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专题 弘扬传统美德 筑牢道德根基_第1页
第八专题 弘扬传统美德 筑牢道德根基_第2页
第八专题 弘扬传统美德 筑牢道德根基_第3页
第八专题 弘扬传统美德 筑牢道德根基_第4页
第八专题 弘扬传统美德 筑牢道德根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专题

《弘扬中华美德

筑牢道德根基》教学内容:一、何为道德?二、讲道德,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三、传统美德:中国人的道德根基四、革命道德:民族克敌制胜之利刃五、社会主义道德的两个关键命题小视频:广告:美的空调开空调,要凉快不能开,要省电请问:视频中揭示了什么冲突?道德是什么?本例冲突:开空调、不能开要凉快、要省电拼力气、要尊老(视频中的信息谕示)利于己、要节能(结合实际的理性推断)

美的空调广告词,用先进的技术使“凉快”与“省电”的矛盾得以解决。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常常遇到科学技术、现有资源不足以协调矛盾冲突的情况?我们该如何选择?选择“我想”还是选择“应当”?

请问,这是属于什么范畴?这就是道德。

梯利:道德是个人利益冲突的产物,……如果人们在生活中毫无冲突,也就不需要任何道德规范了。([美]梯利.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76-177)一、何为道德?(一)道德是什么?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的具体表现形式: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规范从词源学的角度看,道:道路。法则、规律。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人生观、世界观、政治观或思想体系。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封建伦理纲常。……德:坚持“道”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德—得”“外得于人”:“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内得于己”:“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道与德相联,道指人之所以为人所应有的做人之道、根本原则。德指人遵循做人之道而养成的德性与德行。简言之,道德就是做事的根本,更是做人的根本。今天人们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界限是什么,产生了疑惑。甚至对明显的善恶都分不清。有大学毕业生认为她必须帮助老板作黑账,是为了全体职工的利益。“是君子,还是小人并不重要。做小人是技巧,是生存手段。……”请问:善恶如何评价?(二)道德如何评价?动机论:认为只要愿望初衷是好的,就行。那么,好心办坏事,是否道德?这是有瑕疵的道德。效果论:认为只要有好的结果、达到目的,就行。

那么,坏心却歪打正着,是否道德?

这与道德无关。动机效果统一论:认为动机善、结果善,就是道德。

那么,如果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是否道德?

这仍然是有瑕疵的道德。综上,动机善、效果善、手段善,方为道德。二、讲道德,是吃亏还是占便宜?讨论:老实人吃亏?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科学研究结果:善恶影响人的寿命20世纪后期,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对善恶的影响进行研究,密西根大学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三所学校得出相同结论:善恶影响人的寿命。

一个乐于助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倍到2倍。

善良的人为什么长寿?

从心理学看,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和激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缓解了生活中常有的焦急。

从免疫系统看,常常行善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实验,看感人的纪录片,免疫环蛋白A的数量比看记录片前增加了。这种抗体能防止呼吸道感染,增强免疫系统,增进健康。道德,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中国古语:仁者寿。

回忆,一次破茧成长的经历……无数次的“我想”与“我应当”的较量角逐无数次不情愿地放弃“我想”无数次被迫地选择“我应当”

带来的结果是:坚强!勇敢!自信!睿智!从容!

道德在苦痛、不情愿甚至愤怒、仇恨中成长。感悟!

有母亲说: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比起想给你一个快乐的少年,我更想你未来抬头挺胸地生活。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全部有赖于此。

道德,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加紧学习努力工作习作合一与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坚决斗争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健全自己的身体道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一部书一座碑一面镜民族典范人生师表

党外人士说:我一想到中国共产党,脑子里就浮现出周恩来的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如果说周恩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典范的话,未来就是他们的。

一著名外国大夫:我过去本来是信仰上帝的。上帝我们谁也没见过。我从见到的周恩来身上看到了我想往的那种真正高尚无私的人格,是他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

