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1页
马太效应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2页
马太效应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3页
马太效应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4页
马太效应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太效应与和谐社会构建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寻求的社会理想。虽然社会和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因此,合理调节分配资源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著名社会学家哈耶克曾将社会秩序分为自生自发和人为设置两大类,分析表明,社会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也有这样两类,“马太效应”就是人类社会调节资源利益的一种自发机制。显然,深入探讨“马太效应”的性质和作用,对其取利避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一、马太效应说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在研究科学共同体的奖励机制时发现,科技界调节科研资源利益的原则,与《圣经》“马太福音”篇中耶稣作宗教比喻时的一段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非常一致,于是将科技界的这类资源利益调节机制称作“马太效应”。后来人们发现,“马太效应”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金钱等物质资源利益,还是署名、奖励等精神资源利益,以及教育、就业,职位,政治权力等社会资源利益,它们的调节配置中都存在“马太效应”的影子。可以说,“马太效应”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对形形色色的“马太效应”现象进行分析推敲,笔者认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资源利益调节机制,“马太效应”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特征:1.“损残余、补不足”的原则如前所述,“马太效应”之所以被称作“马太效应”,就是因为它的资源利益调节原则与“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一致。而从《圣经》的这段话看,“马太效应”在资源利益调节中所遵循的既不是平均主义的原则,也不是“损有余、补不足”的原则,而是一种“损不足,奉有余”的原则。现实中的“马太效应”也是如此。在经济领域,企业之间的“马太效应”实质上就是那些本来就拥有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优秀企业,挤压弱小企业生存空间的过程;劳资之间的“马太效应”则是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一无所有的打工者所创造的部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在科技界,有声望的科技工作者能因为“首名引证制”和记忆位置效应而声誉日隆,其众多助手及合作者的声望则会在不知不觉中遭到剥夺。在体育、传媒、娱乐界,优胜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极大多数人则只能“甘为人梯”。所有这些都表明,“马太效应”在资源利益分配中遵循的是“损不足、奉有余”的原则。2.资源与业绩的关系用系统科学的正负反馈关联分析表明,“马太效应”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是一个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是按正反馈方式运行的。“马太效应”运行中的正反馈至少有以下两种:一是人们自身的资源与业绩之间的正反馈。人们的资源(本钱、学历、已有声望等)支持着他们获得相应业绩(利润、职位、奖励等),而反过来,人们获得的业绩又或多或少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资源,充实他们自己的资源库。显然,这种资源与业绩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正反馈关联。二是人们在群体中的竞争实力与利益份额之间的正反馈。人们竞争实力的强弱(资源多少、贡献大小、声望高低)决定着他们在群体利益分配中的利益份额(获利多少、奖励有无、职位大小),而他们得到的利益份额反过来又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他们在群体竞争中的实力。显然,人们在群体中的这种竞争实力与利益份额的关系也是一种典型的正反馈关联。不过,这一正反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对于竞争优势者而言,由于能够借助自己的优势剥夺弱势者的部分业绩,从而取得超出自己个人能力以及一般竞争者的骄人业绩;而这种骄人业绩又能转化为资源,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竞争实力,因此,这是一种使他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的良性正反馈。对于竞争劣势者,这种正反馈则是一种使其处境越来越艰难的恶性正反馈。“马太效应”的正反馈运行方式是“马太效应”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它是“马太效应”“损不足、奉有余”原则在时间上的延伸和强化。正因为“马太效应”按正反馈方式运行,强者不仅能保有自己的业绩、资源,实现自我增值,而且能通过剥夺弱者来增加自己的业绩和资源;而弱者不仅不能实现自我增强,而且其仅有的业绩乃至资源都将被强者侵吞、剥夺,所以,“马太效应”不同于一般的弱肉强食,它是一种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社会利益格局再增强过程。3.“马太效应”运行的结果细致的分析还告诉我们,“马太效应”与同为资源利益调节机制的法律、规章等有几点明显不同:其一,法律规章都是经过人们缜密理性思考后设计制定的;而“马太效应”则是“产生于诸多并未明确意识到其所作所为会有如此结果的人的各自行动”,也即是人之行动的非意图后果,是人们非设计行为的结果。