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措施》(3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5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o"法律"法律、\o"行政法"行政法规,制定本措施。第二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同)根据法律、\o"法规"法规以及本措施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第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重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状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交、监管联动的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实行行政惩罚,应当根据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和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第二章经营者的商品质量义务第六条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停止销售及退换货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保障商品质量,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本措施的规定和对消费者的承诺履行商品质量义务,承担商品质量责任。第七条销售者应当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如实记录进货检查验收状况,并根据商品特点采用必要的保管措施,保持所销售商品的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重要包括:(一)供货商的主体资格;(二)商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三)对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者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商品,查验其许可证、认证证书。第八条销售的商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真实、精确、便于识别,不得误导消费者,并符合下列规定:(一)有商品质量检查合格证明;(二)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规定,需要标明的商品规格、等级、所含重要成分、含量以及其他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内容;(四)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在明显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有效期或者失效日期;(五)使用不妥,轻易导致商品自身损坏或者也许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应当有明确的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阐明;(六)其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原则规定应当标明的内容。销售者销售的使用自己的商标、委托他人生产的商品,应当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进行标注。根据商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商品,可以不附加商品标识。第九条销售的进口商品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和地址;(二)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使用、维护有特殊规定的商品,应当附有中文阐明书;(三)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有中文注明的失效日期;(四)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商品,商品或者包装上应当有中文注明的组装或者分装厂厂名、厂址。第十条销售者不得销售下列商品:(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二)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采用的产品原则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阐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商品,不具有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的商品;(三)国家明令淘汰并严禁销售的商品;(四)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失效、变质的商品;(六)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第十一条销售者销售商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第十二条销售的商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销售者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销售场所的明显位置清晰地标明“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并以通告等方式如实阐明商品的瑕疵或者实际质量状况。第十三条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的商品。第十四条奖品、赠品等视同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本措施第八条至第十三条规定。第十五条服务业的经营者不得将本措施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严禁销售的商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第十六条销售者销售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规定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后来符合法定解除协议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协议条件的,可以规定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对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规定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退货。第十七条销售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销售者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承担无理由退货义务。第十八条销售者应当及时履行商品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义务,不得故意迟延或者无理拒绝。第十九条销售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汇报和告知消费者,并采用停止销售、警示等措施。第二十条经营者对懂得或者应当懂得属于本措施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严禁销售的商品,不得为其提供运送、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第二十一条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告知或者公告后,应当规定并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有关商品,及时停止为有关商品提供入场经营或者平台服务,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第三章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本措施规定以及随机抽查实行方案的统一安排,随机抽查辖区内经营者,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的内容重要包括: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执行状况,商品的质量检查合格证明、阐明书以及生产厂厂名、厂址、警示标志等标识标注状况,其他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者、有关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反应的以及行政执法中发既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应当开展重点检查。第二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查有关规定开展抽查检查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科学确定线上线下抽查检查的重点,制定抽查检查计划和实行方案,不得随意抽查检查。抽查检查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强制性原则和其他有关规定,以及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原则或者商品阐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进行商品质量鉴定。抽查检查成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举报、其他机关移交、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向社会公告行政惩罚信息。