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象学的起源和发展
在原始亚历史建立之初,科学家们对两河流域的宇宙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天文的起源于古巴比伦末期(公元前1700年),繁荣于中、新河后巴时期(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100年)。从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26—前539年)开始,两河流域出土文献中的天象占星术的泥板开始增多。被亚述学者称为《当天神和恩利勒神》(为该系列文献的首句)系列泥板是由七十多块泥板组成的一部重要的天象经典。这是一部记录天象预兆国家祸福的天人感应的占星术书。它最后编纂的经典本是由塞琉古王朝时的巴比伦尼亚天象书吏们完成的。前50块泥板记录了日、月、气象等变化的预兆内容;后二十多块泥板记载由行星和恒星运行变化而预示的国家兴亡。早在1900年,美国亚述学者品克斯就在一些有关《当天神和恩利勒神……》和天象占卜的泥板文书中发现记录12个星座和12个月份的排列组合,他把这些每月之星的文件整理后命名为《星盘》(Astrolabes)文件1。1907至1915年,一些德国亚述学家发表了一系列巴比伦天文学的研究成果2。此后,对巴比伦天文学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特别是近年来,一批欧美学者取得了很大的一批成果3。年代学者用现代天文学所提供的天体运行历史年表来筛选巴比伦泥板中所记载的各个时期的天体相位周期,从而可以推算出当时的公元年。《当天神和恩利勒神……》这部晚期的古代占星术著作对近东年代学的贡献是它的第63块泥板——“金星泥板”被发现实际是古巴比伦时期所记载的金星运行观测表的传世本。这一泥板文献共记有59个天象及其预兆。其中预兆1—21和34—37被整理为21年中金星出没的记载。前21个天象又被分两个系列:其中预兆1—10是记载了金星运行的一个八年周期,而预兆11—21是另一个八年金星周期。据天文学家平格瑞分析,第二个八年周期不是第一个八年周期的继续,而且数据错误较多,整个泥板是抄自不同时期的有关金星的记载。然而,预兆1—10所记载的金星八年周期除了一个基本数据错误外,和现代天文计算完全吻合。幸运的是,传抄的“预兆10”并不是一个兆文,而是古巴比伦王朝第十王阿米嚓杜喀的第8年的年名。该预兆如下:“在12月25日,宁西安娜女神(金星)从东方天空消失,年名:‘锒金座椅’。”“金星泥板”首先被牛津大学亚述学者S.郎敦(Langdon)和天文史学者J.珐得壬翰(Fotheringham)在1928年研究发表4。此后,多位古代近东天文学者利用这一泥板中的金星的相位重新推算古巴比伦王朝的公元年。笔者曾对巴比伦的《金星泥板》的研究作过中文介绍5。中华文明方面,在和新亚述和新、后巴比伦同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9—前221年),人们已经掌握了五大行星的运行周期和星座的位置。《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律历志》等世传天文学经典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近年来出土的文物也提供了同类的材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共70年的岁星(木星)、土星和金星的运行位置和周期,都十分准确,如书中总结的金星周期为:“(太白)凡出入东西各五(次),复与营室晨出东方,为八岁。”中华文明黄道十二辰、二十八宿的起源和木星12年黄道周天观测国内对巴比伦天文学和中华天文学比较研究首创为郭沫若先生。他于1931年发表了他留日期间写作的《甲骨文字研究》一书,其中的最后论文《释干支》长达190页(完成于1929年),可谓全书的重点6。文章中他创造性地对古代中国从商代开始用于六十循环计日的干支(词源“母子、幹枝”)体系中的十二支即黄道十二辰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黄道二十八标志星宿和巴比伦(他所用的巴比伦文明的年代为过时的早期年代学说法)和西方天文学中的黄道十二宫星宿和其他天文学知识进行对比研究。他否定了日本学者提出殷商人用十二辰的符号记12月的假说,指出以十二辰配12月的用法始于汉代。