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_第1页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_第2页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_第3页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_第4页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个文化源头和文化源头区。中华民族的始祖不仅有黄河流域古代部落集团的父系首领黄帝和炎帝,还有公认的女性始祖黄帝元妃嫘祖。人类由山地走向平原,加上基于对神奇自然现象的不解而产生的超自然神灵信仰,历史上普遍存在圣山及超自然神的崇拜,在中国即古史传说中的圣山“昆仑山”崇拜和超自然神“上帝”崇拜。神仙崇拜和道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二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这一切,皆集中于一个地区一一西蜀岷山。而中国古代盛行的“五岳四渎”山川崇拜,其至尊之地国古代盛行的“五岳四渎”山川崇拜,其至尊之地和长江的江源地也在西蜀岷山。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的藏羌彝系统民族,在民族渊源上依然与岷山有着重要联系。因此,研究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应是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今天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特撰写本文,希望引起人们对岷山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促进对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关于岷山的概念及其地理范畴岷山”一名历史久远,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山之一。早在《尚书?禹贡》中已有大禹治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华阳黑水惟梁州。岷、蟠既艺,沱、潜既道”,“岷山之阳”等记述。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诗句,更是让现当代无数的中国人耳熟能详。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岷山”亦称“蜀山”、“汶山”、“渎山”、“沃焦山”等,在古史神话传说记载中则称“昆仑山”、“成都山”、“成山”、“成侯山”等。岷山的概念,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古人所记载狭义的岷山指岷江源头区的今岷山山脉中段,以茂县九顶山为主峰。唐代《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中》茂州汶山县条下记载:“(岷山)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岭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山之南首也。”清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江水》考证:“江水又南经九顶山,禹贡岷山也,在州东南二十五里。……《汉书》注曰:岷山一名鸿蒙,一名沃焦,在陇山南首,故称陇蜀,直上六十里。……晁以道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连峰界岫,重叠险阻,不详远近。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青城乃其第一峰也。……其高六十里,山有九峰,故名九顶。”古人认为长江江源发源于此段山脉腹地,山有岷山、蜀山、汶山、渎山等名,故长江江源段亦称岷江、蜀江、汶江(水)、渎江(水),岷江一名沿用至今。广义的岷山指北起甘肃东南部岷县境内,南止成都平原西部峨眉山、西南包括邛崃山的大小数百座山峰,主体部分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此广义岷山,山名众多,古人称之为“皆岷山之随地立名者耳”。《史记?货殖列传》记:“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曰:吾闻岷山(一作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致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表明秦汉时期既以临邛之山(今邛崃山)属岷山。唐代《括地志》记载:“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连绵至蜀几二千里,皆名岷山。”唐末五代著名学者杜光庭在《成都记》中称:“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其第一峰耳。”故有“千里岷山”、“与太行伯仲”的说法。宋代《资治通鉴前编》称:“岷山数百峰”。《方舆胜览》称:“梁州西山皆岷。”陆游《入蜀记》称:“自蜀郡之西,大山广谷,……皆岷山也。”清乾隆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 ?江水》引述前人记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岷山的南端即著名的峨眉山,故苏东坡诗称:“岷峨雪浪”、“家在岷峨”,以峨眉山为岷山组成部分。清代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在所著《蜀水经 ?江水》中考证岷山称:“知岷'峨总是一山,只横障西南二处为异耳。”直至民国时期,人们仍一直公认峨眉山为岷山南端。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臧励和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今地学家谓岷山之脉,自巴彦哈喇山脉东北分出……。山之干脉,分为二支。一支夹岷江南下,日岷山山脉。中间起顶为青城山'邛崃山,其南端有峨嵋之绣峰。连峰千里,山顶四时积雪,称为雪山。一支东行者,日巴山之脉。”1947年中华书局出版《辞海》“岷山”条下称:“岷山山脉,有青城山'大雪山诸名,其尽处为峨眉山。”在历代文献记载中,岷山自川甘交界区的岷县境内发端,大体呈南北向一直向南,止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峨嵋山,绵延千余里。在四川境内,穿越今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西部和阿坝州东部,于乐山市境西部凸起南端,青城山'峨眉山'九顶山'雪宝顶及邛崃山脉的四姑娘山'夹金山'巴郎山等著名山峰皆属广义岷山。地质学上的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属于地理学上广义岷山的中段。二、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文化地位(一)岷山为嫘祖和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文明摇篮。