第二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商品质量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法活动的场所实行现场检查;(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重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以及有关经营者调查、理解与涉嫌违法活动有关的状况;(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协议、发票、进货台账、销售台账、财务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商品,以及直接用于销售该商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专用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二十六条对经抽查检查并依法认定的不合格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对发现销售有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的,应当责令辖区内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一商标的同一规格型号的商品,及时对该商品的供货者进行追查;供货者不在本辖区的,应当将有关线索通报供货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属于生产者责任引起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应当将有关线索通报生产者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第二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监督检查状况,适时公布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和消费提醒。第二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可以对经营者实行行政指导,综合运用提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引导经营者合法规范经营。第二十九条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配合,不得拒绝。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条销售者违反本措施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予以惩罚;销售者违反本措施第十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惩罚;经营者违反本措施第十条第(六)项、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惩罚;经营者违反本措施第二十条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予以惩罚;经营者违反本措施第十五条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予以惩罚;经营者违反本措施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惩罚。第三十一条对为销售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的供货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商品,并处违法销售商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如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第三十二条销售者违反本措施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所得三倍如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如下的罚款。第三十三条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未履行审查登记义务,或者拒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采用措施、开展调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如下的罚款。第三十四条销售者积极消除或者减轻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危害后果,采用退市等措施,自觉处理消费纠纷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惩罚。销售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其不懂得所销售的商品为严禁销售的商品并如实阐明进货来源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惩罚。第三十五条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惩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七条本措施所称的销售包括销售者通过实体店、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直销等方式提供商品。第三十八条本措施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本措施自5月1日起施行。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如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第五十四条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如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对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惩罚机关和惩罚方式有规定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如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如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规定的;(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查、检疫而未检查、检疫或者伪造检查、检疫成果的;(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七)拒绝或者迟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用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规定,故意迟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惩罚的其他情形。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惩罚外,惩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工商总局解读《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总局令第85号,如下简称《监管措施》)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于3月17日公布,自5月1日起施行。近日,中国工商报记者就《监管措施》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杨红灿。记者:请问《监管措施》的出台背景是什么?杨红灿: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行政的战略布局,对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详细规定。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改革举措。工商部门首先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另首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品质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目前我国商品质量总体上稳步上升,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某些生产者违规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成本,使得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某些销售者未严格执行进货把关制度,导致不合格和“三无”商品在一定区域内存在,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需要深入明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准入规定,强化销售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倒逼生产企业不停提高商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规定,是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工商部门要依法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深入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在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记者:《监管措施》有哪些重要内容?杨红灿:《监管措施》共五章三十九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从事商品经营的销售者义务进行了详细细化。《监管措施》的重要内容有:工商部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管辖原则、监管制度;经营者从事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经营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了经营者严禁销售的商品,经营者处理消费纠纷、承担退市退货、瑕疵商品提醒等义务,以及为商品销售服务的运送、保管、仓储以及第三方经营者的质量义务;工商部门开展商品质量监管的方式措施、检查职权,对商品下架、溯源及通报、执法信息公开以及行政指导等规定。