还有外国人说:我看到周恩来先生,从他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日本友人说:对世界来说,周恩来是中国的“代表”,这个“代表”已赢得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肯尼迪夫人:全世界啊,我只崇拜一个人,就是周恩来。富兰克林的十三项做人原则1.自制:自我克制,不放纵自己2.慎言:不无益闲扯3.秩序:每件事都要安排好时间4.坚定:该做的事必须去做,且要做好5.节俭:花钱应对人对己有利,不浪费6.勤勉:不浪费时间,力戒无益的行动7.诚实:不以骗术待人8.公正:做有益于别人的事9.宽容:以德报怨,别人冒犯时善于容忍10.整洁:身体衣物整洁,注重个人形象11.平静:不为小事或不可避免之事失措12.忠贞:对家庭妻子贞洁,忠于朋友13.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道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国伟大的科技发明家、政治家道德对人的作用:有利人的健康长寿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小哲理:天堂与地狱

吃饭时间。

中间是一排长长的桌子,两边坐满了人,拿的筷子都有一公尺长,一声“开动”:

地狱里,两边的人争先恐后地夹起菜想要往自己的嘴里送,然而由于筷子太长了,到了中间,筷子就打起架来,大家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菜掉满一地,谁也吃不成

天堂里,听到“开动”,大家都夹起菜往对方的口里送。个个红光满面,其乐融融。

人人讲道德,为别人,宛如天堂。

人人不道德,为自己,如同地狱。

从社会的角度看,道德有利于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请问:为什么老实人吃亏?23课堂小调查:他们吃亏了吗?1)考场上,有同学作弊,我不作弊。我吃亏。2)我坚持上课,踏实认真,他老是逃课,溜须拍马。我的奖学金只能评个三等,他却能评一等二等。我觉得自己吃亏。3)有两个朋友,面前正好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甲出于道德考虑,请乙先拿。乙一下就拿走了大的那一个。甲很吃亏。4)损己利人,被不道德者利用。于是,讲道德者老是奉献,不讲道德者坐享其成。讲道德者吃亏。现实中的困惑:扶?不扶?扶人被讹,以及不断出现的“碰瓷”现象。为什么讲道德吃亏?原因:不良的社会风气片面讲善不彰显公平正义不健全的道德监督不完善的法律制约惩恶扬善的道德信仰失落深层原因:道德观念新旧交接的阵痛吃亏的原因是外在的,不是讲道德本身的问题。但吃亏的感知判断有没有某种内在性的原因呢?——有。个性解放的社会气候,对道德的约束变得难以忍受。道德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实利、消费和享乐,更加剧吃亏的印象和感知判断。这仍然不是道德本身使讲道德者吃亏。它根本上是因为外部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带来的感知判断的变化。它类似于人的味觉随着外在气候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请问:

我们是否要因为外在的原因而放弃内在的美德?回应“扶老人被讹”的案例——

经警方查明,伤者蒋某某系自己摔倒,蒋某某、龚某某(蒋某某的儿子)属于敲诈勒索。对蒋某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同时对龚某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2015年8月22日,3名扶人被讹的小孩获得5000元的奖励。

颁奖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给好人发奖就是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那么,如何避免老实人吃亏?30避免“讲道德吃亏”对策:道德不仅要讲善,而且要讲正义,将正义作为善的后盾,使道德变得可持续可推广明确权利义务,超过义务部分进行嘉奖与物质补偿,对权利享受过度者进行处罚与没收完善法律与制度,惩恶扬善,赏善罚恶,守护道德信仰对好人好事公开表扬嘉奖,对做好事者的动机妄加猜测的人应予批评,营造良好道德环境2013年,习近平特别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亲,是指要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的友好情谊。诚,是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相处之道。惠,是指平等互惠、互利共赢。容,是开放包容、求同存异。

中国坚持以义取利,见利思义,更多惠及发展中国家。对那些对中国长期友好而发展任务艰巨的国家,中国要更多为对方利益考虑。面向世界,中国承诺永不争霸,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针。

