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_第1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_第2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_第3页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

目前,糖尿病肾衰竭的综合征研究主要限于小样本研究和理论探讨,缺乏全面反映dn各阶段综合征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大样本和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定样本量DN证候学调查,借助数理统计手段,探索DNⅢ、Ⅳ、Ⅴ期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1临床数据1.1患者就诊时间借助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进程综合研究”临床数据采集平台,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杭州市红十字医院等10家参研单位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08例。1.2活性成分及用药原则观察病例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DN诊断分期参照国际公认的丹麦学者Mogensen分期方法进行;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辨证。病例入选标准:①明确诊断的早期DN、临床DN及终末期肾衰竭(相当于Mogensen分期的Ⅲ、Ⅳ、Ⅴ期)患者;②性别、年龄不限。病例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妇女;②3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急性并发症;③1个月内各种感染,尤其是泌尿系感染者;④应激状态,2周内各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外伤、手术及精神创伤史;⑤心功能3级以上。1.3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十一五”DN课题组统一制定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调查表》,此表是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了专家咨询及信度、效度检验,进一步完善修订而成的。2学习方法2.1观察指标包括7组证候因子(证素)和34个中医症状、舌象、脉象,按症状轻重记分,没有该项症状记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2.2查表顺序执行不准确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DN患者进行调查,要求研究者接诊后,按照调查表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填写,不得遗漏。对临床研究方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各临床研究单位临床观察的一致性,病例的纳入、诊断的确定和证候计分的评定,至少应由一名研究人员和一名临床评价人员共同做出。2.3dn中医证候数据库的建立各临床研究协作单位对已经填写全面、审核后的调查表,由数据管理员录入网上数据平台,采用MicrosoftAccess软件将数据导出,建立DN中医证候数据库。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描述性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描述其均值、标准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描述其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定性资料使用频数、构成比表达;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Chi-squaretest);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3结果3.1dn患者性别构成本研究共搜集DN病例资料308例,其中Ⅲ期106例,占34.4%;Ⅳ期155例,占50.3%;Ⅴ期47例,占15.3%。年龄为33~84岁,经正态分布检验为非正态分布,年龄中位数为61岁,四分位数间距为67-55=12;年龄性别构成情况见表1。男女比例为1∶0.78,经t检验,t=-0.638,P=0.524>0.05,说明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体质指数(BMI)分布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超重和肥胖诊断分割点执行。患者BMI构成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308例DN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共有159例,占51.6%。经X2检验,X2=5.341,P=0.123>0.05,说明3期BMI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3.2神疲力型紫狂神Ⅲ期患者依照症状出现频次排在前10位的是:神疲乏力;咽干口渴;怕热汗出,或有盗汗,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全身困倦;少气懒言;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脉细无力;脉细数,定位刺痛,夜间加重;易自汗。Ⅳ期排在前10位的是:神疲乏力;咽干口渴;面足浮肿;腰膝怕冷;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全身困倦;怕热汗出,或有盗汗,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胖苔白。Ⅴ期排在前10位的是:神疲乏力;面足浮肿;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腰膝怕冷;夜尿频多;脉细无力;畏寒肢冷;面色苍黄;全身困倦;皮肤瘙痒。3.3dn期证候因子发生情况将34项中医症状归纳为7项证候因子(证素),证候因子得分为每项证候因子症状均分。DNⅢ期患者证候因子发生率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痰湿>湿浊>血虚;Ⅳ期为:气虚>血瘀>阴虚>阳虚>湿浊>痰湿>血虚;Ⅴ期为:气虚>阳虚>湿浊>血虚>血瘀>痰湿>阴虚。证素分布详见表3。3.4中医证素的组合DN中医证候多以复合证形式出现,Ⅲ期复合证构成比为93.4%,Ⅳ期为98.7%,Ⅴ期为100%。详见表4。3.5dn中医证候虚实分布DN患者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单纯虚证、实证较少。详见表5。4期证候及证素组合结合中医症状出现频次及平均得分,通过专业知识判断,DNⅢ期以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多见;Ⅳ期以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为主;Ⅴ期以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湿浊证为主。从症状分析来看,3期演变趋势为:Ⅲ期以气阴两虚型多见;Ⅳ期在气阴两虚基础上,渐表现为阳虚;Ⅴ期多表现为阴阳气血俱虚。表3提示,Ⅲ期本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中以血瘀、痰湿为主要表现。Ⅳ期本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中以血瘀、湿浊为主要表现。Ⅴ期本虚证以气虚、阳虚、血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中以湿浊、血瘀为主要表现。从表3可以看出:DN证候分布及演变呈一定规律,气虚证、血瘀证3期构成比变化不大,且3期构成比均在60%以上,说明气虚血瘀为贯穿DN始终的共有病机;阴虚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说明DN病机演变规律为阴损及阳,逐渐出现阳虚;血虚证Ⅴ期构成比为80%,说明DN晚期普遍存在着血虚,常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标实证中的湿浊证3期构成比上升幅度较大,Ⅳ期为55.48%,Ⅴ期为82.98%,说明DN中晚期普遍存在湿浊证。从表4、5可以看出:DN证素组合规律表现为随病程发展由少及多、由简单及复杂趋势,且虚实并见。Ⅲ期尚有一定比例单一虚证、实证,以2证、3证、4证组合为主。Ⅳ期单一证、2证减少,以3证、4证、5证组合为主,6证、7证组合呈上升趋势。Ⅴ期单一证、2证组合0例,4证、5证组合减少,6证、7证组合为主。从证素组合结果来看,每期证素组合多达几十种,充分体现了DN证候的多维复杂性,DN辨证分型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这也是目前DN辨证方案难以广泛被认可、推广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是对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