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与家的互动
据说“世界上没有云,也没有雨,也没有婚姻。”。”可见,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婚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周代,形成了一整套婚礼仪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婚姻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彩”,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问名”: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问女方生母的名字,以了解嫡庶,并问女方名字、排行及出生年月,用来占卜;纳吉:男方占卜后,派媒人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等,可以说婚姻中的“六礼”几乎都离不开媒人从中周旋,媒人在婚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官媒和官媒不同的职责,党组织社会的意义在于“掌民之判”,是“明媒正娶,越界不一”说起“媒”,就会想到“妁”。《说文解字》云:“媒,谋也。谋合二姓。”“妁,酌也,斟酌二姓也。”其中,“媒”指职业撮合人,“妁”指临时撮合人,其实“媒”、“妁”的意义没有多大差别,后来就把二者合在一起称“媒妁”,“媒妁”即媒人、婚姻介绍人。媒人在历史上有媒、红娘、大冰、伐柯人、媒妁、媒婆、月老等不同称谓。媒有单媒和双媒之别,双媒指替男家办事的男媒与替女家办事的女媒。“媒”最早见诸文献是在《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而“媒人”一词最早见于《古诗·为焦仲卿之妻作》这首古诗中“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世还家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媒”是婚姻制度中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仪礼·士昏礼》一开始即有“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达,通也。将欲与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媒人在婚礼中所起的作用很大。没有媒氏,婚姻的“六礼”就无法进行。《诗经·豳风·伐柯》中“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礼记·坊记》云:“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礼记·曲礼上》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媒氏不仅负责男女双方的结交、互通双方的姓名,而且还起到防止男女青年的直接接触,然后做出私定终身的事情;婚姻有了媒氏的参与,婚姻就有了正当性和合法性,即所谓的“明媒正娶,光明正大。”最早建立官媒制度的是周王朝。当时,媒官的名称叫“媒氏”,他们从国家领取一定俸禄,执行公务,有现在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嫁殇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刑者,归之于士。”从上述文字说明了“媒氏”的具体职责有:一、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古代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后命名,称“成名”);二、通令年满三十岁的男子和年满二十岁的女子要按时结婚,不可逾期;三、每年仲春农忙之前,督促适龄青年男女及时婚配;四、监督执行彩礼的数量;五、掌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的最早和最完善的记载。官媒不仅掌管民间婚事,并且对每一位应当婚嫁的男女和新人都登记在册。从“掌万民之判”句可看出:判者,半也,男女一人各为一半,合之为偶而成夫妇。因此,“判”即婚姻,“掌万民之判”也就是管理人们的婚姻,这些足以证明媒妁在古代婚俗中的重要位置。在古代,没有媒氏而自结婚姻的,是很不光彩、很丢脸的一件事情。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民间媒妁的私媒。私媒分为两类,一类是兼职的媒人,一边当媒人撮合男女婚姻,同时还拥有其他职业;另一类是职业媒妁,以获取钱财为主要目的。在“匪媒不娶”的那个时代,“即使是私媒也拥有操纵‘万民之判’的特权。纵然男女私下相爱,愿意结合,也必须要经过媒妁之约,方能正式婚娶,否则便会为人所笑,甚至怀疑不贞。”(P195)进入战国后,私媒空前兴盛,从这时起,媒人的名声也开始变坏。在远古男女两性之间仅仅处于性欲而随意结合、随意离散的时代是不需要媒人的,只有在一夫一妻制确立以后,男女两性的结合不是那么随意和自由了。当婚姻的结合由父母做决定时,媒人也就应运而生了。据民俗学专家考证,媒妁产生于周代,最初是由巫觋担任。在《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描绘的就是在媒妁(巫觋)主持下的“问名”仪式。《诗经》时代的媒官和媒人多是男子担任。到了魏晋,女性才成了媒人的主力军。元代媒人随身都带着斧子和秤,这是媒人的招牌。“斧”代表公正,喻说媒妁要公正无私;“秤”喻意是说将男女双方的条件称一称,衡量一下男女双方的条件,条件相当,门当户对,才能说亲。自古以来,婚姻合于道德的标准就是媒妁,尤其在伦理道德严格的中国,媒妁在婚俗中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二、“有德者则有缺陷”,这也是由谁来配置先秦的婚制是先秦礼制的主要组成部分,《礼记·婚仪》中说:“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古曰,昏礼者,礼之本也”《诗经》时代是婚姻制度的变革期,宗法礼制的确立,必然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中出现前所未有的限制和规定。“周之俗,不自为取妻。且夫处女无媒,老且不嫁。”(P1075)所以,《诗经》时代的婚姻,除了《周礼》规定的“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外,都要有媒妁之言的,“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P1241)“男女无行媒,不相见。”