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柯婷四川理工学院1在野外,在没有火柴、打火机等引火工具的情况下,在下列东西中,你认为应当用什么来引火?
A保龄球,B铁锹,C一瓶矿泉水,D自来水笔,E洋葱2答案是C,因为矿泉水瓶可用作聚焦日光的透镜。3第二章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相对定型化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动的思维样式和思维结构,并通过这种理性活动的思维样式、结构和过程,展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解水平、深度和广度,同时表现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而编织成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4一、思维方式的内涵1、思维方式的本质思维方式的组成:(1)思维主体(2)思维客体(3)思维的工具和手段(4)思维的运行和协调过程
以上四环节的相互结合,形成人类理性的思维活动的整体过程,展现出思维方式的动态链条。
某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典型性,并且为该时代的多数人所采用。5思维方式的内涵2、思维方式的构成思维方式的构成因素:(1)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是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对作为思维对象的外界事物的评价。(2)思维空间思维空间是思维结构所决定的思维视野,是某种思维方式所能接受、理解和处理信息的容量框架,或称之为“思维框架”。6思维方式的内涵
外在的思维空间是思维角度、思维层次和思维因子的综和。
内在思维空间表现为思维的概念、方式和结构不断增生的过程。(3)思维传统
思维传统是在历史上由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积淀而形成的。“思维圈”7思维方式的内涵思维传统怎样影响着思维方式?第一、思维传统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第二、思维传统形成固定的思维线路。第三、思维传统往往形成偏见、成见。对思维传统应“吸取精华,弃其糟粕”,用现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尺度对它加改造。8二、思维方式的发展思维方式是运动变化的,经历过多次巨大的进步,不断地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想理性。由神秘走向科学。1、古代朴素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带有浓厚的直观、思辩和猜猜的性质。9思维方式的发展2、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东西;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作活的东西,而看作死的东西——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事物的方式,人们要认识事物的总体、事物的运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感到无能为力。10思维方式的发展3、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把事物看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不同学科的交叉形成的新的学科4、系统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将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方式也把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起来。
系统思维方式还把定性和定量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11三、科学思维方式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科学思维方式就是能使主观与客观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维方式,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1、科学思维方式的共同性(1)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变化,受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制约。一方面,具有时代特色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科学思维方式的的形成和变化,还受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12科学思维方式的共同性和特殊性(2)思维方式的形成,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科学思维方式也是如此。
科学思维方式具有传统继承和现实变异性相统一的特点。
各种思维方式的相互关系分析:同性质或不同性质的思维方式,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如:普通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和抽象思维方式;渐悟思维方式和顿悟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和自然科学方式。13科学思维方式的共同性和特殊性2、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特殊性:(1)科学假说思维科学假说,就是以一定的经验材料和事实为依据,以已有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的事物的本质、构成、特性和规律,做出推测、推断。14科学思维方式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科学假说特点:一是科学性二是推测性(2)逆向思维(3)对应思维和互补思维15四、现代思维方式的特点现代思维方式是现代实践方式的反映,是生根于现代实践和科学发展,并与之相适应的理性思维方式。1、综合性现代综合特点(1)现代综合形成综合的体系,是在各个层次综合基础上的综合。(2)现代综合是客观的定性分析与微观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3)现代综合是辨证的综合16现代思维方式的特点2、动态性思维的动态性是辨证法的发展原则的体现,它是现代思维区别于历史上其它思维的特点之一。3、多维性多维思维是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同一问题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活动。多维性思维特点(1)多角度性
(2)多层次性17现代思维方式的特点4、开放性
开放性思维要求把思维从狭窄、封闭中解放出来,开拓新的思维角度,增加对世界认识的思维渠道,让思维领域更加广阔,使思维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富有创造性。5、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从新的思维角度、程序和方法来处理各种情况、各种问题,从而产生新成果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总是开放性的、建构性的和创新性的,它使人的思维不断地从一个方面深入到另一个方面,从一个层次进入到另一个层次。18第三章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一、科学问题二、科研选题19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科学问题及其把握科学问题的分类科学问题的来源
何谓问题?问题是一种需要,要求排除不确定性。问题是“不知道”?但“不知道”本身并不是问题,只有“不知道而又想知道”才是问题。所以“不知道”只是发生问题的前提。“无知”只是一种状态,惟有“求知”才是问题。科学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科学问题20
1、什么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A“科学始于观察”(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个别事实-归纳解释性理论-演绎出关于个别事实的知识)(近代)培根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学派(观察实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B“科学始于问题”(现代)爱因斯坦的观点(现代)波普尔的观点
一、科学问题及其分类21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是从观察个别事实开始,然后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再从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个别事实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的起点必然是观察,由此得到所谓的“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的论断。近代科学革命之后:以培根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学派,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始于观察”的思想。因此,这一观点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22亚里士多德23FrancisBacon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24科学始于问题批判理性主义者、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根据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理论上对“科学始于观察”进行了批判,并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始于问题”的观点。
