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_第1页
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_第2页
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

血管性脑瘫(vd)是由多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对脑组织的损害引起的脑瘫综合征的总称。这是中国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会影响中国的老年和健康生活。中医药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已成为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痴呆药物的热点。但由于对血管性痴呆的证候及辨证基本规律缺乏规范化研究,疗效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影响了中医药诊治本病的临床疗效与交流发展。因此,诊疗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是制定本病疗效标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理念和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涉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得出以文献为依据的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一、数据和方法1.血管性痴呆证候数据库文献检索的范围主要是近三十年来(1979~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录的涉及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的文章。2.文献检索的结果进入上述文献数据库的电子检索界面,以“痴呆”为主题进行一次检索,检索得到13150篇,然后分别在检索到的文章中用“中医”或“证候”或“辨证”或“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等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结果共下载到符合本课题要求的相关文献387篇。进一步逐篇阅读,按照排除标准,剔除综述、理论探讨、个案报道,最后共计124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共43篇,中医专方或基本方论治81篇。文献检索均采用2人独立检索方式进行。3.纳入标准4.整合研究数据(1)两篇文章名称不一致,但内容雷同者只取一篇;(2)同一研究单位资料来源相同,分析后予整合;(3)无明确中医证型者,予以舍弃;(4)个案报道、综述予删除。5.中医证候标准证候名称按照《国家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治要览》进行规范。对于其中未涉及的证候名称再按照《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进行规范。对该标准中没有但不便归类的证候予以保留,将复合证候分解为基本证候,分解过程中对于有歧义之处,请课题组内专家讨论。对相类似或同质异名的证型进行合并、规范,对于规范合并前的证型,暂存在数据库表内以便查找。6.中医证候测证法(1)各证候出现频次统计:将辨证分型论治43篇文献中出现的证型进行归类整理,按各证候出现频率统计;(2)近年来,朱文锋和张华敏提出“证候因素”(简称证素)概念或假设,为解决中医证候研究中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理想提供了新的思路。证候要素是证候分类的最小单元,可分为病位要素和病因病性要素两类。本研究根据《中医诊断学》相关内容分析证候的含义,并参考证候要素的相关文献,将证候分解为证候要素。例如:“心脾两虚”分解为:心、脾、血虚、气虚四个证候要素。“心肝火旺”分解为:心、肝、火热三个证候要素。(3)专方或基本方治疗证候分析:将专方或基本方治疗文献中的治法进行频数统计,由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临床上血管性痴呆常见证候。7.统计处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对中医证候、证候要素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得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证候要素分布基本规律。二、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辨证分型治疗的43篇文章中共提到29种证型,根据上述的分类原则进行统计分析,证型出现频数4次及以上的证型。出现频次前7位的证型为:肾虚髓亏、肝肾阴虚、痰蒙清窍、瘀阻清窍、心肝火旺、心脾两虚、气虚血瘀。以上各证型应是本病最主要的证型。结果见表1。2.血管性痴呆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合血管性痴呆临床病机特点,共提取病位因素6个,病性因素10个。影响血管性痴呆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脑窍、脾、心;病性因素中以气虚、阴虚、髓亏为主;病因证素中以痰浊、瘀血为主。从证素分布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实证较少见。结果见表2。3.血管性痴呆症的治疗专方或基本方治疗的文献共81篇,治疗病例共3135例,选择出现频次在4次以上的治法。补肾、益气、活血化瘀、化痰是血管性痴呆主要治法,以方测证,与之相对应的证候应为:肾虚、气虚、血瘀、痰阻。结果见表3。三、血管性吸血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论治,影响到临床疗效,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辨证规律,可以为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血管性痴呆期刊文献关于中医病机因子和证候类型的阐述,代表作者所持的观点。总结和分析这些观点,可以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病机和证候研究的现状,为开展血管性痴呆证候学研究提供前期文献学基础。在整理的文献中,各医家的辨证分型几乎没有是完全一致的,整理的43篇文献中出现不同的证名29种,证名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文献统计证型、证素出现频率的统计分析以及专方治疗的以方测证,我们发现肾虚髓亏、肝肾阴虚、痰蒙清窍、瘀阻清窍、心肝火旺、心脾两虚、气虚血瘀等7种证型为血管性痴呆的最基本证型,其中肾虚髓亏出现频率最高,约占14.7%,可能贯穿整个血管性痴呆病程或者与其他证型兼并存在。在病位因素中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脑窍、脾、心,这与中医学传统认识较为符合。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智慧聪颖;肾虚髓空、脑府失养、神机运行失常则反应迟钝,神情呆滞,易生痴呆。现代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虽然提法与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来看基本趋于一致,即“本虚邪实”。从证素分布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实证较少见,本虚以气虚(15.7%)、阴虚(15.7%)、髓亏(11.9%)为主;邪实以痰浊(17.8%)、瘀血(11.4%)为主。从总结专方或基本方治法的结果来看,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这也反证了血管性痴呆的常见证型为肾虚、气虚、血瘀、痰阻。细究VD,联系现代医学,为血管病变在前,痴呆结果在后,应以痰浊瘀血为病机的重要一面,痰瘀停留体内,一则蒙蔽脑窍,气血失于奉养之能,二则阻遏清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神失所养则智能障碍,因此,血瘀痰浊闭阻脑窍是VD的重要致病因素。以肾虚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痰浊、瘀血(下转第221页)等的产生,痰瘀为患又可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致本虚更甚。本虚标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程缠绵,见症多端,而肾虚精亏贯穿始终。中医证候不同于西医学中的疾病,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证型研究是临床研究的核心,制定和完善血管性痴呆的分型标准,进行证候规范化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大意义。本课题研究小组曾进行了益智通脉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