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1.gif)
![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2.gif)
![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3.gif)
![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4.gif)
![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3cd453653273ed419277e576b47d14c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欧美工业化国家的信用卡迅速发展。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和大陆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也显著发展了海外贷款行业。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信用卡产业形成的背景和条件千差万别,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发展模式大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一、美国信用卡实践1.市场主导、输出型的美国模式市场主导、输出型的美国模式,是指美国依靠其庞大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庞大、实力最雄厚、体系最完善的信用卡产业。美国拥有全球信用卡产业标准的制定权和实施权、产品和技术的专利权、资格和行为的认证权,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垄断性的收单网络和收单品牌,确保了美国在全球信用卡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权。(1)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历史与现状美国是信用卡产业的发源地,信用卡在美国完全是市场自发产生的。1915年,美国的一些百货业、饮食业、娱乐业商户和汽油公司为招徕顾客,扩大营业额,在一定范围内发行一种金属徽章作为信用筹码,顾客凭筹码在这些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1950年,美国DinersClub正式发行签账卡,是全球第一张塑料货币。1951年,美国纽约弗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允许持卡人在指定额度内在指定商户消费。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信用卡产业。(1)规模庞大截至2002年,美国总人口2.6亿,持卡人共计1.24亿,拥有至少1张信用卡的家庭共8400万户。信用卡量达5.23亿张,应收款共计6609亿美元;银行卡在非现金支付中的份额从1995年的2%上升为11.6%;ATM共20万台,占全球30%以上。(2)集中度高一是发卡机构集中度高。2001年全球前10大发卡机构中,美国占了7个,累计发卡量达3.23亿张,占全美发卡量的62%。二是收单机构集中度高。前10大收单机构的市场份额已上升到83%。三是收单网络集中度高。2001年,由Concord的Star、VISA的Interlink、FDC的Nyce组成的ATM和借记卡处理网络集中度达90%以上,由VISA、MasterCard组成的信用卡处理网络集中度达95%以上。(3)借记卡地位提高美国一直以信用卡产品为主。2002年的全部支付额中,信用卡交易共计18亿元,占98亿元交易总额的18%(其中支票35%,现金42%,其他5%)。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借记卡快速增长,增速已超过信用卡。2002年4季度,美国信用卡零售额共447亿美元,增长2%;借记卡零售额290亿美元,增长28%。截至2002年底,全美借记卡发卡量占总发卡量的34%,占持卡零售额的35%,占信用卡总交易额的40%。借记卡规模不断扩大,在支付中的地位日益提高。(4)收单网络多样化美国建立了信用卡、借记卡分别处理的收单网络。一是建立了主要处理信用卡的覆盖全球的4大收单网络和收单品牌,其中VISA、MasterCard还大量处理借记卡业务。二是建立了专门处理密码借记卡和ATM业务的ATM/EFT收单网络,2002年3大EFT网络处理商Concord的Star、VISA的Interlink、FDC的Nyce分别占有市场份额的58%、11%、11%。FDC在2003年收购Concord公司后,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借记卡处理商。三是自动清算所网络。一些商户绕过信用卡网络和EFT网络,通过低成本的ACH支票处理网络发行零售借记卡。2002年上半年美国主要收单品牌的基本情况见表1,2002年美国EFT借记卡交易商排名见表2。(5)盈利能力强美国以信用卡产品为主,产业利润较高。2002年,循环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63.31%,预借现金收入占16.37%,信息交换费收入占11.73%。2002年全美银行信用卡收入共计105亿美元,占全部银行收入的10%,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VISA、MasterCard在2001年、2002年的税后资产收益率为2.18%和1.99%,略有下降,但仍高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2001年花旗银行信用卡净利润共24.6亿美元,占花旗银行全部利润的31.5%。2001年全球10大发卡机构中美国发卡机构的盈利能力见表3,2002年美国信用卡公司收入支出结构见表4。(2)美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成因(1)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美国信用卡产业从萌芽到成长、成熟完全是市场自发产生的。美国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卡主体多。在美国,不仅银行可以发卡,石油公司、零售商、旅游娱乐公司和制造企业都独立或合作发行了信用卡,并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美国运通旅游公司发行的卡片质量较高,2002年发卡4465万张,净利润21.4亿美元,卡均利润47.9美元;同期花旗银行发卡量共计8132万张,净利润24亿美元,卡均利润29.5美元。美国的信用卡产业规模参见表5。二是,专业化分工合作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上万家银行中绝大部分是地区性、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因为独立从事信用卡业务的投资大、效果差,还要受联邦及州银行法律的制约,所以这些银行只能向本地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提高投资效果,美国信用卡产业在发展初期就走上了合作分工的道路。1959年,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洲发行了美洲银行卡,并与加利福尼亚州之外的10家银行合作成立了NBI,允许其他银行发行美洲银行卡。