《监管措施》还规定了经营者未依法承担质量责任义务的法律责任,明确了依法从轻减轻等情形。记者:请问《监管措施》对工商部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提出了哪些规定?杨红灿:《监管措施》明确了县级以上工商部门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销售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管。同步为适应各地机构改革的实际,明确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重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状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交、监管联动的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按照国务院对推广“双随机”的规定,《监管措施》明确要按照随机抽查的实行方案,统一布署对经营者实行随机抽查,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针对质量问题集中的商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查。记者:《监管措施》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的商品包括哪些?杨红灿:《监管措施》明确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下列商品:(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二)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采用产品原则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阐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质量状况的商品,不具有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的商品;(三)国家明令淘汰并严禁销售的商品;(四)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失效、变质的商品;(六)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监管措施》还规定了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来源不明的“三无”商品,不得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记者:请问《监管措施》实行后,“残次品”等能否在市场上继续销售?杨红灿:《监管措施》规定销售者销售的商品可以存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使用性能上的瑕疵,即所谓的“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可以销售,但销售者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销售场所的明显位置清晰地标明“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并以通告等方式向消费者如实阐明商品的瑕疵或者实际质量状况,保证消费者享有《消法》规定的知悉其购置、使用的商品的真实状况的权利。记者:《监管措施》怎样加大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惩罚力度?杨红灿:《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发现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应当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假如不合格商品波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则应当责令辖区内该不合格商品的所有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步要追查供货者,向销售者提供该不合格商品的供货者同样要承担销售不合格商品的法律责任,依法予以惩罚;假如供货者不在本辖区的,工商部门应当将有关线索通报供货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假如是该商品质量问题系由生产者责任引起的,工商部门应当将发现的线索通报生产者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由有关监管部门追究生产者的责任。记者:请问《监管措施》在经营者法律责任的规定上怎样体现宽严相济原则?杨红灿:《监管措施》详细明确了有关法律法规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惩罚规定,严格依法惩罚;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监管措施》按照规章的有关规定设定了对应的惩罚。对于从事商品销售的经营者积极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依法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义务并可以如实阐明进货来源,以及积极采用退市措施、处理消费纠纷,且违法行为轻微的,在实行行政惩罚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惩罚。通过制度设计,鼓励销售者积极履行索证索票、留档备查的义务,有助于监管部门督促经营者诚信遵法经营,自觉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监管成效。记者:《监管措施》对“三无”商品的监管作出了哪些新的规定?杨红灿:工商部门在市场检查中常常会发现某些没有厂名厂址的商品,俗称“三无”商品,并且这些“三无”商品往往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消费安全影响较大。按照《产品质量法》对标识的有关规定,没有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等的只能依法责令其改正,并没有深入的惩罚。而“三无”商品的主线问题是来源不明,没有承担商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并且也无法责令改正,本质上与《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没有对的标明标识的情形并不相似。因此,《监管措施》明确规定了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来源不明的“三无”商品,对销售来源不明“三无”商品的销售者要依法惩罚。而对商品名称、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规范的行为则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理。记者:请问销售者提供应消费者的奖品或者赠品有哪些商品质量规定?杨红灿:一件商品不管是以什么形式由销售者提供应消费者,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对于商品质量的规定。《监管措施》明确经营者提供的奖品、赠品等视同其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本措施对商品质量的规定,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商品、严禁销售的商品以及“三无”商品等一律不得作为奖品或者赠品,违者将追究其对应的法律责任。记者:请问《监管措施》对进口商品的规定有哪些特殊规定?杨红灿: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后,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原则等对商品质量的所有规定。同步在标识标注方面,《监管措施》根据进口商品的特点规定销售的进口商品应当符合如下规定:(一)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和地址;(二)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使用、维护有特殊规定的商品,应当附有中文阐明书;(三)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有中文注明的失效日期;(四)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商品,商品或者包装上应当有中文注明的组装或者分装厂厂名、厂址。记者:请问《监管措施》怎样规定了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杨红灿:《监管措施》规定了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在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告知或者公告后,应当规定并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有关商品,及时停止为有关商品提供入场经营或者平台服务,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监管措施》对未履行审查登记义务,或者拒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采用措施、开展调查的,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记者: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张茅局长提出要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一体化监管。请问《监管措施》怎样体现一体化监管的规定?杨红灿:近年来,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网络购物中的商品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工商部门不停采用新举措,加大对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力度,通过对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监管,切实维护网购消费者的消费安全。