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城市开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开展战略的概念一、战略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开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那么和战略方案,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那么和方法。二、城市开展战略1、城市开展战略内函:对城市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综合开展所作的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是国家和地区开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2、城市开展战略的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宏观层次上探讨和拟定城市开展的根本框架,提出城市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主要领域预期到达的主要开展目标,以及拟定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需采取的方针、政策,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相应的重大步骤与措施。3、城市开展战略组成城市开展战略包括总体战略和分战略两个组成局部。总体战略粗线条地、高度概括地描绘了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和根本思想;分战略那么在总体战略的根底上.分别就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主要领域的长期开展目标作出谋划。4、城市开展战略期限城市开展战略期限一般为10一30年各项分战略期限一般与总体战略相一致。5、战略内容构成战略内容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对策第二节城市开展战略的背景研究一、城市开展战略的区域背景分析〔一〕城市区域位置分析1、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3、边缘、门户位置4、交通节点位置5、分析城市区位时要注意的几点1、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宏观位置: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关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微观位置: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上进行分析的。2、中心、重心位置城市的中心位置:是指城市位于其影响区域的几何中心。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会聚,也便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从而兼具区域交通中心的优势区位。位于中心位置的城市一般为行政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城市的重心位置
当一个区域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在这里形成的城市也具有和中心城市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3、边缘、门户位置边缘位置:城市位于区域边缘并邻近于决定其开展的区域。可以从不同的区域获得不同的货物,并能够成为两个地区的贸易中心。门户位置
是一种特殊的边缘邻接位置。当一个区域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的一端。4、交通节点位置交通节点位置是指城市在交通沿线某一特定点上的位置。交通停歇点和中继点这是最早、最简单的城镇开展节点位置,多为沿商旅大道开展起来,分布有大量的驿站、客店和停靠码头。交通转换点当人流和物流在一地必须进行交通运输的转换时,城镇就可能在此建立。交通的阻碍点和控制点在通畅的路线上遇到阻碍的地方,如河流的峡口,通衢大道和铁路线上狭窄的关隘,或穿越群山的隘口,处于军事控制或休息转乘的原因,往往会有城镇兴起。5、分析城市区位时要注意的几点〔1〕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充分关注,并赋予它经济意义。〔2〕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外部联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城市与区域交流的重要杠杆,因此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城市交通地理位置。〔3〕为什么一些交通地理条件好的区位,城市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开展?例如老铁路枢纽德州、陇海铁路端点的深水良港连云港等。说明交通位置尽管重要,却并非事物的全部,规划中还要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开展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4〕城市地理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历史的、开展的观点加以分析,并可以对假设干邻近或相似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加深对某城市地理位置特点的理解。〔二〕城市区域条件分析1、城市区域条件的内容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3、区域开展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区域条件的内容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的状况根底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开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开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区域条件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了区域内的城市群体的整体面貌和结构。区域条件是城市形成开展的根底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其中的城市开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造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每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所在区域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3、区域开展对城市的影响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开展,受相关区域的社会生产方式等开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区域社会生产方式对城市形成开展的制约反映在城市形成和开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内,城市分布的空间移动和城市规模的升降格局是沿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开展的轨迹发生的,是和经济重心的变化相适应的。〔三〕结论社会生产方式是从更高层次上影响甚至决定城市形成开展的因素,其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远远超过城市地理位置。区域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城市群体的面貌,城市的地理位置那么是在区域背景根底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第三节城市开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一、城市经济、社会开展规划二、确定城市的性质和类型三、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一、城市经济、社会开展规划1、经济开展指标2、社会开展指标3、城市的根底设施、环境指标1、经济开展指标人均GDP每万元GDP综合能耗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相对于GDP的比例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三种产值构成比例2、社会开展指标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中小学普及率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郑州市人口现状领域指标指数分布情况历年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根底线。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兴旺国家到达9%左右,经济欠兴旺的国家也到达4.1%。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1990年:3.04%1991年:2.86%1992年:2.74%1993年:2.51%1994年:2.51%1995年:2.41%1996年:2.46%1997年:2.49%1998年:2.59%1999年:2.79%2000年:2.87%2001年:3.19%2002年:3.41%2003年:3.28%2004年:2.79%2005年:2.81%2006年:3.01%2007年:3.22%2021年:3.48%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例以色列:4.42%(2004年)
