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课件 绪论_第1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课件 绪论_第2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课件 绪论_第3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课件 绪论_第4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版) 课件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参考书。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单片机的选型和典型单片机性能概览。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单片机,重视单片机技术的学习。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将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总线和其他多种功能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Microcontroller)。单片机的特点:可靠性高、便于扩展、控制功能强、具有丰富的控制指令、低电压、低功耗、片内存储容量较小、集成度高、体积小、性价比高、应用广泛、易于产品化等。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2.学习单片机的重要性

请稍微留心一下我们的周围,看看周围由于应用单片机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单片机作为最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它的成功应用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单片机已成为电子系统中最普遍的应用手段,除了单独设课程外,在涉及的许多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研究生论文课题中,单片机系统都是最广泛的应用手段之一。在高校中大力推行的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中,采用单片机系统解决各类电子技术问题已成为主要方法之一。3.单片机的发展过程1974年,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单片机F8。标志着单片机诞生。单片机的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4—1976年):单片机初级阶段。特点:制造工艺落后,集成度低,采用双片形式。代表产品:Fairchild公司推出的F8系列。第二阶段(1977—1978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特点:在单片芯片内集成CPU、并行口、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等功能部件,但性能低。代表产品:Intel公司的MCS-48系列、GI公司的PIC1650。第三阶段(1979—1982年):高性能单片机阶段。特点:存储容量、寻址范围、中断源、并行I/O接口和定时器/计数器的个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集成有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指令系统增设了乘除法、位操作和比较指令。代表产品: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05系列、TI公司的TMS7000系列、Zilog公司的Z8系列等。3.单片机的发展过程第四阶段(1983年至今):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特点:工艺先进,集成度高,内部功能强,运算速度快。代表产品:

Motorola的MC68HC16系列、Intel的MCS-96系列、TI(德州仪器)的MSP430系列,Microchip、Atmel、三菱、itachi(日立)、Philips(飞利浦)、ST(意法半导体公司)等公司都有相应产品。近年来出现的32位单片机,是单片机的顶级产品,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代表产品有:ST公司的STM32系列(基于

ARMCortex™-M3内核)、Motorola公司的M68300系列、Silabs公司的Precision32系列、Microchip公司的PIC32MX系列、TI公司的F28×系列和Hitachi公司的SH系列等。3.单片机的发展过程

单片机的发展从嵌入式系统的角度可分为SCM、MCU、SOC三大阶段。1974-1976年:4位、8位单片机、

Fairchild双片的

F8系列1977-1978年:8位单片机

IntelMCS-48系列1979-1982年:高档8位单片机

IntelMCS-51系列

8031/8051/8751、8032/8052/8752

低功耗型80C31、高性能型80C252、廉价型89C2051/10511983年-至今

16位单片机

IntelMCS-96系列

8098/8096、80C198/80C196,DSP

32位单片机

ARM系列4.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目前,单片机的主流仍然是8位高性能单片机。其发展具体体现在CPU功能增强、性能提高、集成度提高、外围电路的内装化、大存储容量、制造工艺不断提高、接口性能不断提高、可靠性不断提高、功耗越来越低、编程及仿真技术的简单化、使用实时操作系统。单片机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传感器接口、电气接口、功率驱动接口、人机接口、通信网络接口等方面的要求,以适应自动检测与控制要求。5.单片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单片机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软硬件结合、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应用方便、易于掌握和普及、易于产品化、易于嵌入到各种应用系统中等优点。因此,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在工业、农业、国防、军工、医疗、汽车电子、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等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片机应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主要应用于工业检测与控制、仪器仪表、消费类电子产品、计算机外围设备、网络与通信的智能接口、军事与航空、办公自动化、医疗器械、汽车电子设备、分布式多机处理系统等方面。大量单片机——嵌入式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正迅速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选择原则:主要从指令结构、程序存储方式和功能等方面选择单片机。(1)指令结构

按指令结构可将单片机分为复杂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两种结构。结构和精简指令集结构两种。

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ing)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如8051系列、M68HC系列、AT89系列、W78系列等。

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ing)结构:哈佛结构。如PIC系列、Z86系列、AVR系列、KS57系列、EM78系列等。6.单片机的选择(2)程序存储方式

根据程序存储方式的不同,单片机可分为ROMless(片内无ROM,需片外扩展EPROM)、EPROM、OTPROM、FlashROM和MaskROM五种。目前,单片机大都将程序存储体置于其内,给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3)功能

有的单片机内部除基本功能外,可能包含有以下功能部件:串行通信接口(SCI),串行外设接口(SPI),PWM,Watchdog,D/A转换器、A/D转换器,LED、LCD、屏幕、荧光(VFD)等显示驱动器,键盘中断,双音多频(DTMF)接收/发生器,保密通信控制器,锁相环(PLL),调制解调器,直接存储器存取(DMA)等。(4)单片机的种类

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otorola、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MSP430系列、Atmel公司生产的AVR系列、台湾义隆公司(EMC)生产的EM78系列。此外,还Zilog、EM78、Scenix、NEC、Epson、NS、三星、富士通、华邦、Philips等公司生产的单片机系列。

典型单片机有MCS-51、MSP430、EM78、PIC、Motorola、AVR等。

Intel公司的MCS-51单片机为主流产品,经典,许多半导体厂家以MCS-51系列中的8051为基核,推出了许多兼容性的CHMOS单片机----80C51系列。性能见表0.1。

Motorola单片机是世界上较大的单片机厂商之一。品种全、选择余地大、新产品多。其特点是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比较适合于工控领域及恶劣的环境性能见表0.2。

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单片机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的单片机。其特点是运行速度快,低价位,适用于量大、档次低、价格敏感的产品。为低电压、低功耗、大电流LCD驱动、低价格产品,性能见表0.3。

7.典型单片机性能概览

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MSP430单片机为低电压、低功耗产品,功能较强,主要应用于智能小区及四表系统。性能见表0.4。台湾义隆公司(EMC)生产的EM78单片机为低功耗产品,价格较低,优越的数据处理功能。性能见表0.5。

Atmel公司生产的AVR为高速、低功耗产品,支持ISP、IAP,I/O口驱动能力较强。性能见表0.6。表0.1MCS-51系列单片机的性能一览表系

列典型芯片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串行通信口片内RAM片内ROM51系列80C314×8位2×16位51128字节无80C514×8位2×16位51128字节4KB掩膜ROM87C514×8位2×16位51128字节4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