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甫洛维契诃夫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_第1页
浅析巴甫洛维契诃夫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_第2页
浅析巴甫洛维契诃夫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巴甫洛维契诃夫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俄罗斯现代文学中,19世纪的小说《艺术学院》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契诃夫以简洁朴实、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俄国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画卷,同时卓越的讽刺幽默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1、关于“小品”主题的新内涵开创“小人物”主题先河的是俄国文学天空中的“太阳”普希金。他笔下的“小人物”是处于俄国社会底层的小官吏和小职员。《驿站长》中,普希金对“小人物”驿站长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也折射出“小人物”在自身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怯懦。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的传统,果戈理笔下的“小人物”是处于俄国社会底层的小官吏和小职员,他以荒诞的手法描绘了“小人物”在遭受现实社会不公正待遇时的反抗意识。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的是一群处于俄国社会底层的“被欺凌的与被损害的”穷苦老百姓。契诃夫赋予俄国文学中“小人物”主题新的内涵。他笔下的“小人物”既不是处于俄国社会底层的小官吏和小职员,也不是一群处于俄国社会底层的“被欺凌的与被损害的”穷苦老百姓,而是处于俄国社会中间阶级的一群人。契诃夫所处的19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进步思想和先进人物身心压抑,中间阶级人群的处境也极其悲惨;自私、庸俗和小市民习气泛滥成灾,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契诃夫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于是他以其幽默深沉的笔触,创作了一系列的“小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俄国社会停滞、痛苦、丑恶、庸俗的生活,同时也促使人们觉醒,从这种俗不可耐的庸俗生活中解放出来。2、欢迎不同学生的“孩子”生活契诃夫主要从三个角度刻画了俄国社会“小人物”的形象:揭露小市民的庸俗生活、挖掘小官吏的奴性意识、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2.1从吾到尼基丁:从现状到新生活的觉醒在契诃夫的一系列揭露小市民庸俗生活的题材中,主要刻画了两类“小人物”形象:一类是一直过着俗不可耐的庸俗生活,并为这样的生活感到满意的无为型;另一类是要与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决裂,并对新生活充满憧憬的顿悟型。其中在表现顿悟型“小人物”题材方面,小说《文学教师》最具有代表性。《文学教师》中,主人公尼基丁是一所中学的文学教师,同自己心仪已久的小姐玛丽雅·戈德芙鲁阿结婚了。新婚时,俩人过着无比幸福、愉快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着婚姻和爱情的甜蜜,他甚至找到了另一种娱乐:玩牌。但是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随之而来的不痛快使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庸俗无知,意识到自己同那庸碌无能的教师是同类人,意识到这样庸俗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在契诃夫的观念里,夫妻日夜相伴的日常生活似乎也是一种“庸俗”。因此,在《文学教师》中尼丁基最后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到:“天哪,我是在什么地方啊?我给庸俗,庸俗,团团围住了……我今天就得逃,要不然我就疯啦!”在契诃夫的笔下,主人公尼基丁已经彻底顿悟了,他想从这种庸俗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尽管他的顿悟是表面上的,并没有采取什么具体行动,但他已经从那庸俗无为的状态中觉醒过来了。在小说文章中,契诃夫都是抓住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的现象,让这些“小人物”自己去接触、去认识这些现象,从而促使他们在思想得到顿悟,投向新生活的怀抱。这也正是契诃夫本人对俄国“小人物”的劝诫,呼吁他们早日从迷茫、庸俗的生活中醒悟过来,开始新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活。2.2别里科夫:“套子”的装复在契诃夫的众多反映小官吏奴性心理的作品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小人物”在“大人物”面前卑躬屈膝、自我轻贱的奴性心理;另一类是通过描写一个人异常的日常行为举止,挖掘其内心潜在的奴性。其中在表现第二类奴隶型“小人物”题材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套中人》。在《套中人》中,教师别里科夫自己已经习惯了做奴隶,但还要求别人也同他一样安分守己地做奴隶,否则就恐慌得要命。他不仅把自己装进“套子”,而且热衷于把别人也装进他的“套子”。他遵照“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的信条,极力将现实生活禁锢在僵死的“套子”中。他对一切新事物的出现都感到恐惧,就连科瓦连科和瓦连卡骑自行车,他也认为不成体统,违反道德。最后在“一推”、“一摔”、“一笑”中,忧郁、恐惧而死。套中人别里科夫把一切事物都装在套子里,说明了他对生活有一种恐惧感,在套子里他规规矩矩地做事,契诃夫正是通过他的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揭露了他内心里潜在的奴性意识。在上面小说中,“套子”已经不是一个物件了,它们象征着主人公的奴性。契诃夫正是通过主人公的不变性与多变性异常行为来揭示他们内心潜在的奴性心理。2.3痛苦型“小品”的悲剧命运在十九世纪的俄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无法享有任何权利和好处的,他们被“大人物”剥削、唾弃,同时自己又自暴自弃,而他们的悲惨遭遇也反衬了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给予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在小说《苦恼》主人公身上最能体现苦恼型“小人物”的凄惨命运。《苦恼》中的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刚死了儿子,手头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有,他不得不在大雪天上街拉客人以求温饱。悲伤的约纳想找个人倾诉自己的苦恼,但是他的客人要么忙碌不堪,要么因为对他拉车不满意而大声斥责,没有一个人肯听约纳的诉说。他满肚子的苦楚,对儿子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都无处倾吐。最后,约纳只能无奈地向自己的小马诉说。契诃夫通过描写无奈向马诉说苦恼的约纳的悲剧,揭示了人生困顿:人生最大的苦恼与其说在于人人皆有苦恼,毋宁说是在于没有人理会别人的苦恼。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揭示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俄国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人情的冷漠无情。这不仅仅是两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恼和哀伤,更是整个俄国社会、整个时代的悲哀。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冷漠造就了这样的惨剧。3、对“小品”的批判虽然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它却永远透射出恒久的力量。契诃夫的作品大都是从人道主义精神的角度出发,即对俄国社会“小人物”的庸俗给予抨击,对“小人物”的奴性给予嘲讽,对“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给予同情和怜悯,并对由社会环境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冷漠给予批判。其实契诃夫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契诃夫作品中主人公,我们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