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原种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_第1页
马铃薯原原种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_第2页
马铃薯原原种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_第3页
马铃薯原原种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原原种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甘薯,又名山药蛋、甘薯和土壤肥力。它是世界上继续执行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大谷物。马铃薯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其块茎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淀粉,淀粉是马铃薯的主要贮藏物质,也是衡量马铃薯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众多的品质性状中,还原糖含量高低是影响油炸薯片和薯条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马铃薯能否作为加工原料的最严格的指标。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整个贮藏期内,从休眠到休眠解除,再到顶芽萌发生长,都要经过一系列的物质分解和合成,其间都是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而引起各种反应变化,块茎休眠和萌发与酶活性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在不同贮藏时期对3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的测定,以期找出不同马铃薯品种在贮藏期内各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马铃薯的贮藏、加工以及贮藏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原种种薯参试马铃薯品种有3个:大西洋(早熟)、克新1号(中熟)、青薯168(晚熟),均来自宁夏西吉县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原原种种薯。1.2测试方法淀粉含量的测定:碘比色法;还原糖含量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测定:1-磷酸葡萄糖法(DNS法)。1.3dps算法试验数据运用Excel2003、DPS(dataprocessingsystem)进行方差分析处理,平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SSR法。2结果与分析2.1马铃薯贮藏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对各参试马铃薯品种在萌发前后的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这3个品种原原种在萌发前后,淀粉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萌发后的淀粉含量明显比萌发前低;3个品种原原种的淀粉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对上述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马铃薯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能由于来自于不同的育种品种,这些品种的遗传基础不同,因而各个性状的表现亦有所不同,淀粉含量的差异较大也是各品种本质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不同贮藏时期间的淀粉含量也达到极显著差异,即各个品种的马铃薯在不同贮藏时期的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由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在从休眠到萌发的过程中,各种贮藏物质发生变化,其中淀粉不断降解成可溶性糖,并且其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不断下降;品种与贮藏时期的互作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不作分析。2.2不同品种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对各参试马铃薯品种在萌发前后的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其结果平均值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这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在萌发前后,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萌发后还原糖含量比萌发前明显升高;3个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之间,还原糖含量的高低依次为: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对上述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表2的结果。由表2还原糖含量的方差分析可知: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能由于各个品种来源于不同的育种品种,这些品种的遗传基础不同,各自性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因此还原糖含量差异较大也是各品种具有本质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相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的还原糖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可能随着马铃薯的萌发,将淀粉不断转化为还原糖,随着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还原糖,从而导致不同时期的还原糖含量出现了差异。此外,品种与贮藏时期的互作也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可能由于不同的性状在不同时期的淀粉转化作用不同,使得呼吸速率不相同,因此还原糖含量也不同。2.3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期间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对各参试马铃薯品种在萌发前后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其结果平均值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以克新1号最大,青薯168居中,大西洋最小。大西洋萌发时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为5.49μg/(g·min),萌发后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低,为2.65μg/(g·min);克新1号萌发时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为6.84μg/(g·min),萌发后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低,为3.47μg/(g·min);青薯168萌发时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为6.38μg/(g·min),萌发后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最低,为3.24μg/(g·min)。通过对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萌发前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萌发时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比萌发前、萌发后的都高,且萌发后的比萌发前的低;萌发前后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上述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由表3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马铃薯品种间淀粉磷酸化酶差异极显著,可能由于各材料来自不同的育种品种,这些品种的遗传基础不同,各自性状的表现亦有所不同,因此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差异较大也是各品种具有本质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差异极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萌发使得各品种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主要与块茎的生理状态有关;品种与贮藏时期的互作间达到极显著差异,表明各个材料的性状以及生理状态不同,淀粉磷酸化酶活力不尽相同。3讨论和结论3.1不同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品种是影响马铃薯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马铃薯的遗传性状不同;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因环境和基因的差异而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淀粉含量低,平均为13%左右,中熟品种为13%~14%,晚熟品种为16%~18%;光合作用时间越长,所积累的干物质越多,因此生育期的长短与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多为晚熟品种。本研究发现,在萌发前后,3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不同马铃薯品种间的还原糖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别。在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高低与炸片、炸条加工品质关系密切,不仅影响其感官评价程度,还与炸片、炸条的色泽、起泡度、平展度极显著相关。一般早熟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平均为0.51%,中熟品种为0.52%,晚熟品种为0.68%。本试验对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萌发前后的比较发现,还原糖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也有很大的差异。3个品种原原种马铃薯的淀粉磷酸化酶活力在萌发前后都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发芽中的酶活力最大,发芽后的酶活力又降到最低。可能原因是萌发前块茎处于休眠状态,此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低,但其后又逐渐增加,并且伴随休眠的解除和顶芽萌动,酶活性逐渐增强,当块茎完全解除休眠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值。随着芽的不断伸长和块茎萎蔫,植株代谢中心由块茎向茎叶转移,块茎内淀粉磷酸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可以看出,在块茎休眠到再次萌发生长过程中,不同品种的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这种变化主要与块茎的生理状态有关。3.2结论3.2.1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生育期的影响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这3个品种原原种中,萌发前后的淀粉含量高低依次为青薯168>克新1号>大西洋,即晚熟品种青薯168的淀粉含量最高,中熟品种克新1号的居中,早熟品种大西洋的最低。对于不同的马铃薯品种而言,生育期的长短与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随着萌发的进行,这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的淀粉含量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全生育期内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即随着萌发的进行,淀粉含量逐渐降低。3.2.2马铃薯还原糖含量萌发前后不同马铃薯还原糖含量高低依次为青薯168>克新1号>大西洋。同时随着萌发的进行,这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的还原糖含量均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萌发前后大西洋、克新1号、青薯168的还原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70%、0.83%、1.03%。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以萌发前最低,随萌发时间的延长,各品种还原糖含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到了萌发后期,还原糖含量增加到最高值。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萌发时期还原糖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随着萌发的进行,还原糖的含量逐渐增加。3.2.3酶活性测定结果参试的3个马铃薯品种原原种在萌发前后均表现出发芽中的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最大,发芽后最小的趋势。酶活性最大的是克新1号,其平均值为5.25μg/(g·min);酶活性最小的是大西洋,平均值为3.96μ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