他认为在汉之前,古人已开始用十二辰(可能起源十二星座)为标志将天球黄道(太阳和行星轨道)分成12分区:“十二辰文字本黄道上十二恒星之符号,与巴比伦12宫颇相一致,初似专为观察岁星而设,后乃用为日月合朔之标准点。”《楚辞·天问》有“天何所沓?十二焉分?”。他将中文“辰”的字源释为“耕具”,用为星名,指出西方称北斗为“犁”。很巧的是巴比伦星座表以“犁星”(北天三角星座)开首。在古代中国,12年的木星周期在定制太阳年的四季和节气为标志的农时历法上起到了决定作用。《史记·天官书》写道:“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正义,《天官》(占)云:“夫岁星欲春不动,动则农废。岁星农官,主五穀。”《天文志》云:“人主仁亏,貌失,逆时令,伤木气,则罚见岁星。”由于木星为农业时令之神,郭老解“辰”的词源为“神圣农具、星体”之说也有根据。《马王堆五星占·五星凌犯》一次称辰星为“耕星”,可见两字同义:“太白、熒惑、耕星(=辰星/水星)赤而角,利以伐人。”郭老在文中列出了《尔雅》、《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汉书·律历志》和《淮南子·天文训》等书中记载的从寅卯到子丑的十二辰次序、它们的标志二十八星宿和木星(岁星)12年巡游十二辰一周天的12个名称(岁名)。提到木星的岁名的最早文献是战国时期的屈原(约前343年—约前281年)的著名作品《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白话是:“在太岁在寅辰(木星在丑)而称为摄提格的那年的正月(《尔雅·释天》“正月为陬,月名”)的庚寅日,我降生了。”和巴比伦和西方的十二星座为黄道之十二区段不同,中国古代是以二十八宿星为日月五行星在黄道十二辰上的行宿的标志,所以每一辰区内有2个或3个星宿而不是一个。《淮南子·天文训》有“太阴在四仲(第2、5、8、11年?),则岁星行三宿,太阴在四钩(1、3—4,6—7,9—10、12年)则岁星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岁而行二十八宿。(岁星每)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十二岁而周(天)。”(《史记正义》,晋灼云:“太岁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四孟四季,则岁行二宿。”)早在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000年),十二辰的标志二十八星宿已经全部产生了。《尚书·尧典》有:“日中(分=昼夜等长),(七)星鸟(在天),以殷仲春。日永(最长),星火(心)(在天),以正仲夏。宵中(分),星虚(在天),以殷仲秋。日(最)短,星昴(在天),以正仲冬。”这表明在夏商时期,中国人就分别以二十八宿中的星、心、虚、昴四个星座在黄昏时见于南中天之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日,从而准确地划分了一年四季。七星是南宫朱鸟黄道七宿的正中宿(第四宿),因此被称为星鸟,据《吕氏春秋·月纪》、《淮南子·时则训》和《礼记·月令》,在秦汉历中,它于三月季春黄昏出现南天中;星火又称心星是东宫苍龙中的黄道七宿之第五宿,在秦汉历中,它于6月季夏黄昏出现南天中;星虚是北宫玄武中的黄道七宿之中间宿,在秦汉历中,它于九月季秋黄昏出现南天;星昴是西宫咸池(后为白虎)的黄道七宿之中间宿,在秦汉历中,它被其后的西宫第二宿娄替代,于十二月季冬黄昏出现南天。我们知道春分点在阳历中出现在3月21日前后,夏至点在6月22日前后和秋分在9月23日前后和冬至点在12月22日前后,农历应在二月、五月、八月和十一月中。然而,根据这些秦汉天文书中的记载,夏商时期的一年四季的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4个仲月的校正星宿都晚了一个月,在4个季月中见于中天了,尧典因此可能被认为有误。其实,这个误差的原因是两个时期相隔2000年,地球和恒星的位置发生了位移,造成岁差。据现代天文学,春分点在公元前4400至前2200年在金牛宫,公元前2200至公元1年在白羊宫,公元1年至现代在双鱼宫(营室、东壁)。