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工作要有我我的视角我代读者为韩少华先生送行兼谈讣告式消息的写作_第1页
我的新闻工作要有我我的视角我代读者为韩少华先生送行兼谈讣告式消息的写作_第2页
我的新闻工作要有我我的视角我代读者为韩少华先生送行兼谈讣告式消息的写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新闻工作要有我我的视角我代读者为韩少华先生送行兼谈讣告式消息的写作

2010年4月7日下午,我给韩晓佳打电话。我想我想写一份关于我们《北京日报》副刊“人物”的文章,但我不想礼貌地告诉你。“我要给你打个电话。我的父亲今天凌晨去世了……”对。在那之前,我不知道韩少华先生是不幸的之一。他首先感到悲伤,也是我老师的悲伤。心里难受,下午的工作根本干不下去了,但职业本能提醒我,著名作家韩少华辞世的消息应该见报,因为他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老师,他培养的文学作者该有多少啊!况且,他曾是我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闻与写作》的主要作者之一。近几年,大病初愈后,半身不遂的他坚持用左手给我们写了不少作品,受到读者好评。就在去年10月,他还高兴地担任了北京日报“我从天安门前走过”文学作品征文的评委。我想,把这讣告式的消息发在韩老师生前格外喜爱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既是代他向他始终热爱着的读者朋友做一告别;也是我通过我供职的报纸,代万千读者为敬爱的韩少华先生送行。3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我不知写过多少篇消息,而此刻,我竟呆呆地不知该如何下笔。我要求自己冷静下来,我懂得新闻报道不应夹杂个人情感,于是先写下了标题《著名作家韩少华去世》。由于非常熟悉他,我平静地写出了导语和主要生平部分:著名作家韩少华于4月7日凌晨因肺心病去世,享年76岁。韩少华以散文著称,1961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并引起文坛关注的散文《序曲》,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报告文学曾连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还曾获得散文、儿童文学、小说和讽刺小品等多项创作奖。出版有《韩少华散文选》、《暖情》、《碧水悠悠》、《遛弯儿》、《万春亭远眺》等。2009年9月,中国作协表彰从事文学创作60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少华获此殊荣。此外,因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和多年在北京二中、北京教育学院执教和教研成绩斐然,韩先生被公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代名师。写完以上文字,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和韩老师相识、相知,得益于他的一幕幕往事,潮水般涌进我的脑海……认识韩少华老师,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1971年,我在北京二中初中毕业。这时,北京市恢复了高中,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贾作人费尽心力让我上了高中。偏爱我的贾老师,特意把我“交”给了教高中语文的赵庆培老师。在二中这样一所名校,我又遇到了贾作人、赵庆培这样的高师、严师,很感庆幸。但我发现,在二位优秀语文老师的眼中,竟还有一位令他们敬重的语文教学名师,他,就是当时已调离二中的著名作家韩少华。记得是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的作文《晚霞》被选入了东城区教育局编的《中学生作文选》。这已是我的习作第二次入选印成铅字了,赵老师很高兴,写作WRITING写作万象下课后他对我说:“现在,可以让你见韩少华老师了。你晚上到我家来吧,我约了韩少华。”作为对我的一种奖励,这天晚上我认识了少华老师。我的“认识”,不知给当时已很忙的韩老师又添了多少忙!每完成一篇习作,我都想听到他的指教,我的“足迹”追随着他从西石槽胡同的小平房,到安外兴化路的新楼房,每次推开房门,都能听到韩老师那亲切的招呼声,我甚至多次吃过韩老师亲手下厨做的饭菜。高中毕业后到郊区插队坚持写作、恢复高考后上大学不断发表作品、分配到报社当记者做编辑至今,一算,近40年啊,从韩老师身上获得了多少教益啊!我知道,我只是他成百上千学生中的一个,他的不少学生都已是知名作家、学者,有的甚至成就斐然。韩老师的一生,是写作、教书俱佳的一生,他洒在许许多多学生身上的心血,我的消息中不能不写,但又只能简略,一笔带过:韩少华无论创作旺期还是患病以后,始终热心扶植文学后人。1991年他赴外地为文学青年讲课途中病倒,后用左手逐渐恢复写作,今年1月刚发表了散文《我和袁鹰先生》。接着,我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写道:近日阴冷的天气中他感到不适,曾到天坛医院救治。4月7日早晨6点,在床边守候一夜的妻子再一次呼唤他的时候,却没有了回应———他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我不知该怎样往下写了,一篇消息字数不能太多,否则版面安排上会有困难。如何用最简短、最准确的语言来概括、评价他的文学人生,我在思索,反复推敲着……可能朋友们很难相信,我已在电脑前坐到凌晨了!这时,像是老天助我,韩老师的生前好友、著名作家刘恒的短信,发到了我的手机上。他写道:“独居山中,凌晨醒来惊悉韩少华先生辞世。我写了几句……”这几句,准确、凝练地表达了他作为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对韩少华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也充溢着他对北京文坛失去一位好作家、好朋友的哀悼之情。我把刘恒的短信内容,编写进稿件中:惊悉他辞世的消息,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刘恒说:“韩公是淡泊而潇洒的人,文章漂亮之至,恰如其貌。人品也好,既与人为善又与世无争,是个优雅而纯粹的文人。此去黄泉,我们祝他路顺,并将永记他宁静的背影。至此,一篇消息基本完成了。我却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一种永远失去恩师的悲痛袭上心头,没有能宣泄表达出来。看看表,已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当天的晚报已开始定稿拼版了。我把这篇稿件通过邮件发给了北京晚报文化部主任王晓阳。同时,给她发了短信,提醒她及时查看这篇稿件,尽可能当天安排。真得感谢晓阳,很快,她把电话打了过来,说:“马上安排,放心。”她非常理解地又说:“你还能补充点东西吗?可以多写点。不过要快!我让编辑等着……”于是我很快补充了这样一段文字:昨天,他的女儿、作家韩晓征说:“父亲是在家里睡过去的,很安详。没有留下遗言。我和母亲不断接到深情悼念的短信、电话,人们引用父亲文章里的句子,称赞他温婉多彩的文学人生‘就像积蓄了一夜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没想到他有那么多的作家朋友、学生都因他的离去而悲痛,父亲可以安息了。”韩少华老师可以安息了,细心的读者不难感悟到,我是通过客观叙述韩晓征的话,充分表述了我自己对韩少华老师的深厚感情!4月8日下午,《著名作家韩少华去世》的消息在北京晚报刊出,立即被多家网站转发。4月9日,北京日报也发出了这篇消息,还配发了一张韩少华老师晚年潇洒、儒雅的照片。没想到这篇只有600字的短消息,在不少读者、朋友中引起共鸣,著名作家、散文家凸凹先生说,他看到这篇文字就被打动了,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