其二,法律规章是明确服务于、服从于一个整体目标和目的的,个人只是实现整体目的中的一个手段;而“马太效应”运行中却并不存在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统一意志和目的。“马太效应”的运行,都只是追求各自目的的人们之间相互选择和相互调适的结果。其三,法律规章是强制性的,有奖励有处罚,并有专门组织机构执行保证。而“马太效应”作为利益调节机制却没有暴力逼迫或强制,完全是人们自愿的行为,甚至那些因“马太效应”而利益受损者,也往往是自觉、自愿的。这些表明,“马太效应”不是一种人们自觉设置的制度,而是一种社会自生自发的机制,是调节社会资源利益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综上所述,我们对“马太效应”可以作如下结论:“马太效应”是人类社会自生自发的,以“损不足、奉有余”为基本原则的、以正反馈方式运行的一种普遍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二、增加社会财富分配,提高社会效率近来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实现进程等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参考这些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就社会关系而言,和谐社会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和谐社会不仅应当是富裕的而不是贫穷的社会,而且是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使人们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收益的社会。其二,和谐社会不仅应当是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生机勃勃的社会,而且应当是稳定有秩序的,而不是动荡混乱的社会。其三,和谐社会不仅应当是能够为人们的思想和创新保留充分的自由空间,有足够多样性的社会,而且应当是有强烈凝聚力,有人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不是一盘散沙的社会。从逻辑角度看,在和谐社会的上述三个特征中,社会富裕、充满活力并且有丰富多样性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而共同富裕、社会稳定和高度统一则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和谐社会必须是必要基础和充分条件的统一。贫穷的、缺乏活力和自由的社会稳定统一平衡只能是痛苦的、僵化的机械社会,不是和谐社会;而缺乏稳定、统一和平衡的社会富裕、生机活力也只能增加社会冲突和动荡,也不是和谐社会。分析表明,“马太效应”作为人类社会普遍的,以与人们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的资源利益为调节对象的自发机制,它的存在和运行对人类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马太效应”能够极大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从“马太效应”的利益分配功能看。曾有人将“马太效应”视为完全不合理的剥削机制。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我们都知道,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各种不同资源对于社会财富的生产都有着各自的积极意义。但是各种资源对社会财富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正如一只由长短不一的木板所箍成的木桶,其最大容量是由最短那块木板决定的一样,在社会系统中,那些社会生产迫切需要,但又因各种原因供应严重不足的稀缺资源就是决定社会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的瓶颈和关键。因此,利益分配向稀缺资源提供者倾斜,是符合“按照每个人的贡献合比例分配财富”这一公平原则的。“马太效应”确实“损不足、奉有余”,但它所损者,大多是非稀缺资源提供者,所奉者则大多是稀缺资源提供者。显然,只要适度,“马太效应”的利益分配是符合公平原则的。(这也是“马太效应”运行不必凭借暴力或强权,而是人们自觉、自愿行为的客观原因)。由于适度的“马太效应”能够“按照每个人的贡献合比例地分配财富”,因此它能全面调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特别是“马太效应”在利益分配中向稀缺资源提供者倾斜,不仅能激发他们保护、利用稀缺资源的积极性,还能强化全社会发掘生产稀缺资源的热情,对于解决社会发展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社会财富的生产,意义十分重大。其次,从“马太效应”的资源配置功能看。由于社会资源与利益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马太效应”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同时也是引导、推动社会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过程。我们知道,人们的能力有强弱区别,人们的工作激情也有大小之分,而他们以往的工作业绩就是他们能力强弱、努力程度的直接显现和最好证明。“马太效应”按照人们的以往业绩,按照“损不足、奉有余”的原则来配置有限资源,将资源投向那些在竞争中优选下来的最有能力、最勤奋的少数优胜者。显然,和其它资源配置机制相比,适度的“马太效应”不仅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可靠的利用,使它们发挥最大效益,而且也使那些最有能力、最勤奋的人因为得到较多资源而发挥更大作用。“马太效应”人尽其材、物尽其用的资源配置显然非常有利于社会进步。最后,从“马太效应”的激励功能看。“马太效应”对社会利益和资源的分配、配置,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由于“马太效应”以“损不足、奉有余”为利益调节原则,按正反馈方式运行,因此,它的运行会使人们之间出现“一步领先,可能步步领先;一步落后、可能步步落后”的格局。