瑞典:3.86%(2005年)芬兰:3.48%(2005年)
日本:3.13%(2004年)韩国:2.99%(2005年)
葡萄牙:0.81%(2005年)南非:0.80%(2004年)
印度:0.77%(2004年)土耳其:0.67%(2004年)希腊:0.61%(2005年)波兰:0.57%(2005年)
墨西哥:0.43%(2003年)委内瑞拉:0.28%(2003年)泰国:0.26%(2003年)瑞士:2.94%(2004年)冰岛:2.92%(2004年)美国:2.68%(2004年)台湾:2.56%(2004年)德国:2.49%(2004年)丹麦:2.44%(2005年)奥地利:2.36%(2005年)新加坡:2.36%(2005年)法国:2.16%(2004年)加拿大:1.98%(2005年)比利时:1.82%(2005年)荷兰:1.78%(2004年)澳大利亚:1.77%(2004年)英国:1.73%(2004年)挪威:1.51%(2005年)中国大陆:1.49%(2007年)
捷克:1.42%(2005年)爱尔兰:1.25%(2005年)新西兰:1.14%(2003年)西班牙:1.12%(2005年)意大利:1.11%(2004年)俄罗斯:1.07%(2005年)匈牙利:0.94%(2005年)巴西:0.93%(2004年)指标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费支出
198.63
236.31
255.07共公文化设施数
92.59
88.89
81.48初中学生毛入学率
109.38
102.42
114.87普通高校在校生数
210.79
255.35
316.72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占平均从业人数比重132.59
92.10
82.42科技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71.55
58.05
37.64大中型工业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142.76
170.05
134.83
郑州科教文化领域指标3、城市的根底设施、环境指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门数人均绿地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到2007年全国人均道路面积到达11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25万公里,面积43亿平方米,较建国时分别增长了23倍和58倍;城市桥梁4.8万座,路灯140万盏,较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9倍和24倍〔以上为2007年数据〕。局部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英国伦敦人均22.8m²,法国巴黎人均25m²,俄罗斯莫斯科人均44m²,美国华盛顿人均40m²,世界“绿都〞波兰华沙人均70m²澳大利亚堪培拉70m²德国柏林50m²朝鲜平壤58m²中国北京48m²城市非农业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生态市达标值为≥11平方米/人。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8平方米以上;到2021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10平方米以上。二、确定城市的性质与类型1、城市性质的含义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4、城市类型5、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城市性质的含义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指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国家经济分工中的职能,是城市一定时期内的重要职能和开展方向,是城市的总纲。[注意]1、城市性质应该表达城市的个性,反映城市的特点; 2、城市性质有时间性、变化动态过程; 3、城市性质只能是主要职能的反映,不能包含全部职能。根本职能但凡主要为本市以外地区提供货物和效劳的活动及其相应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教育和科研、行政、旅游业,均为城市形成、开展的根本因素,并相应产生城市的根本职能,如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行政机关、大专院校、文化和科研机构及重要名胜古迹等;非根本职能指为本市范围效劳的活动,但凡由于城市形成、开展而建立的主要为本市提供货物和效劳的活动及其相应的企业、事业,那么属非根本因素,并相应产生城市的非根本职能,如效劳性工业、商业、饮食业、效劳业、市级以下行政机关和中小学等。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根底。〔2〕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城市规划的一般原那么与城市的特点结合起来,使规划更加切合实际。〔3〕明确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开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从城市在国民经济职能方面认识,即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从城市形成与开展的根本因素研究,即城市形成与开展的主导因素。4、城市类型〔1〕按城市性质分类〔2〕按城市规模分类1〕按城市性质分类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交通港口城市:由对外交通开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即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性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信息、交通等方面的中心职能,在用地组成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比较大。县城:县域的中心城市,多以地方资源为优势的产业为主干产业,同时是联系广阔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特殊职能的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贸城市株洲市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工业根底最强的城市。“长株潭城市群〞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启动了包括金融改革、供电、交通、供气、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等十大工程,是中国第一个自觉地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试验区。它是湖南省经济开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重点开展的城市群之一,国务院于2007年末已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山寺中国南方最大编组站株洲北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鹰潭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市名。鹰潭地理位置优越,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商贸城市如义乌市、台州市的独立组团路桥区等。义乌市区城北夜景__德胜岩远眺义乌概况【关于市名】:【市花市树】:市花:月季/市树:香樟【市域面积】:1105.46平方公里【市域人口】:总人口200万,常住人口约160万,户籍人口75万【越国故都】:迁都嶕岘〔义乌稠城〕〔公元前621年〕【建制乌伤】:秦始皇二十五年建置乌伤〔公元前222年〕【铁路车站】:义乌站(浙江省第二大一级客运站)、义乌西站(浙赣线上海局管内最大货运站)【行政类型】:县级市、浙江省11+1行政里下的省辖单列,亦为浙江省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城市性质】:现代化商贸名城,向国际小商品流通、研发和交易展示中心开展,积极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商贸之城】: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森林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展会。