波普尔认为观察和实验是离不开理论的,尽管通过观察可以引出问题,但观察过程总是要渗透、伴随着预设的问题,观察总是要有选择的。漫无目的的观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25卡尔·波普尔
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1994年9月17日逝于英国伦敦。26卡尔·波普尔简介20世纪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在社会学上亦有建树。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前在中学任教;1937年移民至新西兰,在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82年,波普尔获颁荣誉侍从勋章。27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波普尔将科学发展模式概括为:
……P1—TT—EE—P2……其中,P1、P2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
28魏格纳的发现1910年,德国的魏格纳卧病在床,无事可做,无意中发现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海岸线轮廓的相似,这还不是研究的开始。只有当他提出“南美洲和非洲这两块大陆过去是否连成一片”这个问题时,他才开始了大陆漂移说的研究,因为除此种可能以外,他找不到对海岸线轮廓相似的其他解释。29魏格纳30魏格纳卧病在床3132Mapoftheworld33效果图34大陆漂移说35现在,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的观点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并成为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人员的一种共识。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只有出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时,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或建立新的理论。所以科学理论的萌发、进步以及新旧理论的更迭都是由问题引起的。
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看,科学认识主体总是按照问题的框架,有选择地去搜集事实材料,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实验。36“科学始于问题”与“科学始于观察”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了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或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应对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能否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力的标志之一,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类似地,可以说“科学研究只偏爱那些对问题敏感的人”。37科学认识活动的本质是解题,就是提出一种理论来解决问题。科学问题是产生科学理论的源泉。所以,波普尔说:人类理解的活动实质上与一切解题活动并无二致。劳丹说:“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38“科学始于问题”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前者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于认识的来源;——作为认识的一般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既是已有的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新的认识和实践的起点;——科学问题这种认识形式既包含先前实践和认识的成果,也预示着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392、科学问题的概念
所谓科学问题,就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知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也就是说,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及其分类40科学问题及其分类3、科学问题的判定
(1)区分真实问题与虚假问题真实问题是指可以经过实践加以检验的问题,是可以经过实践证实或者证伪“人为什么会死?”(真实问题)“人为什么会长生不老?”(虚假问题)“1+1为什么等于2?”(真实问题)“1+1为什么等于3?”(虚假问题)结论:科学问题都是真实问题。413、科学问题的判定
(2)区分科学性问题与非科学性问题
科学性问题是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认真思考和分析提出来的,这种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知识的进展,甚至已经构成科学的发现。非科学问题不是产生于对科学知识的分析,而是指因对科学背景知识的无知而提出的问题。“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花?”科学问题都是带有科学性的问题。423、科学问题的判定(3)区分已解决的问题与待解决的问题
已解决的问题被认为是已解决的问题,待解决的问题是指科学探索意义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作为科学的对象。“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已解决)“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待解决)
科学问题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43科学问题及其分类
4.科学问题的结构和分类(1)问题的指向:研究的对象(2)问题的目标:研究的方向(3)问题的应答域:研究的范围44科学问题及其分类4.科学问题的分类(1)基础理论问题与应用研究问题(2)关键问题与一般问题(3)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4)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45
人们可以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具有科学价值。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依赖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提出的。只有对当时科学认识水平和科学实践水平深入分析,才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否则,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无知的或虚幻的。并且,时代和知识背景还决定着科学问题的意义和解答途径。一个问题是否有科学意义,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回答是不同的。
46
二、科学问题的来源
1、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例如:原子不可分的理论无法解释电子的发现,光的波动说无法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光电效应等。这表明,传统的科学理论不能解释科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实;传统理论无法对同一事物的多种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统一解释。
472、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
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存在某些缺陷或矛盾。悖论是从某一理论出发,推出两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者从某一理论中推出的命题与已知的科学理论产生逻辑矛盾。佯谬是从一个理论中推出自身不能成立的结论。微积分初创时期的无穷小悖论,推动了极限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天文学的光度佯谬,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等级式结构模型和大爆炸宇宙模型。
48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49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罗素悖论中有许多例子,其中一个很通俗也很有名的例子就是“理发师悖论”:某乡村有一位理发师,有一天他宣布:只给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那么就产生了个一个问题:理发师究竟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原则,他又不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不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原则,他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这就产生了矛盾。50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两小儿辩日
