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同群公秋登琴台=1\*GB3①[唐]高适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中川横赤宵。犹是对复伏,几时有凉飙。燕雀满檐横,鸿鹤抟扶摇。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注〕①琴台:即宓(fú)子贱琴台,又称单父台,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华具。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单刀直入点明写作原由。“古迹”即单父台,是引发诗人心中万千思绪的直接原因。B.全诗前八句交代受“群贤”相邀而临琴台、“顾遗尘”,眺天地,欣喜之中却义愁绪暗生。C“燕雀”二句承上启下,既是实写又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象征意义,引出感叹。D全诗采用叙事、描写、抒情等方式含蓄温婉地表达出诗人醉心渔樵、安然自适的超然情怀。15.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这一评价准确地概括了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分析高适诗歌的这一艺术特色。(6.)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雨后赠斯远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和天气,虽有霜降和冷雨,但并无颓废伤感之意。B.这首诗写景视听结合,虚实相衬,细腻的景物中寄寓着作者美好的情感。C.诗人兴致盎然,信步遍村寻梅,表现出诗人寻春的急迫心情与坚定信念。D.诗人揩拭双眼,静待朋友的佳作,想以之洗尽昏昏睡意,振作起精神。15.后人评价此诗“转折自如,情理相携”,请结合诗句赏析此诗中的“情”与“理”。(6分)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破阵子宋·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注】①蜡履:往木屐上涂蜡以防潮湿。②苔纸:以水苔作原料制成的纸张。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世”如“空花”,“浮名”似“昨梦”,词人的这一认识透露出他对功名事业的释怀。B.“筇杖”句与苏轼《定风波》词“莫听”两句情感有相似处,都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之情。C.“菱唱”句当解作“闻遥烟外菱唱声”,意思是“听见远处(云雾中)传来采菱人的歌声”。D.本词尾句的“君”可能指词人的某个朋友,词人非常思念他,所以写了这首词预备赠给他。15.词上片结句“身闲心太平”可以作为陆游对自己当下生活和心境的描述与评价。词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词人“身闲心太平”?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的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此驻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描写诗人一幅头巾,一根藜杖,在深秋傍晚,登上城北门楼,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状态和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B.第二句写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感受到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西风劲吹,百草摧折,一片肃杀,愁绪袭上心来。C.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重要关塞,诗人曾驻守于兹。今日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宣告边境上的紧急情况。诗句传达了诗人对战事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D.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北方的消息。然而这次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深深的关怀和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16.本诗以“横槊赋诗”抒怀,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发出感叹。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不同。(6分)四川省德阳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谭孝廉赴举①
李咸用②
鼓鼙③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④。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①赴举:此处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②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③鼓鼙: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的大鼓和小鼓。④镐京: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情。
B.颔联、颈联既有对谭孝廉积极仕进的勉励,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C.尾联诗人感慨后起之秀稀缺,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对答公卿,饱含期许之意。
D.全诗文辞平易,内蕴深沉,虽作于晚唐衰颓之时,却迸发出一股昂扬之气。16.诗中蕴含许多成才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进行概括分析。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同群公秋登琴台=1\*GB3①[唐]高适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中川横赤宵。犹是对复伏,几时有凉飙。燕雀满檐横,鸿鹤抟扶摇。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注〕①琴台:即宓(fú)子贱琴台,又称单父台,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华具。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单刀直入点明写作原由。“古迹”即单父台,是引发诗人心中万千思绪的直接原因。B.全诗前八句交代受“群贤”相邀而临琴台、“顾遗尘”,眺天地,欣喜之中却义愁绪暗生。C“燕雀”二句承上启下,既是实写又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象征意义,引出感叹。D全诗采用叙事、描写、抒情等方式含蓄温婉地表达出诗人醉心渔樵、安然自适的超然情怀。15.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这一评价准确地概括了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分析高适诗歌的这一艺术特色。(6.)14.D【解析】“醉心渔樵”分析有误。诗人将“燕雀”与“鸿鹄”对举,虽言“物性自得,我心渔樵”,但这只是诗人长期“怀才不遇”下的无奈之举。15.【答案示例】①高适诗歌多直抒胸臆,木诗中“德与形神高”不仅是对宓子哦的夸赞,也是对群公与自己才华的肯定。抒情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率直无隐。(2分)②高适的诗歌具有豪放慷慨的风格。诗人将“燕雀”与“鸿鹄”对举,表现其远大志向:“尚握尊中瓤”表达诗人于苦闷中的超脱情怀。(2分)③高适诗歌的语言质朴。“干载如咋朝”“四时何倏忽”直率地表现了岁月易逝之感,流畅自然。(2分)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雨后赠斯远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和天气,虽有霜降和冷雨,但并无颓废伤感之意。B.这首诗写景视听结合,虚实相衬,细腻的景物中寄寓着作者美好的情感。C.诗人兴致盎然,信步遍村寻梅,表现出诗人寻春的急迫心情与坚定信念。D.诗人揩拭双眼,静待朋友的佳作,想以之洗尽昏昏睡意,振作起精神。15.后人评价此诗“转折自如,情理相携”,请结合诗句赏析此诗中的“情”与“理”。(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4.答案:B。“视听结合”错,无听觉。15.答案:情:①诗人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及对其才情的赞美。(每点2分)理:自然万物轮回,衰败中却有新生(推陈出新),不必嗟叹伤感。(2分)(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满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情:诗歌前两联是说已经到了严霜铺地、零雨送秋的冬季,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琼枝。诗人在冬季期盼并坚信春天的到来,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的态度,并以此与友人共勉。