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夜幕义乌】——国际博览中科研、教育城市大学城在国外颇多,如牛津、剑桥等,随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近年不少地方纷纷在建设大学城。如陕西以西北农林大学为核心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综合中心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信息、交通等方面的中心职能。在用地组成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区性的中心城市如省会、自治区首府等。县城这类城市一般是县域的中心城市,多以地方资源为优势的产业为主干产业,同时是联系广阔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特殊职能的城市因其具有较特殊的职能,这特殊职能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1)革命纪念性城市:如延安、遵义、井岗山市等。(2)风景旅游,休疗养为主的城市:如桂林市、北戴河、黄山市、三亚市等。(3)边贸城市:如二连浩特、满洲里、景洪市、伊宁市等。〔2〕按城市规模分类非农人口:1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 20~50万中等城市20万以下小城市5、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定性分析分析城市在区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定量分析寻找具有区际意义的专门化部门。专门化指数〔Iij〕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定量分析三、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
1、城市人口的含义2、城市人口的构成3、城市人口的变化4、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1、城市人口的含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是指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开展的动力和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城市效劳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及现在的流动人口。各国对城市人口含义不同对城市人口含义各国不同:到达城镇标准美国:2500人英国:3500人法国:5000人印度:5000人前苏联:1000~2000人国际上定为2000人以上居民点为城市居民区。我国:总人口2万以上,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总人口2万以下,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以上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在遥远地区、交通枢纽、风景名胜区也可设市镇市2、城市人口的构成人口构成:各种性质的人口相互之间比例关系。年龄构成—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返回劳动构成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它是随职工人数而变动的。根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的,相反,它却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效劳人口:指在为当地效劳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效劳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劳动人口3、城市人口的变化〔1〕自然增长〔2〕机械增长〔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返回〔2〕机械增长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的速度用机械增长率来表示,即一年内城市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对年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千分率。〔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或两者合计的增长)4、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1〕劳动平衡法〔2〕职工带眷系数法〔3〕递推法〔1〕劳动平衡法
劳动平衡法是传统方案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根本原理,在社会经济开展方案及相互平衡的原那么根底上,以社会经济开展方案的根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城市人口开展规模。
劳动平衡法的根本思路是根据国民经济开展方案、经济的增长,确立新增根本人口数量,然后按根本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推算城市的总人口。〔2〕职工带眷系数法该方法是根据新建工业工程的职工数及带眷比情况而计算城市人口的方法。其公式为: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带眷系数,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这对于估算新建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开展规模,以及确定住户形式都可提供依据。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返回〔3〕递推法递推法的核心是将城市开展分成假设干阶段,根据城市开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规划年限例题
第四节国土规划“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因此各种有关土地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国土规划。一.国土规划概念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根本设想。二、国土规划任务1、主要任务:根据地区的开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开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地区社会经济开展的主要问题,确定社会经济开展方向和目标,对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作出总体部署,对资源产业化的重大工程和国土建设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规划的实施政策和措施。2、根本任务根据规划地区的优势和特点,从地域总体上协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关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地域经济的综合开展。3、具体任务确定本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布局和步骤;确定人口、生产、城镇的合理布局,明确主要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其相互关系;合理安排交通、通信、动力和水源等区域性重大根底设施;提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标与对策。三、编制国土规划的主要原那么①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④开发和治理、保护相结合⑤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四、国土规划内容自然条件和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和远景预测;国土开发整治的目标和任务;自然资源开发的规模、布局和步骤;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布局;交通、通信、动力和水源等根底设施的安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域;宏观效益估计;实施措施。