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6讲内力作用与地貌第3课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6讲内力作用与地貌第3课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6讲内力作用与地貌第3课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6讲内力作用与地貌第3课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6讲内力作用与地貌第3课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范围:包括______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简称陆壳和洋壳。 (2)类型: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依据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壳类型形成典例特点岩浆岩

侵入岩岩浆沿着岩石圈的破裂带______________,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

喷出岩岩浆__________迅速冷却凝固形成________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上升侵入地壳喷出地表玄武岩类型形成典例特点沉积岩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具有______构造;含有______、非金属矿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片麻岩、________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层理化石大理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基础:岩石圈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______。转化冷却凝结侵蚀沉积变质作用3.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1)岩石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______条件。(2)岩石和______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3)岩石形成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世界的__________区。基本矿物风景游览【真题研析】[例]

(经典真题·江苏卷)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第(1)题:第(2)题: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①代表外力作用,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都与变质作用有关,因此⑤是正确答案。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环境对应Ⅰ,固结成岩地质过程对应①,故选A。【素能升华】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常见类型如下: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对点精练】(2022·浙江瑞安阶段练习)2022年1月,汤加某岛火山剧烈喷发。几天后,该岛周边几十公里海域漂浮着大量红褐色的石头。图1为该火山位置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据此回答1~2题。D1.该岛周边海域漂浮的石头所属岩石类型对应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依据文字材料信息,该岛周边海域漂浮的石头应属于火山剧烈喷发形成的含有大量气孔的喷出岩(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中,依据“箭头三进一出是岩浆”,可以确定甲为岩浆,丁是岩浆岩。2.下列国家的近海海域最易见到这些浮石的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印度 D.巴西

解析澳大利亚离汤加火山最近,且位于汤加

西部,这些浮石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及洋流的影响,

应先向西漂流,最先到达澳大利亚东部近海海域。A(2022·天津南开一模)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岩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岩石类型。读图,完成3~4题。C3.图1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解析

①②③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知为沉积岩,根据埋藏深浅可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侵入并切穿了①②③岩层,可知④为侵入型岩浆岩,并且形成时间晚于①。4.图2中与图1所示⑤岩石类型成因相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④为侵入型岩浆岩,⑤分布在④与周边沉

积岩接触的部位,可知⑤应为变质岩;图2根据岩

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判断可知,甲为喷出型岩浆岩,

乙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侵入型岩浆岩;因

此图1中⑤与图2中乙成因相同。B【真题试做】(经典真题·江苏卷)右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C项正确。第(2)题,巴西高原铁、锰、金刚石等矿藏丰富,煤炭相对较少,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主要与秘鲁上升流有关,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与地形、信风和暖流有关,A、C、D项错误;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主要原因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大陆西部且地势高,导致大多河流向东流入大西洋,B项正确。【主题整合】1.类型

根据山的成因又可分为构造山、侵蚀山、堆积山等。构造山是指地质构造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形成的山,主要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等,如喜马拉雅山脉属于褶皱山,华山是断块山;侵蚀山是指地壳上升地区,地面经外力侵蚀分割而形成的山地,如中国的泰山等;堆积山主要指火山、沙山(丘)、冰碛山(丘陵)、矸石山等。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对气候整体影响(大尺度)角度举例影响气候分布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如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明显影响大范围地区的降水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是由于盛行西风受到了安第斯山脉的阻挡;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②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角度具体表现影响局地气温阴(阳)坡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迎(背)风坡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影响局地降水迎(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雨影效应)海拔同一山体,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减少;同一地区不同山体,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影响局地气流热力环流如山谷风的形成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2)对河湖的影响①对水系的影响:山脉往往是河流流域分界线,影响河流流向、弯曲度等。②对水文的影响:山区河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3)对植被的影响山区植被类型多,垂直分异明显,阴坡和阳坡植被也有差异,如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4)对土壤的影响山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如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差,极易出现石漠化。(5)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山地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等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学以致用】(2022·北京东城区一模)川东平行岭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渝交界处,岭谷相间,平行分布,构成独特的地貌景观(右图)。读图,完成1~2题。1.川东平行岭谷的走向大致为(

) A.西北—东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南北C解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川东平行岭谷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故C正确。2.川东平行岭谷主要是(

) A.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平行断裂地貌 B.长江水系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地貌 C.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山和向斜谷 D.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解析据图可知,川东平行岭谷是由于岩层受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向上凸起形成背斜山,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谷地,C符合题意;读图可知,图中平行岭谷形成与平行断裂有一定联系,但这些断层上盘上升,而旁边岩层明显发生弯曲,因此应是受到挤压形成的,不是张裂作用,排除A;长江水系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不可能形成这样大规模的平行岭谷,排除B、D。C(2022·包头二模)右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年降水量。据此完成3~4题。3.该山顶的年降水量约为(

)毫米

毫米毫米

D.1800毫米A解析读图可知,虚线为海拔,山顶海拔大约为1800米左右,实线为年降水量线,山顶对应的年降水量大约为120mm。(作图如下)。A正确。4.影响该山体不同部位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

