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指导意见解读浙江教育学院朱光良E-mail:zjhzzgl@高中地理必修Ⅲ1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地理问题。尽管不少的地理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具体区域的实际,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所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也就成为本模块的首先要学习的内容了。本模块(必修Ⅲ)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无论是部门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落脚点必然是具体的区域,具体的空间。”“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一切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落实与检验。”
2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同时,“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应用地理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这正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因此,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本模块的核心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在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
3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由于“区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各有其特性。就学生而言,不可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包罗进来,因而只能选择一部分相对比较重要的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流域开发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作为案例进行讨论。这些选题充分关注到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理事实,所选择的问题,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结合的比较紧密,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相关的国情教育。4课程标准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5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这些内容“标准”都要求“以……为例,分析……”,这体现了新课程“强调案例教学”的理念。通过案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希望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6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就课堂教学而言,很难穷尽诸如区域环境和发展、流域开发、区域农业生产等地理问题,而这些问题,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其他实例,以说明典型实例中未能包括的内容和方法。7课程标准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8“湘教版”教材第二章内容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9课程标准内容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0“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章节内容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1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章节内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2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3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某一个区域为实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不但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还要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了上面的铺垫,本节的核心就落实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上来。14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危害请注意,教材中对荒漠化含义的阐述,与课程标准中的有差异,以教材中的为准。通过案例分析,归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以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为案例,总结荒漠化产生的原因。通过典型案例,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以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地表植被,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15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要求发展要求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体现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原理应用。可结合“说明”中的内容(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展开。16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要求说明可适当补充其它土地退化的类型,如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等考虑到我省的荒漠化(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等,让学生感受发生在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能力。17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建议考虑到本节内容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不妨采用多媒体辅助法、案例分析法,直观介绍荒漠化的含义,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利用课本中的材料外,教师可补充一些世界荒漠化典型地区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这一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对策18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36)“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起到让学生感受荒漠化问题的存在以及危害,与教材的第一句话相衔接。其中的危害,可以作为后面探讨“荒漠化的危害”的铺垫。阅读二(P37)“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应以“正文”的要求给予重视,因为这是分析、归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的必要素材。阅读三(P39)“消失的楼兰古国”,只是作为“荒漠化的危害”的一个佐证实例,不作记忆性要求。19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活动1、2、3:这3个活动可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我国两大类型土地荒漠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的理解,关注我国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活动4:在课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活动中所提及的某个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作初步分析;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并引发讨论,初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在课前安排学生实地走访或调查当地土地利用(如红壤)的状况,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就学生所调查的内容,让他们阐述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展示自己对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让学生在了解当地区域发展特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0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要求活动1(P36):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教学中需补充黄土高原的更多资料。活动2(P37):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或者说要理解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特征会引发荒漠化现象。建议本活动与阅读二整合(阅读+活动)。21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要求活动3(P38):通过本活动,学生不但应理解垦荒、滥牧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还应掌握(理解)图2-4所表达的逻辑关系。通过本活动,理解南方地区“红色荒漠”的成因及分布。教学中需补充有关“红色荒漠”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中交流)。22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要求活动4(P40):本活动作为本节内容的总结提升,可检验学习效果。在课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本活动,每个小组选择活动中所提及的某个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作初步分析,学习成果在下次课堂中交流,并引发讨论,初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通过本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23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4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某一个区域为实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不但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还要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了上面的铺垫,本节的核心就落实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上来。25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及我国主要湿地分布湿地的概念。关于湿地的类型,只要知道几种主要类型,不必系统地罗列。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地不作识记要求。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6教学要求基本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材料是指“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对此阅读材料,只要把握由此总结出来的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必关注细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阅读二和活动3来完成。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7教学要求基本要求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仍然以洞庭湖案例(阅读三和活动4)来分析、讨论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的问题。关于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要强调因地制宜的理念。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8教学要求发展要求了解湿地形成的地理背景;理解湿地保护与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对于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有帮助。也可以起到地理知识的联系与综合的作用。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9教学要求说明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地不作识记要求因为没有必要记忆这些东西。但通过图2-7,要知道我国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0教学建议建议运用讲解法、观察法、问题教学法等方法,合理运用教材中相关湿地的材料,通过层层设问、逐步分析、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和其重要价值可用调查法、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家乡湿地开发状况,理解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感悟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1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4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这是总结“湿地的重要价值”的素材,细节不重要,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很重要。阅读二(P44)“萎缩的洞庭湖”,这是理解“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的问题”的素材,细节不重要,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很重要。