该组织于1976年从美洲银行中独立出来,成为VISA国际组织。1951年发行了美国第一张银行卡的弗兰克林国民银行也在1966年联合16家银行成立银行同业信用卡协会Interbank,并在1976年更名为MasterCard国际组织。VISA、MasterCard两大组织正式成立后,通过商户网络、结算清算交易资源的共享,解决了中小发卡机构自行投资建设网络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并且,吸引了大量中小银行发卡,提高了对两大组织数据转接、授权处理能力的利用率,获得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垄断机构。此后成立的美国EFT借记卡网络也采取会员合资经营的方式以降低投资成本。专业化经营下,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和深化,促使外包成为信用卡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造就了FDC、VISA、MasterCard等全球化、综合化的专业性服务机构,提高了全社会生产效率。一些发卡机构的数据处理还采取自建和委托外包并行的策略。1999年按应收账款余额划分的发卡机构外包业务比重对比见表6,2002年美国20大发卡机构的系统建设情况见表7。三是,公司化经营绩效好。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公司化经营体现在发卡、收单、数据处理、数据转接和商户开发等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美国金融业采取分业经营方式,20世纪80年代政府把信用卡产业列入监管范围后,银行等发卡机构都成立了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公司化经营的作用在于核算清晰,便于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便于分散经营风险,避免信用卡公司的经营亏损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便于出售信用卡业务,实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便于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获得贷款(含母公司)、拆借(含母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利用能力,如美国第三大发卡机构MBNA是美国最大的上市信用卡公司。数据处理和网络运营商、上市公司FDC在2003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全美最大的借记卡交易处理商ConcordEFS。截至2002年底,美国SpiegelGroup发行信用卡应收账款有担保债券6支,金额共计22亿美元。四是,兼并经营多。作为联邦制国家,为保护地区经济安全,美国限制银行从事跨州业务,迫使银行大量通过兼并收购来开展跨地区业务,增强竞争能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1990年美国信用卡产业出现饱和迹象后,纵向、横向兼并层出不穷,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为扩大规模,MBNA在1999~2001年收购了10家信用卡公司,新增应收账款超过50亿美元。为扩大交叉销售能力,花旗银行在2003年兼并了美国最大的百货卡和银行卡拥有者Sears公司规模为294.4亿美元应收账款的信用卡业务,使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百货卡公司。专门从事信用卡数据转接的VISA、MasterCard分别在1982年、1988年收购了Interlink、Cirrus网络,从而把触角延伸到借记卡领域。1999年,借记卡交易处理商、上市公司ConcordEFS收购了当时交易排名第三的MAC网络,2001年又收购了Star网络,拥有的ATM从5.25万台增加到18万台,成为美国最大的区域EFT网络,但在2003年Concord公司本身也被FDC以70亿美元收购。五是,全球化经营范围广。美国的全球化经营意识体现在各个产业的各个领域,信用卡产业也不例外。信用卡在美国发展成熟后,其产业链随美国人的全球流动以及美国产品、资金和技术的全球扩张而扩张,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垄断能力的全球性产业链巨头,获得了全球性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应。到目前为止,VISA、MasterCard已把收单网络扩张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带有其标识的信用卡占全球发卡量的90%以上,拥有的信用卡专利技术占全球的95%以上,控制了全球信用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花旗银行在全球发行信用卡,1996年其发行的6100万张卡片中,亚太区有700万张,拉美地区有910万张。花旗银行还通过设在新加坡的数据处理中心和设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低成本的作业服务。MBNA已把触角伸到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FDC的V+卡处理系统、Unysis的Unicard处理系统在美洲、欧洲、亚洲得到广泛使用。FDC在2002年收购Paysys公司后,依靠后者的网络迅速进入了发展中国家市场,并积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开展数据处理业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数据处理机构。IBM积极向泰国、菲律宾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等提供信用卡主机、系统外包、顾问咨询等产品和服务。(2)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具备独立自主发展信用卡产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作为全球信用卡产业的发源地,美国的信用卡产业发展道路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必须依靠本国力量,走完全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美国从1950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起,到1966年才成立银行卡同业协会,到1976年才产生VISA、MasterCard组织,此后才有实力逐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美国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建立了庞大、完整的信用卡产业链体系和覆盖全球的收单网络和收单品牌。(3)崇尚债务消费的文化美国人历来崇尚提前消费、债务消费,信用卡正是实现这些的有效载体。1992年,美国有6000多万户家庭(约占全部家庭的80%)使用信用卡消费,其中近43.4%的家庭有信用卡债务,而有抵押贷款和房屋产权贷款的家庭比重仅为38.7%,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家庭仅占45.8%。