《监管措施》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将通过实体店,如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专卖店、小卖部等,以及非现场方式购物,如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直销等方式提供商品的,都统一纳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范围,对线上线下经营者一视同仁,统一开展商品质量监管。针对突出问题,开展线上线下商品质量抽检,抽检成果也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合用。同步,《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加大与有关部门的信息通报和执法协作力度,加强商品质量源头治理,发挥监管合力,共同增进商品质量总体水平不停提高,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解读《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措施》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工商总局消保局副局长李军、工商总局消保局处长潘海峰,与大家共同交流工商总局将于近期实行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措施》的有关状况。[14:32]嘉宾李军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14:33]潘海峰各位网友,大家好。[14:33]主持人近年来工商总局持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惩罚措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查措施》《网络交易管理措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措施》等,目前又出台实行《监管措施》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14:34]嘉宾李军首先,感谢各位网友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工商总局十分重视完善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尤其是新《消法》实行以来,出台实行一系列规章文献,对于规范经营者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出台实行《监管措施》重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工商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行政的战略布局,对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详细规定。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改革举措。工商部门首先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另首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新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品质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目前我国商品质量总体上稳步上升,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某些生产者违规生产,偷工减料,压缩成本,使得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某些销售者未严格执行进货把关制度,导致不合格和“三无”商品在一定区域内存在,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需要深入明确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措施,依法履职尽责,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倒逼生产企业不停提高商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规定,也是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工商部门要依法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责,深入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在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工商部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提供商品的质量义务做了原则规定,质量监管重要转致合用《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对销售者以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简朴,有的方面甚至没有规范。例如《产品质量法》对未标明生产者厂名厂址的仅规定责令改正,并没有惩罚措施。对市场中常常发现的真正“三无产品”却没有明确对应的惩罚措施。因此,需要深入明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准入规定,强化销售者质量责任和义务,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
三是工商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需要。国务院于明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不过,至今没有从法律、行政法规的层面出台明确工商部门监管职责的专门规定。法律法规对商品质量监管的规定散见于不一样的法律法规规定之中,工商部门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查处商品质量违法案件等执法工作时常常会碰到法律法规根据不明确、合用不统一等问题。通过我们将要实行的《监管措施》,可以系统地明确工商部门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职能以及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措施。[14:34]主持人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用消费者的选择,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中国制造’的升级”。请问工商部门在“中国制造”升级工作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14:35]嘉宾李军刚刚已经提到,包括工业消费品在内的商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每一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目前我国商品质量总体上稳步上升,但从生产制造技术、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我们的原则还比较落后,许多商品的质量还处在中低端水平,这种状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导致诸多民众出国购物,甚至把中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再购置回来用于消费,跨境电子商务也有一部分是从国外往国内进口大量消费品。
在全国质量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包括工商、质检、工信、商务等在内的有关部门在增进商品提品质、创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获得了一定成效。工商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积极贯彻年度行动计划,突出波及国计民生的重点商品,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平常监督检查。要继续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和“红盾网剑行动”,加大对线上线下商品质量一体化监管。布署和指导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根据强制性原则,针对家用电器、燃气灶具、压力锅、床上用品、妇女用品等重点商品依法开展质量抽检,及时发现不合格商品并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同步,还要加大12315体系建设,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的渠道,努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增强消费信心,从而实现让“消费者的选择”倒逼商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增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4:37]主持人目前都倡导“开门立法”,请问工商总局在制定《监管措施》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开门立法”的规定的?[14:37]潘海峰总局在起草《监管措施》过程中,充足理解民情、听取民意、发挥民智,可以说是多渠道、多方式搜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提议,并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吸取。一是按照规章制定的规定,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和工商总局的官网向全社会公开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许多网友、消费者、经营者以及行业协会等通过邮件和网站留言等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提议。二是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经营者和行业协会的意见。