阅读三(45)“洞庭湖“变”大了”,这是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的素材。就洞庭湖湿地而言,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移民建镇等是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具体措施,这些是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2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活动1:通过对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的自主阅读,得出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结论。活动2、3:建议充分利用教材中阅读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上网搜集洞庭湖湿地保护的相关材料,对活动所提及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分析,并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其中活动3中的第5个问题可替换为当地的湿地调查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学校所在地区湿地的相关资料,了解目前对湿地的开发利用状况;以便课内让学生运用收集的素材,对家乡的湿地开发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或方案。活动4:在课内让学生根据收集的素材对家乡的湿地开发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或方案。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3活动要求活动1(P42):通过本活动(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通过本活动(读图2-7),知道我国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东西差异)。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4活动要求活动2(P43):建议本活动和阅读一合并进行(阅读+活动)。通过本活动,学生主要应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活动中的三个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化对湿地的重要价值的理解。教师应把握这个尺度。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5活动要求活动3(P44):建议本活动和阅读二合并进行(阅读+活动)。通过本活动,学生主要应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活动中的第五点,可引入家乡(本省、本市)的资料,且最好是不同类型湿地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湿地问题的了解。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6活动要求活动4(P46):建议本活动和阅读三合并进行(阅读+活动)。通过本活动,学生应了解一些关于湿地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并能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些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活动中的后两点,可引入家乡(本省、本市)的资料,且最好是不同类型湿地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湿地问题的了解。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37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38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要求以某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为实例,分析其综合开发利用问题。由于不同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对策也不相同。本条“标准”的重点并不是某一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39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是: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说出其发展的内容,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40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了解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田纳西河流域曾经出现的主要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成就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1教学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案例探究,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措施和经验理解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上,如何利用该流域的有利因素进行开发建设,如何针对制约因素综合治理。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2教学要求发展要求能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对某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体现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原理应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我国某流域案例(乡土案例)开展讨论,以深化对教材案例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3教学要求说明在具体案例分析讨论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不必过分强调结论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4教学建议可通过案例分析法指导学生了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通过图片、影像资料等各类素材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田纳西河流域的巨大变化可以采用比较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对我国的启示作用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5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3个活动。活动1、2: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图像,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地理背景,了解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分组讨论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述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活动3:建议选择黄河流域或家乡小流域治理为活动对象,收集资料,并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综合整治的合理化建议。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6活动要求活动1(P47):通过本活动,学生应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这些特征对流域开发的影响。教学中需补充田纳西河流域的更多资料,特别是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教材中的图2-14太简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748活动要求活动2(P48):这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基本内容的具体展开。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河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工业建设、农业发展的特点。关于河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建议补充示意图。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4950活动要求活动2(P48):这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基本内容的具体展开。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河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工业建设、农业发展的特点。关于河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建议补充示意图。教学中适当补充田纳西河流域关于工业建设、农业发展特点的更多资料。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51活动要求活动3(P50):本活动的主题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对我国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启示。通过本活动,学生应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了解黄河流域(或家乡某一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具体可行措施。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52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53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资源、气候、水资源等密切相关。本条标准要求在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再来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本条标准所说的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等。54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不同的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对农业生产会有不同的影响。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就种植业而言,温度决定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高低,而降水量的多少(不考虑灌溉因素)也决定了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和范围。55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所以不同区域农业的布局是不一样的。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布局,既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也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只有在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56教学要求基本要求通过读图分析,把握美国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首先要了解美国本土的自然地理特征(例如地形)。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就是教材中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对美国主要农业带形成原因的分析,理解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特点及意义理解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特点。了解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了解美国主要农业带(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形成的原因。具体的各农业带位置不必具体记忆。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57教学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了解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树立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观点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58教学要求发展要求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具体区域的信息材料,分析其区位条件,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要让学生知道农业区位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基本方法,就是从这些因素去分析区位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因地制宜。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59教学要求说明案例材料中知识不作识记要求这主要是指阅读五中所涉及的知识。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0教学建议采用图表探究教学法进行“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教学,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美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教学,理解“地区专门化生产”意义和作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进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教学,了解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1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52)“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这是农业区位条件之一,应作为正文要求。阅读二(P53)“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通过阅读此材料,不但要了解美国主要农业带(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形成的原因,还应理解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点。