“马太效应”的这一性质、运行方式及其残酷后果能够强烈地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不仅迫使人们打起精神投入竞争,而且要求人们必须超越别人,力争第一。显然,“马太效应”具有极强的提高人们竞争意识,增强人们争先愿望的功能,这将极大增添社会积极向上的活力。总之,“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能够有效地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财富的创造,因此,“马太效应”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机制和动力。但是,分析表明,“马太效应”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很多,有些甚至是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首先,“马太效应”本身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这使“马太效应”对社会资源利益的调节很容易偏离公平公正原则。其一,在社会资源利益数量限制或难以按比例分割的情况下,“马太效应”的“损不足、奉有余”往往直接表现为“赢家通吃”,从而使竞争优胜者所得超其所值,失败者则一无所有。其二,在政治权力和舆论也被强者控制,弱者失去抗衡能力的情况下,“马太效应”的“损不足、奉有余”一定是强者对弱者的过度剥夺,从而使弱者不能按照自己的贡献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其三,由于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没有社会救助和福利关怀的情况下,“马太效应”“损不足、奉有余”不仅会剥夺弱者的利益,还将损害弱者未来发展的条件,扼杀他们的发展机会。“马太效应”的上述先天不足,使得不受控制的“马太效应”一定会过度地、恶性地运行,最后使财富和资源在少数人身上高度集中,同时造成越来越多的、越来越贫困无助的弱势群体,这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是社会不和谐的最突出表现。其次,“马太效应”过度运行以及两极分化的形成,将严重地破坏社会稳定和团结。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的原理,社会财富占有关系的两极分化,必然使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也相应分化,甚至也出现两极分化。这将使社会无法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观念,从而将极大地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进而,由于社会财富占有关系的两极分化,占人口极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无法因自己的贡献而获得相应财富,也不能分享社会增长和发展的收益,必然会愤而抗争,这就会激化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形成激烈的社会冲突,造成社会混乱和动荡。另外,由于财富占有关系的两极分化,弱势群体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发展自己,就会出现大量违法乱纪等越轨行为,会破坏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马太效应”的过度运行以及两极分化的形成,肯定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团结。最后,“马太效应”的过度运行以及两极分化的形成,还将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一,由于“马太效应”造成的两极分化不仅是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也是资源占有的两极分化,而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报酬递减理论告诉我们,同类资源的重复投放会使这些资源的效益下降,这意味着,当“马太效应”使社会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时,这些资源的边际利用效率会不断递减。显然,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二,由于两极分化,资源垄断者不仅将因为缺乏竞争对手而失去了继续快速发展的动力和压力,而且一定会利用自己手中的垄断资源,千方百计打击、压制后来者。这样就会抑制社会竞争,阻碍了后人对前人的超越,削弱社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显然,这也是不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总之,在许多情况下,“马太效应”会破坏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原则,导致社会财富和资源的两极分化,不仅将使社会失去凝聚力,造成社会动荡,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显然,从这一角度看,“马太效应”又是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理想的心腹大患。不过,进一步的分析告诉我们,“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与消极两重作用是有主次之分的,这种主次关系受其运行强度和发展阶段影响。就运行强度而言,温和适度的“马太效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利大于弊。“马太效应”虽然是“损不足、奉有余”的,但是,如果其运行比较适度,比较温和,强者对弱者的剥夺不那么过分,那么,“马太效应”的运行不仅能激发稀缺资源投入者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弱势者的竞争意识,显然,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反之,过强或过弱的“马太效应”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弊大于利。