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1页
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2页
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3页
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4页
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21届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单元线索: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禅让制世袭制(秦以后王位世袭)夏商西周分封封建社会春战秦朝汉朝魏晋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部落时代宗法郡县郡县郡国郡县皇帝三公九卿中外朝察举军功爵九品中正三省节度使三省科举制三生六部强干弱枝行省二府三司中书省郡县行省郡县内阁军机处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是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尧舜禹时代)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其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夏至清)一、夏商政治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1)时间:夏朝。(2)世袭方式: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3)影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权力继承制度1、最高统治者:后。2、中央:设有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机构3、地方关系:统治者对夏部族直接管理,对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二)夏朝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1、行政:(1)机构:(2)特点:占卜定国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地方管理:内外服制度。(了解内容)(三)商代政治制度官职职责中央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史占卜和记录史掌管军事地方侯、伯臣服商王、定期纳贡、奉命征伐商王武丁派遣三位大将讨伐(土+口)方,卜问吉凶。内服就是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就是附属管辖区域。商王对于附属地区权力有限。各附属地区基本保持原有社会结构,除商王尽一定义务外,有很大自主权,有些附属国之间还相互征战。1(2019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B见真章解析:官民关系理想化为父子关系,反映了家国一体的“家天下”特征。故选B。材料中的官民如父子是理想化的境界,不能理解为现实的宗族关系,排除A本题没有提供官员考核的内容和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D项所说“官员之间”、“共同”、“政治诉求”与本题材料中所述的官员评价无关。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见真章解析:结合材料与知识,已知商周王位继承方式是按照血缘关系继承,属于世袭制。但材料中,商代多为兄终弟及(即多在同代内传承),而西周12代13王,说明多为父死子继。可见,由商入周,。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二、西周政治——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一)分封制的概况1、概况:(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2)内容:土地和人口。(3)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2、权利与义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3、基本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利弊:(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推动民族融合,促进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2)弊端:诸侯享有较强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长,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天子诸侯A诸侯B诸侯C士a1士a2士a3大夫a大夫a大夫a(二)分封制的特点二、西周政治——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加强诸侯之间联系。周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严格等级秩序,强化中央与地方的联系。1、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2、主要集中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占据富庶和战略要地。3、周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严格等级秩序,强化中央与地方的联系。4、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加强诸侯之间联系。同姓亲族为主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封建社会时代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很多姓氏起源于分封,例如吴、赵、韩、魏、晋、郑。(3)地名以及地名简称,秦、晋、鲁。新郑市——郑国杞县——杞国3(2020·海南高三)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 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C.构筑边疆安全屏障 D.防范异姓诸侯叛乱C见真章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的大国多在远离周王室统治的边远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构筑边疆安全屏障,故C正确;对外开疆拓土、防范异姓诸侯叛乱不是主要目的,故AD错误;促进边远地区开发是客观影响,故B错误。4(2020·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二开学考试)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C见真章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三、西周政治——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继承制度)1、含义:运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②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③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4、评价:(1)对西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2)对后世:①积极:注重家庭、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尊老爱幼、家谱族谱。②消极:重男轻女、等级观念、家长制、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一)宗法制的概况天子余子(小宗)嫡长子(大宗)诸侯余子(小宗)嫡长子(大宗)大夫余子(小宗)嫡长子(大宗)士余子(小宗)嫡长子(大宗)天子宗法制示意图天子……诸侯……大夫……士……诸侯大夫士庶宗法制瓦解的表现(1)大宗沉沦,小宗崛起。在王室内部,周天子地位下降。在诸侯国内,大夫专政。所谓“陪臣执国命”。(2)人才流动方式变化。用人唯才,打破了宗法血缘的限制。(3)中央集权发展,贵族受到打压。(各国变法都打击贵族)注意:西周以后宗法制破坏,但宗法观念影响至今。太庙家祠寻根宗亲(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三、西周政治——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继承制度)1、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2、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重要笔记)注意:①分封制强调周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士之间的权利义务等级。②宗法制强调大宗与小宗之间血缘关系,突出嫡长子继承制不可动摇地位(嫡庶分明)。项目宗法制分封制关键词“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A见真章解析:根据材料“教民”“莫善于孝”“莫善于悌,其中的孝、悌都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可知材料突出的是血缘关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一)礼乐制度(了解)四、西周政治——礼乐制度(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1、含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婚丧嫁娶,制定固定规则。2、特点:等级森严,不能僭越。3、目的:巩固统治者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4、实质: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5、影响:维护了西周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对后世影响深远。《荀子·大略》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

天子御珽,諸侯御荼,大夫服笏,禮也。

天子彫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6(2017年海南卷,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D见真章解析: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诸侯墓中出土了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是在战国时期,故A、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等级制度的破坏,不能说颠覆,故C项错误。五、补充(需要笔记)1、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政治)(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4)承前启后,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两个亡国之君的历史典故:故事一:殷纣王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后来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父母想要立长子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依据法典为此事争辩,认为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子启因此没有成为商王的继承人。故事二:周幽王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1)你认为以上两则材料,谁的选择更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1)故事一选择好。(2)因为周幽王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破坏了宗法制,不利于西周统治阶层内部的稳定。赵武灵王破制败局主父初以長子章爲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爲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爲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爲天下笑,豈不痛乎!知识整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分封制(重点)宗法制(重点)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封侯、伯特点作用内容结果内容特点作用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礼乐制(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7(2019·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C见真章解析:“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8(2018·浙江高考模拟)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西周的这些分封()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谋求权力的高度集中C见真章解析:材料中对于不同的分封对象都是为了稳定统治,显然材料中的西周分封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C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分封制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A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西周不同的分封对象,并不是说明分封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B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下并不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错误。9(2020·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二开学考试)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C见真章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10(2020届包钢第一中学期末考试)春秋战国时期,“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下毋近水则沟防省”“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这主要体现了A.农业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多样化 B.国都选址讲求建设的经济效果C.封建统治者掌握全国经济资源 D.中心城市的军事防御功能加强B见真章解析: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都选址重视地利,讲求建设的经济效果,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城市功能多样化,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军事防御功能,排除D。11(2018·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D见真章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12(2018·浙江高考真题)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D见真章解析:材料“周之子孙”可以看出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来看,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这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从秦朝开始的。13(2019·江苏高考模拟)据《荀子·儒效》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由此可见周朝()A.神权与王权相互结合B.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见真章解析:材料“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强调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神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权力的分配,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周代并没有形成高度的集权,排除D项。

14(2019·天津高考模拟)葛兆光先生说:“世界上唯有我们的祖先将一个国叫做‘国家’,国是公有的,家是私有的,原本应泾渭分明,但古人却将其混同。”对此影响最大的早期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礼乐制C.宗法制D.君主制C见真章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故答案为C项。世袭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继承政治地位的制度;礼乐制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规则和仪式,以区分等级的制度;君主制是由世袭的君主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制度,均与材料中的“古人却将其混同”等信息无关,排除A、B、D项。15(2019·天津高考模拟)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D见真章解析:根据材料“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丁山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制度;根据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可知王国维认为宗法制起源嫡长子继承制,综上分析可知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D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的结论与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相冲突,A选项排除。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的说法与材料“宗法兴起宗庙制度”相矛盾,B选项排除。宗法制只存在贵族阶层中说法错误,宗法制对整个社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C选项排除。16(2019·安徽高考模拟)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社会功能逐浙增强B.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主体呈官僚化趋势D.不断推动社会转型A见真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