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三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一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作者在描绘景色时均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草原》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引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口吻讲述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与三四年级的“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要求相比,对能力要求进行了提升。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教学的着落点应放在作者是如何借助事物展开联想,以“景语”表现“情语”的。《草原》一课是“即景生情”,要求调动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结》一课是“融情于景”,即由看到的花的“结”想到心的“结”,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引发人生的思考,理解作者的感悟。《古诗词三首》则要求能从创作的背景、描绘的画面等想开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文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这要求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三年级的尝试编童话或续编故事、四年级侧重于“故事新编”、五年级根据情境编故事相比,此次习作训练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生活,体现“变形”后的生活世界和经历,需要运用“想开去”的策略,把奇妙的经历部分写得详细一些。第二单元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灯光》一篇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既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又丰富而不单调。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不同角度重现了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表现了革命先烈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振奋。《七律·长征》是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所写,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集体跳崖的故事。《开国大典》则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中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壮烈牺牲的一段往事。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整体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这一要素,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要注意整体面貌的描写,也需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做到有深度、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状态和形象,充分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如《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面,与后面的“五岭、乌蒙、金沙”等具体的点结合,写出了红军长征历程的艰苦,表达出他们大无畏的乐观精神。《狼牙山五壮士》通过对五名战士的概述和对他们分别进行详细描写,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开国大典》中通过对整个场面的恢宏气势的面的叙述和每个方阵的不同特点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此反映了开国大典的雄伟壮观和人们的激动心情。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要求在掌握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之前习作中写活动的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个场景的同时,也要描写个体的表现。这次活动可以是班级中的一次班会,学校的一次比赛,也可以是社区举行的活动等。在描写场景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注意每个人的表现,从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对其进行刻画。第三单元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即“有目的地阅读”,围绕这一要素编排了三篇课文,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这些课文都在课前阅读提示中设置了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有目的地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有目的地阅读”这项基本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所谓“有目的地阅读”就是在阅读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本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竹节人》通过阅读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的阅读提示体现了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找文章进行阅读的情况,这是有目的地阅读的形式之一。其次,这篇课文还通过旁批呈现了阅读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最后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对这篇课文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求写事物时,要融入情感,表达看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小说的魅力”,小说是虚拟的生活,而虚构的“可能的故事”却深刻地揭示着“生活的真实”。教材围绕这个主题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小说三要素是一个整体,人物行动构成小说情节,人物也在情节中展现自己,完成自我塑造;情节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环境也影响甚至制约着情节的发展。情节、环境与人物共同完成虚构一个“可能的世界”的任务。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也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如《桥》一课,为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后题先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老支书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穷人》一课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在柏林》则引导学生从思考战争灾难这一主题入手,反思结尾环境描写的深意。“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快乐读书吧”则推荐阅读了《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讲述成长故事的小说,不仅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本次习作要求从提供的环境与人物中选择一组展开想象,创编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有一定的关联,即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学习到的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进行运用。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的安排,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第五单元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围绕“立意为宗”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通过对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启迪我们要把握时间、尽力生长;《盼》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对不同事例的描写,突出了“我”的盼望心理。两篇课文分别从写景、叙事的角度,帮助学生从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等方面体会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一要素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能够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二是体会文章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体现中心意思。为了落实这一要素,《夏天里的成长》通过瓜藤、竹子林、高粱、稻秧等生物的生长情况来体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思想;《盼》借助“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外出买酱油穿新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等几件事,抓住对“我”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突出了“我”的“盼”的中心。“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围绕“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择了多个事例,突出展现了爸爸的特点——爱订计划,并且借助了“家务计划”和“暑假计划”这两个典型的事例具体说明爸爸喜爱订计划,让人印象深刻。《小站》是通过写它自身的设备设施简略却是精心设计,周围环境很普通却带有温暖来说明小站虽“小”却能带给旅客温暖的中心意思。四篇文章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了不同的事例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本文的习作训练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习作单元中每一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均揭示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指向“习作视角的阅读”,其功能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梳理总结了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方法,《夏天里的成长》一文是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从而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盼》是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比如详细写了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中心思想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起草之前选材构思的能力;习作例文利用教材的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思考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怎样选择材料表达中心意思的。两篇例文,一篇写人,一篇写景,为学生提供不同文体范例,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第六单元本单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和两篇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这些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的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人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他们对土地诚挚的热爱。四篇课文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提炼要点、辨析推理、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文章的主要观点,即作者对具体事物的个人主观倾向。其表述因文体不同而有所差异,首先抓住文体特点,其次抓住一些关键性词句,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或从中提炼整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青山不老》让学生关注课题,学会抓住关键句。理解为什么课文说“青山不老”,然后需要“联系全文理解其意”,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三黑和土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需要品悟提炼概括,把握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如何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学写倡议书”。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观点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习作《学写倡议书》中。本次习作围绕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与单元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对环保必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写作的能力。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的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音乐的诞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对京剧中的马鞭等道具和亮相的表演形式及其高妙之处进行了介绍,展示了京剧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表达了对京剧、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第八单元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记叙了“我”三十年前与少年闰土之间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好的故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颂,以及对理想的热烈憧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鲁迅日常生活中的五件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的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