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第五单元 16~18课-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_第1页
第六周第五单元 16~18课-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_第2页
第六周第五单元 16~18课-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_第3页
第六周第五单元 16~18课-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_第4页
第六周第五单元 16~18课-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周第五单元16~18课——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含答案)第六周第五单元16~18课——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周周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chèng)忧郁(yù)捉捕(bǔ)

B.红绫(líng)诅骂(zǔ)虐待(nüè)

C.怅然(cháng)一缕(lǚ)消耗(hào)

D.怂恿(sǒng)咕噜(gū)叮嘱(shǔ)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人们在屋后的山坡上又种上了梨树、山楂树、橘子树、苹果树……

C.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在场的中国观众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D.因为他在中国发展出色,英国王子为他颁发了英国商业大奖——“年度企业家”奖。

3.下列各句子中加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经庭。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涎不经。

C.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圃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

D.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笑谈》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B.本文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展开全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与读者分享了在动物研究中的趣事。

C.《动物笑谈》中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前两个简略,后两个则比较详细,但都很有趣。

D.作者笔下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5.下列对《狼》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屠户的果敢形象。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课文语言简洁精练,短短100多字,写出故事的全过程;又有细腻生动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把屠户和狼的性格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

D.“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B.屠自后断其股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恐前后受其敌

7.对下面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却依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头都扔完了,屠户还是没能甩掉狼。一个“矣"字,拉长了屠户内心的恐惧。

【乙】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翻译:屠户于是奔过去躲藏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理解:屠户这时已经识破两只狼相互配合来诱惑他的诡计,于是他果断地丢掉幻想,决定抵抗。

8.学习了《狼》一文后,赵兵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请你帮助他补充所缺的内容。

(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__,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__________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文学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

(2)【内容主旨】(采用对联的形式,宽对即可)

上联:两狼贪婪,阴险狡诈必遭毙

下联:_____

学习了《猫》之后,班上准备开展“动物杂谈——猫”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各题。

9.【读后感悟】读了课文中三只猫的故事,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对于文中的“我",你想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10.【语言积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猫”的成语和歇后语,请各写出一个。

11.【漫画释义】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其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们、惊飞了它们。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遁逃了?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

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

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里。

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句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选自《现代阅读》,有删改)

12.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

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粗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1)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14.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15.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16.选文第段说“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称chèn;C.怅chàng;D.嘱zhǔ;故选B。

2.答案:C

解析:把“义勇军进行曲”改为《义勇军进行曲》。

3.答案:D

解析:A.有误,“大相经庭"中的“经”应为“径";B.有误,“怪涎不经”的“涎"应为“诞”;C.有误,“圃匐"的“圃”应为“匍"。D.正确。

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的四个场景中,前两个详细,后两个则比较简略。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记叙,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后一部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故选B。

6.答案:D

解析: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A.古义:离开。今义:到,往。B.古义:大腿。今义:屁股。C.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D.动词,攻击。故选D。

7.答案:甲

解析:乙项,“屠户这时已经识破两只狼相互配合来诱惑他的诡计"理解有误,根据文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的内容可知,屠户“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是为了防备狼的袭击,而不是已经识破诡计。故选甲。

8.答案:(1)留仙清聊斋志异

(2)一屠畏惧,勇敢聪慧终取胜

解析:(1)了解有关蒲松龄的文学常识,“聊斋”二字不要写错。

(2)根据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下联据“屠户由遇狼时的畏惧到最终勇敢杀狼”概括即可。

9.答案: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而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解析:应结合《猫》一文的主旨谈感触,言之有理即可。

10.答案:猫鼠同眠;猫哭耗子——假慈悲

解析:根据平时积累,分别写出一个关于“猫"的成语和歇后语即可。

11.答案:这幅漫画批评了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忘记自己本性和职能、不会自食其力的人。(或:赞扬了不顾别人的嘲笑、尽职尽责、勤劳本分、自食其力、坚守自己本职工作的人。)

解析:该漫画通过两类猫的不同行为的对比来揭示道理。餐桌前的猫有了人类提供的食物,不再捉老鼠,并且嘲笑在捉老鼠的那只猫。据此分析寓意即可。

12.答案:等待鹭鸶;寻找鹭鸶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由“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可知,A处答案为“等待鹭鸶"。由“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可知,等待不到鹭鸶的作者,开始“寻找鹭鸶"。故B处答案为“寻找鹭鸶”。

13.答案:(1)“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写出了作者见到鹭鸶时的意外和小心翼翼,表达出对鹭鸶的喜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2)“圣物”指具有神圣色彩的物什,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作者把鹭鸶称为“圣物",表达出对鹭鸶的恭敬、珍重之情,说明鹭鸶在作者心里具有崇高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理解和分析。作答时应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表现的内容,最后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14.答案:承上启下。第⑥段承接上文对鹭鸶绝迹因由的思考,引起下文对鹭鸶与村民和谐相处的回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从“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可知,第⑤段在讲鹭鸶绝迹,从“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可知,第⑦段在讲眼前的鹭鸶飞去,并引起了“我"多年前的回忆。第⑥段在第⑤段和第⑦段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得内容的转换顺畅、不突兀。

15.答案:作者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生活,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生命之美;宠辱不惊、淡泊名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志趣。从“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可知,作者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生活,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生命之美;从“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可知,作者赞同这种宠辱不惊的态度;从“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可知,作者淡泊名利。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6.答案:鹭鸶曾与人类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但由于环境的破坏和猎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