11月工商总局在北京市工商局专门召开了经营者座谈会,邀请了王府井百货、翠微百货、家乐福、居然之家、京东商城、凡客、国美电器、亚马逊、苏宁易购、北京市电子商务协会等不一样业态的经营者和有关行业协会代表参会,听取对《监管措施》的修改意见和提议,参会的经营者代表对于工商部门出台《监管措施》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都予以高度肯定。三是通过开展基层调研和征求意见,充足听取了基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意见。各地结合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工作实际,在《监管措施》的制度设计、责任义务明确以及法律责任设定等方面进行了充足讨论和论证。四是向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食品药物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和提议,在部门协作配合和执法衔接方面进行了完善。[14:40]主持人请问《监管措施》有哪些重要内容?[14:40]潘海峰《监管措施》共五章三十九条,包括总则、经营者的商品质量义务、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工商部门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管辖原则、监管制度、监管规定和原则等;第二章明确经营者从事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经营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了经营者严禁销售的商品,规定了经营者处理消费纠纷、承担退市退货、瑕疵商品提醒等义务,同步规定了为商品销售服务的运送、保管、仓储以及第三方经营者的质量义务;第三章明确了工商部门开展商品质量监管的方式措施、检查职权,对商品下架、溯源及通报、执法信息公开以及行政指导提出了规定;第四章明确了经营者未依法承担质量责任义务的法律责任,规定了依法从轻减轻等情形;第五章规定了有关监管范围以及明确规章的解释权限和生效日期。[14:41]主持人目前对政府部门尤其是执法部门,都强调要严格依法行政。工商总局出台实行《监管措施》的重要法律根据是什么?[14:42]嘉宾李军制定《监管措施》重要是以商品质量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明确和强化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者的质量义务和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明确经营者义务与消费者权利的基本法,规定了经营者提供商品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产品质量法》是一部波及商品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的专门法律,专门规定了销售者的义务以及有关法律责任。《监管措施》重要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同步商品质量监管还波及到《原则化法》等法律法规,因此对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商品质量的规定进行了整合。《监管措施》还在规章制定的权限范围内,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市场上实际存在的商品质量侵权行为进行了规制,并设定了对应的行政惩罚。[14:43]主持人《监管措施》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管辖和监管制度是怎样规定的?[14:45]潘海峰《监管措施》明确县级以上工商部门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销售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管。由于地方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部分地方的工商部门与有关监管部门合并成立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措施》明确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部门。
《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重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状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交、监管联动的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按照国务院对推广“双随机”的规定,《监管措施》还明确要按照随机抽查的实行方案,统一布署对经营者实行随机抽查,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针对质量问题集中的商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查。[14:45]主持人《监管措施》明确了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者哪些质量义务?[14:46]潘海峰根据《产品质量法》对“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销售者应当采用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的规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义务的原则规定,《监管措施》对商品经营者的质量义务做出了比较明确详细的规定:一是明确了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停止销售及退换货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的义务,保证商品的来源可溯和质量合法,对不合格商品要停止销售,不符合质量规定的商品要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二是明确了严禁销售的商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商品以及其他不符合质量规定的商品不得销售,销售的商品应当具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标识,严禁销售“三无”商品;三是明确规定了销售者处理消费纠纷履行民事责任的义务以及对不合格商品的退市退货责任;四是明确了不得将严禁销售的商品用作奖品赠品或者用于经营性服务;五是明确了运送、保管、仓储服务经营者不得为严禁销售的商品提供便利条件等质量义务;六是明确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以及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等对入场销售者的管理责任和义务。[14:47]主持人《监管措施》以负面清单的形式规定了严禁销售的商品,请简介下明确销售者不得销售的商品都包括哪些?[14:47]潘海峰《监管措施》明确规定销售者不得销售下列商品:(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二)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采用产品原则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阐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质量状况的商品,不具有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的商品;(三)国家明令淘汰并严禁销售的商品;(四)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失效、变质的商品;(六)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监管措施》还规定了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来源不明的“三无”商品,也不得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14:48]主持人请问《监管措施》实行后,“残次品”等能否在市场上继续销售?[14:48]嘉宾李军《监管措施》规定销售者销售的商品可以存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使用性能上的瑕疵,即所谓的“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可以销售,但销售者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销售场所的明显位置清晰地标明“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并以通告等方式向消费者如实阐明商品的瑕疵或者实际质量状况,保证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置、使用的商品的真实状况的权利。[14:49]主持人为何《监管措施》被认为是对“三无”商品进行监管的最严规定?[14:50]潘海峰工商部门在市场检查中常常会发现某些没有厂名厂址的商品,俗称“三无”商品,并且这些“三无”商品往往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消费安全影响较大。按照《产品质量法》对标识的有关规定,没有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等的只能依法责令其改正,并没有深入的惩罚。而“三无”商品的主线问题是来源不明,没有承担商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并且也无法责令改正,本质上与《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没有对的标明标识的情形并不相似。因此,《监管措施》明确规定了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来源不明的“三无”商品,对销售来源不明“三无”商品的销售者要依法惩罚。而对商品名称、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规范的行为则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理。[14:51]主持人销售者作为奖品或者赠品提供应消费者的商品是不是与其直接销售的商品有不一样的质量规定?[14:51]嘉宾李军一件商品不管是以什么形式由销售者提供应消费者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对于商品质量的规定。