定。其次如网络中各线路的潮流分布不应有线路过载等。
对潮流计算的分析主要根据计算的目的而定,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一般含高峰负荷和低谷负荷时运行方式,在具有水力发电厂的电力系统中根据水电厂水文特点又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运行方式,此外,也有需要研究事故运行方式和各种特殊运行方式。
在潮流计算中首先应校核网络枢纽点的电压水平及网络各节点的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其次校核各电厂发电机的有功及无功出力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另外根据计算的要求对各线路、变压器的潮流进行分析。1.2.4进行潮流计算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配电网络是辐射形的,而且各配电馈线上分支线多、结构复杂,因此在计算时把每一条配电馈线的主馈线和各分支线均视为一条独立支路,分别计算其潮流值。计算时假设主馈线根节点(降压变压器母线出口处)的电压值恒定,各分支根节点电压(即主馈线上该节点电压)是已知的,且在分支潮流计算时不变。每次潮流计算时,先计算主馈线的潮流,更新各节点电压值(除主馈线根节点外),再计算各分支潮流。由于供电部门只能提供配电馈线根节点的总负荷曲线,不能提供每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因此在计算时,作者根据实际配电网络的特点,把根节点的总负荷按一定的负荷分配系数及各配电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进行分配,这样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误差较小;但没有充分利用少数已知的节点负荷值。如用状态估计法估算各负荷节点的负荷,可充分利用已知的节点负荷并提高计算精度。在进行逆向计算时,如该分支根节点上有多条分支,则该分支根节点上的电压值就取与其相连的所有分支所计算出来的根节点电压的平均值;而前向计算时,则把根节点上的总功率按各分支负荷分配到各分支上去。根据上述方案编制计算程序,对实际配电网络进行潮流计算,其计算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从而证明了上述方案的可行性。……………………。论文结构论文从整体到局部分析了有关电力网络潮流计算的计算实用方法,并简述了其概念,和有关的知识。潮流计算的结构分析潮流计算基本内容2.1.1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基本方程式仍是电压、电流方程式。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及负荷等组成。在潮流计算中发电机和负荷作为非线性元件处理,其他如变压器、输电线等都可用线性元件进行处理,对由n个节点组成的电力系统,如把由系统注入节点k的电流取为Ik,把节点k的对地电压取为Uk,则对线性网络部分其节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用节点方程式来表达并写成展开形式
为了求解潮流,利用节点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
上述两个非线性复数方程式,是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式。…………………………。2.1.2简单电力网络的潮流计算内容简单输电系统一般包括开式网和环网。开式电力网是一种简单的电力网,可分成无变压器的同一电压等级的开式网与有变压器的多。开式网的负荷一般以集中负荷表示,并且在计算中总是作为已知量。1.同一电压等级开式网计算进行开式网的计算首先要给定一个节点的电压,称为已知电压。由于已知电压的节点不同,计算的步骤略有差别。(1)若已知开式网的末端电压,则由末端逐段向首端推算。(2)电力网计算中往往已知首端电压及各个集中负荷。此时仅能采用近似计算方法(1)已知末端电压和各负荷点的负荷量,求首端电压1)设末端电压为参考电压,计算从末端开始的第Ⅰ段线路中末端电纳中的功率损耗。2)确定电源送往末端的负荷。等于末端负荷与末端电纳功率损耗之和。3)求第Ⅰ段线路阻抗中的电压降及功率损耗。4)确定第Ⅰ段线路的首端电压(2)已知首端电压和各负荷点的负荷量,求末端电压。1)假定各点电压等于额定电压。2)计算各负荷点对地电纳中的功率损耗。3)将各负荷点对地电纳中的功率损耗与接在同一节点的负荷合并。4)从第Ⅰ段线路开始,计算阻抗上的功率损耗以及由前一负荷点送出的功率。5)电源点的总负荷应是电源点送出的负荷与电源线路首端电纳中功率损耗之和。6)以电源点为参考电压,由电源线路开始逐段计算线路电压降2.当电力网电压在35kV及以下时,可将线路电纳略而不计。在计算电压时也不考虑线路中功率损耗的影响。(1)各线路中的功率(2)各段线路的功率损耗(3)各段电路电压降的纵分量(4)各段线路电压损耗(5)故末端负荷点的电压以上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广到有n段线路和n个集中负荷的开式电力网……………………。.2.2网络潮流计算法2.2.1牛顿——拉夫逊算法改进牛顿-拉夫逊法是通过适当的近似,将Jacobian矩阵写成UDUT的形式.将常规牛顿-拉夫逊法中的对Jacobian矩阵因子分解和前代回代用前推回推代替.这一算法根源于传统牛顿法,人们多年来应用牛顿-拉夫逊法的经验可同样适用于配电网中.例如可进行潮流优化、状态估计等.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牛顿-拉夫逊法的速度和精度相当于前推回推法,同时可以完全避免Jacobian矩阵的病态情况.。
