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批评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批评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批评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4页
批评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批评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

批判语言,又称批评语言或批评语言分析,是1979年fw等人在语言和控制领域提出的一种分析。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批评语言学家从Halliday的功能语言观出发,认为“语言的语法体系所具有的特定形式与其服务的社会和个人需要密切相关”(Halliday,1970;引自Fowler,1991:91)。语言并不象以往语言学家宣称的那样是一种客观透明的传播媒介,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纯反映社会,它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批评语言家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西方语言学界的重视。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研究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关系的队伍不断扩大。1991年Malmkjr主编的《语言学百科全书》收入“批评语言学”一条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993年,vanDijk主编的《语篇与社会》杂志出版“批评性语篇分析专刊”。这些都标志着批评语言学的最终确立。目前它在英国、荷兰、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等国方兴未艾,形成一种语篇分析的新趋势。批评语言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德国社会科学辩论”。当时德国一些社会科学理论家(如(Adorno,Horkheimer,Habermas等)对美国行为主义和Popper的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影响深感忧虑。他们指出,纯粹的实证主义科学仅限于事实的客观描写,忽视了人的作用,即科学是由有思想感情的科学家从事的。Habermas认为,批评社会科学(包括批评语言学)要想取得合法地位,首先必须是自省的(self-reflective),即科学家必须考虑到自身行为的社会重要性,必须明白科学并非发生在真空或象牙塔里,而是由各种(包括他自身的)兴趣和利益促成的。其次,批评科学必须重视语言和社会交往的历史生活场景。科学家应认识到他们分析研究的社会规则和社会场景有其历史的渊源;它们来自生活,因而必须放到其历史的发展中去领会和理解。以Fowler等为代表的英国批评语言学继承了上述批评社会科学的思想,认为以往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把语言和社会割裂开来,忽视语篇及其描写的事件或过程的社会生活场景以及它们相关的历史背景。Fowler(1979,1991)和Fairclough(1989)都曾对语言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提出批评,认为迄今语言学家始终致力于对语言事实的客观描写,注重探索语言及其运用中的“什么”的问题,而忽视“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详见Fairclough,1989:7-8)。批评语言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语篇分析来回答那些“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Wodak(1989)把这一目标分为三个步骤:(a)对语篇做批评性分析以揭开某些社会过程的神秘面纱,使那些用以操纵、控制、歧视、蛊惑的手法暴露无遗;(b)尽可能细致地考察这些社会过程的来龙去脉以便弄清现实社会为什么和如何会有这样的结构;(c)研究者与所有相关各方联合采取行动来改变这种现实。迄今,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例如电视、广告、报刊、官方文件和法律法规等。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战争、核武器与核力量,政治策略和商业行为等等。批评语言学试图通过对上述各类语篇的分析,揭示那些常常不易被人们察觉的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意识形态”一词在这里并无“虚假”或“歪曲”的含义,它是指“人们安排和证明自己生活的方式”(Fowler,1991:92),或“人们生活和向自己表现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方式总和”(Belsey,1980;引自Fowler,1991:92)。就语言分析而言,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之上,但也不排斥其它语言理论(如图式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中适用的概念与方法。其基本原则可以归纳如下。语言有三个主要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分析语篇时我们可以把其中的每个语言形式和过程与这些功能相联系。语篇的结构和运用的语言形式是发话人在各种社会因素和话语参加者的目的指导下,从整个语言体系中做出选择的结果,因而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或意识形态意义。某些语法结构和语言过程在反映发话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尤为重要。Fowler等(1979:Ch.10)指出,在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时应特别注意考察及物性(transitivity)、情态(modality)、转换(transform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连贯性(coherence)等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当然,就具体语篇而言,它们不一定在这方面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本文分析的两个语篇中,我们将主要考察对人物事件的性质的描述(分类)、名物化和被动语态(转换)、以及时态和直接引语(情态)是如何反映发话人的意识形态的。这些方面分别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相联系。这两个语篇分别取自英国的《独立报》(theIndependent),题为Israelitroops‘underorders’nottoshootJewishsettlers(March11,1994)和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以下简称“论坛报”),题为IsraelisHadNo-ShootOrderonSettlers(March11,1994);它们是同一天(1994年3月11日)有关希伯伦(Hebron)惨案的报道。1994年2月25日,一犹太移民持枪闯入希伯伦清真寺,当场打死29名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穆斯林礼拜者。当时本应在清真寺外执勤因而可能阻止惨案发生的以色列士兵不知何故未按时上岗,因此人们对事件的真相议论纷纷。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以色列政府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此案。3月10日一位负责该地区治安的以色列军官MeirTayar向委员会作证时透露,即使他本人当时在场也难以阻止流血事件的发生,因为上边有命令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向犹太移民开枪。消息传开,舆论哗然。本文分析的两个语篇便是对这一消息的报道。