由于夏商时的春分点在白羊宫,在当时的农历二月、五月、八月和十一月等4个仲月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点出现的星宿到了秦汉变成了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等4个季月出现的星宿了。对于这一地球自转轴对背景恒星发生偏移的岁差现象在公元前2世纪被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首次发现。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中华天文学和巴比伦天文学最大的不同是西方十二宫的排序是向右行(顺时针,东南西北)法和日月五星的视觉轨道是一致的,而中国的黄道十二辰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商代甲骨文中已定次序)的起始次序是以左行(逆时针,东北西南)形式排列,和日月五星的运行相逆。十二辰独特的左旋排列的起源应该和左行的恒星北斗七星有关。由于地球在宇宙中逆时针绕太阳和相对于不动的星座移动,根据视运动的原理,我们从地球上看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和其他的恒星星座同样是左行旋转的7,《淮南子·天文训》写道:“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而升(!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子。”“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咸池为太岁,二月建卯,月从右行四仲,终而复始。……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天维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徙一岁而移,十二岁而大周天,终而复始。”“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样看来,中国最早的十二辰天区的逆时针排次应该是商代的古代占星学和天文学家按照北斗星的左行轨道确定的8。然而,木星、日月及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却是从东、南到西、北的右行(顺时针)方式。因此,它们的轨道在十二辰天区中是逆行的: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为了使木星轨道和十二辰同方向相配合,春秋以来的中国天象学家发明了对应木星(“岁阳”)的假设星体“太岁、岁阴、太阴”:在木星在十二辰区中逆行的同时,对应假星太岁在十二辰中顺行。由此,古代天文书中一般记录的是太岁假星(不是木星)每年所在的辰位。郭老大胆地推测汉代出现的与十二辰的对应木星轨道的“摄提格”等12个岁名为外来词,其发音源于巴比伦文明的苏美尔(文作“酥美”)语或阿卡德语(文作“亚加德”)的12个星座的发音。然而,从公元前1800年起,所有的苏美尔词符都被读成阿卡德语(如日文中的汉字被读成日语而不是汉语),他使用的苏美尔星名符号(一些符号读音有多个)可能已经被当地人读成阿卡德语星名。因此,他用的苏美尔星名对应中国的摄提格等12个岁名的方法很不可靠。实际上,他在文中给出的中文12岁名和楔文(多为苏美尔语)十二星名对照读音以及《尔雅》中12月名对应苏美尔12个月名的对照读音十分勉强或相差甚远,这些读音很难成为他所谓的这些中文岁名和月名术语来自两河流域文明的证据。中国古代世传和出土文献表明中国古代天文学特别注意观测木星的12年一周天的现象。郭老在他的文章中大量地引用和讨论了文献中记载的木星12年所位于的黄道十二辰天区和二十八星宿观测标志。这些文献详细地记录了在12年的周期中,每年木星第一次在东方升起时所在的月份和同见的星宿(见下表)。由于巴比伦和希腊人使用十二星宫标志每年的12个月以确定太阳(实际是地球)的运行周期年,他们对木星的12周期中每年位移的记录很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用木星12年在十二辰中的运行以校正太阳年和以二十八宿配十二辰为黄道标志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殊发明;中国的子丑寅卯等十二辰和摄提格、单阏等12岁名起源于国人对木星的12年一周期的绕日运行轨道的观测和运用,不可能起源于西方传来的对应每年12个月的黄道十二宫。