设欲求解的非线性代数方程为
f(x)=o
设方程的真实解为x*,则必有f(x*)=0。用牛顿-拉夫逊法求方程真实解x*的步骤如下:
首先选取余割合适的初始估值x°作为方程f(x)=0的解,若恰巧有f(x°)=0,则方程的真实解即为x*=x°若f(x°)≠0,则做下一步。
取x¹=x°+Δx°为第一次的修正估值,则
f(x¹)=f(x°+Δx°)
其中Δx°为初始估值的增量,即Δx°=x¹-x°。设函数f(x)具有任意阶导数,即可将上式在x°的邻域展开为泰勒级数,即:
f(x¹)=f(x°+Δx°)=f(x°)+f'(x°)Δx°+[f''(x°)(Δx°)2]/2+…
若所取的|Δx°|足够小,则含(Δx°)²的项及其余的一切高阶项均可略去,并使其等于零,即:
f(x¹)≈f(x°)+f'(x°)Δx°=0
故得
Δx°=-f(x°)/f'(x°)
从而
x¹=x°-f(x°)/f'(x°)
可见,只要f'(x°)≠0,即可根据上式求出第一次的修正估值x¹,若恰巧有f(x¹)=0,则方程的真实解即为x*=x¹。若f(x¹)≠0,则用上述方法由x¹再确定第二次的修正估值x²。如此反复叠代下去,直到求得真实解x*为止。
设为第k次的估值,为第(k+1)次的修正估值,则有:
故得
从而
此式为一叠代表达式,称为牛顿-拉夫逊算式。若正好有,则方程的真实解为,迭代即告结束,否则继续迭代下去,应用上式的条件是:
为函数f(x)在点的一阶导数值。实际中只要足够小,即满足:
迭代即可结束。式中ε为预先指定的一个小正数,视需要而定。2.2.2P-Q分解法PQ分解法是极坐标形式牛顿-拉潮流计算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P—Q分解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具体特点的分析,对牛顿法修正方程式的雅可比矩阵进行了有效的简化和改进。由于这些简化只涉及修正方程式的系数矩阵,并未改变节点功率平衡方程和收敛判据,因不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P-Q分解法的优点,例如它的可靠性等,在许多文章中都已探讨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基本步骤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框中引入了两个仅赋“1”或“0”值的伪变量Kp和Kq,它们的作用就在于保证|ΔP/U|max≤∈和|ΔQ/U|max≤∈两个条件都满足后才开始输出潮流计算结果,即迭代结束。有功、无功功率不平衡量ΔPi、ΔQi分别为式(1),式(2)。2.2.3潮流计算手动算法节点1为平衡节点,U1=1.06+J0为一值,其它四个节点都是PQ节点给定的注入功率分别为:2=0.20+J0.20,S3=-0.45-J0.1,S4=-0.40-J0.05,S5=-0.60-J0.10.1.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B2.计算各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取U1=1.06+J0=1.06ej02=1.00+J0=1ej0U3=1.00+j0=1ej0U4=1.00+j0=1ej0U5=1.00+j0=1ej0相似地可以得:3,计算雅可比矩阵中各元素当JI时当J=I时当JI时级电压开式网。每一种又包括有分支的开式网与无分支的开式网两种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第三章总结3.1结束语通过简单网络潮流计算与分析的设计,一则通过收算可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再则在运用计算机计算前仍需要手算求取某些原始数据;本次设计使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我们在潮流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今后改进。本人的简单分析和点滴看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指正。