我们将看到,虽然表面上两篇报道在内容上都力求客观,不偏不倚(考虑到“命令”的性质和它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后果,我们不能不说这种貌似客观中立的报道本身就是对以色列方面的偏袒),但细细考察其语言便会发现两者对事件及其涉及的各方所持的态度和立场决然不同。我们首先从它们的分类体系开始。分类是指通过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手段。语篇的分类体系往往最能反映发话人的世界观,因而也最具有意识形态意义。认真考察语篇中对核心过程和人物的描述会帮助我们清楚了解发话人的态度和立场。下表中是这两个语篇描述犹太移民、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军方命令时所用的词语:两篇报道对巴以双方所持态度的不同,也反映在对以色列军方命令的描述上。例如,独立报称之为“政策”(policy),而论坛报称之为“程序”(procedure)。众所周知,政策一般由政府、政党或组织制定,有鲜明的目的性。独立报使用该词分明是把这一不道德命令的责任归于以色列政府。“程序”一词的含义则不同,它指任何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这种次序可以是自然的、传统的,也可以是临时规定的。因此该词的使用无疑淡化了事情本身的严重性,减轻或开脱了以政府的责任。在分析语篇中句法转换的表义作用时,我们尤其应注意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sation)的运用。名物化指的是发话人原本可以使用动词结构或句子表达同样的意思,但却选择了名词性成分。名物化的例子在这两个语篇中都很常见。例如:独立报open-firerules,legalimmunitiesgrantedtoJewishsettlers,highlydamagingquestionsaboutIsraeliresponsibilityforthemassacre,etc.论坛报no-shootorder,theopen-firerules,thedisclosureofthespecialorders,theworkofanisolatedlunatic,etc.从修辞角度看,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替代动词结构或句子能有效削弱整个语篇的动作感。名物化就是使动作或过程物化(objectification),它通过删除情态成分,模糊时间概念和掩盖参加者等创造一种非人格化(impersonal)的效果。本文的两个语篇在这方面颇有相似之处。总的来看,两篇报道使用被动结构的次数相差无几。但应该指出的是,论坛报省略的9个施事短语中有8个指以方,而独立报省略的12个只有6个指以方。这说明前者比后者更倾向于回避提及作为施事的以方。虽然两个语篇都使用了多种时态和体,但在现在时和过去时的选择上两者存在明显不同。在论坛报中现在时只用了一次(Itisnotclear…),但在独立报中多达9次,其中一般现在时6次:1)Israelitroopsareunderstrictor-dersnevertoshootatJewishsettlers…2)…evenifthey(theJewishsettlers)arekillingArabs,…3)…thisisthefirsttimethat…4)…rulesofengagementhavebeenspeltoutinpublic.5)ItmeansthattroopswouldnothavebeenpermittedunderanycircumstancestohaveopenedfireonBaruchGoldstein…6)…thetestimonyiscertaintoputMrRabinundernewpressure…7)…(thetestimony)raiseshighlydamagingquestionsaboutIsraeliresponsibilityforthemassacre,…8)…theIsraeliarmyhasrepeatedlyfailedtoactagainstviolentJewishsettlers9)(continuedfrom(8)whoattackPalestinians.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把上述使用现在时的句子串联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篇,它恰好表达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把以色列政府和军队在巴勒斯坦人和犹太移民的冲突中一贯采取的歧视前者偏袒后者的立场和态度暴露得淋漓尽致,并一步步将希伯伦惨案的责任明确归于以色列政府和军队。作者能取得该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一般现在时的巧妙运用。这种时态在英语中有独特的功能,通常用于表达普遍性真理、始终存在的状态、习惯性或连续性的行为等。因此在报道者看来,希伯伦惨案绝非像以色列军方宣称的那样只是一次偶发事件(见论坛报),而是他们长期姑息纵容好斗的犹太移民所造成的恶果。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由于它们往往出自当事人、知情者或权威人士之口,所以对读者有很强的说服力。报道者常常利用直接引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把它们间接地强加于读者。独立报和论坛报都充分利用了直接引语的这种作用。如果不考虑MeirTayar的证词,我们发现独立报中的直接引语全部出自阿拉伯人之口(HananAshrawi和AbdelRahmanZuabi法官),而论坛报中则全部引自以色列人,其中包括一位以色列军官(Mr·Mofaz)、两位议员(HagaiMeirom和OriOrr)。这表明,两家报纸在报道该消息时采取了不同的角度,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独立报中Ashrawi的话代表了巴勒斯坦人的观点,认为一贯采取双重标准和不公正立场的以政府和军队,应对此次事件负责。然而论坛报中议员们的话,实际上是在为政府开脱责任。他们就事论事,一味指责军队,似乎政府毫无过失。这不能不令读者怀疑他们是否在把军队当作替罪羊。此外,他们在话语中使用象“thehorriblepossibility”,“ifsuchathingwassaid”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在向读者暗示证词不一定可信,这或许也正是报道者的观点。本文以两篇新闻报道为例,阐述了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语言运用,语言又如何被控制传播媒体的权力阶层用来传播强化自己的意识形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语言运用中,发话人总是故意利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歪曲事实.欺骗受话人,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事实上,虽然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借助的头脑中储存的图式知识(schematicknowledge)无不带有阶级的烙印,但图式知识的这种社会属性或其中的意识形态成分大多已通过自然化过程(naturalization)变成了非意识形态的常识(详见Fairclough,1989)。在通常情况下,发话人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话语中会有某种意识形态意义,读者对此也往往浑然不觉。这也正是意识形态的效力所在,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它,强化它。Fairclough(1989:92)指出:“意识形态通过伪装自己的性质,装扮成它不是的东西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最隐蔽时才最有效”。批评语言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篇分析来揭示语言中的这种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及其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控制的关系。当然这不是说语言形式或语篇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有什么稳定的对应关系。某一语言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