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临床运用体会_第1页
毫火针临床运用体会_第2页
毫火针临床运用体会_第3页
毫火针临床运用体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毫火针临床运用体会

由于火针的粗针和重量,以及治疗过程中会有许多疼痛。留下的针孔很大,局部容易感染,许多人害怕它们,临床难以推广,但其愈合效果是正确的。通常,针会从疾病中消失。因此对于医患双方来说,毫火针的替代是迫不及待的事。毫火针是将普通毫针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部位并立即退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疗法的延续与创新。笔者在临床运用中,认为毫火针操作简便,疗效突出,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较好疗法,现介绍如下。1直线针和火针治疗的比较1.1皮肤损伤,易接受毫火针使用针具为普通毫针,直径为0.20~0.30mm之间,针体细,患者疼痛感轻,且遗留的针孔小,对皮肤损伤甚微,减少了局部感染的危险,患者易于接受。而火针针具皆粗,临床所用火针直径最小者为细火针,直径为0.5mm,较之毫火针仍显得较粗,不可入颜面,否则将留疤。《针灸大成》:“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正是因为其针粗所造成的,患者疼痛感明显,遗留针孔大,因此用火针治疗面部疾病时毫火针可弥补之。1.2外火焰烧红率有学者试验证实,毫火针的烧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火针。毫火针针具为优质不锈钢材质,将不锈钢毫针的针体烧红需要1~2s时间。但根据笔者临床试验,将直径为0.20mm毫针在外焰烧红仅需0.5~0.6s,便于操作常在火焰中层烧针,一般将针体烧红仅需0.6~0.7s。而常规火针为钨锰合金,耐高温,烧针时间长。且不锈钢在金属中是导热系数最低的物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会出现一端加热另一端烫手的情形,因此毫火针具备操作安全、缩短就诊时间,更适宜于临床。1.3针刺深、入穴大小毫火针针具为普通毫针,长10~40mm,针具选择与针刺毫针相同,针刺深度相当。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选择25~40mm毫针,面、颈部针刺较浅,选择10~25mm毫针。笔者侧重根据病位选针具,病位浅则针具短,针刺浅;病位深则针具长,针刺深,如腰背部皮肤病,仅需10~25mm针具。而火针针具较粗,入穴不可太深,深则伤及筋肉。《针灸大成》: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1.4选穴宜先穴,少选穴毫火针选穴与火针选穴均以“以痛为腧”的局部选穴法为主。毫火针点刺可稀可疏,可稠可密,病变范围大,选穴多;范围小,选穴少。常规火针疼痛感强,选穴一般宜少。毫火针除着重局部病灶外,还可辨证取穴,取穴数量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而定,可留针可不留针,标本兼治,提高了临床疗效。1.5火炬点刺效果差普通毫针多为一次性使用,其针尖锋利,易于进针。而常规火针质量参差不齐,多人重复使用,患者不易接受,且重复燃烧点刺后,针尖圆钝,进针速度变慢,疼痛感增强。2双现行针具破乳法先将施治部位用75%乙醇消毒,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具,左手持止血钳夹住95%乙醇棉球,捏干并点燃,右手持针,以针身烧红至发白为度,迅速垂直刺入穴位,快进快出,可重复多次。3病例介绍3.1双侧股浅动脉、双足、胃经等多血药浓度高的患者,并以双侧患者的胃经治疗为主患者,男,64岁,2011年9月15日初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大腿及双足疼痛、发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未予治疗。2011年3月因天气寒冷,双足背麻木不适,双下肢怕冷,症状加重,于南京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造影示双侧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显影清晰,管壁完整,双侧胫前动脉、腓动脉近段显影,管径呈渐进缩细,至中远段闭塞,双足动脉分支明显稀少。行扩血管、抗凝治疗后双侧膝下血流较前改善。