附录A潮流计算MATLAB程序及结果clcclear%输入基本数据Sg=-j*10;Sx=180+j*100;Sb=50+j*30;Sii=-(40+j*30);UN=220;Z1=3-j*110;Z2=65-j*100;Z3=65-j*100;Z4=0.8-j*23;Z5=5.9-j*31.5;R1=3;X1=110;R2=65;X2=100;R3=65;X3=100;R4=0.8;X4=23;R5=5.9;X5=31.5;%1计算初步功率分布Z=Z1+Z2+Z3+Z4+Z5;S1=(Sg*Z5+Sx*(Z5+Z4)+Sb*(Z5+Z4+Z3)+Sii*(Z5+Z4+Z3+Z2))/Z;S5=(Sii*Z1+Sb*(Z1+Z2)+Sx*(Z1+Z2+Z3)+Sg*(Z1+Z2+Z3+Z4))/Z;Sm=S1+S5Sn=Sii+Sb+Sx+Sg%计算循环功率Ush=242;Uxia=(121/231)*(231/110)*Ush;dU=Uxia-Ush;Sc=UN*dU/Z%计算各线段的功率损耗SSS2=57.25+j*12.78;A=real(SSS2);B=imag(SSS2);P2=(A^2+B^2)*R2/UN^2;Q2=(A^2+B^2)*X2/UN^2;S2=P2+j*Q2;SS2=SSS2+S2SSS3=-7.25+j*17.22;A1=real(SSS3);B1=imag(SSS3);P3=(A1^2+B1^2)*R3/UN^2;Q3=(A1^2+B1^2)*X3/UN^2;S3=P3+j*Q3;SS3=SSS3+S3SSS4=173.22+j*117.94;A2=real(SSS4);B2=imag(SSS4);P4=(A2^2+B2^2)*R4/UN^2;Q4=(A2^2+B2^2)*X4/UN^2;S4=P4+j*Q4;SS4=SSS4+S4SSS5=SS4+Sg;A3=real(SSS5);B3=imag(SSS5);P5=(A3^2+B3^2)*R5/UN^2;Q5=(A3^2+B3^2)*X5/UN^2;S5=P5+j*Q5;SS5=SSS5+S5SSS1=SS2+Sii;A4=real(SSS1);B4=imag(SSS1);P1=(A4^2+B4^2)*R1/UN^2;Q1=(A4^2+B4^2)*X1/UN^2;S1=P1+j*Q1;SS1=SSS1+S1S1=SS5+SS1%计算各线段的电压降落%求Uga5=real(SS5);b5=imag(SS5);U5=(a5*R5+b5*X5)/Ush;u5=(a5*X5-b5*R5)/Ush;Ug=sqrt((Ush-U5)^2+u5^2)%求Uxa4=real(SS4);b4=imag(SS4);U4=(a4*R4+b4*X4)/Ug;u4=(a5*X5-b5*R5)/Ug;Ux=sqrt((Ug-U4)^2+u4^2)%求Uba3=real(SS3);b3=imag(SS3);U3=(a3*R3+b3*X3)/Ux;u3=(a3*X3-b3*R3)/Ux;Ub=sqrt((Ux-U3)^2+u3^2);%求Uiia2=real(SSS2);b2=imag(SSS2);U2=(a2*R2+b2*X2)/Ubu2=(a2*X2-b2*R2)/UbUii=sqrt((Ub+U2)^2+u2^2)%求Uia1=real(SSS1);b1=imag(SSS1)U1=(a1*R1-b1*X1)/Uii
u1=(a1*X1+b1*R1)/UiiUi=sqrt((Uii-U1)^2+u1^2)UUx=Ux*121/231UUb=Ub*121/231UUii=Uii*121/231UUi=Ui*(121/231)*(231/110)4.3根据例题(附)所得的结果Sm=1.9000e+002+9.0000e+001iSn=1.9000e+002+9.0000e+001iSc=4.8811+12.7356iP2=4.6210Q2=7.1093SS2=61.8710+19.8893iP3=0.4688Q3=0.7213SS3=-6.7812+17.9413iP4=0.7259Q4=20.8687SS4=1.7395e+002+1.3881e+002iP5=5.7109Q5=30.4905SS5=1.7966e+002+1.5930e+002iP1=0.0360Q1=1.3195U5=25.1153u5=19.5013Ug=217.7597U4=15.3002u4=17.8624Ux=203.2460U3=6.6587u3=-9.0742Ub=196.7966U2=25.4031u2=24.8698Uii=223.5872U1=-4.6808u1=10.8957Ui=219.1774UUx=106.4622UUb=103.0839UUii=117.1171UUi=241.0951附录B例题[例3-4]网络接线图如图3-21。图中,发电厂F母线Ⅱ上所联发电机给定运算功率40+j30MVA,其余功率由母线Ⅰ上所联发电机供给。图3-21网络接线图设连接母线Ⅰ、Ⅱ的联络变压器容量为240MVA,RT=3Ω,XT=110Ω;线路末端降压变压器总容量为240MVA,RT=0.8Ω,XT=23Ω;220kV线路,R1=5.9Ω,X1=31.5Ω;110kV线路,xb段,R1=65Ω,X1=100Ω;bⅡ段,R1=65Ω,X1=100Ω。所有阻抗均已按线路额定电压的比值归算至220kV侧。降压变压器电导可略去,电纳中功率与220kV线路点纳中功率合并后作为一10Mvar无功功率电源连接在降压变压器高压侧。设联络变压器变比为231/110kV;发电厂母线Ⅰ上电压为242kV,试计算网络中的潮流分布。解1.计算初步功率分布按给定条件作等值电路如图3-22所示。设全网电压为额定电压,以等电压两端供电网络的计算方法计算功率分布图3-22等值电路图S1==[Sg5+x(5+4)+Sb(5+4+3)+SⅡ(5+4+3+2)]/(1+2+3+4+5)代入数值,S1=22.13-j4.48(MVA)S5==SⅡ1+Sb(1+2)+Sx(1+2+3)+Sg(1+2+3+4)/(1+2+3+4)代入数值,S5=167.87+j94.48(MVA)校核S1+S5=(22.13-j4.48)+(167.87+j94.48)=190+j90(MVA)SⅡ+Sb+Sx+Sg=-(40+j30)+(50+j30)+(180+j100)-j10=190+j90(MVA)可见计算无误。