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_第1页
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_第2页
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_第3页
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0竹子采摘末端执行器的研究在茄子的生产过程中,收获和收获是整个过程中最艰难的环节,占所有工作能力的50%70%。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必须做到适时采摘,这是整个作业中最辛苦的工作。与此同时,采摘作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收获茄子的质量、储存和后续加工,从而最终影响到茄子的市场价格和菜农的最终收益。如何以低成本获得高品质的产品,是茄子采摘生产环节中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自动化收获无疑可以解决现有问题。由于采摘作业的复杂性,茄子采摘的自动化程度仍旧较低,目前国内外的茄子基本上是手工作业。随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对于一些人力资源匮乏的国家(如日本)来说,能够实现茄子的自动采摘尤其必要。因此,这些国家先后进行了茄子采摘机器人的研究。伴随着茄子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发展,末端执行器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关注。对于茄子自动收获而言,一个能够仿效人手的采摘末端执行器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末端执行器主要是单夹持连带割刀式,一般采用气动手爪或电磁铁作为动力装置。此种末端夹持方式单一,夹持范围固定,并由于快速的夹持容易导致损伤果实,而且需要额外的动力进行切割。日本近年来研究了一种带吸盘、夹持手指和割刀的末端执行器,可靠性高,但机构极其复杂。为了在二者之间获得平衡,笔者研究了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末端执行器。1组成和工作原则1.1主要工作部件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末端执行器的主要工作部件由锯齿轮盘切刀(2)、双向螺旋丝杠(4)、直流电机(8)和夹持手指(11)组成,完成夹持果实和切割果柄的主要任务。1.2双向螺旋丝杠4,在切刀支架的下设计一个中间刀架切割的方法,在使用下达到第三通道内,将下中固定由主控计算机进行视觉定位果实空间点,机械手带动末端执行器运动到抓取果实的位置。1)上位机控制信号传到下位机,根据控制信号启动末端执行器主控电机;2)电机驱动双向螺旋丝杠(4),带动螺母连接的夹持手指(11)动作,夹持茄子果实,夹住果实后,双向螺旋丝杠的螺母转到空螺纹处,夹持手指不再动作,保持现有位置不变;3)随着双向丝杠的螺母的运动,带动三角传动支架的后端相向运动,前端前进,从而带动切刀支架缓慢前进,进行茄子果梗切割;4)当刀架切割果梗后停留在固定位置,末端执行器“抓取”过程结束;5)机械手带末端执行器返回,末端执行器电机反转,执行“放开”程序,松开抓取的果实,果实落入收获筐中。2主要设备的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是结构尽可能简单和紧凑,运动与操作上尽可能灵活和轻巧,便于控制且抓取可靠,切割完全,其主要部件设计如下。2.1末端执行器的特点该部分由电机、同步带副、蜗轮蜗杆副组成。实现抓取和切割的机构都由一个电机单独完成,节省动力源,变速装置实现切割速度较大,抓取速度较小。整个末端执行器采用一个动力源,即24V,15W直流电机。电机主轴直接带动传动比为1:2的两组同步带,从而使固连在刀架传动链末尾的传送带轮上的切刀转速获得增加,以高速度带动切刀进行切割;同时,电机轴上连有蜗轮和蜗杆进行减速,蜗轮与蜗杆的传动比为10:1,从而使固连在双向丝杆上的螺母相向运行。运动的结果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带动刀架前进切断茄子果实的果梗;二是以较低的速度进行夹持手指的缓慢对中行动,完成夹持动作。2.2双向丝杠夹持服务结构该部分由4根夹持手指(外包1cm厚的海绵的弧形钢丝,直径4mm,有形变的能力)、2个滑轨(每个导轨的一端固定在机械手本体上,另一端固定在夹持手指上)和双向丝杠(带螺母,两个螺母分别与夹持手指固定)组成,收获茄子的直径范围为3~6.5cm。其结构如图2所示。抓取部分机构的4根夹持手指(图2中仅能看见2个)两两相对,左面的两个连在同一滑轨上并与双向丝杆的左螺母固定;右面两个手指连在同一个滑轨上,并与双向丝杆的右螺母固定。左右两个滑轨相向而行,由电机带动双向丝杠实现。当进行“抓取”动作时,电机正向转动,双向丝杠的两个螺母沿相向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电机转速的1/10。当螺母运动到夹持手指的所设定位置时,双向丝杆上中间部分无螺纹结构,夹持手指的预紧力刚好可以夹持到设定的最小的茄子果实,以后丝杆转动而螺母原地不动;当进行“松开”动作时,在连在两个螺母之间的回位弹簧张力的作用下,螺母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运动,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螺母重新回到丝杠的螺纹上,沿螺纹向两边运动,松开夹持的果实。2.3支架的后端固定该部分主要由三角传动支架、刀架、刀架导向杆(内有导向槽)和锯齿轮盘切刀组成,如图3所示。三角传动支架的后端移动端固定在双向丝杠移动的螺母上,前端同刀架固定在一起。刀架的后端铰接在电机轴上,前端固定在三角传动支架上,随三角传动支架移动可沿导向杆前后往复运动。随着电机转动带动夹持动作的进行,双向螺母向中间运动,三角传动支架顶点前伸,带刀架在导向槽内前进,从而使得锯齿轮盘切刀前进,完成切割。3实验研究和结论3.1末端执行器试验研究设计预定可以采摘的茄子果梗长度在3cm以上,果实直径范围(以末端执行器所能抓取得部位为标准,即距离果实的顶端3cm处)为3~6.5cm,果实长度为20~35cm。为验证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功能实现状况,对此末端执行器整体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地选在“北京市昌平都市绿洲蔬菜种植基地”,挑选蔬菜大棚内部边缘开阔地带,以此边缘垄作为茄子采摘目标垄,将茄子果实采摘机器人(前端装备本文所设计研制的末端执行器)放在茄子垄前面。识别和定位等功能由机器人主控装置完成,向末端执行器发送采摘动作信号,机械手运动到指定位置,末端执行器动作,采摘果实。采摘成功定义为:将果实抓取信号送到收获信号完成,果实带回到收获筐,无损伤;采摘失败定义为:未抓紧果实,或未切断果梗,或损伤果实。对3个垄的茄子进行作业,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3.2切枝枝间破坏实验中共对69个茄子果实进行采摘,成功64个,失败5个。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1个由于直径比较小(2.6cm),回放时候茄子碰到植株上,造成果实从夹持手指中滑落;2)1个由于果实比较大,直径为6.9cm,造成夹持损伤;3)2个由于机器人视觉系统判断果梗位置有偏差,切割装置切在贴近果实的萼片上,导致果梗未切断,机械手回退的过程中果实脱落;4)1个果梗非常短,并弯曲生长,导致切刀未切到果实。此次实验的成功率为92.76%,夹持果实受力均匀,在设计采摘范围内的果实无损伤,切割过程较为迅速,切割痕迹较为平滑。3.3带海绵保护装置的操作1)采用单动力源,为末端执行器节省空间,使得末端执行器体积更小、质量更轻、机械手运动过程更均匀;2)缓慢夹持,采用带海绵保护装置的夹持手指来夹持果实,避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