直接因素是(

) A.天气系统、海拔 B.大气环流、坡度 C.空气湿度、气温 D.盛行风向、坡向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体的迎风一侧年降水量多,而且在迎风一侧的海拔800米附近降水最多为150mm左右,背风一侧年降水量少,因此影响该山体不同部位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直接因素是盛行风向和坡向,D正确。天气系统、海拔高度、大气环流、空气湿度和坡度、气温等都不是该山体不同部位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直接因素。D(2022·安徽蚌埠三检)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下表为欧亚大陆上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林线高度对比。据此完成5~6题。位置林线高度(米)东部边缘青藏高原3200~3800阿尔卑斯山1600~1700内部青藏高原4000~4900阿尔卑斯山2000~2400西部边缘青藏高原3200~3800阿尔卑斯山1800~20005.造成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拔②土壤③纬度④植被⑤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D解析由图表可知,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较阿尔卑斯山明显,青藏高原内部的林线高度比外部高800m,而阿尔卑斯山内部的林线高度比外部高400m。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因此隆起的山体规模越大、高度越高,山体效应越明显。青藏高原的面积大于阿尔卑斯山,海拔高于阿尔卑斯山,因此山体效应较明显,①⑤正确。其次二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尤其是纬度位置对山体接收到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山体效应不同,青藏高原的纬度较低,山体效应较阿尔卑斯山明显,③正确。土壤和植被不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也不是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素,②④错误。故选D。6.阿尔卑斯山西部边缘林线比东部边缘更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气温高 B.光照强 C.降水多 D.坡度缓

解析森林面积会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阿尔卑斯山西部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东坡多,因此西部边缘林线比东部边缘更高,C正确。东西两侧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阿尔卑斯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东西坡光照差异不大,B错误。无法判断东西坡的坡度陡缓情况,D错误。C7.(2022·广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夷平面是在一定的地壳状态下,山地经过漫长的外力风化、侵蚀和堆积等作用削高填低后,形成的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很多学者认为,天山山脉隆起后,逐渐形成天山古夷平面,后该古夷平面演变为高、中、低三级夷平面。三级夷平面广泛存在于现代天山,但由于外力破坏程度不同,夷平面保存状况各不相同。与冰川作用相比,流水作用对夷平面的破坏更显著。下图为天山西段地形剖面及三级夷平面示意图。(1)从地势起伏、地质作用的角度,指出天山古夷平面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答案地势起伏较大;风化、侵蚀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强烈;地壳运动较弱,地壳稳定。解析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板块挤压隆起形成地势起伏较大的天山山脉;天山山脉形成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山脉没有继续隆起长高;由于地势起伏大,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强烈,形成起伏和缓的夷平面。(2)从内力作用角度,据图推测天山古夷平面演变为三级夷平面的过程。答案

受内力挤压影响,天山古夷平面存在多个断裂带。后受内力作用进一步挤压,断块出现差异抬升,因抬升幅度不同形成三级夷平面。(抬升强度较大的断块上升幅度大,形成高级夷平面;抬升强度较小的断块上升幅度小或者不抬升,形成低级夷平面;抬升幅度适中的断块形成中级夷平面。)解析读图可知,由于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天山古夷平面存在多个断裂带;断裂带附近由于板块继续挤压,断裂处出现断块抬升,抬升强度较大的断块上升幅度大,形成高级夷平面(如图中的Ⅰ),抬升幅度适中的断块形成中级夷平面(如图中的Ⅱ);抬升强度较小的断块上升幅度小或者不抬升,形成低级夷平面(如图中的Ⅲ),这样因板块抬升幅度的差异形成三级夷平面。(3)分析天山西段高级夷平面和其余两级夷平面保存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答案

高级夷平面海拔较高,气候严寒,外力作用以冰川和风化作用为主,切割、破坏相对较弱,夷平面保存完好;中、低级夷平面海拔较低,地带性降水量较大,流水下切分割、破坏剧烈,使夷平面支离破碎,连续性较差。解析根据材料,夷平面保存状况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与外力破坏程度不同有关,天山西段高级夷平面因海拔较高,终年严寒,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冻融作用和寒冻风化作用为主导,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剥蚀,相对于流水对地表的切割作用而言,其破坏性相对较小,夷平面保存较完整;由于山地降水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到一定高度以后又出现减少的趋势。因此,中、低级夷平面海拔较低,地带性降水量较大。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地壳运动使其岩石破碎,流水对起伏和缓的地表下切分割作用强烈,对夷平面破坏大,使夷平面支离破碎,完整性较差。B(2022·浙江剑瓷联盟一模)和田玉籽料的特点主要是表面光滑、常有裂痕。右图是和田玉籽料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模拟应考]1.将下列内容按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白云质大理岩④和田玉籽料⑤和田玉石 A.②④⑤①③

