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核心素养】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核心素养】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核心素养】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核心素养】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7课《敬业与乐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判别“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三、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虽在七八年级时接触过这种文体,但是还未系统学习过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方式。所以在读“敬业与乐业”的论述部分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敬业与乐业》是90多年前的一篇演讲稿,梁启超先生为什么要在一所职业学校上发表这样的演讲,而今90多年过去了,我们再读这篇演讲稿的意义何在?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文章背景、需要结合现在社会发展,这种思维的发散拓展和整合,对现在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三、文本链接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检查预习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旁骛(pángwù)

亵渎(xièdú)

敬业乐群(jìngyèlèqún)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

不二法门(bùèrfǎmén)

言行相顾(yánxíngxiānggù)

强聒不舍(qiǎngguōbùshě)

佝偻(gōulóu)

蜩翼(tiáoyì)

骈进(piánjìn)

2.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五、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1.多媒体投影需要注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写。

在读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比如让学生自己寻找最容易写错的字词并提问,或者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听写,也可以是同桌两个人相互提问的方式。

教师介绍有关演讲的常识。学生边记边思考,并且联系在电视中所看过的大学生演讲比赛等节目来体验、理解。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表对作者观点的感受,小组交流。教师梳理文章结构,解决学生的疑惑点,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

分析: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部分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体,分三层进行论述。第一层(第2~5段):论述有业的必要。第二层(第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三层(第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大家都预习了。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对于这篇文章的文体,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人们常说,成功的演讲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在别人的脑子里。按此标准,大家判断一下,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的演讲成功吗?

二、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此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区别论据类型)

孔子的两段言论(道理)

百丈禅师的故事(事实)

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教师示例,学习“论证思路”的阐述)

示例:首先在第2段指出“有业”是前提,是“敬业”“乐业”的必要条件;然后在第3段运用道理论证,引儒门的言论,论证有业的必要性;接着在第4段运用事例论证,引佛门“百丈禅师”事例,证明人应当有职业,最后在第5段作者陈述自己观点,具体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并提出如何对待现有职业的问题。

(3)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和班上展示)

明确:作者首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谈起,即从一般人都会发出的叹息“做工好苦啊”谈起,然后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活着就会苦。既然如此,就不如“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中作乐。为什么“苦”中会有“乐”呢?作者接着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人生也就有了意义。论述这一层,作者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使论述有了针对性,有感而发,更有说服力。

(4)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乐业。

示例: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而我们在学习中……

(5)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示例:①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文中引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

②举例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③比喻论证。如“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④对比论证。列举佝偻丈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因而成为粘蝉高手的例子后,从正面论述“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在引用了曾文正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以后,从反面论述“一个人不敬自己的职业,就是亵渎职业的神圣,就会把事情做糟,自己害自己

三、精读课文,分析论据

1、有的同学会说,议论文,就这?

当我们理出论证思路,当我们进行缩读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被我们“剩下的”内容是什么呢?

是那些为了证明观点,所选取的材料,我们把它们叫做论据。

2、请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有哪些材料,时间4分钟。

预设: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梁启超用名人名言来告诉学生们要“有业敬业乐业”。

作者引用了名人名言!很明显,还不止一处。本文还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

我替大家数了数,梁启超一共引用了十句名言名言,这些名言有什么特点吗?我们可以试着用下面的表来给这些名言归一下类。

名言出处要论证的道理正面还是反面论证

3、看来梁启超特别善于在不同的位置引用相应的最恰当的话,而且流派很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还大多是圣贤的话:引用名言后又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使得名言浅显易懂,这就叫道理论据。归纳总结一下,道理论据是指为了证明观点而引用的材料,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和定律等。用道理论据论证的方法就属于道理论证。另外,引用名人名言,尤其是古代名人的言论,还能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典雅、庄重,更有说服力。除此之外,梁启超先生还用了什么来规劝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有业敬业乐业”呢?

预设:还有用事情。

4、很好啊,还有用“事情”。那我们来看一下文中写了哪些“事情”。概括事情我们一般用“主语+事件”的方法。

预设: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

当木匠做桌子,当政治家建设共和国。

5、议论文中的事情就是例子。从论据类型角度看,这些例子叫事实论据。总结归纳一下,事实论据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包括别人的事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等。列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就叫举例论证。

6、在课文开头部分,作者列举孔子、百丈禅师的例子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他要证明什么观点的正确?

预设:有业之必要。

从大的方面可以这么说,不过在书中作者很明确地说,用孔子、百丈禅师证明什么观点?

预设: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大家看,梁启超先生用两个事例证明一个观点的正确性。像这种能够从两个具体的事例中得出了一条普遍的结论。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这种逻辑方法,叫归纳法。与归纳法对应的就是演绎法,那就是先有观点,然后根据观点演绎出能证明观点的例子。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否找到这样的例子。

(生读书、思考)

预设:在课文第6段,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然后作者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演绎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观点。

课文第7段,作者通过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与军人的演绎,证明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你们看做好一个演讲,最关键的是你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归纳、演绎的方法,就把自己演讲严密的论证思路表达了出来,再通过举例论证,就令人信服。大家记下,归纳演绎,论证严密。

7、增补论据:老师找了两个论据,看看你会放在“乐业”哪个位置?

第8段: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论据1: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梦想,克服了许多困难。“文革”中,用于试验的秧苗被人全部拔除,他没有放弃;在将野生稻与栽培稻做杂交试验时,稻谷没有明显的增产,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心中一直有这个梦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在刻苦奋斗中为全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是他最大的快乐。

论据2: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明确:第一——论据1;第二——论据2。”

五、拓展提升悟乐趣

班级辩论会

正方:学习是乐趣无穷的(乐)。

反方: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苦)。

通过辩论,发现很多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够灵活运用一些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进行对比或比喻论证,在辩论时增强了说服力。

六、课文总结

9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职业学校发表的这篇演讲和我们的习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广大劳动者和广大青年们的的殷殷期望所见略同。在这里,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把握现在的时间,好好尊重现在的业(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作业布置:

一星级作业:识记文中的词语,背诵本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试题的自主测评;

二星级作业:阅读胡适先生的《致毕业生节选》,勾画出关键句子,找到中心论点、概括事实论据,旁批论证方法;

三星级作业: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根据本文的观点写作一个议论性的小片段。写之前先想一想: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备课时,发现这篇文章是本学期第一篇议论文,那么议论文的三要素就必须要讲了。如何讲,可以像以前一样,课未开始,先做介绍,但这样比较抽象。学生印象也不深刻。于是拟定放在先了解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后,再进行补充。学生能够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存在的最大不同在于,记叙文是有具体事情,有具体人物。而议论文,就是通篇在说自己的观点。那么好了,什么是议论文便可引出,什么是论点,学生也已分明。然后再对照课文,看看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许多学生误以为是“敬业与乐业”,这时便可适时告诉学生,论点有什么特点,论点一般出现的地方,如何去找论点等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