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概述_第1页
职业技能鉴定概述_第2页
职业技能鉴定概述_第3页
职业技能鉴定概述_第4页
职业技能鉴定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技能鉴定概述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1职业技能鉴定概述第一章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二章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体制第三章我国现状与国外情况简介2第一章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

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一节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和工作体系第二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三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运行机制3第一节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和工作体系一、职业技能的概念、分类、特点二、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性质、特点三、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历程、工作体系4第二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职业资格的概念、等级设置二、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作用三、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点-----以国家法律为依据、政府推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组成部分5第三节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运行机制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规划二、工作方针: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三、主要措施: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大力度拓展范围、加强基础确保质量、整体推动协调发展6职业技能的概念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工作现场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的多样性。(社会分工、谋生手段、社会价值)职业技能:是指人在职业活动范围内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它是否与就业活动相关来界定。(体能、智能两个要素;生活技能、职业技能有区别)7职业技能的分类言语技能教师、心理咨询动作能力(技能外端表现)肢体技能机械维修知识运用项目策划、组织管理、心智技能信息掌握技术研发、自动化控制关系协调8职业技能的特点1、技能一定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进行训练和培养。熟练的技能必须在长期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获得,与知识学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灌输截然不同。2、技能一旦掌握一般不容易忘却,但需经常训练。但“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只有保持经常性的训练和实践,才能保证职业活动对高精确度的技能要求。3、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业性质和技能形式有差别。不能说肢体技能一定比言语技能水平低。决定某一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包含智能成分的比例大小;使用工具或手段的复杂程度、技术含量和复合性成分;掌握该项技能的难易程度。9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本质是一种考试,具有考试所应有的共性特征。但以职业技能为着眼点的考试,具有特定内容、特定手段、特定目的。定义: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初、中、高级和技师、高级技师的资格考评。(等级、录用、晋级考核,都可称鉴定)鉴定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劳动者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职业技能。包含两个层次:测定劳动者掌握的特定生产劳动技能的专业性质;测量劳动者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水平。10职业技能鉴定的性质第一、属于标准参照考试。(也称水平考试、达标考试,如毕业考试、外语水平考试等)。另外一种,常模(如前十名)参照考试,也称选拔考试。(如升学、公务员招聘等)第二、属于综合性社会考试。(8大类、1800多职业,分布各行业、部门;个人身份,包括在岗、求职、学生等;不同层次群体,办事员、熟练工到总经理。)第三、鉴定方式复杂。由于职业内容、劳动手段、环境条件的复杂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考试方式和手段,将知识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特定考场考试与工作现场考核相结合、团体考试与个体考试相结合,才能全面准确地考核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11职业技能鉴定的特点第一、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依据。不仅注重知道什么,更要注重能干什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具体工作中复杂问题,符合实际岗位需要。在普通知识教育和考试领域中,是知识体系导向或学科导向。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强调学科体系之间递进关系(基础-专业),注重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人才知识面广、理论基础好。但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训练。第二、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目的培养职业或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强调工作现场的实际表现。学科教育,常有高分低能。第三、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市场经济下,在就业竞争、员工培训、人才流动方面,能兼顾、协调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利益。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监督,《劳动法》规定政府批准的鉴定机构实施(在组织、职能、利益上独立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建高度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合法、公正、科学。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降低劳动市场运行成本。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利于人力资源开发走向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12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历程初创阶段:49年建国到“文革”结束。建立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制度。等级与工资八级制。建立了涉及上万个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国营、集体职工。恢复阶段:1978年到1987年。确立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1979年“第二次修标”(国家劳动总局组织各行业、部门对技术等级标准全面修订);1983年4月劳动人事部门《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条例(试行)》;1985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行行出状元”理念,“先培训,后就业”原则,考核对教育培训、就业的作用。调整阶段:1987年到1993年。完善国家工人考核制度。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改革,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1988到1992年“第三次修标”(原劳动部组织45个部委修订技术等级标准),八级调整为初中高三等级;1987年、1990年分别确立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职务;1990年6月,颁布《工人考核条例》,规定了考核种类、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证书印制和核发及罚则,提出“国家实行工人考核制度”,首次纳入国家行政法规管理。转轨阶段:1994年至今,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3年7月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提出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1994年3月,与人事部联合《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国家证书制度),1995年6月,确定“先培训、后上岗”的50个工种(就业准入)。1995年颁布《劳动法》,确立职业分类、标准、证书、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制定颁布一批国家职业标准。1994年开始,建立了中央到地方的三级鉴定机构,从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到社会化管理;1996年开始,全国建鉴定质量保障体系,确立“五统一”原则。目前,基本实现向新体制转轨,全国各行业普遍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并逐步覆盖到全社会所有劳动者。13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体系一、政策法规与行政管理系统1、法律法规系统:《劳动法》、《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职业资格证书规定》。2、行政管理系统:《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兵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等文件,地方《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依法鉴定。二、技术标准与技术支持系统1、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制定了《国家职业标准技术规程》,建立动态职业标准体系。——技术基础。2、培训大纲与培训教材。2、国家题库与鉴定指导。1997年,首批国家题库,1996年12月开始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国家考务管理系统》。——保证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三、组织实施与实际运作系统1、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职业技能鉴定所(站);3、考评人员与专家队伍;4、考务管理与鉴定方法。——组织机构和人员保证。四、质量保证与证书核发系统1、质量保证体系。1996年1月,“五统一”的质量管理原则。命题、考务、考评人员资格、鉴定所站条件、证书核发。——保证证书权威性。2、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系统。14职业资格的概念概念:它是社会经济部门或行业,根据某一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提出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而运用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通常,职业资格可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是劳动者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必备标准。15职业资格的等级设置职业资格不仅规定起点或必备标准,还可根据各职业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的数量质量、工作责任等要素,将特定职业岗位划分不同等级。建国初期,八级技术等级;1990年《工人考核条例》,初中高三个技术等级证书和技师合格证书;1998年,正式确定五个级别。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16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一、劳动力市场有序化运行和管理的需要。用人单位要求职业种类和资格等级,劳动者需要可靠的凭证。二、企业生产资源配置追求高效率的需要。不但配置设备和技术,还要与员工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三、职业培训成果质量检验的需要。资格证书的引导,保证培训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符合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四、人力资本投入获得社会认可的需要。要保证社会、家庭、个人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的回报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就要建立证书制度,以证书含金量认可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就业最终实现其真正价值。17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作用一、建立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推动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成才通道。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得到提高,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二、引导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方向。以职业活动的工作内容为导向,以职业活动所必须的能力为核心,可引导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直接与职业活动和就业相联系,直接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三、促进、培育、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主要特征是“劳动者自主就业、企业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证书制度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资格认证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18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技能考核鉴定。后续的政策法规,确立技术性文件和标准,建立以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为依托的各级鉴定机构,在全社会实行社会化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工人考核条例关于实行技师聘任的暂行规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19政府推行各国资格证书制度概括两种模式:一、以行业权威为代表的证书制度。西方行会组织通过漫长的竞争形成权威。如美国教育服务中心(ETS)推出的TOFEL、TOEIC等考试;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C&G)推出的各种职业证书。二、靠政府权威力量推行的证书体系。主要在东方国家,包括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更重视社会价值和整体观念,政府仍是老百姓最信任的部门,且国情不允许再去通过漫长的自由竞争形成权威。因此,我国资格证书是以国家证书体系为主体,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行。权威性高、推广速度快、容易集中统一管理。20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国家教育培训制度紧密相联。以国家劳动人事部门确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系统为前提,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基础,以鉴定系统及与就业相联系的就业准入控制为手段,最终实现国家对社会劳动力的调控,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就业。21指导思想与总体规划指导思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效益;是否方便企业和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总体规划:“十五”期间,职业资格证书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职业;技术工种从业者覆盖面提高一倍;技术工种新增劳动力可普遍获得证书;高级以上获证人数达总数的20%以上。“十二五”期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科学规范发展,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到2015年,力争使9000万人次接受职业技能鉴定服务,7000万名技能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400万人(高级技师140万人、技师630万人、高级工2630万人)37.78%;修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建成科学规范的职业分类体系;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标准,形成结构较为完整、覆盖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主要职业的技能标准体系;加快鉴定题库建设,构建100个精品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做好100个国有大型企业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培育1000个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培养10000名优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