这是《列子》里的一则寓言:孔子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说:“日出时,太阳距离我们近,中午距离我们远。因为日出时太阳大得像车轮,中午小得像盘子。这不正是近大远小吗?”另一个却说:“日出时,太阳距离我们远,中午距离我们近。因为日出时我们不觉得热,中午却非常热。这不是近热远凉吗?”孔
子不能答。
51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这是今天的一个科学常识问题,但两千多年前的人并不知道。从逻辑上看,这里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凉”两个测度的标准。在回答问题以前,应该搞清楚哪个标准更准确,或者都不准确。
52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你会杀掉我”
一个强盗抓住了一个商人,强盗头目对商人说:“你说我会不会杀掉你,如果说对了,我就把你放了;如果说错了,我就杀掉你。”商人一想,说:“你会杀掉我。”于是强盗把他放了。
推理一下:如果强盗把商人杀了,他的话无疑是对的,应该放人;如果放人,商人的话就是错的,应该杀掉,又回到前面的推理,这是一个悖论。聪明的商人找到的答案使强盗的前提互不相容。53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大家不要以为悖论是错误的,所以它的存在会让数学往相反的方向走去。其实恰恰相反,它的存在会让数学的基础越来越坚固。一些悖论之所以会出现,并非恶意,是由于实际上它确实存在,也就是说数学上尚存在这个漏洞,比如说集合论里的“罗素悖论”,它的消除使得集合论更加健全。
544、不同科学学派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例如:燃素说与氧化说、热素说与热的分子运动论、灾变论与渐变论、自生说与种生说、水成说与火成说、关于天体起源的不同假说等,都包含着需要深入探索的科学问题。
5、学科之间的交叉点、空白区。维纳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
6、社会需求与生产实践提出的问题。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军备与战争等实践活动中都会提出大量的、需要探索的实际问题,它们经过抽象、转变、提升,均可成为科学问题。55三、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科学研究开始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5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57
德国物理学家诲森堡曾经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强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58第二节科研选题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关系1.它关系到科研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的确定2.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工作的途径和方法3.它直接关系到工作的速度、价值、成败和发展4.它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使用等问题能否选好研究题目,也是科研是否成功的关键59二、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社会的需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社会福利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第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开拓科学领域的需要、更新科学理念的需要、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60二、选题的基本原则
2、创造性原则(先进性和新颖性)
坚持创造性原则要求:
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包括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迫切的进取心。
其次,认真做好选题调研,尤其是文献调研,从中可以发现哪些课题是别人做过的,哪些是没有做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再次,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61二、选题的基本原则3、科学性原则(根据)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课堂应当持之有故,选择有理,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事实的根据。
科学性原则要求选题中做到两个避免:
其一,选题避免选择虚假的、迷信荒诞的课题。如牛顿在其后半生的30多年时间专注于研究上帝,华莱士和克鲁克斯迷恋于所谓的“降神术”。
其二,选题避免选择违背自然规律的课题。如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之后的数百年间,仍有许多人迷恋于永动机的研究和专利申请,事实证明,这些研究最终是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62案例:永动机幻想的破灭
机械、机器的大规模使用,自然要消耗大量燃料,有人就企图用巧妙的装置,制造出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永做功的发动机。1714年,德国的奥尔菲留斯宣布发明了永动机,地方政府给他颁发文件,证明这种轮子不要动力每分钟转动50次。这位发明家带着这份文件周游欧洲,收到来自各地的赞美信函,诗人还专门为他赋诗。波兰国王对此羡慕不已,俄皇彼得一世想高价收买。后来才知道纯属骗局——发明家的弟弟躲在暗处用绳子拉到轮子。
焦耳年轻时也曾试图发明永动机,屡遭失败后他悟出了“不要永动机,要科学”的道理。如果他一直相信机械功可以无中生有,那他就不会去测量热功当量了,也不会产生能量与转化守恒定律。因为,永动机的追求是人们认识能量与转化守恒定律的障碍,永动机的失败从反面告诉人们,能量不生不灭,只能相互转化。63二、选题的基本原则4、可行性原则(科研的工作条件)
科学研究中,虽然课题为社会之需要,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但如果没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课题仍无法进行,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研工作的条件。
可行性原则要求在选题时认真考虑科学研究的整体能力,主客体条件的统一:
(1)主观条件:科研队伍的结构,各种人才的配置,研究者的素质、能力以及对课题的认识和对研究的兴趣等因素;
(2)客观条件: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原材料供应、图书情报资料以及对期限的要求等因素。64经验表明:对于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选题一般在自己所熟悉的专业范围内较合适;若具备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是知识广博的基础较扎实的“通才”,从事“跨学科”的研究较有利;对于外语较好,检索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者,选择那些主要靠外文资料的研究课题,更容易出成果;对于动手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者,选择应用技术的研究课题比较容易成功;而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能力较强者,选择理论研究课题比较容易成功。65四个原则的对立统一
需要性原则——科研的方向创造性原则——科研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科学研究的根据可行性原则——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66
选题的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是既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四条原则,它们分别体现了科研的目的性、价值、根据和条件。选题如果不符合需要性原则,课题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符合创造性原则,也就称不上科学研究了;如果不符合科学性原则,课题就失去了根据;如果不符合现实性原则,课题就没有在现在完成的可能性。因此,选题时要以系统观点,从整体出发,对课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67案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并让它的大面积种植成为现实的人。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据统计,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植面积的51%,而产量占总产量的60%。中国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功不可没。68袁隆平学农的起源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时代主要是在武汉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