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即在中发(1997)11号文要求:“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原那么.以保护耕地为重点,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要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的通过总体规划,协调人口与土地,各用地部门和区域之间用地矛盾,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控制和方案管理,为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开展创造良好用地条件,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2、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A.确定对全国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有目标和措施;B.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C.提出各省〔市、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对跨省〔市、区〕的重要工程工程用地进行布局,并确定用地规模;D.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政策措施。3、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结合本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的方针;确定全省土地利用目标;提出各地区〔市〕的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对各种用地、生产基地及跨地区〔市〕的根底设施工程用地进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调整指标及省内重要根底工程、重要工矿工程用地规模;解决地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能考虑的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问题,如土地关系的调整以及实现规划的措施等。4、地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本地区土地利用的方针;根据本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确定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各县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各县土地利用方向;对各种用地,生产基地及跨县的根底设施工程用地进行布局,提出土地利用结构指导性指标及地区同重要根底设施工程、重要工矿工程用地规模;协调地区内县与县之间的土地利用,解决县与县所不能考虑的土地利用问题。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据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的问题,制定本县的土地利用方针;提出规划期间全县土地利用的任务和目标;根据全县土地利用的任务和长远目标,协调各部门用地及各项用地的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各部门、各类用地的调整控制指标;并把各项用地指标分解到乡;对全县的重要根底设施,重点建设工程用地进行布局,确定用地规模和范围;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如城镇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区等,规定各区的土地利用原那么、限制条件及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规划工作,如土地开发、根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包括制定保护方案、划定保护区、片、制定保护措施,设立乡规民约等〕等;规定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6、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本乡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具体确定并落实镇、集镇和每个自然村的居民点用地规模与范围;具体划分并落实根本农田保护区的界线和地块,建立责任制;在县级规划划定的各用地区内,具体落实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在农村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搞非农业建设。六、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长期方案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根底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建设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开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效劳性工程设施。从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出发,但又要充分兼顾近期的、局部的要求,以统筹兼顾,使区域内各项建设密切协调,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的有机整体.为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开展。1、区域规划的内函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开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开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开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那么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2、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3、区域规划特点〔1〕目的性: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2〕前瞻性:突出规划的超前性,加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有效性〔3〕战略性:时间跨度长、宏观的、全局性的问题、有较大的弹性、影响深远〔4〕地域性:地方特色、完整的规划范围〔5〕综合性:内容广泛、思维方法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七、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开展规划。2、城镇体系的规划的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开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社会公共效劳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如空间开展轴,开展过程中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八、四种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涉及面最广、最宏观地研究全国及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和国土的综合战略安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那么更侧重于全国及各等级区域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平衡。区域规划那么主要是对建设活动作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规划中有关城镇的等级、规模、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第五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开展一、可持续开展的概念在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开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开展〞。可持续开展的核心是开展,人类不求开展,不求进步,人类就不可能获得完美的生活。二、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