过弱的“马太效应”意味着平均主义色彩浓厚,将严重打击少数精英的积极性,使稀缺资源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利用;过强的“马太效应”则意味着精英主义色彩浓厚,将严重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抑制他们的创造竞争积极性。因此,过强或过弱的“马太效应”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发展阶段而言,在“马太效应”运行初期,由于社会资源尚未被少数人垄断,人们的发展起点比较接近,“马太效应”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的正面作用较大,而阻碍竞争、浪费资源等负面作用不很明显,因此,“马太效应”利大于弊。但在“马太效应”运行后期,由于已经形成两极分化及资源高度垄断,它优化资源配置、激励竞争的积极作用将不断削弱,而危害性将迅速上升,此时的“马太效应”将弊大于利。三、“马太效应”应当取利避害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马太效应”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是非利弊双重性质,其恶性运行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其有序运行则利大于弊;而另一方面,“马太效应”又是一种自生自发的调节机制,它只会按其自身规律,而不是按社会要求来发展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对“马太效应”取利避害,而且这种取利避害不能依靠“马太效应”本身,而必须借助人们自觉设置的制度和政策加以控制调节。在历史上,古今中外的许多智者贤人虽然没有使用“马太效应”这一概念,但都注意到了这类社会自发利益调节机制的两重性,特别是注意到了它的负面影响,并且探讨了对它取利避害的对策。中国哲人老子曾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邓小平同志则说:“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没有,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在西方,社会学家涂尔干有关“社会团结”的思想,帕森斯关于“社会整合”的理论,政治哲学家罗尔斯、阿德勒,法哲学家博登海默的公平、正义理论等,都从理论角度对如何克服“马太效应”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而政治家和法律界则直接以公共福利政策、累进税、遗产税制度等,对“马太效应”进行了取利避害的实践尝试。综合前人的研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马太效应”,笔者认为,对“马太效应”取利避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管理系统必须充分肯定“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支持其存在和运行。因为适度的“马太效应”符合“按照每个人的贡献、能力、需要合比例地分配财富、资源和权力”的公平原则;也因为适度的“马太效应”能激励竞争、促进社会稀缺资源的增长并优化其配置;特别是因为“马太效应”作为社会自生自发的资源利益调节机制,比任何一种人为制度都能更直接、更及时、更普遍地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资源关系,因此,“马太效应”的存在不仅有其客观根据,而且在适度情况下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利。社会管理系统必须承认“马太效应”的客观存在,充分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保护其产生和运行的社会环境,而不能人为地扼杀它、禁止它。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因“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始终保护积极向上的旺盛活力,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第二,社会管理系统应当充分利用反向性或限制性政策来平衡、约束“马太效应”。所谓反向性社会政策是指与“马太效应”正好相反,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原则的社会资源利益调节制度或政策,如经济领域中的累进税和全民福利政策;科技资源分配中的普施制,教育领域中的义务教育制等。由于“马太效应”包含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因此,采用反向性社会政策来平衡、补充“马太效应”,有助于在发挥“马太效应”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长处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不公平性,减少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所谓限制性政策则是指对“马太效应”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政策。限制性政策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限制性政策有反垄断法,劳动法等,它们直接限制强势者对弱势者过度剥夺,限制“马太效应”恶性膨胀。间接限制性政策则有结社自由、新闻自由、民主选举等。结社自由使弱势群体能够成立工会、农会等自己的组织,借助组织力量来增强与强势者的抗争力,以制约“马太效应”;新闻自由有助于通过新闻报导对各领域过度的“损不足、奉有余”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马太效应”;而民主选举则使作为弱者的大多数人能够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影响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执行,从而从根本上约束和控制“马太效应”。第三,社会管理系统应当根据“马太效应”作用的阶段性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导向。由于“马太效应”按正反馈方式运行,根据系统科学的研究,它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不仅会随运行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