22面向市场就是面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1、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做好“二产”职业鉴定的同时,拓展“三产”职业的鉴定;2、紧随技术进步的步伐,注重新职业、新工种、新技能的开发,调整劳动者职业能力结构;3、关注劳动者实践、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就业、工作、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证书制度的生命力蕴涵在不断适应市场就业需求变化的过程之中。23扩大范围就是努力拓宽资格证书的覆盖面。是实现两种证书并重的重要基础。1、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鉴定,提高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程度;2、抓好技师考评方式改革。通过技师考评的社会化,引导企业职工培训,引导高级技工教育提高层次;3、改革职业院校学生的鉴定方式,结合院校教育培训过程开展鉴定。24完善制度就是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内部工作规范,提高鉴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并综合运用各项法规政策,推动资格证书制度建设。1、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检查等行政管理;2、也包括职业标准、鉴定机构、命题管理、考评人员、考务管理、证书管理等技术环节;3、通过就业服务、用工监察等手段,抓紧抓好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推动资格证书制度建设。25提高质量

就是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完善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树立资格证书的权威性。1、参照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完善鉴定质量保证体系;2、有利于劳动者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坚持;不利的,坚决摒弃;3、运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完善鉴定技术和管理技术,减少各种人为因素;4、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分类指导。发达地区,结合经济结构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发展地区,结合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的培育,加快建立和完善培训、鉴定系统;困难地区和行业,结合解决就业难点、扩大就业机会、实现解困脱贫,支持劳动者者自谋职业和流动就业,逐步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26完善制度规范管理1、加强立法工作;2、完善配套政策;3、调整和增补职业分类;4、加快职业标准制定;5、完善质量保证体系。27加大力度拓展范围1、企业职工;2、职业学校毕(结)业生;3、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高等院校毕业生等。横向扩面,纵向高端。结合企业,结合学校,探索鉴定模式。改革技师考评方式——面向全体劳动者、考评标准统一、考评方式突出以考为主、以评为辅的原则。28加强基础确保质量1、加强基础工作“一条龙”建设。标准制定、教材编写、题库开发、考务革新。实验基地检验。所站年检、考评员培训管理、质量督导制度、管理人员轮训、专家队伍等。2、扩大国家题库覆盖范围。试题资源、操作题库、运行监管、年检。3、加强鉴定统计工作。从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为鉴定工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