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_第1页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_第2页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_第3页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_第4页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考察要素市场的均衡,并分析不同类型的要素市场结构,对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论述。教学重点:明确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掌握厂商在短期和长期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和其不同之处,以及如何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推导出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了解所有行业要素供给曲线与某一行业要素供给曲线的区别;掌握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以及双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原理及其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包括两个部分:厂商在短期和长期中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以及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推导行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以及双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原理及推导过程。课时分配:6个课时第一节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的需求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联系二者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产品市场的供求取决于要素价格,而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又取决于产品价格。(二)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区别(1)需求者与供给者:在产品市场上,需求者是家庭,供给者是企业;在要素市场上,需求者是企业,供给者是企业。(2)直接需求与派生需求:产品市场的需求是家庭对各种消费品的直接需求,目的是通过消费达到效用最大化,而要素市场上的需求,则是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派生出来的对劳动、资源、资金、技术等的需求。(3)所有价格与使用价格:产品市场的产品价格都是所有价格,所有者拥有全部产权,而要素市场的要素价格,既有所有价格也有使用价格。二、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派生需求(一)基本概念(1)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也称为生产资源,传统的经济分析一般把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区分为三种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财产,土地和劳动又称为原始的或第一级的(Primary)生产要素。(2)派生需求(Deriveddemand):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所导致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可称为“引致需求”。例如:食品公司对面粉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而派生的,那么,食品公司对面粉的需求就是派生需求;同样的,食品公司投入面包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包括劳动、机器、厂房、土地等——也都是由于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而带来的派生需求。(二)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基本假定的区别在产品市场分析中,我们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在要素市场分析中,我们则假定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是给定的,厂商要通过要素购买的数量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因此,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决定了对要素的需求。要素市场利润最大化条件当厂商对每一种要素投入量做出决策时,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一阶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投入等于其边际收益。设厂商的收益和成本均与其要素投入相关,是所投入的要素数量的函数,

因此有:R=R(L,K(7.1)C=C(L,K(7.2)其中,l,k为投入要素,r(l,k)和c(l,k)分别为投入要素的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于是,厂商的利润函数为:=R(L,K)—C(L,K)(7.3)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dR/dL=dC/dLdR/dK=dC/dK二、要素的边际收益为确定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要素雇用量,首先要确定要素雇用的边际收益,而这是建立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厂商雇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定的产品,固定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则所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品的增加量会递减,即要素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基本概念要素的边际收益(MRP):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MRP=MR・MP(7.6)我们称MRP为边际收益产出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由于MP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减少,MR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如果投入的是劳动,就称为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oflabor,记做MRPL);如果投入的是资本,则称为资本的劳动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ofcapitai,记做MRPK)(二)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的推导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要素边际收益曲线的推导当厂商面对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在产品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可以假定产品的价格是给定不变的,设为P,且MR=P;又由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存在,使得MP向下倾斜,于是MRP-MR・MP就可以变形为MRP=P・MP,也就是说,MRP是在MP的基础上沿着纵轴方向扩大P倍的函数(如图7—1所示),曲线MRP和MP的倾斜方向是一致的,所以,MRP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ILMRP图7-1要壹的边际收益产品雌MRP=MR・MPMRP图7-1要壹的边际收益产品雌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要素边际收益曲线的推导如果厂商面对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那么,MR就不是常数,而是低于市场价格P的。此时,投入要素增加时,产出量增加,产品的价格随之下降,但产品的边际收益MR下降得更快,所以,对于厂商来说,如果他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他的MRP曲线应该位于他处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得到的MRP曲线的下方。但在任何情况下,其都是向下倾斜的,只是斜率有所不同而以。