1990~1995年,银行信用卡信贷余额增长77%,其他消费信贷增长仅19%。(4)建立了完善的资信体系美国制定了保护银行、消费者和收单机构利益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成熟、完善的资信体系,构筑了信用卡产业规范、安全、高效运作的基础。1970年前,美国没有专门针对银行卡的法律法规,主要沿用传统的《银行法》。1970年联邦贸易署(FTC)禁止银行未经消费者同意就寄送信用卡,成为联邦政府的第一个信用卡规范。此后,美国相继形成了《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CreditReportingAct)、《平等信用机会法》(EqualCreditOpportunityAct)、《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FairDebtCollectionPracticeAct)、《公平信用结账法》(FairCreditBillingAct)、《诚实租借法》(TruthinLendingAct)等法律法规和Z条例(RegulationZ)、《信用卡发行法》(CreditCardIssuanceAct)等行政规章,减少了欺诈、伪冒行为的发生。美国还建立了专业化、多层次的信用体系,美国的Transunion、Experian、Equifax专门负责消费者资信数据库;有1000多家信用局(CreditBureau)提供征信、评级、商账追收和信用管理服务,每年提供5亿份信用报告;有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和美国收账协会等机构协助信用管理。有信用瑕疵的持卡人的信用消费、求职和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制约,几乎寸步难行。信用破产者需用至少7年时间来重建个人信用。由于违反诚信行为的惩罚性成本很高,银行和持卡人都非常重视建立和维护个人资信,降低了信用卡欺诈和恶意透支的风险,保障了发卡机构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5)形成了公平竞争的环境美国推崇市场竞争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市场中无所作为,美国政府一直提倡公平竞争,反对行业垄断。在鼓励跨国性垄断组织向海外扩张的同时,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组织在国内的垄断行为。一是政府积极协调各项收费。1998年,为确保ATM正常运行,美国加州的银行要求顾客支付3美元的手续费才能从ATM取款,但被加州政府禁止。二是统一利率。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州都有高利贷法(UsuryLaw)对利率进行限制,但各州利率不同。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高峰,这极大地压缩了银行的获利空间。明尼苏达州MarquetteNationalBank状告纳布拉斯加州FirstNationalBankofOmaha的下属附属公司FirstofOmahaServiceCorp在明州发行的信用卡利率低于纳州但高于明州上限,最高法院1978年判定原告败诉,认为FirstNationalBankofOmaha是全国性银行,可以不高于银行所在州(银行注册的所在州,而不管该银行在哪里争取客户)利率上限的任何利率提供借贷。从而促使许多银行把注册地从利率上限低的州搬到利率上限高的州,如花旗银行把信用卡公司从利率上限为12%的纽约州搬到了上限为19.8%南达科达州,迫使各州纷纷提高利率上限以吸引更多的银行机构,促成了全国统一利率市场的形成。1980年3月卡特总统宣布对银行信用卡未使用的信用额度实施15%的无息资本准备金后,为降低成本,发卡银行纷纷宣布收取年费,使得银行信用卡业务转亏为盈,改变了此前娱乐卡收年费,但银行卡、商场卡不收年费的格局。三是控制不正当竞争行为或垄断行为。在美国,商户与收单机构、第三方服务商与收单机构和收单机构之间的诉讼此起彼伏,有利于降低产业垄断者的垄断利润和增强创新能力,以及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利益。1976年前,VISA、MasterCard两大组织的会员资格是排他性的,两大组织争夺银行成员的竞争激烈,并相继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网络。1971年7月,NBI(VISA前身)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家成员银行WorthenBankandTrustCompany状告NBI违反《反垄断法》,认为排他性规定无异于非法的团体抵制,该案后来在庭外和解。为避免类似的官司,NBI在1974年向司法部反垄断局提出允许银行可同时加入两大组织的请求并获准,此举也使得发卡银行能迅速向异地扩张,使花旗银行依靠直接邮寄成为全美最大的发卡机构。但25年后两大组织又被迫走回头路,1998年美国运通公司向美国司法部起诉VISA、MasterCard非法垄断,认为多数银行同时加入VISA、MasterCard削弱了两家组织之间的竞争和抑制了创新。该诉讼在1999年取得了胜利,发卡银行承诺在5年时间里将90%的信用卡业务交于VISA或MasterCard中的一家,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分别在1999年3月和2000年初把他们的信用卡业务全部交给了MasterCard;美一银行、美洲银行也在2000年与VISA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2003年6月,以沃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合同
- 的三方入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云南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目
- 2025年泰安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电子产品点胶代加工协议书(2篇)
- 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2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3结构图含解析新人教B版选修1-2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赵州桥教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 员工物品交接单
- 《建筑施工图设计》课件-建筑施工图平面图
-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DB43-T 2939-2024 酱腌菜咸胚中亚硝酸盐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及流程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维综合实》课件-通信设备接地线接头制作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再见深海合唱简谱【珠海童年树合唱团】
- 高中物理 选修1 第四章 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2024人教版)
- 计算机安全弱口令风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