根据古史传说文献记载,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及其儿子昌意皆娶岷山蜀人女子为妻,岷山腹地的今茂县叠溪(汉代置蚕陵县)为古史传说中华人文女祖、蚕神和旅游行神“嫘祖”的故里。《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昌意娶蜀山氏女”。《谱记》载:“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汉书?地理志》载:“蜀郡有蚕陵县”,《水经注》官本“蚕陵”刻作“西陵”,清代考据学家考证“西陵”是“蚕陵”之误,“西陵氏”即“蚕陵氏”。蚕陵氏即古蜀人先民蚕丛氏。古岷山因山多野蚕,野蚕称“蜀”,故岷山称“蜀山”,居其山之民则称“蜀山氏”。蜀山氏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因山多蚕故其民称蚕丛氏。后来,蚕丛氏一支由岷山东进川西平原立国,以“蜀”为国号,建立了古史传说记载中的古蜀国第一王朝蚕丛王朝,蚕丛王成为该王朝历代国王的称号。在古史文献记载中,黄帝娶嫘祖生昌意,昌意再娶于母族蜀山氏生颛顼帝,蚕丛王为颛项后裔,颛顼侄帝喾登位后“封其支庶于蜀”,故《世本》记:“蜀王每世相承为黄帝后”,《史记 ?三代世表》记西汉博士褚少孙言:“蜀王,黄帝后世也”。因古蜀国最早发祥于岷山,故西汉大文豪扬雄著《蜀王本纪》载古蜀王蚕丛“始居岷山石室”。蚕丛死后陵葬岷山故地今茂县叠溪,汉代于其地置蚕陵县,至今在茂县叠溪

一大石上仍保存着古人镌刻的“蚕陵重镇”四个大字。古蜀人先民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并以“蜀”作为族称、国号,因而在商代甲骨文中蜀人之“蜀”作卷曲的蚕形。因古蜀人崇尚大眼,故“蜀”字后来演变为大眼人卷曲着身体怀抱一只虫(蚕),考古发现岷山东麓的三星堆古蜀国都城遗址出土的大量用于崇拜祭祀的眼形器,即蜀人崇尚眼睛的反映。蜀山氏驯养野蚕“蜀”成为家蚕,嫘祖为蜀山氏女性先民、黄帝元妃,于是被后世奉为“先蚕神”。宋代罗泌著《路史?后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人祀为先蚕”。茂县叠溪的“□” (叠)为专指今叠溪的独特地名用字,清代大金石学家孙诒让考证西周金文中的“□妊”之“□”即嫘祖的“嫘”只是后世因字,表明嫘祖本为出于蜀山氏“叠”部落的女子,故嫘祖的“嫘”字在西周金文中从女从昼作“□”,奉嫘祖发明了蚕桑丝绸,将“□”字的下部改为从丝而写作了只是后世因嫘”。在古史传说中,嫘祖还是中国的旅游鼻祖,被后世尊为旅游行神。北宋丁度《集韵》记载:“黄帝娶于西陵氏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人祀以为行神”。嫘祖为中华人文女祖、蚕神、旅游行神,茂县叠溪为嫘祖故里,理所当然地应是建嫘祖神庙,供海内外华人祭祖、祭蚕神及供旅游者祈求旅游平安的圣地。又据古史传说记载,大禹生于岷山汶川县石纽山刳儿坪。按照古史传说记载的上古帝王世系,黄帝娶西陵氏(蜀山氏、蚕陵氏、蚕丛氏)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子颛项,颛顼生子伯鲧,伯鲧生大禹。《史记?五帝本纪》记:“禹兴于西羌”,桓宽《盐铁论?国病》称:“禹生西羌”。东汉大经学家刘向《新序?杂事》中记春秋晚期孔子的大弟子子夏与鲁哀公对话。云:“禹学乎西王国”,西王国即西王母国,在氓山。西汉扬雄著《蜀王本纪》明确称:“禹本汶山广柔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也就是今岷山山区汶川县石纽山刳儿坪。至今,在汶川县石纽山上一崖壁上仍保留有古人横刻竖书的“石纽山”三个行楷大字字体古朴凝重,颇有汉代行楷之风。其前方平缓台地,当地羌民自古即传说为大禹所生之刳儿坪,旧有禹王庙,残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有保存,建筑遗迹至今可见。傍有古人所建“圣母祠”,残垣尚存,为石墙体单体建筑,相传为禹母生禹处。刳儿坪上方一山崖石壁上有横刻的隶书体“禹迹”二大字摩崖石刻,字体古朴刚劲,与汉隶近似,其镌刻年代当亦较早。再上方山崖石壁上镌刻有古人镌刻的“大禹王故里”五个摩崖大字。考古发现证明,当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三星堆一期文化(宝墩文化)中的陶盂,在大体同一时期的被认为与夏文化有关的山西陶寺文化及稍晚的河南二里头文化中亦有大量发现。古史文献记载岷山为蜀人发祥地,西北的黄帝及其儿子昌意先后与蜀山氏的嫘祖、昌仆通婚,形成了古蜀人。上古蜀国的蚕丛、柏滢、鱼凫、杜宇先后四个古王朝,在亡国后其蜀王皆率民众隐退进入岷山。考古发现表明,被考古界认为属于西北黄帝集团文化遗存的马家窑文化南传至岷江上游,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应即蜀山氏的文化)发生融合,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川西平原上的早期古蜀文化的重要文化源头,三星堆古蜀都城遗址的祭坛(三星堆)面向岷山祭祀,三星堆一金沙文化发现的大量古蜀国玉石器玉料也来源于岷山,证明岷山确为古蜀文明发祥地。(二)岷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圣山“昆仑山”,岷山及其周边区域是古史传说中的人间乐园“都广之野”,岷山也是中国古代rA-在古史传说记载中,上帝及众神皆居住在“海内昆仑山”上,此昆仑山不是现代地理学上的昆仑山,而是今川西北的岷山。据被确认的中国先秦四大地理史书之一的《山海经 ?海内西经》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此“帝之下都”,东晋郭璞注《山海经》称:“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传说中的西王母(又称西姥、金姆、王母娘娘)即居此昆仑山中。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 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在传说记载中,此昆仑山上有凤凰、鸾鸟等百鸟,有食之长寿不死的“不死树”(寿木)、能起死回生及成仙的“不死药”、食之使人获得大智慧的“圣木”,还有甜美的“醴泉”、美丽的“瑶池”等等。不仅上帝及百神居此山,天下仙圣亦由此山总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食之可以成仙,以致于后羿上山求得不死之药,被妻子妲娥(嫦娥)偷食而奔月成为月精。而此上帝下都所在的昆仑山在何处?著名前辈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考证即四川西北部的岷山。蒙文通先生在《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中论述道:“考《海内西经》说:‘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这说明昆仑当在黄河之南。又考《大荒北经》说:‘若木生昆仑西'(据《水经?若水注》引),《海内经》说:‘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日若木,若水出焉'。这说明了昆仑不仅是在黄河之南,而且是在若水上源。若水即今雅砻江,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的大山——昆仑,当然就舍岷山莫属了。”而且,古史文献记载,上古历代蜀王及其民众人岷山皆“神化不死”;荆人鳖灵(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建立者丛帝)死后,其尸体溯长江而上,也是至岷山下即复活,证明岷山即有“不死药”的昆仑山。《易林》称:“登昆仑,入天门。”