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69袁隆平的杂交稻选题开始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开始了他的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70袁隆平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最初他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按照他们经典的理论,以及当时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对这些学说产生了怀疑,而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休学说进行探索,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71杂交水稻的历史研究背景
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72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实验
“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73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论文
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人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74野败的发现—毅力与运气
但是,到哪里去找水稻雄性不育性呢?袁隆平迈开双腿,与他的助手们走进水稻王国的茫茫绿海,去寻找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1970年的一天,他们在海南岛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75杂交水稻三系法的成功
到1972年,第一个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培育成功了,继而育成了恢复系。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第一个具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获得成功,并立刻显示了它的增产效应,亩产达到623公斤,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76“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与同行们历经9年的艰难探索,走过了困境,取得了两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育成了适合长江流域作双委早稻的优质、高产双委早稻组合;二是选育了超高产亚种间苗头组合,这些苗头组合达到了每公顷日产量100公斤的超高产指标,比曾经轰动一时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制定的超级稻育种计划提前了6年达标。77超级稻梦想的提出
“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是由日本人于
1980年提出实施的。日本计划用15年的时间,育成单产达到12吨/公顷的超高产水稻品种。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迟到2005年。78超级稻梦想的提出中国的“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当时袁隆平院士提议,在“九五”期间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系,高产指标为每公顷日产稻谷100公斤,以生长期为120天计算,也是12吨/公顷。提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作为“超级杂交稻选育”立项,进入了国家“863”计划。79超级稻计划的成功
袁隆平说:“一个品种的研究要经过8个世代,一个世代通常需要5个月的时间。海南岛可以搞2个代。这样,就需要4年的时间。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你想想,全国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有50%推广种超级稻,每亩就算增产150公斤的话,一年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呐。这相当中国一个中等省的全年的粮食产量,可以解决3000万人口哩!”
80两系法的提出袁隆平对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品种单间杂和优势利用;二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81两系法的成功
二系法因发现了光敏核不育特性,在夏季长日光和秋季短日光下分别表现为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可用来制种和自身繁殖,养活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优质、高产、高抗,是一大进步。而一系法不再需要年年制种,种子优势没有变异,更是一个由繁而简,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过程。82袁隆平的荣誉观把科研成果当作全社会所有袁隆平,当年刚刚发现“野败”最新材料的时候,就及地地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报告,又慷慨地把辛勤培育的宝贵“野败”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全国有关单位协作攻关。到1971年,全国共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名农业科学工作者来到海南参加试验。多年来,袁隆平把自己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的每年1.5万美元顾问费全捐献出来,设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一有科研人员取得较有希望和潜力的苗头时,他都给予扶持,几乎每年都有近十个课题组获得5.8万元的资助。83
2011年9月23日湖南省农科院举行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突破900公斤祝捷大会。向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团队颁发奖金100万元。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也向袁隆平院士超级稻科研团队颁发了60万元奖金。袁隆平表示,这次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获重大突破是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不仅刷新了世界水稻大面积亩产产量纪录,关键还在于它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84
“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在全国的推广形势越来越好,第一期超级稻已推广2000万亩,第二期超级稻也推广了500到600万亩,如今第三期攻关获得重大突破,我希望其成果也能尽快推广到生产上去,为保证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科技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我还将投身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攻关研究,力争在我成为“90后”的时候取得成功,为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做出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报刊亭建设设计合同
- 二零二四年技术咨询服务合同的实施与监督
- 电脑购销合同电子版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租赁服务劳务分包合同
- 常年品牌战略咨询服务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合同技术要求及开发进度安排
- 2024年度充电桩技术研发与安装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陶瓷制品代理销售期限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体育赛事组织与推广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物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合同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用一位数除除法竖式计算题练习100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注塑磁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工厂品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知道智慧网课《科技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 2023年印刷油墨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 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教案
- 租赁合同英文版
- 《民航概论》 课件 第一章 民航运输业概述
- 痛风临床诊疗规范
- 2023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