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导学案资料_第1页
《孟子》导学案资料_第2页
《孟子》导学案资料_第3页
《孟子》导学案资料_第4页
《孟子》导学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导学案

大洋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导学案年级:九学科: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第!_课时课题《孟子》二章课型讲读主备人曹合坤 审核人 王月兰 授课人授课时间学习环节学习流程【教法、学法指导】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晰字音字形,朗读课文,积累实虚词含义学习策略:朗读一一积累一一翻译一一强化

自主学习一、常识积累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家一家。是继孔子以后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与“—”,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二、朗读初译1、听录音,小声跟读课文,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域 民亲戚畔之2、划分句子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卜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舜发于吠亩之中(5)百里奚举于市3、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重点词语解释:(1)域: (2)享B:(3)环:(4)池: (5)兵革:(6)委:(7)去: (8)顺:(9)至:5、重点语句的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你的补充还有哪些句子?写下来。(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 :义:—「(2)古今异义词:①三里之城,三片之郭」城: 郭: )达标检测②委而丢之(去: 达标检测畔之(亲戚:―)_④池非不深也(池:)⑶勺司多义;之①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以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禾心③地利不%口人和()/、(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I非不坚利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5)注意卞列句字的翻弟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盘点收获作业布置大洋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导学案年级:九学科: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第2课时课题《孟子二章》课型讲读主备人曹合坤审核人王月兰授课人授课时问学习环节学习流程【教法、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2、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自主学习♦、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2)、得出全文结论的句子:(3)、文中说明什么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条件?(4)、“人和”指什么?(用原文回答)(5)、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一、理清论证思路。提问: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明确:

文章开篇提出 ,指出 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战争事例)加以证明,分别就与 、 与 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二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论述了 对战争胜利起决定作用。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 理, 得 出“ , ”的结论,阐明了合作探究“ ”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 ”与“ ”进行对比,自然导出 : 。一、拓展延伸:“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四、背诵课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达3.翻译下列句子。(4分)标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检测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表现不得民心、众叛亲离的句子:盘占八、、收获

作业布置大洋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导学案年级:九学科: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第3课时课题《孟子》二章课型讲读主备人曹合坤 审核人 王月兰 授课人授课时间学习环节学习流程【教法、学法指导】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晰字音字形,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义章内容。学习策略:朗读一一积累一一感知一一强化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自读课文。.齐读课文。二、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白 一■、 、1、给加点字注音。主心①舜发于吠亩之学 -习中②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③曾益其所不能④入则无法家拂士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

所以动心忍性 3、一词多义。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死于安乐:•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国恒亡:•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死即举大名耳:④舜发于吠亩之中:发于声: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扶苏以数谏故:••4、词类活用①必先苦其心志②劳其筋骨 ③饿其体肤④空乏其身⑤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

达标检测检测强化:1、解释通假字:(1)入则无法家拂士(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划分句子节奏:(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行拂乱其所为3、解释加点字:(1)士: (2)空乏:4、翻译: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盘点收获作业布置归纳整理本课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大洋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导学案年级:九学科:—语文第五单元第18一课第4_课时课题《孟子》二章课型讲读主备人曹合坤审核人王月兰授课人授课时问学习环学习流程【教法、学法指导】

节学习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启示,增强忧患意识,目标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一、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自主学3、第二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习4、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用原句回答)6、分析亡国条件:7、举例说明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8、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列举几例。4、①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绮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

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死于安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3、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达标检测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作者从 与 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 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 ,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 , , ”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 。接着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造就人才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在心志、筋骨、体肤、身、行、心、性、能等方面接受磨练个人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人才造就国家治理六人成才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由 说到 ,指出决定国家存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