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一轮复习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一轮复习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一轮复习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一轮复习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与考纲】: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纲: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近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年份地区﹒题号﹒分值考点2016无2015201420132012一轮复习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辉煌与黯淡——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曾经的辉煌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超强的军事实力!!一、辉煌与黯淡——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曾经的辉煌

——连他的对手也发出惊恐的叹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一、辉煌与黯淡——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辉煌的背后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粮食匮乏,消费短缺。一、辉煌与黯淡——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辉煌的背后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计划经济的“怪现象”一、辉煌与黯淡——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辉煌的背后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比例失调的“恶果”一、辉煌与黯淡——一个跛足的巨人(背景)

辉煌黯淡(1)迅速实现工业化(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超强和军事实力神圣化!固定化!模式化!(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2)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旧体制已运转不灵!改革势在必行!二、突破与固守——三次艰难的尝试(过程)

赫鲁晓夫(1953—1964)勃列日涅夫(1964—1982)戈尔巴乔夫(1985—1991)侧重点突破固守农业工业经济体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物质利益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央企管理权下放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管理

恢复部门管理加强集中领导;扩大国企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

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指导代替指令打破公有制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根本上的突破根本上的固守形式上的固守局限成效结果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农业重点工业措施尝试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有一定成效未从根本上突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二、突破与固守——三次艰难的尝试(过程)

二、突破与固守——三次艰难的尝试(过程)

(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依旧是计划经济和计划方法,中央集权仍然是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局限成效结果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工业重点(1)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发展企业管理措施尝试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取得一定成效依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严重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二、突破与固守——三次艰难的尝试(过程)

结果(1)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①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②指导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③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私有化,实行租赁和承包(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措施尝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3)后转向政治改革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②“加速战略”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没有真正实行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二、突破与固守——三次艰难的尝试(过程)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探究活动:社会主义失败了吗?“我认为,失败的不是社会主义思想……失败的是苏联所代表的模式。”中国农村改革是怎么突破原有体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怎么突破原有体制的?在所有制上:在管理体制上:在分配上: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人物性格说“赫鲁晓夫的鲁莽、勃列日涅夫的保守、戈尔巴乔夫的极端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1众说纷纭话原因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人物性格说1众说纷纭话原因(2)理论滞后说长期以来,苏联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来不断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教条。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改革要有与时俱进、切合实际的理论创新作指导。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人物性格说1众说纷纭话原因(2)理论滞后说(3)戈氏改革失败说“苏联解体源自戈尔巴乔夫的背叛与变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多重矛盾的总爆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关系的矛盾速度和效益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民族矛盾……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毛泽东十分警惕国家政权由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危险,他一再告诫全党:“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把苏联党和国家政权中特权阶层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蜕化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预见,被苏联最终解体的历史悲剧所证实!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材料一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俄国史》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材料二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19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业只占6.3﹪,消费品工业仅占3.7﹪。据统计,19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12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购买。排长队购买食品的苏联居民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三、借鉴与展望---反思篇1众说纷纭话原因2多个视角论成败

反思前行深化改革文明民主科学富强和谐(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考点】赫鲁晓夫改革【解析】农业集体化就是降低农产品价格,牺牲农业利益,满足工业的需求,而材料体现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故A项错误;1953年到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加速发展战略”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农产品价格背景材料,故C项错误;1953年到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使“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答案】A(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答案】C(2010·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答案】D(2009·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答案】C(2007·全国文综Ⅱ·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答案】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