三、不同时期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厂商要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否则,厂商就要调整要素的雇用数量。在短期内,某些生产要素(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的投入是无法改变的。假定只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投入,那么短期内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劳动投入是可变的。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厂商在短期内对要素的需求与其在长期内的要素需求有着不同的特性。(一)厂商短期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1)初始条件: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资本是固定不变的(2)讨论对象:厂商短期内对劳动的需求图7-2给出了厂商的劳动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L。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劳动的市场价格为W0,厂商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S是一条水平线,它到水平轴的距离为W0,W0同时也是劳动的边际成本。(3)短期厂商利润最大化劳动雇佣量的分析1•当S曲线与MRPL曲线相交于A点,对应的劳动雇用数量为L0o此时,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时厂商能获得最大的利润。2•由于MRPL曲线向下倾斜,故有MRPL<WO,即厂商得到的劳动边际收益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因此,厂商不应增加这一单位的劳动,否则将使总利润减少。当厂商雇佣的劳动数量在L0的基础上减少一个单位劳动,即为L0—1时,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此时,再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将使总利润增加,所以厂商应该增加劳动的雇用量。(4)短期劳动价格变动对厂商劳动雇佣数量的影响从利润最大化出发,厂商应该按照曲线MRPL与劳动价格水平线的交点来决定所雇用的劳动数量。当劳动的价格变动时,其劳动雇用数量就沿着MRPL曲线随之变动。如图7—3所示,如果工资上升到W1,相应的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用数量应该为L1,而如果工资下降到W2,劳动雇用数量应该为L2。因此,对劳动的任一市场价格,由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确定的劳动的购买量可以它表示了厂商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劳动的数量。使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化。所以,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L就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它表示了厂商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劳动的数量。(二)长期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在长期中,由于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一种变动投入的需求曲线就不再是其边际生产价值曲线。因此,企业对一种要素投入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这种要素本身的价格,也与其他要素投入的价格有关。(1)长期内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的

推导假如企业只雇用两种变动的投入L和K,且两者具有互补性,那么增加一种要素投入便会提高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图7—4的曲线MRPL(K0)是厂商短期内在资本投入量为K0时的劳动需求曲线,当劳动的价格为W1时,厂商的劳动投入量为L1,当劳动价格下降为W2时,厂商的劳动投入量增加到L2。但这只是短期调整,在长期中,劳动价格的下降不但会鼓励厂商雇用更多的劳动,而且由于成本的下降,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厂商还会扩大生产规模,雇用更多的资本。假设厂商的资本增加到K1,由于有了更多的资本,使得劳动效率更高,劳动的边际产出增加,因此,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增加,此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为MRPL(K1),它位于MRPL(K0)的右边。这时,当劳动的价格为W2时,厂商将雇用L3数量的劳动,而不是L2,于是,我们得到了MRPL(K1)曲线上的C点。连接A点和C点,就得到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均可变时的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从长期来看,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的需求曲线较为平坦一些,其价格弹性也要比短期大一些。利用等产量线推导两种要素同时可变时(长期)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在图7—5中,假定最初厂商处在均衡点E1,由工资w和利率r决定的等成本线为AB,现与之相切的等产量曲线为Q1,此时,厂商雇用的劳动为L1,资本为K1,这一组合也是利润最大化的组合。现在假定工资水平w下降到w"。由于资本的价格r不变,总成本C不变,则等成本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不变,等成本曲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AB"。新的等成本曲线AB"与更高的等产量线Q2相切于E3点,此时厂商雇用劳动的数量由L1增加到L3,资本由K1增加到K3。价格变动总效应: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上例中劳动价格的变化可以分解成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要素组合比例的改变。假定上例中厂商的产量仍为Q1,那么与AB"平行的等成本线为MN,最优成本组合变为E2点,厂商多用劳动而少用资本,这就是价格变动引起的替代效应,即由L1到L2的过程。产量效应:是指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要素价格的下降使厂商能够购买更多的要素来获取更大的产出。上例之中,由于w下降为到w",厂商用原先的成本就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因此可以生产更多的产量Q2。由E2到E3点的变化不是由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的,而是由厂商实际购买能力的增加带来的,因而称之为产量效应,即图7—5中的由L2到L3的过程。价格变动的总效应:可以看成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的迭加,厂商的均衡点从E1点移动到E3点,劳动的雇用量从由L1增加到L3,是替代效应(由L1到L2)和产量效应(由L2到L3)迭加的结果,代表了要素价格变化后厂商长期调整的结果。四、行业的要素需求(一)不同市场结构下要素需求曲线的特点当厂商所在的行业是垄断行业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该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但当行业内有许多厂商时,整个行业的要素需求是单个厂商对这种要素的需求总和,但又不是简单的(二)行业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图7—6(a)为厂商需求曲线的变化情况,假定开始劳动的价格是W1,对某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为量为L1,若市场的劳动价格下降到W2,由MPRL1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他将雇用L2数量的劳动。但事实上,当劳动的市场价格下降,行业内所有厂商支付的工资都下降,他们将雇用更多的劳动,同时,所有厂商产品的产量增加,产品市场中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由于MRP=MPXP,在MP不变的情况下,价格P的下降导致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左移,从MPRL1移至MPRL2,对应劳动购买数量由L2变为L3。在图7.6(b)中,D1为各厂商初始的劳动需求曲线叠加后得到的曲线,D2为各厂商移动之后的劳动需求曲线加总的结果。