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社会管理机制主要教学内容:利益协调机制决策机制社会预警应急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廉政机制
第一节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机制是指保证社会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及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制约着社会管理的实现方式。社会管理机制与社会管理体制有密切的联系,不同之点在于,前者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运行方式,后者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控制方式。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机制
党委领导,就是要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党委工作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引导各种社会组织、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党委领导政党具有社会工具性,唯有这种社会工具性得到最大彰显时,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才会有最大的社会群众基础,构成相应的党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党的社会工具性决定了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1、中国执政党的社会功能
(1)表达与整合社会利益功能。利益表达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组织进行,但在中国条件下,最有力的表达者、整合者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2)影响、引导功能。一般地说,政党对社会的引导作用体现在两大层面:或引导动乱、动荡,或引导稳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引导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执政的需要,更是维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3)政策制定功能。在中国,执政党是政治体系框架中的领导核心,社会建设、社会政策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往往是由党组织来把握的,党在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中起到了确定发展方向作用。
(4)社会协调功能。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制度、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协调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社会政策中公正地协调社会不同利益关系,协调构成社会的诸要素平衡发展,就已经涉及政治问题了,也涉及执政能力。
在多元管理主体中,中国共产党具有独特的作用。(1)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党的组织系统对各种社会资源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便利条件,可以促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进步。(2)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3)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的党的宗旨和先进性的要求,也与社会管理的要求相吻合。(4)以党的组织力促进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党员来自社会各个不同利益群体,有的直接处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之中。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力,使工作于不同岗位的党员在维系稳定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政府负责,就是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做到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和管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的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政府负责民情地图——社会管理新探索
实行政府负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提供与信息化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1、政府职能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及其部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企不分、权责脱节、职责不清。一些该由政府管的事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理顺一个关系,是指理顺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从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公共事务将日益复杂和繁重,其管理主体必然走向多元化。政府必须切实担当应尽责任,同时将大量公共事务交由社会来自行管理,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权限,避免多头多层、交叉重复管理。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中介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政府不再过多作行政干预。2、政府解决“越位”和“缺位”问题的措施(1)理顺一个关系
A、从控制导向转到服务导向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并不意味着要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制。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政府更多地扮演了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而忽视了为社会和民众服务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履行更需要依靠良好服务来实现。因此,定位在社会服务者的角色上,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使政府由控制者变为服务者,便成为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取向。(2)实现两个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工作的绩效指标应更多地围绕公共服务水平来设定,其绩效指标应突出反映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只有如此,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关注人民的要求,关注人民生活的质量,关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使各级政府真正着眼于社会的协调发展。B、从主导经济发展转向管理社会
一方面,必须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解决政府以往介入市场过多的“越位”问题。政企分开,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凡是应该由企业自主行使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都要由企业自行决定、自行负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要将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对于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是否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是检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3)解决“越位”和“缺位”问题的具体措施
另一方面,必须真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彻底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现象。政府要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新的政府工作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做到决策机制确保民主和科学,执行机制体现规范和高效,监督机制实现制约和有力。A、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社会事业;
B、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D、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E、按照“建设服务政府”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
(三)社会协同
实现社会协同,充分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1、社会协同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可大致分为三大板块: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很难时时处处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难以满足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彼此冲突的局部需要。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讲求效率,对调节社会公平也有失灵的时候。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存在固有缺陷的情况下,寻求“第三只手”来协助调节,以期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在二者之间建立一种缓冲力量,这便是西方学术界称之为的“公民社会”,也即是“社会协同”的社会。
从社会管理的演进趋势看,社会管理越来越社会化。由于社会资源的扩散,单位控制向社区管理转化、公共服务领域泛化,社会事务不再只是政府及其各级管理部门的专门事务,而是整个社会与个体需要积极参与的真正公务。
加强社会协同,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既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剥离了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将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加之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迫切需要有一个沟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桥梁与纽带,这些因素都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
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尤其是民间组织植根于民间的优势,发挥它们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这既是我国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加快发展社会服务、满足多方需求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加强社会协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措施。
