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3.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4.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5.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1)1――5的认识…………4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1课时

课题(1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二、探究交流解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三、练习反馈巩固(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四、实践运用提升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课题(2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1.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二、探究交流解疑1.教学“3=3”。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4.区分“>”、“<”和“=”。三、练习反馈巩固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2.补充练习。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四、实践运用提升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课题(3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2.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二、探究交流解疑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三、练习反馈巩固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四、实践运用提升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课题(4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9页和20页5以内数的组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二、探究交流解疑(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4、读的组成(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

55

14

2332

414、读一读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5)试着背一背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三、练习反馈巩固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四、实践运用提升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课题(5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三第2题。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通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二、探究交流解疑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三、练习反馈巩固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做一做”的左图。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②学生操作。③汇报交流。4+1、1+4、3+2、2+3、1+3、3+1……四、实践运用提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课题(6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4页,练习三中的第3、4题。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创设活动情境。电脑课件显示: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伴小鸟的喳喳叫声),又飞来一只。教师:“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也许有很多,有些问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只要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都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二、探究交流解疑交流各自的算法。提问:“4加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小组),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然后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学生甲:我是看着小鸟图,用数数的方法(1、2、3、4、5)算出来的。学生乙:我是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4、5)算出来的。学生丙:我是拨手指数出来的:4个加1个是5个。学生丁:我知道4和1组成5,所以4加1得5。……三、练习反馈巩固做教科书第24页上的“做一做”。(1)做第1题时,可将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猫的活动情境。接着让学生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然后点名说说是怎样算的。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成如下形式: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第2题的练习方式与第1题基本相同。四、实践运用提升1.做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作业。订正时,点名说说是怎么算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2.做练习三的第4题。可将在左、右两幅图制成课件,动态显示蝴蝶、蜻蜓飞来,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蜻蜓的过程。在学生认真观察图意的基础上,完成算式中的填数。

课题(7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体会减法的含义。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合作操作的能力。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5页减法的初步认识。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出示纸鹤图。(课件)(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2)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教师巡视,给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示范,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玩三个纸鹤,最后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个纸鹤。你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3)请交换,刚才听的小朋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听。(4)全班交流:好,下面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听听?(5)小结: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真了不起,他们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老师给他们每人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二、探究交流解疑出示气球图。(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拿了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几个气球?)(2)根据画面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4-2=2)(4)4、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5)请小朋友们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怎么样?(来,给这几位小朋友鼓励一下,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说得流利、连贯和完整,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是坐得最端正,挺起胸膛专心听讲的小白鸽?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两道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减法,两个算式都是减法算式,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式子。)三、练习反馈巩固1.请小朋友们看老师这儿,我先摆2个小圆片,然后拿走1个,谁能根据老师的操作说一个减法算式?(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发言星。)2.学生操作:一个同学摆学具,一个同学说算式,然后交换过来。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能得到今天的合作星。3.小结:从小朋友的合作操作中可以看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四、联系生活,领悟运用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小结: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棒不棒?夸夸我们自己。师: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谁学得最认真,谁发言最积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四、实践运用提升

课题(8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6页5以内的减法。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二、探究交流解疑三、练习反馈巩固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四、实践运用提升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课题(9课时)主备教师:周晓丹初步设计集体改进学习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课前预习《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9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情境导入质疑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师:数学王国有几位小客人参观我们教室。同学们认识他们吗?手拿1~5这五个数字的五个小客人作自我介绍:我是数字1,我是数字2,……学生帮他们排排队。(从小到大或从大都小由自己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