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经济与社会生活3.文化交流与传播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学习内容:政治生活国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职能对内职能对外职能政治统治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官员选拔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四单元

国家关系第五单元货币赋税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时空范围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空:中国+西方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国西方制度形成与演变历代变法与改革(第4课)古代(第1课)近代至当代(第3课)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演变(第2课)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禅让制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时空定位目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二、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制度的演变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标准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先秦时期原始民主传统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原始社会:禅让制夏朝开始:世袭制舜禹启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

家天下1.夏朝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王位世袭制时间:约BC1600年-BC1046年建立者:商部落首领汤都城:多次迁移,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政治制度----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2、商朝①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②中央管理:

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商朝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政治制度

----宗法制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思考: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宗法制有何特点及影响?(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家国同构”;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中国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西周统治者推行了哪些制度来巩固统治,有何影响?周天子的烦恼:我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谁来继承我的王位?3、西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受封者的权利与义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北山》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晋侯苏编钟》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左传》文公十三年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左传·昭公七年》受封者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随从作战等。受封者权利:可以再分封;享有受封土地上的世袭统治权,可以设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役等。3.2、分封制思考探究: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有何异同?相同:①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不同:①与王室关系:内外服制之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

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与王室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②对地方控制力: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

分封制下诸侯国义务明确,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3.3礼乐制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含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指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春秋公羊传》记载祭祀,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材料所显示的制度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宗法制家国一体

礼乐制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智慧——从争夺到稳定世袭制:王权从多姓到一姓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姬)。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嫡)。王权从多子到一子。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题,从此天下归心(序)。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井田制:解决土地归属问题,从此天下归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

——《左传·昭公四年》

4.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史料阅读: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材料体现了商周政治的哪些特点?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对王权有制约作用(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2)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家国一体、部族色彩、贵族政治、等级森严)。(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5)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延续性和稳定性。结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描述其变化,解读其变化原因175、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1)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崩溃;(2)各国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得到加强,宗族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3)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根据p3所学,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表现有哪些?促使其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二

秦汉至明清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两院制明清中央制度:内阁、军机处学习任务:梳理秦汉至明清朝时期我国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总结其发展经历了那几个关键的演变阶段?发展趋势规律是什么?①皇帝制度1.秦朝中央的政治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②中央--三公九卿制1.秦朝中央的政治制度特点:皇权中心,家国一体,相互分工,牵制配合参政方式: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廷议”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学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总结其特点汉武帝如何解决?西汉内外朝制度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僚机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尚书令侍中常侍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外朝”“中朝”汉承秦制“(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反映汉代宰相怎样的地位?对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影响?位尊权重预示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位高权轻位低权重2.

汉朝--中外朝制(汉武帝设立)转移相权及机构中外朝制——尚书台(刘秀)3.

隋唐--三省六部制

作用①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②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特点相权三分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官制的完善与进步,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材料]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唐代政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参照教材和材料,分析隋唐三省六部制发挥了什么作用?特点:分割相权、职能明确、维护统治;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4.

宋朝--二府三司5.元朝--

一省两院制原因: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有效管理和统治辽阔的国家,改三省为一省。弊端: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废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新的高度。设内阁: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6.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

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乱政之人。今我朝罢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明太祖《皇明祖训》皇帝的工作量《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8天之内各部门的奏札共1660件,这里面涉及的政务有3291件事,平均算起来的话,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审批多达207份公文,处理的政务超过411件。7.

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它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秦创立汉巩固战国萌芽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隋唐成熟宋元加强明强化清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小组合作探究:古代丞相权力呈现什么变化趋势,并思考其原因?材料一: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材料二: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变化:1、坐而论道—闲员;

2、直立奏对—出身科举;

3、跪受笔录—地位低;原因: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秦统一以后,古代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央是如何对地方实行有效管辖的呢?三

秦、两汉至明清时期地方制度的演变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秦朝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分权管理,各司其职影响:A.郡县制的建立,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观察秦代地方官制图示,总结其特点,分析其影响。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文书制度(1)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2)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作用: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一: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材料二: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书同文字木方根据教材p4第三段回答,秦代依靠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郡县的日常管理?朝代地方治理(强化中央集权)西汉①汉初:②

问题: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③东汉晚期: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

的局面。东汉魏晋南北朝隋

:废郡,以州统县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王国州、郡、县三级制内轻外重、干弱枝强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梳理我国地方制度的发展演变,完成填空朝代地方治理(强化中央集权)唐①州、县二级制→②唐中期以后:

势力两宋州和县二级→

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元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

总揽一省之权。清:除巡抚外,设

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道、州、县三级制藩镇割据路、州、县三级制路行省制省、府、县三级制巡抚巡按省、府、县三级制总督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阶段

朝代地方制度(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郡县制

加强

巩固

汉初

郡国并行

削弱

武帝

推恩令

加强

完善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

加强

宋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新发展

元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明废行省,设三司

加强

督抚制度

加强归纳: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阅读教材,梳理两汉至明清地方制度是如何演进的?主要趋势怎样?1.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最稳定的单位是县--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特点?【时空座标】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内外服制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郡县制中朝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郡国并行制—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二府三司制路、州(府)、县三级制中书省(一省制)行省制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军机处(雍正)省、府、县三级制【巧记知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1.商的统治区域虽然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它们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致使国家连年征伐,人民困苦不堪。商王将一些臣服方国、部落的首领加以侯、伯等封号,但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为此,西周建立后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