当前,加强社会协同,必须注重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和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要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基层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把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着力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强化城乡社区区域性社会管理职能,发挥好农村社区内各类经济组织、专业合作、协作组织,城镇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驻在社区的各类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2、社会协同的具体要求(1)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
搭建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的平台,加强对互助性、公益性、娱乐性社区组织的指导和服务,有效发挥它们在满足群众需求、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坚持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联防联治,综合治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增强基层组织社会管理的能力。
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并重的方针,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提高它们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能力。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利用这种载体实现自我管理和参与社会管理。各类社会组织都要深化自身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行为,增强活力。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处理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积极发挥好各种所有制企业单位在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资关系、慈善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事业单位在下一步改革中要维护集体利益和职工个人权益,保持社会稳定。3、要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的责任
公民参与,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国家人民管理的作用,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公众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基础。充分依靠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公众参与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健全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与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和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相适应,必须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同时,还要善于学会运用新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1、要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
实施社会管理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切实加快社会管理领域的立法工作,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监督和保护公共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2、健全法治体系
政策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不断完善有关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弥补社会政策领域的空白,更好地调节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3、完善政策体系
道德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重视解决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充分借鉴吸收人类优秀道德传统,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努力塑造新型伦理道德。4、借助道德力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要把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宝,通过群众工作来服务群众,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
5、发挥政治优势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动态采集机制,及时准确掌握“人、屋、车、场、网、会”等基础信息,加强动态分析,综合研判,实现全面覆盖,联通共享。6、依靠科技支撑
舆论引导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把新媒体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社会情绪。7、善于舆论引导
第二节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是指保证社会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及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制约着社会管理的实现方式。社会管理机制与社会管理体制有密切的联系,不同之点在于,前者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运行方式,后者强调的是管理活动的控制方式。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机制
在研究管理机制时,有必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系统方面的要素。这种系统体现着不同层次管理主体的相互关系,体现着不同管理侧面的有机统一,并且反映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辩证关系。
2.社会规范方面的要素。正是借助这些规范,管理活动能够制度化和系统化,能够拥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途径和管理内容。
3.管理决策方面的要素。决策是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管理的方向和任务,使整个管理机制围绕一个中心目标运行起来。
4.管理过程的要素。管理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使社会管理呈现出既丰富又生动的状况。
管理机制和管理规律具有内在联系。管理规律是客观的,决定着人们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方向,而管理机制正是在把握管理规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活动方式,是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形式。规律本身不由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利用规律的机制却具有主观因素,其使命是在管理实践中保障满足管理规律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任务。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对政治统治、社会生产和经济管理以外的其他一切社会事业、社会生活、社会组织、重大社会事务等所进行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活动。相应地,社会管理体制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相对应而言的。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制度(规则)层面上对管理职权划分和职能配置的规定,管理对象及其领域的设定,作为管理基本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等;二、明确社会管理机制的意义(2)组织机构层面上管理机构系统的设立,管理组织内部结构的划分和角色定位等;
(3)机制层面上管理系统模式化运行的过程、程序和方式,管理系统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模式化的相互作用等。实际的社会管理体制是上述三个方面密切互动的有机整体。其中,制度规则体系所规划的是社会管理体制的框架基础和运行空间;组织体系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履行者和能动载体。社会管理机制则是在制度和组织基础上社会管理体制具体运行的机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它是体制之中最活跃、运动性最强的部分。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是调控社会矛盾的基础构件,具有日趋重要的独特价值。这是由于:
1.社会管理机制所调控社会矛盾的广泛性。社会管理机制在调控社会矛盾中的重要性首先是基于社会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在现代社会,社会管理的领域,涉及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道德风尚、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对这些领域产生的广泛的社会矛盾进行调控是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职能。三、社会管理机制调节社会矛盾的地位与作用
2.社会管理机制所调控社会矛盾的独特性。一些特定的社会矛盾,只能或者必须借助社会管理机制才能效解决。如果说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解决一个社会能不能做大蛋糕的问题,那么,良好的社会管理机制可以解决如何公平合理地分蛋糕的问题、没有分到蛋糕的人怎么办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失业、环境污染、各种生产事故及工业化导致的其他危害等等,往往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制在调控这些社会矛盾方面存在着失灵。社会管理机制对防止社会动荡,保持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消除社会过分的两极分化等具有独特的价值。
3.社会管理机制所调控社会矛盾的具体性。社会管理机制所调控的往往是涉及面广、关系到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具体的社会矛盾,如失业补助、养老金、退伍军人安置、残疾人救助、流浪人员收容、灾民难民救济等。以社会保障为例,它旨在保证无收入、低收人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显然,能否提供社会保障,涉及到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正常生活这一根本性的切身利益。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矛盾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4.社会管理机制所提供条件对解决经济性、政治性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说明社会管理机制所创造出的条件对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和实现政治统治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实际上,社会管理虽然具有非经济性特征,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它作为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与公益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特征,与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它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更关系到能否正常、稳定地组织社会生产、消费、交换和创新活动。