尾联“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和着春光,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理:诗人面对降霜、下雨的深秋,并不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也不畏惧即将来临的严冬,而是觉得离春天愈来愈近了。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在草色垂死之际,梅树正在恢复青春,酝酿作花。这是自然之势,自然万物轮回,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破阵子宋·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注】①蜡履:往木屐上涂蜡以防潮湿。②苔纸:以水苔作原料制成的纸张。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世”如“空花”,“浮名”似“昨梦”,词人的这一认识透露出他对功名事业的释怀。B.“筇杖”句与苏轼《定风波》词“莫听”两句情感有相似处,都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之情。C.“菱唱”句当解作“闻遥烟外菱唱声”,意思是“听见远处(云雾中)传来采菱人的歌声”。D.本词尾句的“君”可能指词人的某个朋友,词人非常思念他,所以写了这首词预备赠给他。15.词上片结句“身闲心太平”可以作为陆游对自己当下生活和心境的描述与评价。词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词人“身闲心太平”?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答案】14.D15.①身闲:登山饮酒,拄杖穿林,题诗听歌,词人徜徉于山水与诗酒,可见其身闲无事。②心太平:看破尘世,放轻浮名,作者恬淡无欲、豁达超旷,可见其心境淡泊。【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词人非常思念他,所以写了这首词预备赠给他”错误,“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作者闲适自在的心情,而非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另外“写了这首词预备赠给他”于文无据,这是一首描写乡居生活的词,写出了词人退隐生活之乐,表明了陆游在功名与闲适之间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无法看出赠友的内容。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身闲”即身体清闲。“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两句写出词人穿着蜡封的鞋子去登山,进行真正的畅饮,手拄竹杖穿行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行走。由此可以提炼出词人“登山饮酒”“拄杖穿林”,可以看出他身体清闲。“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两句写词人在溪上的苔纸上闲闲地题上诗句,伴着烟雨,听着远处传来的采菱人的歌声,可以提炼出词人“题诗听歌”的闲情。这是一首描写乡居生活的词,词人远离官场与世俗,寄情山水,醉心诗酒,可看出其身闲无事。“心太平”意谓心境简淡平和。对于“心太平”,陆游在开头即指出“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为词人看破了虚幻的花花世界,看淡了俗世浮名。词人退隐山林之间,登山、饮酒、题诗、听歌,抛却尘世的纷扰,恬淡无欲,超脱世俗,享受生活之乐,足见其心境淡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的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此驻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描写诗人一幅头巾,一根藜杖,在深秋傍晚,登上城北门楼,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状态和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B.第二句写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感受到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西风劲吹,百草摧折,一片肃杀,愁绪袭上心来。C.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重要关塞,诗人曾驻守于兹。今日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宣告边境上的紧急情况。诗句传达了诗人对战事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D.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北方的消息。然而这次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深深的关怀和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16.本诗以“横槊赋诗”抒怀,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发出感叹。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不同。(6分)15.D【解析】没有“对已逝美好生活的留恋”。16.①陆诗中“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陆游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抒发了诗人一腔报国热血,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愁绪。(情感1分,阐释2分)②苏轼则是由眼前的江水想到曹操当初沿江而下,志得意满,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可如今也已然长逝,化为陈迹,何况自己。羡慕长江的长流不息,感叹生命的短暂,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情感1分,阐释2分)四川省德阳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谭孝廉赴举①
李咸用②
鼓鼙③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④。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①赴举:此处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②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③鼓鼙: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的大鼓和小鼓。④镐京: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情。
B.颔联、颈联既有对谭孝廉积极仕进的勉励,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C.尾联诗人感慨后起之秀稀缺,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对答公卿,饱含期许之意。
D.全诗文辞平易,内蕴深沉,虽作于晚唐衰颓之时,却迸发出一股昂扬之气。16.诗中蕴含许多成才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进行概括分析。15~16.【答案】B、【解析】(1)B.“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错误,“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不是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故选B。
(2)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要谭孝廉戒骄戒躁,不畏艰险,去争取科举的成功,不要害怕途经“戈戟林”,畏惧沿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抵押合同范本
- 公司销售人员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本 短期
- 单位购买电脑合同范本
- 勾机铲车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水果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玻璃保洁合同范本
- 蛋糕师招聘合同范本
- 代买股合同范本
- 制式采购合同范本
- GB/T 8947-1998复合塑料编织袋
- PALL 颇尔过滤器 -乙烯系统培训
- GB/T 2423.18-2021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 2021年湖北师范学院专升本C语言程序设计试卷
- CB/T 3136-1995船体建造精度标准
- 疫苗冰箱温度记录表
-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课件
- 2023年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 清新淡雅简洁通用模板课件
- 福建省三明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