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卷原卷版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A)(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B.夜色如澜,璀璨的霓虹与雄伟的建筑完美融合,显得花枝招展,惹人怜爱。D.这位同学的回答声音轻柔,咄咄逼人地展示了自己的看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举行了以中秋节为主题的诗词大会及成语接龙活动,校长也荣幸地参加了。B.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你我》,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这句话运用的是拟物手法。)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见教”“见谅”属于敬辞,“令堂”“令爱”属于谦辞。7.古诗文真空。(共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咏雪》)(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5)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yùnniàng()。(2)后来发生了fēn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全在蓝天下很暖和ānshì()地睡着。(4)“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chūwàngwài()了。①.酝酿②.分歧③.安适【解析】(fēnqí,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注意“歧”字不要错写成“岐”;(4)喜出望外:读音xǐchūwàngwài——贮蓄,哄托——烘托,山岛辣峙——朗润,花枝召展——花枝招展;——迫不及待;故选A。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推己及人,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答案】【解析】C.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使用正确;D.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展示看法只需要“有理有据”即可;故选C【答案】【解析】B.否定不当,把“不发生”改为“再次发生”;D.既有“通过”又有“使”,导致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去掉任意一个既可;故选【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第一个空前面是“溪边”,应为“看水中腾雾”;第二个空是“崖下”,应为“观石上生云”;第三个空是“林间”,应为“听月下虫鸣夜鸟梦”;第四个空“村头”,应为“田园牧歌”。故选C。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你我》,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这句话运用的是拟物手法。)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见教”“见谅”属于敬辞,“令堂”“令爱”属于谦辞。【答案】C【解析】A.《你我》不是诗文集,而是散文集;B.《四世同堂》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茶馆》是老舍所著的话剧;D.“见教”“见谅”属于谦辞,“令堂”“令爱”属于敬辞;故选C。7.古诗文真空。(共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咏雪》)(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5)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③白雪纷纷何所似⑤乡书何处达⑥夕阳西下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杨花、柳、雁、涯”等字词容易写错。【答案】父亲要我背《鉴略》,背不出不能去看五猖会。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此文段是节选自《五猖会》中“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强迫“我”背书的场景。根据《五猖会》原文“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1)【答案】伯牙绝弦、管鲍之交等(2)【答案】如:交友之道,贵在真诚。如:自远方欢聚一堂,识新朋路更敞亮。【解析】本题考查活动标语设计。拟标语时应注意(1)抓住活动主题,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讲究实用性,应考虑对象的大众性,拟写的宣传语要准确鲜明、通俗易懂,忌语言生硬难懂。(3)宣传语字数较少,不能使用太长的句子,准确表情达意即可。(4)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本题的活动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要拟写的标语要与友谊与朋友有关。示例:坦诚交友,缘聚一堂。(3)【答案】大部分中学生结交网友轻才华外貌而更看重人品。【解析】本题考查图标信息提取。首先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兼顾图标各个要素。本题是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内容是选择网友的对象及所占比例;然后关注数据,注意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数据走势,本题图表中“看中人品”所占比例最多,其余相差不大;接着明确表述对象,一般为图表名称的关键词,本题表述对象为“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最后总结作答,语言要简洁、连贯、得体。示例一:大部分中学生结交网友更看中人品而轻才华外貌。示例二:凭感觉、重才华、重相貌交友的中学生比例差不多,看中人品交友的中学生占比最多。二、阅读理解(完成10--22题,共36分)古诗文阅读(完成第10--14小题,共16分)(一)古诗鉴赏(共4分)10.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2分)【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句理解诗人情感。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句诗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因此,这里诗人借助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及远大的政治抱负。(2)【答案】“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解析】本题考查炼字。“涌”的意思是汹涌之意,写出了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这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营造了壮阔的意境。(二)古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后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12.请用“/”划出句中停顿。(限两处,多划不得分)(2分)元方入门不顾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友人惭,下车引之。14.《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2分)13.【答案】(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友人惭,下车引之。14.