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和巴比伦天文学和希腊天文学同时进入成熟期。这期间成书的《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就提到天象师和星占师的第一任务是观测木星12岁、12月和天宫十二辰:“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秋官司寇第五》提到十二辰、十二岁星等星相符号驱去害鸟的用处:“硩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之号,十有二辰之号,十有二月之号,十有二岁之号,二十有八星之号,县其巢上,则去之。”由于木星实际周期是11.8565年,它不到12年完成周期后,继续前行约55天后,到第13年正月即另一周期开始时,木星的位置就比它第一年的位置前移0.15年。因此,每隔82.5年,其周期初始位置就向前移动一个辰区。这一木星前移辰区现象被称为岁星超辰。《史记》、《汉书》和《淮南子》都记录了战国时期的天文家石氏观测到木星周期第一年正月时的摄提格岁星的位置是在斗和牛宿间的丑位;而马王堆《五星占》记录了秦始皇元年正月到汉文帝三年(前246年—前176年)共70年的木星轨道,这时的摄提格岁星已经前进到下一辰区的(虚、危和)营室宿间的子位。而《汉书》记录了汉武帝的太初历(公元前104年)的第一年摄提格岁正月,木星在营室和东壁的亥位,比(战国时)石氏看到的木星初始相位超前了两个辰区[斗、牛=丑=摩羯宫(女、虚、危)=子=水瓶宫(室、壁)=亥=双鱼宫]。根据木星运行超辰2位需要165年计算,石氏记录的木星周期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前104年+165=公元前269年)。刘歆(约前53—23年)是西汉末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和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成帝时为黄门郎,受诏与其父刘向总校群书。哀帝时,他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王莽新政,累官至国师,考定了律历。他编定的《三统历谱》在中国天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岁星超一辰所需年数的计算方法(他把超辰期误算为144年)。《汉书·律历志》主要采自他的著作。据郭老考证,为了摆脱十二辰左转和木星的右行12年的互逆性,应该是刘歆发明了纪录木星12年周期的12次,并把它的使用窜入他所表章的《左传》和《国语》等后出古文书籍。岁星12次和十二辰的配合为:1.星纪丑2.玄枵子3.诹訾亥4.降娄戌5.大梁酉6.实沈申7.鹑首未8.鹑火午9.鹑尾巳10.寿星辰11.大火卯12.析木寅巴比伦、希腊黄道十二宫(右排序)的黄经度和中国十二辰二十八宿(左行)对应表12.双鱼座黄经330—360/0度(今春分点)=1、亥辰:室宿星二,即飞马座α、β,东壁宿星二,即飞马座γ和仙女座α。1.白羊座0—30度,古春分点=2、戌辰:奎宿有星16,9属仙女座,7属双鱼座,娄宿有星三,即白羊座β、γ、α,胃宿有星三,属白羊座。2.金牛座30—60度=酉辰:昴宿有星七,六属金牛座,毕宿有星八,七属金牛座,觜宿有星三,属金牛座。3.双子座60—90度=申辰:参宿有星七,均属猎户座,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4.巨蟹座90—120度=未辰: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5.狮子座120—150度=午辰: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星宿有星七,六属长蛇座,张宿有星六,属长蛇座。6.室女座150—180度,秋分点=巳辰:翼宿有星二十二,第1至第11属巨爵座,12至14属长蛇座,轸宿星四,即乌鸦座γ、ε、δ、β,角宿有星二,属室女座α,ζ。7.天秤座180—210度=辰辰:亢宿有星四,为室女座中三等星κ、ι、φ、λ,氐宿有星四,均属天秤座α、η、γ、β。8.