《监管措施》明确经营者提供的奖品、赠品等视同其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本措施对商品质量的规定,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商品、严禁销售的商品以及“三无”商品等一律不得作为奖品或者赠品,违者追究其对应的法律责任。[14:51]主持人《监管措施》对于进口商品的质量规定有特殊规定吗?[14:52]潘海峰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后,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原则等对商品质量的所有规定,可以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并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对进口商品是没有特殊规定的。但根据进口商品的特点,《监管措施》在进口商品的标识标注方面作了特殊规定,规定销售的进口商品应当标注商品的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对于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产品,《监管措施》明确规定产品或者包装上应当有中文注明的组装或者分装厂厂名、厂址。[14:52]主持人目前网购发展迅猛,在商品质量保障方面,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等第三方经营者应当起到应有的管理责任,请问《监管措施》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方面作了哪些规定?[14:53]潘海峰《监管措施》规定了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行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在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告知或者公告后,应当规定并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有关商品,及时停止为有关商品提供入场经营或者平台服务,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监管措施》对未履行审查登记义务,或者拒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采用措施、开展调查的,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14:54]主持人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文献,对政府执法部门运用“双随机”开展抽查提出详细规定。请问《监管措施》怎样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随机抽查?[14:54]嘉宾李军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重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告知》(国办发〔〕58号)的规定,《监管措施》明确规定工商部门要按照随机抽查实行方案的统一布署,对经营者实行随机抽查,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并明确了随机抽查的重要内容。《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还要对消费者、有关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反应的以及行政执法中发既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开展重点检查和质量抽检,依法查处商品质量违法案件。[14:55]主持人《监管措施》怎样加大对经营者销售不合格商品的惩罚力度?[14:55]嘉宾李军《监管措施》深入提高了商品质量抽检工作的效能,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发现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应当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对发现销售有不符合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标、行业原则的商品的,还规定工商部门责令辖区内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一商标的同一规格型号的商品,并应当通过进货记录状况或商品追溯体系追查该商品的供货者,对供货者销售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惩罚;假如供货者不在辖区内的,工商部门应当将有关线索通报供货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生产者责任引起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监管措施》规定工商部门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将发现的线索通报生产者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14:56]主持人请问《监管措施》在经营者法律责任的规定上怎样体现宽严相济原则?[14:57]嘉宾李军《监管措施》在经营者的法律责任规定上充足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对于法律法规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有明确惩罚规定的,规定严格执法,依法惩罚;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也设定了对应的惩罚。另首先,对于积极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的经营者,《监管措施》也依法规定了从轻减轻的法定情形,如对于从事商品销售的经营者积极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依法履行进货检查验收等义务并可以如实阐明进货来源,以及积极采用退市措施、处理消费纠纷,且违法行为轻微的,在实行行政惩罚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惩罚,从而鼓励销售者积极履行索证索票、留档备查的义务,有助于督促经营者诚信遵法经营,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掌握问题商品的来源及流通状况,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14:57]主持人去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张茅局长提出要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一体化监管。请问《监管措施》怎样体现商品质量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的规定?[14:57]嘉宾李军刚刚也提到了,近年来,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网络购物中的商品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工商部门不停采用新举措,加大对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力度,通过对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监管,切实维护网购消费者的消费安全。《监管措施》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将通过实体店,如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专卖店、小卖部等,以及非现场方式购物,如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直销等方式提供商品的,都统一纳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范围,对线上线下经营者一视同仁,统一开展商品质量监管。针对突出问题,开展线上线下商品质量抽检,抽检成果也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合用。[14:58]主持人网络购物中存在的商品质量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洞察分析
- 勤俭节约,节约粮食三分钟演讲稿(11篇)
- 冬季烤火安全国旗下讲话稿范文(6篇)
- 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研究报告
- 企业家眼中的客户关系维护与贷款风险管理
- 办公环境中的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
- 体育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培养与评估
- 以CRM为工具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 2025年芯类产品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 2024年体育+传媒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分管学校安全、德育、后勤等业务副校长述职报告
- 笔试考试:HSK笔试(三级)真题模拟汇编(共603题)
- 全国城市一览表-excel
-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吴志明第五版)第1-9章
- 《WPS演示制作与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专科一等奖(含课件制作试题及答案)
- 《基于杜邦分析法周大福珠宝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6400字)》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全真模拟试题二-2023修改整理
- 02R112 拱顶油罐图集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 GB/T 6728-2017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 GB/T 3216-20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