(葛洪.抱朴子·疾谬(卷25),四库全书本)周代还专门设有媒氏的官职,说明在婚姻风俗中,“媒”的出现的重要性。在《诗经》中有很多婚恋诗歌描述了媒人的重要性。如《豳风·伐柯》云:“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咱们先来考察一下诗中的“斧”字,叶舒宪先生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一书中对”斧”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原型破译。他认为,从造字形体的来源看,“斧”从父从斤,《说文解字》中说,斫用物者用斧,斫木者用斤。“斧”字为什么从“父”呢?“父”,在上古时代是男性长辈的通称,其义与“甫”、“祖”相通,又有“始”即开始之义。《释名·释用器》云:“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甫”,与斧相通,也是古代男子的美称。而据人类学的考察,上古男子的各种美称如父、甫、祖等,都是植根于男性所独有的生殖器官的隐喻。斧,又称“开山”,也和性有很大的关联。在人类学、民俗学以及精神分析学的报告中,把性交象征性地类比为男子为女子“开口”、“开锁”、“开门”、“开洞”、“破瓜”等,有很多这样的描述。而把男性阳物比作具有“开”之功能的利器,是很常见的。因此,“斧”是一种具有阳具意味的工具,也是男性性器的象征。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斧”同父、同斤、同阳具的密切关系。“柯”用来比喻女子,“伐柯”也是男女相合的隐喻。这几句诗歌的意思是:要砍棵木棍做斧柄,就必须先要用斧头来砍,没有斧头,这木棍是很难砍的;想要娶个好妻子,就必须先要寻找媒人,再由媒人根据两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家。这首诗歌告诉我们至少在西周时期,媒人这个行业在社会中已经流行,并且媒人的另外一个称呼是“伐柯人”。像这类“伐柯”的诗篇《诗经》中还有很多。如《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是一首戍边战士思念家中妻子的诗歌。全诗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的变换,它们意思基本一样,都是砍伐后成捆的薪条。闻一多先生曾提出“薪”与古代婚礼的关系,他在《诗经通义》“邶风”条中说:“析薪、束薪盖上古婚礼中实有之仪式,非泛泛举譬也。”(P180)当代著名学者蒋立甫先生继承闻一多的观点并在《绸缪》诗注释中发挥说:“风诗中‘薪’常连及男女婚事,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东山》:‘烝在栗薪’等,这大约与当时婚礼的风俗习惯有关。下二章‘束刍’、‘束薪’同此。据说过去有的地方,嫁娶的时候,男家把柴用红绒缠绕着送到女家;女家则把炭用红绒缠绕着回赠男家。这与‘绸缪束薪’正合。”(P169)这里的“薪”也起到了媒人的作用。再如《齐风·南山》的最后一节“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意思是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也不行。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两首诗都说明两个家族要结为姻亲关系,首先要通过媒人来从中促成,没有媒人穿插往来,婚姻就结合不了。“薪”作为当时媒人的见证的主题,还有《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豳风·七月》“取彼斧藏,以伐远扬”等都是以“薪”来做媒的真实表达。可见,无媒不婚的观念已被当时人们广泛接受。不具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被认为是“奔”,而“奔”者和接纳“奔”者的人在心理上都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安。如在《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是一位女子写给情人的诗,她爱上了一个穿毳衣座大车的男子,可是她很害怕与之私奔,因为没有媒人的介绍,这样的婚姻是得不到承认和祝福的,当时社会已不承认这样的婚姻,特别是对自动找上门的“奔女”,更是受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即使像《卫风·氓》中两个私定终身的青年男女,也曾因互相爱慕而“信誓旦旦”,但女子还是不愿答应,理由就是“子无良媒,”。何况《卫风·氓》时代,民间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礼制约束还不多,他们同样顾忌到媒妁之言,考虑到婚姻的合法性。男女婚配需要“媒妁之言”这种风俗从周代一直传到如今。“媒”这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为社会和家庭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媒妁”制作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幼儿园教师职务晋升与职称评定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管理软件定制开发合同
- 2024年男女同居期间分手后的共同投资项目终止合同3篇
- 2024年石粉购销合同协议规定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PVC改性材料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
- 2025版知识产权抵押租赁许可使用合同3篇
- 2024年终止婚姻协议
- 2024版婚内隐私保护协议2篇
- 大学临床机能学
- 2024版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电商消费趋势年度报告-flywheel飞未-202412
- 慢阻肺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 《农机安全》课件
- 公共厕所清洁保养协议
-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答案)3
- 深圳大学《激光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适应性试卷
- 普法学法知识考试题库(100题附答案)
- DB37-T 1722-2024公路工程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