天蝎座210—240度=卯辰:房宿(蝎螯)星四,即天蝎座之π、ρ、δ、β,心宿(蝎心)星三,即天蝎座σ、α、τ。9.人马(射手)座240—270度=寅辰:尾宿有星九,均属天蝎座,箕宿有星四,均属人马座。10.摩羯座270—300度=丑辰:斗宿有星六,均属人马座,牛宿有星六,均属摩羯座11.宝瓶座300—330度=子辰:危宿有星三,第一星即宝瓶座α,虚宿星二,虚宿一即宝瓶座β,虚宿二即小马座α,女宿有星四,三属宝瓶座。《淮南子·天文训》/《吕氏春秋·月纪》=《礼记·月令》记载的木星或太阳12月右行黄道二十八宿十二辰星,正月建营室、(东壁)=16+9=25度=亥。孟春之月,日(出)在营室。二月建奎、娄=16+12=28度=戌。仲春之月,日在奎。三月建胃、(昴)=14+11=25度=酉。季春之月,日在胃。四月建毕、(觜觿和参)=16+2+9=27度=申。孟夏之月,日在毕。五月建东井、(舆鬼)=33+4=37度=未。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六月建柳、七星、张=15+7+18=40度=午。季夏之月,日在柳。七月建翼、(轸)=18+17=35度=巳,孟秋之月,月在翼。八月建(角)、亢=12+9=21度=辰。仲秋之月,日在角。九月建房(氐)、(心)=15+5+5=25度=卯。季秋之月,日在房。十月建尾、(箕)=度=寅。孟冬之月,日在尾。十一月建(斗)、牛=26+8=34度=丑。仲冬之月,日在斗。十二月建(婺女)、虚、(危)=12+10+17=39度=子。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淮南子·天文训》:十二辰对二十八宿、北斗左行指十二辰二十四节;招摇、诉讼、书所据1.北方玄武:东壁、营室(春分点)——亥。小雪、大雪。孟冬之月(十月),招摇(北斗)指亥。其位北方。12.西方白虎:娄、奎——戌。霜降、立冬。季秋之月(九月),招摇(北斗)指戌。其位西方。11.西方:毕、昴、胃——酉。秋分、寒露。仲秋之月(八月),招摇指酉。其位西方。10.西方:参、觜觿——申。处暑、白露。孟秋之月(七月),招摇(北斗)指申。其位西方。9.南方朱雀:舆鬼、东井(夏至点)——未。大暑、立秋。季夏之月(六月),招摇(北斗)指未。其位中央。8.南方:张、七星、柳(=注)——午。夏至、小暑。仲夏之月(五月),招摇指午。其位南方。7.南方朱雀:轸、翼——巳。小满、芒种。孟夏之月(四月),招摇(北斗)指巳。其位南方6.东方青龙:亢、角——辰。谷雨、立夏。季春之月(三月),招摇(北斗)指辰。其位东方。5.东方青龙:心、房、氐(天秤)——卯。春分、清明。仲春之月(二月),招摇指卯。其位东方。4.东方青龙:箕、尾(=蝎尾)——寅。雨水、惊蛰。孟春之月(一月),招摇(北斗)指寅。其位东方。3.北方玄武:牵牛(河鼓星)、斗(建星)——丑。大寒、立春。季冬之月(十二月),招摇指丑。其位北方。2.北方玄武:危、虚、婺女——子。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冬至、小寒。仲冬之月(十一月),招摇指子。其位北方。《史记·律书》:八风,右行十二辰对二十八宿;《汉书·律历志》:音律左行十二辰1.西北风起十月:东行(右行顺时针)至东壁、营室、危——亥。汉书音律:应钟位于亥,在十月。12.西风起九月:北至于胃、娄、奎——戌。汉书音律:亡射位于戌,在九月。11.西南风起八月北至于留(昴);起七月:北至于浊(毕)——酉。汉书音律:南吕位于酉,在八月。10.西南风起六月:北至于罚(觜觿)和参——申。汉书音律:夷则位于申,在七月。9.南风起五月:西至于弧星(舆鬼)、(天)狼——未。汉书音律:林钟位于未,在六月。8.(东南风)七星、张、注(柳)——午。汉书音律:蕤宾位于午,在五月。7.东南风起四月:西至于轸、翼——巳。汉书音律:中吕位于巳,在四月。6.东风起三月:南至于亢、角——辰。汉书音律:姑洗位于辰,在三月。5.东风起二月:南至于(心、房)、氐——卯。汉书音律:夹钟位于卯,在二月4.东北风起正月:南至于箕、尾、心、房——寅。汉书音律:太族位于寅,在正月。3.北风起十二月:东至牵牛、建星(=斗)——丑。汉书音律:大吕位于丑,在十二月。2.北风起十一月:东至于虚、须女——子。汉书音律:黄钟始于子,在十一月。提高认识的早期冲积与中华文明一样,两河流域天文学对太阳和月亮运行观察的成果是制定了协调太阳年和月本位阴历年(太阴历)的阴阳历合用的农业历法。这种农业历法(阴阳合历)解决了因为12个月共354.3672天的阴历年比365.2422天的阳历年短11天而农业节气无法固定的太阴历的缺欠。