但西方对此充满猜疑,甚至挑起各种争端。请问:亲、诚、惠、容的道德主张从何而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德倡议何来?三、传统美德:中国人的道德根基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中华传统美德儒家伦理人与人、人与物相处的至善状态仁是什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儒家之仁爱,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亲子之爱,由此出发,扩展开去、推而广之。(一)仁爱与和谐孝弟(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孔子:“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称之为“道德黄金律”。但中国视之为道德底线。2.“立己”:使自己有成就。3.“立人”:使他人有成就。4.“达人”:助人实现理想。5.“爱人”:至善之爱、博大之爱、大同之爱。

从“仁爱”出发,通过刚韧不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正做到仁,于是,和谐实现。 2002年江泽民访美发表重要演讲,“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和”包含着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对立有矛盾。

中国的仁爱与和谐的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指出,“基督不过禁人行恶,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劝人行善。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如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循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荀子·王霸》)“夙夜在公”——《诗经》“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书经•周官》“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治安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道德的显著特点。(二)公义胜私欲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人的诚信?

基德教授:“中国人公开的和私下里的表现,都与信背道而驰,他们的敌人也以此讽刺他们,虚伪矫饰,欺骗、不真诚和趋炎附势是这个民族的显著特征。”维也纳大学教师基·辛格博士1788年在《中国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写到:“科学考据很早就认识到,并且越来越证明了中国古典文献的历史真实性。”瑞恰斯芬,一个资深的研究中国的人。发现一方面中国人在统计记录历史事件时,具有忠实精神和探索真理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外交谈判中处处充满谎言与欺骗,此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认为,中国人虚伪矫饰,充满谎言,不真诚,同时又能培养出尊重事实的史官,即使不是史无前例,也独一无二。西方人和中国人实行贸易往来数百年,在此过程中,中国人的商业信誉多次得到验证。

近代,香港和上海银行经理卡麦伦先生曾在他的告别发言中,有这样一段:“我已谈了西方商团的高标准的贸易原则,在这方面,中国人一点也不落后。实际上,没有谁能像中国商人和银行家那样,很快赢得我们的信任。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但为了表明我有足够的理由得出这一有力的结论,我可以告诉诸位,过去二十五年内,我们的银行在上海与中国人做了很大一笔生意,总额达数亿两白银,迄今为止,我们还未遇到过不守信用的中国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诚者,圣人之本也。”诚,真心不虚假"“信,言合于意也。”信,言语真实!言行一致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具体要求:诚信为本,立国立人内诚于心,真实无欺外信于人,言行一致(三)诚实与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案例】:曾子杀猪的故事

外国学者基德、辛格、瑞恰斯芬、卡麦伦等研究,认为,中国人既具有极为诚信、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恪守诚信的道德品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又充满欺骗。从曾子杀猪,结合道德成长的规律,你认为生活中满是欺骗,还能培养出诚实守信吗?说谎的历史与说话一样古老。中西,概莫例外。

生活中不说一句谎话,几无可能。说谎的动机有很多种,出于善意、无奈、恐惧、弱势地位、社会影响、时机选择、对方心理承受力等等。但总的说来,中国人具有鲜明的诚信品质。

正是因为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才能敏锐把握客观规律、顺道而行,才能得民心聚民力,从而使一个古老民族延续至今,凤凰涅槃。克己: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将自己克制在礼的范围内就是仁。追求仁要由自己做起,不能归咎于他人。讲求虔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四)克己与力行

力行:“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追求精神境界,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学而》“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有一天把他的学生叫到身边说:今天我教你们一件事,就是把手往前甩,甩到不能甩的位置,再把手往后甩,甩到不能甩的位置,每天做300下你们都可以做到吗?同学们都笑了说:这么简单的事还做不到吗。一年以后老师又问学生:你们谁做到了每天甩300下?这个时候同学们不讲话了,只有一个同学坚持做了,每天做300下,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哲学家柏拉图。