然后可作初步功率分布如图3-23所示。图3-23初步功率分布图2.计算循环功率如在联络变压器高压侧将环解开,则开=+=(173.95+J128.81)+(5.71+J128.81)+5.71+J30.49)=179.66+J159.30(MVA)=+=(61.87+J19.89)-(40+J30)=21.87-J10.11(MVA)=*3=0.04(MW);*110=1.32(Mvar)=+=(21.87-J10.11)+(0.04+J1.32)=21.91-J8.79(MVA)4.计算各线段的电压降落由,求==25.12(KV)==19.50(KV)=由,求==15.30(KV)==17.86(KV)==203.24(KV)由,求∆U3==6.66(kV)δU3==-9.07(kV)Ub=(203.24-6.66)由Ub、S”2求UⅡ∆U2=QUOTE57.25×65+12.78×100196.79=25.40(kV)δU2==24.87(kV)UⅡ=(196.79+25.40)由UⅡ、S”1求U1∆U1=QUOTE21.87×3-10.11×110223.58=-4.68(kV)δU1=QUOTE21.87×110+10.11×3223.58=10.90(kV)U1=(223.58-4.68)顺时针Ⅰ-g-x-b-Ⅱ-Ⅰ逐段求得的UⅠ=219.17KV与起始的UⅠ=242KV相差很大。这一差别就是变压器变比不匹配形成的。如仍顺时针按给定的变压器变比将各点电压折算为实际值,余下的就是计算方法上的误差。这时最后,将计算结果标于图3-25图3-25潮流分布计算结果附录C参考文献《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衍,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第三版《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三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际设计与综合实验》,祝书萍,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第一版《火车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技术规定(强电部分)》SDGJ-78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18661-4:2025 EN Programming languages,their environments,and system software interfaces - Floating-point extensions for C - Part 4: Supplementary functions
- 【正版授权】 ISO/IEC 14764:2006 RU Software Engineering -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 - Maintenance
- 【正版授权】 IEC 61010-1:2001 FR-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measurement,control,and laboratory use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滑雪比赛美术课件
- 酒店厨师小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财务年度工作方案
- 扬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体系介绍
- (学校)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录入课件
- 车间主任日常管理
- 2025年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重点达标名校初三毕业年级第二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美团合作商骑手协议书范文模板
- 南充房地产市场月报2024年08月
- 2024年湖北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标志设计(全套课件88P)
- 2024北京丰台区初三一模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 视频剪辑课件范文
-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作业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健身房健身器材使用手册
- (统)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 3.2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