通过观察太阳运行周期,古人发现12个月周期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周期“年”,因此将12个月定为一年,我们称为阴历年。由于每个月相周期实际为29.5306天(29天半),因此在阴历年中,12个月必须分为6个30天的大月和6个29天的小月。由于阴历年12个月为354.3672天,比太阳周期年少了11天,两河流域天文学者根据经验和对每年季节的计算,每3年或2年就要设置一个13个月的闰年,闰年中增加的一个29或30天的闰月一般放在年末(第13个月)或年中(第6月),以补足3个阴历年比3个太阳年减少了的33■天数。这种带有闰月的历法被称为阴阳合历或农历。两河流域文明在制定阴阳合历时一定用过尝试过多种闰月添加法。根据古代中国、古希腊和犹太国家的阴阳合历的实践和两河流域的文献,我们认为两河流域文明也发现了在古代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的在19年中加7个闰月的做法9。根据出土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010—前2003年)的行政管理文件,我们对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闰月应用进行了调查10。我们的统计表明从舒勒吉二十四年到四十八年共25年中,乌尔城和国家贡牲中心的年历中共加了10个闰月。这表明在前19年中加了7个闰月,另外6年中加了3个闰月(或是10年加4个闰月法)。我们还发现从阿马尔辛元年到伊比辛四年共22年期间,拉旮什城的天文历法学家共添加了8个闰月,这表明前19年加了7个闰月,后3年加了一个闰月。两河流域国家制定的阴阳合历法即保留了以月相位为时间单位的古老传统,又使一年中的日数基本上对应于太阳的运行轨道,从而固定了春夏秋冬四季和农业节气在历法中的位置,为全国人民提供了生产不可缺少的、以准确的节气为核心的农业历法。按季节进行农业生产的实践使农作物获得最好的光和热,能够茂盛成长,保证了农业丰收。可以说精确的天文历法知识是两河流域文明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从苏美尔人开始,两河流域的各城邦的历法都给每个月命以和宗教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名称,以名称而不以序号定义每个月。开始于宗教中心尼普尔、后被巴比伦全国使用的尼普尔—巴比伦历法的第一个月的阿卡德语名字叫尼萨奴月(ArahNisanu“首祭之月”=苏美尔月名iti-bará-zag-ĝar“神座椅被置于圣殿之月”)大体相当于公历的3—4月。虽然巴比伦人的阿卡德语月份的名称来源于塞姆语,但它们的书写却一直借用了古老的尼普尔城邦的苏美尔语月名符号,可见苏美尔文明对巴比伦文明的深刻影响。两河流域古老的巴比伦历法的12个月名在楔形文字死亡后仍然在近东地区延续使用:从公元前700年开始,巴比伦历的12个月名就被长久保持古塞姆语传统的犹太民族一直使用到现在,从没间断过。古代的天文学和古人用天体变化预测未来的占星术是孪生兄弟。占星术和其他占卜术是古人用来作为决定重大国事的依据。两河流域的天文学正是在巴比伦和亚述的占星祭司观察和记录天体运行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两河流域的天文观测作为世界最早的天文记录达到了很高水平。成文于公元前1000—前686年之间的巴比伦天象文献《犁星》(MUL-APIN,见下表)把天空划分成三个的天道或区域,分别命名为“水神埃阿天道”、“天神安努天道”和“神王恩利勒天道”。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天文祭司按三个天道区记载了他们所能看到的星座。恩利勒天道区有33个星座,包括大熊座、小熊座等;安努天道区包括23个星座,有天马(两河流域“田地”)、双鱼、白羊(“雇工”)、仙后等;埃阿天道区有15个星座。全文共有71星座和星体。安努天道的诸星接近于天球赤道或中分道,恩利勒天道诸星位于其北方的天空,而埃阿天道的诸星位于其南方的天空11。从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800—前1595年)就开始有天文占卜的文献出现。一件命名为《对夜空诸神祈祷文》列举了一些星名,目前只有两个古巴比伦版本和一个赫梯人翻译的版本为今人所知。