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4页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春秋至秦汉儒家思想发展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回顾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到打击汉朝初期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成为正统▲孔子▲孟子、荀子▲推行法家,焚书坑儒▲推行道家,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何会?怎么会?政治需要思想优势政策推动猜一猜:下列人物是哪一部小说的男女主人公?金庸《神雕侠侣》婚姻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宋代社会思潮日趋保守,与当时哪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北宋,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什么是理学】一、三教合一材料从镇江的宗教文化看理学产生的背景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茅山,道教名山。西汉末年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齐梁隐士陶弘景创立了道教茅山派。(1)魏晋以来,佛、道的盛行对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影响?儒学受到严重冲击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传播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四百余年大规模营建,南北长达一公里,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①社会动荡,佛教盛行(佛教宣扬因果、修行、四谛、众生平等,具有欺骗性,利于封建统治);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张鲁的“五斗米道”、陶弘景、葛洪等提倡清心寡欲、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修炼、长生);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缺乏理论性、思辨性)解释力下降(宦官乱政、军阀混战、黄巾起义);具体表现:佛教盛行(“三武一宗”灭佛)、儒学边缘化(转为魏晋玄学、儒学消极避世、“竹林七贤”)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三教合一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2、隋唐时期(继续受到挑战)①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令老先,次孔,末后释宗”);②儒学地位渐次提高的趋势(国家稳定统一;科举制的发展)表现:隋朝时期“三教合归儒”的主张;韩愈主张复兴儒学,“古文运动”;一、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的条件①唐代中后期韩愈(排斥佛老,宣扬仁义和道统),李翱(性命之源)成为北宋儒学复兴的先声。②北宋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研习儒学义理之风盛行,重视道德的社会氛围形成。③三教合一④印刷术的发展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韩愈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传播2、隋朝:三教合一3、唐朝:三教并行——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三教图》清·丁云鹏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一、三教合一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1、儒学的困境内在困境:重视训诂(侧重对儒家经典作文字的解释),缺少思辨(缺乏哲学层面的支撑),脱离现实(虽然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却不使人们确立对儒学的坚定信仰,仅作为求取功名的手段)外在困境:佛、道的挑战(佛教和道教都有哲学层面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其精深玄妙赢得了大多数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信仰,进一步削弱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儒学的困境——理学兴起的背景1、思想渊源:儒佛道并行,吸收佛道精华解释儒家义理,推动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2、主观努力:儒学家推动复兴儒学活动。3、政治需要:宋统治者为改变五代以来分裂、动荡局面,迫切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树纲常伦纪。4、经济基础: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5、宽松环境: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条件二、程朱理学材料: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材料反映了五代时期对君权的认识产生了什么变化?材料说明当时士人的政治道德如何?开始否认君权神授的观点士人的忠君道德开始沦丧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三教并立,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2、魏晋至隋唐,儒道佛“三教合流”局面形成,为儒学为理论化思辨化奠定基础;3、适应唐末以来重建封建伦理纲常的需要;4、宋代重文,科举制完善,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5、与宋代商品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商品经济、经济重心、调版印刷术等)二、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和思想1、程朱理学程颐(1032-1085)程颢(1033-1107)开创者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他于1148年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主持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打开学术自由和辩论之风,总结不少的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精思、明辨、博学、多产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朱熹讲学的地方《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由朱熹编订的儒学教科书。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说明:孟子地位上升,《四书章句集注》与科举相关《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A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②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观点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法则、规律)(理学核心思想)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反映北宋二程提出万物本原是“理”反映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二程思想,提出以理气说为中心的天理论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④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③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观点2: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三纲五常”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⑥“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观点3:存天理,灭人欲⑤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⑦“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反映程朱理学把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主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体会:“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天上明月:道心(天理)水面倒影:社会秩序水面:人心(人欲)“千江有水千江月,万事万物皆一理”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⑦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⑧“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观点4: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反映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的“穷理”方法总结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1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理在气先”2伦理观:“人伦者天理也”(二程);“存天理灭人欲”(朱熹)3方法论:向外、向万事万物寻求天理,格物致知背景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2、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人心为人欲,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宋)陆九渊《象山集》陆九渊(1139-1193)王守仁(阳明先生)(1472—1529)▲心学奠基人▲心学集大成者鹅湖之辩1175年4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太简”,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鹅湖寺——鹅湖书院考点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②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答顾东桥书》③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反映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的观点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D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④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传习录上》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反映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观点★提示: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①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本源即理”的根本观念,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②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文中的“良知”具体指什么?按照王阳明的学说,该如何让这个贼恢复真正的“良知”?羞耻之心。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再用良知去指导实践,知行合一。禅宗语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的仁恕学说B.朱熹的理学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D.王阳明的心学D理学心学世界本源认识论哲学范畴共同点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本质:理是万物本源,都是唯心主义;目的:都以儒家纲常维护封建统治;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都属于儒家学派,都继承并发展儒学“仁”、“礼”、“性本善”、伦理道德规范等基本思想。从不同角度对儒学基本思想进行阐述,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加强儒学的权威性,更利于为统治阶级服务。哲学观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心”),是理学的两个派别,都是唯心主义(本质)。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相同点内容影响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化封建纲常礼教。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D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人性的庄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C材料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宋)程颐、程颢《二程遗书》从材料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二程所谓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对男女双方的约束。残忍的童年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2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吃人的礼教材料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D探究:宋明理学的特点(新发展)材料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钱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