“力行”,很重要!【案例】哲学家柏拉图

中国的亲、诚、惠、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有着深厚的道德根基。中国已经坚持几千年,未来仍将继续坚持下去。

同时,当中国已经极为谨守道德,以德报怨,对方还是要制造各种名目的“中国威胁论”,屡屡挑起事端。

或许,中国人要从军备上、物质供应上作好准备,随时还击对方的突然袭击。

历史上,中国人坚守仁爱、热爱和平等美德,在外敌面前往往吃亏。

面对外敌,讲道德,做老实人,真的要吃亏。

所以,当国际道德环境被强权者主导时,我们除了继续表达友善与诚意,同时还要在物质技术、军事装备、生产力充分准备。

道德正义,需要依托物质手段。四、革命道德:民族克敌制胜之利刃

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崭新的道德。这是革命道德的灵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大同理想内在相通,与天下为公思想互契。它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旗帜与思想指引。(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主义”、“信仰”,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公正;生产力发达、物质富裕;消除剥削、建立公有制;教育科技发达、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美好社会:就要革命,就要推翻旧的剥削制度,就要推翻三座大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求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致胜的源泉,也是道德的制高点,体现人类的终极关怀。

张思德:四川仪陇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受尽阶级压迫和剥削,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锻炼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红军北上抗日的时候,曾三次走过草地,在困难面前从未被吓倒过。负过伤,立过战功,仇恨敌人,对人民和同志无比热爱。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不挑拣。不论多么艰苦,没有叫过一声苦,总是有说有笑,非常乐观,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干一行爱一行,能上能下。当过班长,由于工作的需要,组织上调他当战士,他没有怨言,愉快地服从。他对别人说:“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三)革命利益放首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拼死斗争

在东北敌后的山林里,有一位女游击队员。她不幸被敌人抓住。为了让她说出部队的消息,敌人用皮鞭打,用烧红的铁片烫,用尽一切残忍的手段来折磨她,但她至死都没有透露一个字。“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她就是东北抗联的女英雄赵一曼。1936年,在牺牲前她给自己只有七岁大的儿子,留下一封家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仍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而这份存在日军的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的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将革命利益放首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拼死斗争的革命道德,夯实了新中国的基座。赵一曼(四)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破除等级观念、特权思想,树立平等意识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建立法治社会引导人民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和培育良好家风全民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940年1月,长白山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抗联第一路军弹尽粮绝。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后来,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下令4人转移。再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食物,战士被日伪军杀死。

杨靖宇只能依靠吃冰雪、啃树皮、吞草根和棉花充饥,独自与强敌展开生死搏斗。进山砍柴的人劝他投降,但他说:“我是中国人,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这样做对不起广大的人民。”2月23日,由于汉奸出卖,在和日军野副讨伐队连续55次交火后,数小时激战,壮烈殉国。(五)修身自律,保持操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利益至上铁的纪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请问:这些革命道德在今天和平年代是否过时?五、社会主义道德的两个关键命题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两个关键命题:利己还是利人?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利己还是利人?利人利己:双赢。道德损己利人:大善、大德损人利己:不道德且不合法损人不利己:既蠢又不道德辨析:1.有人提出:利益总量一定,一人多得,另一人就会少得。利人利己,不可能。对吗?2.损己利人,对他人来说,又成了损人利己。是吗?

人与人是相对的,每人对自己来说是己,对他人来说又是人。所以,损己利人对他人来说则成了他人的损人利己。损己利人可以作为道德推广,但不能成为全社会的制度原则基础而加以推广。同时,损己利人不必然会损人利己,只有在较少的不讲道德者处,才会如此。3.利己没关系,但不能损人。对吗?

从合乎法律的角度看,是对的。但是从道德角度看,该动机有问题。视频: /news/finance/201604/01e9b819-3240-46a3-aa7d-d80e4a1d79fa.shtml赵越:“互联网+”的思想=利他主义智慧互联网首先要加什么?

首先要加的不是技术性的东西,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