其中的赫梯泥板中的43—46行记录了17颗星。其中的后12颗星属于公元前一干纪中的巴比伦《星盘》天文泥板中“埃阿天道”中的星座(见下表)。可见在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天文学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就。郭沫若首次对此表中的17星与西方和中华传统中星宿进行了比较研究。公元前1世纪初,巴比伦学者已经对星空有了比较科学的掌握和研究。他们把天空划分三个天道,把每个天道中的12标志星和12个月搭配以校正每年12个月的开始日、5日、10日、15日或25日的准确时间。1900年,亚述学者品克斯首次发现这种12个星座和12个月份的组合方式被记录在几块注释天象学系列泥板《当天神和恩利勒神》和天象占卜的泥板文书中,他把整理后的每月之星文件命名为《星盘》(Astrolabes)。后来又发现了早于《品克斯的星盘》(PinchesAstrolabe,编撰于公元前720年左右)的把星体和12个月关联的天文学文件《星盘乙本》(AstrolabeB,写于巴比伦王尼努尔塔-阿皮勒-埃库尔Ninurta-apil-Ekur统治期:公元前1190—前1178年)。这些星盘文献把天空划分为三个天道,每个天道在每个月都有一个标志星在空中升起。星盘文献按1到12月的次序,以“三星于一月”的分组,给出了每月的三个天道的星,形成12个三星一组,共36个星的组合(见下表)。这样太阳的周期被设定为360度圆周,每月的星座被理想地定为占30度(实际上各有差别),代表30天,形成天道12星座代表一年12个月的占星和天文理论。由于星盘中的各星时空位置可能是部分根据神话、部分根据天文学知识,每月的标志星的出现并不完全准确,而且一些星座所属天道和它们在天文学文献《犁星》中的天道不一致。但是,这种把天空划为分区、以12月时间标志、以12个星座为空间(天区)标志的观察方法被希腊人所继承和发展,成为现代还在使用的星象学和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到现代都产生了位移)。类似的方法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十二辰。把黄道(太阳道)分成的长度相等的12个区域(即黄道十二宫)并以十二星座为标志对应太阳运行周期12个月的理论实践还证实在公元前7世纪亚述占星学者向国王提出占卜建议的一批信件中(SAA8)12。这表明用十二星座标记日月五星运行轨道周期的概念同样流行于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地区。其中的一些预言是占星术学者们提示国王注意当黄道标志星座和月(或月光晕)或五大行星在黄道上相遇时将预兆的各类吉凶事件。《犁星》(公元前7世纪的抄本)详细记载了三个天道中的各星座或星(各天道的星都超出12个)的位置,共记录了70个星座和星。800年后,罗马帝国所属埃及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Ptolemaeus,约公元90—168年)对巴比伦星座和它们的名称进行修订、补充和重新划分,完成了四十八星座命名和编定。托勒密的四十八星座成为现代天文学星座命名法的基础和起点。《犁星》泥板一第6表格记录的白道(月亮轨道)上的十七星座都基本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观察(见下表),而且黄道十二宫的全部星座都在其中,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12宫的记载。这证实了希腊天文学家总结的黄道十二宫理论起源于巴比伦。巴比伦人提出了黄道的十二星座基本上互相隔离30度角度(天秤座例外),把明亮的红巨星毕宿五和心大星(AldebaranandAntares)作为金牛座和天蝎座的中心。郭沫若对巴比伦白道(“月躔”)和中国古代星宿进行了精到的研究,并提到西方研究观点认为:希腊十二宫开始于白羊座是因为于公元前800年左右巴比伦天文学传入希腊,而其时春分点已在白羊座;巴比伦白道十二星开始于金牛座(昴、毕)可能是因为在它建立时春分点在这一星座中,其时为公元前2000年之前。续表(一)星、神、野1.犁星=希腊三角座,2.狼星=三角座α星,3.老人星=英仙座,4.羊勾棍星GàM=御夫座,5.大双子星,6.小双子星=双子座,7.蟹星=天蟹座,8.狮子星=狮子座,9.王星狮子α星Regulus正在黄道上,10.