阅读三(P54)“沙尘暴威胁美国农业”,这只是说明了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作记忆性要求。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2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四(P55)“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这是本节第三点的核心内容,应按正文要求。重点是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政策。阅读五(P56)“保护性耕作”,属于知识补充性阅读材料,其内容不作识记要求。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3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活动1、2:多媒体分步展示美国地形、气候、交通图及相关需探究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将图表中的信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带着问题分组探究,成果交流。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所学“农业的区位因素”的知识,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美国农作物分布示意”图,按“分布在哪里?与周围事物有何联系?”这一区位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分别就“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三个区域展开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三个农业带的共性进行归纳,得出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地区专门化)及其作用。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4活动设计活动4:课前布置调查要求:上网了解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课堂展示调查成果,归纳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其产生原因;结合教材活动案例和阅读材料探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活动5:可作为课后探究作业,重点探究“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其它2问,可作为思考性作业来完成。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5活动要求活动1(P51):通过本活动(读图2-17、图2-18),了解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条件。开展本活动需要进一步补充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6活动要求活动2(P52):通过本活动,学生应了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农业生产将向区域专门化方向发展。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7活动要求活动3(P53):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8活动要求活动4(P55):通过本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应理解控制化肥、农药污染的“处方”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69活动要求活动5(P57):通过本活动,进一步理解实现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具体做法,以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借鉴意义。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70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1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能源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能源或矿产资源的构成各不相同。因此,在以某区域为例探讨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首先应分析该区域的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和特点。同时,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也会不同影响。72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所以在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还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说明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可持续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73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综上所述,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抓住以下几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和特点、地理环境状况;第二,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74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鲁尔工业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除了煤炭储量大,还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从能源的角度,一方面,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提高了,另一方面,石油、核能的应用。从科技的角度,技术的发展使鲁尔区主导产业就业需求量显著减少。另外,单一的工业结构也制约了鲁尔区的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5教学要求基本要求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鲁尔工业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鲁尔区通过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工业布局的调整);减少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要解释这些措施为什么能使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6教学要求发展要求能结合某区域的实际,探讨该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体现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原理应用。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7教学要求说明案例材料中知识不作识记要求主要指阅读材料“鲁尔区工业重镇——杜伊斯堡与埃森”。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8教学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煤炭与鲁尔工业区繁荣和衰落”的教学,通过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煤炭资源的结构、交通状况的分析,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工业区兴起的重要作用;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鲁尔工业区的新发展”的教学,理解鲁尔工业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79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60)“污染严重的莱茵河”,只要知道鲁尔区的衰落不仅表现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衰落,经济的衰落,也反映在环境的“衰落”——莱茵河受到严重的污染。阅读二(P61)“鲁尔区工业重镇——杜伊斯堡与埃森”,通过这两各城市的案例,说明鲁尔区的新发展,所以细节不重要。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0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活动1:展示鲁尔区交通状况图,学生自主思考鲁尔区交通运输网的特点和对工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活动2:课前布置活动要求:收集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区、煤炭利用过程排放的主要废气、我国能源结构图等信息材料,课堂上小组合作研讨活动中所提及的3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得出治理良策。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1活动设计活动3: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观察和比较,认识鲁尔区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讨论分析这些变化对鲁尔区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活动4:可以设置为课外研究活动:上网收集鲁尔区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归纳鲁尔工业区新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鲁尔经验”对我国辽中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2活动要求活动1(P59):通过本活动,学生不但要了解鲁尔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还应理解这个优势对当时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当然对鲁尔区的新发展同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鲁尔区交通状况图。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3活动要求活动2(P59):通过本活动,学生主要应理解:燃烧煤炭是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了大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4活动要求活动3(P61):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鲁尔区的工业布局从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转变为平衡布局策略。对图2-29和图2-30的比较分析相当重要,学生应掌握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5活动要求活动4(P63):本活动的核心是第2个问题。通过本活动,学生要把“鲁尔经验”迁移、应用到辽中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86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87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途径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渐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88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途径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状况、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某些问题,如环境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根据区域的具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寻找对策。89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及特色珠江三角洲概况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色(阅读一的内容)。通过相关材料的搜集、分析,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相关材料主要是指阅读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资料。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教材中已进行总结。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初期的“三来一补”。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90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有哪些问题(耕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城镇和工业的密度问题等)。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重点是探讨。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91教学要求发展要求理解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并能结合某区域的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竞争格局优化路径探索
- 镍氢电池低温性能优化研究与应用
- 2024年度环保工程承包合同with工程概况、环保标准与验收规定
- 绿色建筑与健康生活方式
- 解读机场服务质量提升
- 2024年度电线电缆生产设备租赁与维修服务合同
- 2024版物业电梯管理运营合同
- 二零二四年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技术升级与推广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具体许可范围
- 2024年广西应急厅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2024-2030年酒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 七年级开学第一次家长会课件
- 台湾问题的由来课件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的途径
- 组织行为学(山东联盟-青岛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MOOC 管理咨询-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