现正值9月,夏秋交替,患者自觉双侧大腿及双足发冷,就诊于我院针灸科门诊。查体见双大腿部见大小不等紫红色斑,受凉后加重,双大腿及双足皮温偏低。取双侧脾、胃经,治疗以毫火针循经点刺,若出血加拔罐10min。隔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患者双腿双足明显变暖,耐寒能力提高。考虑患者病程长,继续以毫火针点刺巩固治疗。3.2嘴唇痛片,术后遗神经痛患者,男,67岁,2011年9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8月中旬出现心区连及左侧后背呈束带状疼痛,2d后出现疱疹,后于军区总院住院治疗,内服止痛片,外用喷剂治疗1个月,疱疹已消,但疼痛仍不减,夜不得寐。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查体见患者心区及左侧后背部见色素沉着,未见疱疹,疼痛明显,范围较大,深按疼痛稍缓解。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以毫火针局部点刺配合拔罐为主。标记患者疼痛最明显处,75%乙醇消毒,毫火针点刺数次,拔罐10min,配合TDP照射。隔日治疗1次,治疗8次后患者后背部疼痛消失,唯心前区局限性疼痛。继续毫火针治疗7次,现症状全无。随访1个月,未复发。3.3针药结合治疗患者,女,32岁,2011年10月8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左侧颈部出现红斑,未予重视,后逐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及四肢,瘙痒明显。自行服用扑尔敏,病情未能控制,仍有新生斑块,遂来我院针灸科门诊治疗。查体见患者手臂及面颈部可见大片玫瑰色淡红斑,直径1~3cm,伴腰部陈旧性斑块,斑块中夹细碎鳞屑,诊断为玫瑰糠疹。首次治疗以大椎、曲池、委中毫火针点刺放血。继续治疗以病损局部毫火针点刺。治疗3次,患者斑块渐消,未见新生斑块,瘙痒症状消失。3.4摩、抽气罐拔罐治疗患者,女,23岁,2011年6月30日初诊。患者2d前晨起脖子僵硬,右侧活动困难,家人给予按摩、抽气罐拔罐治疗后症状稍减轻,但颈部右转仍受限,前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见患者颈部肌肉稍紧,颈部前屈、后仰、左转活动度尚可,右转45°后肌肉紧张,疼痛明显。嘱患者做颈部右转动作,至右转角度最大时指出疼痛点,标记该点,75%乙醇消毒,毫火针点刺数次,患者即感颈部轻松,右转活动度增加,疼痛消失。3.5金针菇两感主病变患者,女,54岁,2011年11月5日初诊。患者1d前自觉受凉后鼻塞、咽痛,未服用药物,来针灸门诊治疗。查体见患者鼻塞,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无恶寒发热,无流鼻涕,无咳嗽。予针灸治疗,患者俯卧位,予督脉、膀胱经走罐,毫火针点刺大椎、肺俞、少商,配合拔罐(大椎、双侧肺俞穴)10min。治疗1次,患者鼻塞、咽痛症状消失,未见感冒加重症状。4有极量限制的操作方法毫火针弥补了常规火针的缺陷,继承而不逆古,促进了火针的发展。毫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集毫针激发经气,艾灸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身,毫火针即是将“灸火”的效应带入了体内,因此毫针所治疾病,毫火针均能治疗,且毫火针借火之力,临床常有事半功倍之效,对于急性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疑难病症也获得显著疗效。毫火针治病机制可能是针后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加强,有利于炎症等病理反应的消失和肌肉皮肤等正常组织的营养。毫火针点刺造成的局部酸胀、温热感觉、瘙痒,持续时间较长,目前临床对于针感持续时间愈长,疗效愈显这一认识具有广泛认同。毫火针操作过程中需注意3点,即“红”、“准”、“快”。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4点经验,第一,不锈钢材质不耐火,高温之下易折、易弯,弯折的针容易烫伤皮肤,操作过程中,垂直进针至关重要,一方面指力聚于针尖,容易进针,疼痛减少,另一方面防止弯针。第二,若所刺部位进针较深,右手持针时可拇、食二指捏针柄,中指抵住针身,一方面可使针体挺直,进针时不易弯曲,另一方面可控制进针深度。第三,整个过程速度要快,在针退火前,迅速刺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