狮尾闪星群=狮子21星,11.椰枣叶星=后发γ,12.(驱羊)手棍星=牧夫座,13.丰富星=后发的部分,14.尊严星=北王冠,以下15—32均为环绕北极星的星,不属于窄天道,在北方天空:15.车乘=大熊座,16.狐狸星,17.大车之轴=小熊座80-86,18.母绵羊星=牧夫的北部,19.(恩利勒的)天车之车轭=小熊座,20.母神庙之世子=北极星,21—22站侍诸神和坐着诸神(不是星?),23.母山羊=天琴座,24.狗=武仙座,25.巴巴女神的天使:母山羊的亮星=天琴α,26.宁萨尔和大埃拉=天琴ζ和ξ星,27.张口狮=天鹅加仙王一部分,28.达穆神的猪=天龙座,29.马=天龙座,30.鹿=仙女座,31.虹神的田鼠harriru:鹿胸前闪星=仙女座,32.蛇口吞食:鹿肾处红星=仙女β星,33.马尔杜克神王=宙斯=朱皮特神王=木星(仿宋字表示行星)。(二)牛瞳神兽1.埃阿王座田地=天马座+仙女α,2.燕子=双鱼的西鱼+天马西部,3.阿努尼图女神=双鱼座之东鱼,4.雇工=白羊座,5.诸七星(大神们)=金牛座η+=七星(中国昴宿),6.天牛=金牛座,7.牛颚(天神王冠)=金牛α+五仙女Hyades=毕宿五,8.天牧户(天神和伊南那的使节宁舒布尔)=猎户星座,9.蜜户和拉塔尔拉克神=双子座α和ξ星,10.王雉鸟=小犬星座,11.(宁乌尔塔之)箭=大犬星座α星,12.(埃兰伊南那女神的)弓=大犬τ、δ、σ和ε,13.神蛇=长蛇座,14.乌鸦=乌鸦座,15.垄沟/女阴=处女座α,16.天称:蝎子双角=天秤座,17.扎巴巴战神的鹰=天鹰座,18.呆人或狂人=海豚座?,以下是行星:19.迪勒巴特女神=爱女神=金星,(āl-b/mat-ānu“斗”星=Ares战神=火星,21.追随者=提坦父神=土星,22.跳跃者=速行者=水星。(三)半人马座星1.鱼=南鱼星座,2.古拉(女神)=水瓶座,3.埃瑞杜(埃阿庙城)=肾=船尾座,4.大母神=船帆座,5.冬季毛皮或大鼠(阿卡德语)=半人马座,6.田耙=船帆座东部,7.舒拉特和哈尼什神=半人马座μ和ε星,8.努穆什达神=半人马η星或κ星,9.狂犬=天狼座,10.蝎子=天蝎座,11.里悉神:在蝎胸=天蝎座α星,12.沙尔乌尔和沙尔旮兹神:在蝎尾=天蝎座γ和υ星,13.帕比勒桑神=人马座,14.仪式船=人马座ε星,15.鱼身公山羊(埃阿的宠物)=摩羯座。仙后座、仙王座、牛肉座、天国座仙女座|宝瓶座|天鹰座|天坛座|南船座|白羊座|御夫座|牧夫座|巨蟹座|大犬座|小犬座|摩羯座|仙后座|半人马座|仙王座|鲸鱼座|南冕座|北冕座|乌鸦座|巨爵座|天鹅座|海豚座|天龙座|小马座|波江座|双子座|武仙座|长蛇座|狮子座|天兔座|天秤座|豺狼座|天琴座|蛇夫座|猎户座|飞马座|英仙座|双鱼座|南鱼座|天箭座|人马/射手座|天蝎座|巨蛇座|金牛座|三角座|大熊座|小熊座|室女座关于麻黄星与日间宫的生成两河流域文明早在公元前3千纪就通过12个月加闰月的方法将月亮的运行周期和太阳运行周期完美结合起来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研发及销售合同3篇
- 简易效果图设计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环保处理合同:服装生产废弃物处理协议2篇
- 苗木供货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的租赁物描述和租金支付2篇
- 龙山区二零二四年度中医院建设项目安全评估合同
- 名师课件生物的变异高中课程
- 设备使用协议书模板
- 政府临时工合同工
- 《心电图产生原理好》课件
- 货物采购验收单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完美版)课件
- 心电图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与答案
- 中医护理创新项目:耳穴刮痧课件
- 非洲安哥拉项目计划书以及运营模式简介5.30
- 环三亚甲基三硝胺(黑索金、旋风炸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卡表格
-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完整版PPT
- 铁路线路工更换混凝土轨枕作业指导书
- 中考英语作文专题(观点型议论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