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与慢性衰老_第1页
脾虚与慢性衰老_第2页
脾虚与慢性衰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脾虚与慢性衰老

脾胃是先天基础、气血生化和气升降的基础,在人类生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医衰老理论中,“肾虚学说”占主导地位,而“脾虚致衰老”理论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将探讨脾虚致衰老的机理,健脾抗衰老的临床应用和意义。1脾虚和老面部的形成1.1胃气阴气之病气血乏源衰老,指脏腑气血功能的衰退。《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老者之气血衰”。而气血源于脾,脾虚必然引起气血不足,导致衰老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文》曰:“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从中可以看出“气”是以饮食水谷为基础的。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生成营卫的主要物质基础。《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脾虚则致营卫不足;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灵枢·邪客》谓:“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胸中大气无以为养,宗气活力下降;元气也资生于脾,《质疑录》曰:“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人体胚胎的形成,以及分娩后的生长、发育,还有防病抗邪所需的气血精液等重要物质,除禀受于先天之精外,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李东垣提出,脾胃病元气衰,元气衰折人寿的思想,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资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脾胃论》)。血液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营气和津液,在心肺的气化作用下生成。《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液对人的防病抗衰起着重要作用。脾健血旺则机体得用,长有天命;脾亏血虚则机体失和,病生衰现。张景岳概括道:“凡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资脏腑,安魂魄,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衰,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1.2对气调治的认识气化失常气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便没有生命。气化得其正,则健康无病;气化失其和,则邪气内生。《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夫物之生于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气化基于气之运动,故脾是气化之枢,人体生命运转之机。一则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乃气升降出入必经之道路;二则脾可调衡气的运动,即“运代脏气”作用。肝肾气之上升,肺心气之下降皆由于脾胃为斡旋,脾升清气,胃降浊气,使水火既济,通调津液,输布精微,鼓舞气机,协调运动,五脏通和,气血相顺,营卫不悖,规律不变,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生命旺盛。若脾虚不升,气化失宜,则影响其它脏腑的升降出入运动。如《四圣心源》所谓:“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则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滞则气病。”脏腑气化失常,则五脏精气升降无序,六腑浊气留滞不传,而生衰老现象。1.3免疫部分检查大量的研究证明,脾虚时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是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随着增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外周血T细胞数随增龄而持续减少;老年人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增高,此乃由于抑制性T细胞(Ts)功能下降和B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这是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表现。脾虚时,代谢功能下降,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呈进行性下降。而脾虚病人能量代谢显著下降;体内糖代谢障碍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出现率随增龄而升高,体重及重要脏器重量减轻,各实质脏器萎缩;内分泌代谢失常,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微量元素平衡失调,老年人体内含锌量随增龄而降低,血清铜浓度随增龄而逐渐升高,这与脾虚时微量元素变化恰好一致。脾虚时自由基氧化反应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与衰老变化类似。而自由基损伤是许多疾病和衰老的共同病理基础,脾虚患者血浆LPO含量显著高于无虚证者,而SOD含量及其活性均明显低于无虚证者。2见胃三和三气三气脾居中央,灌溉四旁,生命生生不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善养生者,首当饮食有节,慎和五味,兼以适寒暑、省劳役以养脾。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相反,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则脾气败伤,精气日亏,脏腑经络日损,肌肉形体日削,则“半百而衰也”。李东垣在《内经》启迪下大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重要理论,认为“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相反,“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胃论》)其后张介宾亦指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明·龚延贤《寿世保元》说:“凡养老之人,当以养元气,调脾胃为主”;曹庭栋《老老恒言》指出,“老年更以调脾胃为切要。”在方剂方面,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之薯蓣丸,即以山药加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从而改善老年人虚劳状态。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皆为补肾名方,然二方中皆有山药、茯苓,以健脾益气,培补中州,补后天以养先天。在药物方面,补脾药物在汉代即被列为抗衰延年之品,在唐宋时期属抗衰老药物的第一二位;《类证本草》中的抗衰药物,健脾药物的出现率(46.5%)较益精补肾药物的出现率(26.4%)高出将近1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其理论基础,一是脾胃为后天之本,补后天可以养先天,即先天之不足,可以也只能靠后天调养;二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水火之宅”,亦即仅为“寄存之所”。五脏皆赖气血供养,肾也不例外。《杏轩医案》之语最能说明问题,道:“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精藏于肾,非精生于肾也。譬诸钱粮,虽储库中,然非库中自出,须补脾胃化源。”3见病生时,病生了中焦胃,易形成健康习惯《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记载。而今时之人“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肥甘厚味之品的普及,温补药物的风行,环境污染的危害……,上述因素均易伤及中焦脾胃,导致衰老病生。脾主为卫,防病抗邪,对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抗衰首宜养脾,才能却病长生。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专家预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