而《蜀王本纪》载秦蜀守李冰:“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日天彭门。”“天彭门”即天门,说明李冰也以岷山即昆仑山。正由于岷山为上帝与众神、仙圣所居的圣山,在后世,岷山南端的青城山才成为道教总领众神的神仙祖庭。在古史传说中,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尔雅?释丘》说:“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释名?释丘》也说:“三成日昆仑丘”。昆仑山第三成即上帝的天庭,故《水经注?河水》说:“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昆仑之山三级:……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昆仑山为三成之山,故又名成山,成山山顶为上帝的下都,也就是“成都”,故《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载天。”此处的“成都”,乃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成都”一词,为山名。此“成都”山载天,表明此山即“上承皇天”的天柱昆仑山。“成都载天”,说明“成都”为成山(昆仑岷山)山顶的上帝下都 天庭的名称。文献记载,开明氏第五世蜀王开明尚迁都,取新都邑名为“成都”, 后来成为彝族先民来源之一。西汉初南迁的蚕丛氏蜀人,一部分东迁进入滇池区域征服当地百濮系统民族,建立了滇国;一部分蚕丛氏蜀人在蜀王

子泮带领下南下越北高原征服当地骆越人,在今越南河内建立了安阳国。安阳王最后为南越王赵陀打败,率部分余部进入东南亚海岛,另有部分余众进入泰国东北部。西汉晚期,随着北方羌人大规模南下,岷江上游部分蜀人由岷江上游西迁,一部分成为今黑水县境羌语北部方言族群居民的先民,一部分成为嘉绒先民来源之一,一部分则远徙进入西藏东南部成为藏族先民来源之一,还有一部分留居岷江上游成为现代羌族先民来源之一。而发明了崖墓的蜀人部落,一部分带着崖墓文化沿岷江南下转进入长江三峡,成为后世土家族冉氏土司先民;还有的部落则将崖墓文化传播到四川及西南各地,甚至东南亚地区。由上所述,岷山乃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人文女祖、蚕神、旅游行神嫘祖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奠基人、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人和古蜀文明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奠基人、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人和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圣山昆仑山”,中国神仙文化和道教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长江江源地区和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中国西南至东南亚重要的文明摇篮江江源地区和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中国西南至东南亚重要的文明摇篮地之一。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历史上应当占有崇高的文化地位。三、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该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为该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文化底蕴基础、强文化吸引力,同时还可与文化产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及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转化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项目,同

时扩大巴蜀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四川的文化软实力。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所需要依托的重要基础资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结合,既为彼此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和空间。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能够与绝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和旅游产业发展品相结合,将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并使自身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从发展文化产业角度看,四川是中国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成都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活跃的良好传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大省。同时,四川又是中国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五大世界遗产和五个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遗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市和22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众多的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将成为2015年后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在四川,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极好的相互结合互动促进的巨大发展潜力,从而可构建起极佳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平台。从区域上看,四川的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高度富集于岷山及其周边地区。在该区域,古蜀文明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最神秘和神奇、堪与世界上古史上四大青铜古文明媲美的青铜文明,历史上曾创造了古代东方最繁荣辉煌的唐宋六百年间唯一持续高度繁盛的成都文明,拥有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古蜀文化遗址、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藏羌石碉及村寨三个中国世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