【答案】①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元方用“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来反驳友人,说明他懂得“信”的重要;②友人失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元方据理力辩,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来反驳友人,说明他懂得“礼”的重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方正,指正直。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都得到赞美。《方正》篇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依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句语言描写,分析可知:元方说出这样的话,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元方有良好的家教,元方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根据“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能够明辨是非的,是明礼的,体现其的“方正”之气。【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现代文阅读(完成15--22,共20分)(一)阅读《父亲的长笛》完成15--18题,共10分)父亲的长笛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15.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时间事件女儿的心理女儿小时候①非常骄傲女儿五年级②感到无地自容,恨父亲没出息。女儿上初中时父亲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父亲的长笛③女儿的儿子初一时儿子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道歉。④16.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18.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解析】考查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梳理和概括。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根据第①段“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可概括①处事件:小时候,女儿“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根据第③段“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第④段“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分析,可概括②处事件:父亲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被同学嘲笑;根据第⑥段“上了初中……”,第⑦段“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可概括第③处的答案:忍无可忍,嫌弃父亲;根据第⑨段“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可概括第④处的答案: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据此分析概括即可。17.【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从文中第①段“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第⑦段“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分析,父亲知道女儿小时候爱听笛声,不管多累,每天都吹奏给女儿听。体现了父亲非常疼爱孩子;根据第⑦段“‘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因为父亲曝光,女儿和父亲吵架,母亲训斥女儿,想说出父亲断腿的原因时被父亲喝住。再由第⑧段“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可知,父亲从未向女儿说过自己的爱好、追求,只是默默地配合女儿的态度改变自己,由此可见父亲性格的隐忍、宽容;第⑩段“‘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分析,当母亲说出真相后,父亲怕女儿难受,为照顾女儿的情绪没让母亲继续说下去。这体现了父亲心思细腻,善于体贴他人。据此分析即可。18.19.【答案】温暖的吹得花儿怒放的春风;催生生命的春风;调皮的乍暖还寒的春风;作为雨的使者的春风。(结构不固定,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和句子赏析。(,多用作谦词;也指随意涂抹。此处应是“随意涂抹”之意,有拟人之意,想象地写出了报春花开放的情态。报春花虽“一抹抹”“一簇簇”,但春天刚刚来临,万物还未完全苏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暖吹,报春花先行怒放的样子,突出了春风的作用。意蕴丰富,饱含感情。探出,指伸出,有主动出现的意思。此处写嫩芽刚刚长出的样子,有人格化意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植物初生的情态,突出了春风的温暖。(21.【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⑤段“她还是调皮的小姑娘”可知,“乍暖还寒”是她的调皮处,“暖暖中透着丝丝凉意,穿得多了,就有点热;穿得少了,就有点寒”让人无所适从,足见其调皮。可知“春的基础是冬,暖的前提是寒”告诉人们春天乍暖还寒的特点。“不要忘情”意思是不要忘记春的特点,而随意“穿上春装或夏装”“与春天的花儿争宠”。这句话富含哲理,与“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告诉人们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拥有令人欣慰的成就。“当享受春暖的时候千万不要忘情,一定要想着暖是从寒中来的”告诉人们不要轻易随意穿夏装与春天争宠;在哲理上其实人们,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曾经的磨难。22【例文】例文:初中生活新体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带走了童年的欢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光。这时候的我已经是走向成熟的少女。这时候的我将踏进一个新的起点——书。我们将学好几门新课程,如思想品德,将教我们如何做人处世;物理,我们将体会探究光电热的神奇;生物,我们将了解生活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转让协议(海景酒店)
- 2025广东职工劳务合同
- 商品房认购合同
- 2025年门面租赁合同模板
- 护士辞职申请协议书
- 个人提成协议书范本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导学(物流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次(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结构力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理学院《生物制药工程原理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征地拆迁培训班课件
- 2024年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作进度保证措施
- 管道(管网)水力计算表
- 游泳对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TSG-51-2023)宣贯解读课件
- 汞中毒学习课件
- 国际商事调解的流程和程序
- 工厂领手套管理制度
- JGJT220-201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 【基于PLC的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47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