在工资水平变动之前,行业的劳动需求总量为LA(LA==L1),而在工资水平下降到W2时,行业的劳动总需求量为LC(LC-EL3),因此,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D应该由图中A与C点的连线来决定,它比不考虑行业加总效应的另外两条曲线D1和D2更加陡峭些,因为它考虑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行业要素需求曲线的几点说明:1.要素雇用的数量取决于要素价格。2.在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经济利润均为零。3.行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并不是要素市场上对这种要素的需求曲线,要素的市场价格取决于要素的供给曲线与所有需要该要素投入的行业的总需求曲线交点。4.许多因素同时影响要素的需求弹性。其弹性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首先,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充足,对该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也就越充足;其次,如果某种要素在用途上很容易被其他要素替代,那么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充足;第三,其他要素供给弹性越充足,对该种要素的需求弹性也就越充足;最后,调整时间越长,要素的需求弹性也就越充足。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一、要素供给者1.中间产品与最初的生产要素中间产品: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原材料。最初的生产要素:所谓最初的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投入,即指未经加工的要素投入,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我们探讨要素市场时,所指的要素都是最初的生产要素。(二)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1)资本要素:主要指货币形式的资本,其供给者是家庭或消费者;(2)自然资源:一种是私人拥有的自然资源,其供给者是私人,另一种是公共资源,因为其与其他要素都有所不同,我们将在第十章和第十四章加以探讨。二、要素供给曲线研究要素市场的供给就是要确定要素供给量关于要素价格的函数。(一)基本概念在分析要素供给时,需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某一时期内要素的存量,二是要素所有者愿意提供或出卖的要素数量。一般而言,要素的存量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由于要素所有者愿意提供的要素数量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它是可变的。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要素供给数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1.要素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1)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所考察的市场大小有关。(2)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要素的价格越高,要素所有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就越多。但在某些情况下要素的供给会受到某些限制。例如劳动供给,对所有行业而言,整个社会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几乎垂直的曲线,并且最大供给量不会超过社会劳动的总存量L*,如图7—7(a)所示;而某一行业的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就不是一条垂直线了,若该行业雇用的劳动在整个社会的就业量中仅占很小的比重,那么,该行业的劳动供给曲线是相当平坦或至少是斜率很小的向上倾斜的曲线,如图7—7(b)所示;进一步,对某一厂商来说,他面临的就是一条几乎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了,因为即使该厂商是产品市场的大企业或垄断厂商,也很难在要素市场上享受同样的地位。

第三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在分析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时,我们要考虑两种情况:即厂商所在的产品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另一种情况则是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有垄断能力,是不完全竞争的厂商。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图7-S完全竞争产圖帀场的要素市场均衡如图7—8所示,曲线D为某一行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曲线S为该行业要素的供给曲线,行业的均衡点为E,行业的均衡要素价格或要素的报酬为WE,而行业对要素的均衡雇用量为LE,图7-S完全竞争产圖帀场的要素市场均衡(2)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价格,当投入要素增加时,产品的边际收益MR下降,所以,厂商的MRP曲线应该位于他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时得到的MRP曲线的下方,如图7—9所示,表现在图中其就是一条更加陡峭的MRP曲线。因为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厂商的MR等于P,因此,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只为不完全竞争的产量要小于完全竞争的产量。有要素的边际产量MR递减,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MP和MR都要递减。故如果市场上要素的价格为W*,不完全竞争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量为L1,要小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量L2,这是因为不完全竞争的产量要小于完全竞争的产量。二、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一)基本概念图了一g不同产品市场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1)买方垄断:买方垄断意味着独家买主。(2)卖方垄断:当某种要素市场只有一家卖主时就是卖方垄断。边际要素成本MFC(Marginalfactorcost):是要素的边际成本,代表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购买所增加的支出。平均要素成本AFC(Averagefactorcost):是要素的平均成本,也是每单位要素的价格。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买方垄断及其要素供给曲线的特征买方垄断意味着独家买主,作为要素市场的独家买主,买方垄断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整个社会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买方垄断厂商可以“制定”价格,即可以减少要素雇用量来压低要素价格。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要素价恪/MFC图7-10买方葩的要素市场在图7—10中,假定买方垄断厂商增加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MRP决定的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为D,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则均衡雇用量为L1,显然其小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量L2。另一方面,当要素雇用量为L1图7-10买方葩的要素市场要素价格压低到W1,这一价格又低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情况下应有的价格W2,。所以,买方垄断厂商通过人为地减少对要素的雇用数量而压低要素价格。产生买方垄断的原因一是生产要素的专业化;二是地理上的隔绝;三是买方垄断卡特尔。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及其要素供给曲线的特征当某种要素市场只有一家卖主时,也就成了卖方垄断。作为要素市场的独家卖主,卖方垄断者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是整个行业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垄断卖方可以通过控制要素供给量来决定要素价格。卖方垄断要素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