也就是说,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成员生产生活的连续性、便捷性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强的外溢效应;它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和提升社会福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促进社会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及社会福利的增加,从而为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提供重要条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指出:“如果说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那么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就是‘协同’:协商意见,协调利益,协同动作。竞争可以产生活力,和谐也能产生活力。”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解决社会安定有序问题,必须把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机制。当前,除了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还应抓紧健全完善从决策、预警应急到社会保障与党风廉政建设等重要机制,以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
第二节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出现不可避免,但社会转型必不可少的利益协调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出现的利益矛盾处理得好,国家就可顺利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之,就是社会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社会分化不断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增加,致使社会陷入混乱和倒退。一、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如何协调好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好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人中的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改革过程中利益受损群体的利益,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社会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尽快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综合运用各种利益协调手段,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利益诉求。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体制上的高度集权,公众既缺乏利益表达的动力,也缺乏利益表达的渠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利益诉求表达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社会人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其表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果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沟通反馈不及时,往往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对抗,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一)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
要平衡、整合各阶层的利益,就必须建立畅通高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既要充分发挥现有利益表达渠道的功能,也要根据利益群体的发展变化开辟新的利益表达渠道。要引导社会成员以合法、正当、理性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控制、疏导非制度性利益表达,防止和化解抗议性利益表达。
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建立健全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并把它作为不同群体和个人利益要求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加以规范化和普遍化,增进上下左右的沟通,增强透明度,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在各利益群体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等,为群体成员的利益表达提供条件,使之通过正当、规范的途径进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以减少社会冲突、维持社会稳定。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开放性和社会性,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和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要求和呼声的窗口。健全民意调查、听证会、公民投票等利益表达机制,为决策者调控、整合和汲取民意,从而制定出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共政策提供基础。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和谐社会是一个能够容纳冲突并能够用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冲突的社会,是一个通过冲突和解决冲突,实现各方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社会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益差距在逐渐扩大,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保持社会稳定、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二)建立综合的利益调节机制
为此,首先必须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不断顺利解决新形势下的利益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和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调节利益矛盾,特别是要学会和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处矛盾纠纷,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利益关系;要善于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利益矛盾的方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注意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既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既要反映大多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又要兼顾少部分群众的利益,特别是要对社会人中的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利益导向,主要是指通过思想观念的引导,让个人树立起获取利益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观念,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建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最大限度地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各方面群众利益的同步增长,便之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每个社会成员在改革发展中并不一定能够同时、同等的受益。这就要求政府建立起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把握利益多样化与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人们对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问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水平与利益分配公平程度的关系,使之充分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利益分配才有可能体现真正公平合理,从而把各方力量集中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来。要引导人们树立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利益获取观念,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去追求个人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乎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获取个人利益,反对不合理、不健康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同时,还要引导人们认识到因主客观能力、条件等不同而导致的利益分配差异的客观性。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正确决策,是各种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必须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使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二、建立健全决策机制
各级决策机关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要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各项决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要符合群众意愿,要考虑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园区设计方案
- 糖尿病饮食处方
- 保护我们的关节教案反思
- 物联网校园门禁系统
- 预防手足口病喜洋洋
- 城市绿化招投标管理策略
- 工业厂房抹灰施工协议
- 企业重组法律顾问管理办法
- 商业广场绿化工程承揽合同
- 国际学校地暖安装施工协议
- 修回稿修改说明
- 2024新外研版初一上英语单词默写表
-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培训考核试题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七章 老年社会政策
- 2024年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各版本
- 《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MOOC 药物代谢动力学-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新课标)
- FZT 92082-2017 非织造布喷丝板
- DL-T 5745-2021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PDF解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