B.②③⑤①④ C.①③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解析山料首先是形成岩石(白云岩),再经过变质(白云质大理岩)形成玉石。从图中可知,和田玉的形成是由山料到籽料的过程。故选B。D2.和田玉籽料表面光滑、常有裂痕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浆侵入活动 B.压浆活动引起的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岩块间碰撞解析读图可知,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在随流水运动过程中,岩块间碰撞产生裂痕,D正确。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A(2022·绍兴二模)冻融作用是指冻土层中的水在气温变化影响下,土层反复冻结融化,导致土体或岩体的破坏、扰动和移动的过程。右图为某区域冻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观察到图示景观的是(

) A.祁连山地

B.四川盆地东北缘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中部解析冻融地貌景观形成需要土层反复冻结融化,主要出现在高山高寒地区,尤其是雪线附近。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拔高,有终年积雪,雪线附近冻融现象显著,冻融地貌景观广布。所以选A。D4.冻融导致岩体破坏的作用属于(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 D.物理风化

解析冻融现象受气温变化影响大,气温低于

0℃时水结成冰使裂隙扩大,气温上升后冰融成水,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一冻一解,反复进行使岩石崩解破碎,属于物理风化。所以选D。B(2022·甘肃二模)墙秋山也称为峰墙,它向某一走向延伸,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岩体倾角近90°。两壁垂直,山体上下近乎等厚,厚度只有几米到十多米。图1为山西广志山,图2为墙秋山演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有关墙状山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岩浆喷发后,流水将岩石表面碎屑剥离②水平层理结构是形成墙状山的基础③流水沿着垂直裂隙冲刷侵蚀,并发生崩解④沉积岩中坚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形成墙状山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不是岩浆岩,①错误;“岩体倾角近90°。两壁垂直,山体上下近乎等厚,厚度只有几米到十多米”,可知垂直层理结构是形成墙状山的基础,②错误;读图可知,墙状山的形成过程为沉积岩岩层软硬相间分布,流水沿着垂直裂隙冲刷侵蚀,并发生崩解,较软的岩层被侵蚀,坚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墙状山,③④正确。故选B。A6.关于墙状山的演化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墙状山演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B.侵蚀是塑造墙状山外形的主要力量 C.墙状山持续被侵蚀,最终会消失 D.历经平行裂隙—裂隙加宽—墙状山—峰林、峰丛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流水侵蚀是塑造墙状山的外形的主要力量;墙状山的发育经历了平行裂隙-裂隙加宽(差异侵蚀)-墙状山(进一步侵蚀)-风浪、峰丛,随着墙状山持续被侵蚀,最终会消失;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由岩浆转化为各类岩石再形成岩浆的过程,墙状山的演化过程没有体现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A7.读图2,黄蜡石主要组成物质属于下列哪种岩石(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分析可知,图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结合材料信息“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形成黄蜡石”可知黄蜡石属于变质岩,即为图中甲,A正确。D8.黄蜡石的籽料形成过程是(

)A.侵蚀-搬运-堆积-侵蚀B.断裂-侵蚀-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磨蚀D.断裂-崩塌-搬运-磨蚀

解析黄蜡石的籽料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成新型岩石,黄蜡石的籽料受到内力作用(断裂-崩塌)后受到外力作用搬运,最后经磨蚀成为圆形、扁圆形体,具备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的特质,D正确。B9.据材料推断我国黄蜡石广泛分布于(

)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地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说明黄蜡石的形成与酸性土壤有关,我国仅有南方地区为酸性土壤,B正确。(1)简述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的过程。答案地质时期的多次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使地层抬升,花岗岩出露;同时伴随着地壳运动,使羊狮幕附近花岗岩节理发育;后经长时间的物理风化、流水侵蚀,岩块发生不均匀的崩塌、剥蚀,形成形态独特的峰林地貌。解析据图,根据所学知识,从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可以推测,早期由于岩浆从地下侵入,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致密坚硬的花岗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地下的花岗岩出露地表,伴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使羊狮幕附近的花岗岩呈现出垂直节理发育;由于太阳辐射使其受热不均,花岗岩出现物理风化,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花岗岩岩体发生受损,坚硬的部分易被侵蚀,相对松软的部分不易被侵蚀,最终形成形态独特的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2)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武功山高山草甸在同纬度规模罕见的原因。答案花岗岩形成年代早,外力侵蚀时间长,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在1600m以上山峦延绵,山体(顶)面积大。解析根据材料,在延绵舒缓起伏的山峦之上,分布着在同纬度规模罕见,号称“云中草海”的高山草甸,即武功山高山草甸分布范围比同纬度高山更大。从地形、地质角度上看,武功山花岗岩形成年代久远,久经侵蚀,使得原本陡峭的山体变得海拔较低,起伏和缓。根据材料“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还可看出,武功山不仅地形起伏和缓,而且山体面积较大,武功山高山草甸在同纬度规模较大、较罕见。D1.(2022·1月浙江卷)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真题实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读图可知,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④是岩石裂隙,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B2.(2021·天津卷)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解析地球沧海桑田变化指的是海陆变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